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白血病相关蛋白16(LRP16)基因对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将LRP16基因表达载体pcDNA3.1-16转染3T3-L1脂肪细胞、C2C12成肌细胞和HepG2肝癌细胞,建立LRP16基因高表达细胞系;利用2-脱氧-[~3H]-D-葡萄糖检测LRP16对葡萄糖摄取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LRP16对PPARγ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和GLUT-2表达的影响.结果 成功建立LRP16基因高表达细胞系,3组细胞中LRP16表达均为对照细胞的2倍;对照3T3-L1脂肪细胞、C2C12成肌细胞和HepG2肝癌细胞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摄取率明显高于LRP16高表达细胞(P<0.01);对照333-L1脂肪细胞、C2C12成肌细胞和HepG2肝癌细胞的PPARγ及GLUT-4或GLUT-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LRP16高表达细胞(P<0.05).结论 LRP16通过下调PPARγ表达抑制细胞葡萄糖摄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产物(AGE)对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敏感性及SAA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2-DG摄入法观察葡萄糖的摄取率,用RT-PCR检测脂肪因子SAA3mRNA的表达。结果AGE显著减少3T3-L1脂肪细胞在胰岛素刺激下的葡萄糖摄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AGE显著增加脂肪细胞SAA3mRN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方式。结论AGE能降低3T3-L1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加3T3-L1脂肪细胞对淀粉样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大黄素通过激活PPARγ促进HepG2细胞葡萄糖摄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构建PPARγ和PPARγ应答元件(PPRE)荧光素酶系统,并确定大黄单体成分大黄素是否能够通过激活PPARγ促进HepG2肝细胞葡萄糖摄取。方法 (1)构建PPARγ和PPRE荧光素酶系统并对20余种中药成分进行筛选;(2)将能够激活PPARγ和PPRE系统的大黄素与HepG2肝细胞进行培养,分别用RT-PCR/Southern杂交测定PPARγmRNA的表达;(3)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大黄素处理后的HepG2细胞的PPARγ和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的表达水平;(4)测定大黄素作用后的HepG2细胞对2-脱氧-[^3H]-D-葡萄糖摄取率。结果 (1)在筛查的中药成分中,大黄素作用24h后,呈剂量(0.04~180μmol/L)依赖性地增强COS-7细胞PPRE荧光素酶活性,其中90μmol/L浓度时达到最高值,为对照组的4倍(P〈0.01),而10μmol/L浓度的吡格列酮作用强度为对照组的6倍(P〈0.01);(2)大黄素在90μmol/L浓度时刺激HepG2细胞PPARγmRNA表达水平增加2.7倍(P〈0.01);(3)大黄素的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刺激HepG2细胞PPARγ和Glut2蛋白的表达水平。其中,PPARγ蛋白水平在90μmol/L和作用16h刺激作用最强,约为对照组的3.1—3.8倍(P〈0.01);Glut2蛋白水平在90μmol/L和作用16h刺激作用最强,约为对照组的2.5—4.3倍(P〈0.01);(4)HepG2细胞的葡萄糖摄取率在90μmol/L浓度的大黄素作用24h后,约为对照组的5倍(P〈0.01)。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大黄素刺激HepG2肝细胞PPARγ和Glut2蛋白表达,并促进葡萄糖的摄取。  相似文献   

4.
人参皂甙Rb1促进3T3-L1脂肪细胞分化并抑制脂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人参皂甙Rb1(Rb1)对3T3-L1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分解的作用,并探讨人参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3T3-L1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Rb1作用6d,各组脂肪细胞分别进行油红O染色,甘油三酯(TG)含量、^3H-葡萄糖转运率检测,并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对脂肪细胞PPARγ2、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脂肪酸结合蛋白(ap2)和葡萄糖转运体(Glut)1、Glut4的mRNA和蛋白水平进行测定;运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PR)测定Rb1与PPARγ结合亲和力;在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加入Rb1孵育后,测定释放到上清液的甘油含量。结果Rb1能促进3T3-L1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并呈剂量依赖关系,10μmol/L浓度使细胞内TG含量增加约56%,同时PPARγ2和C/EBPα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其下游基因ap2的mRNA水平也明显增加。分化过程中加入Rb1的脂肪细胞基础和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转运率增加。Glut4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上升,而Glut1则未见显著变化;SPR检测结果显示Rb1具有PPARγ结合活性,提示Rb1是PPARγ的配体;在诱导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中,Rb1抑制基础脂肪分解,10μmol/L浓度使上清甘油含量下降约50%,但对异丙肾上腺素介导的脂解没有影响。结论 Rb1作为PPARγ的配体,通过上调PPARγ2,2C/EBPα的表达促进脂肪细胞的脂肪形成;增加基础和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利用;同时抑制基础脂解。以上结果表明人参和人参皂甙抗糖尿病的作用可能与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抑制基础脂解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葡萄糖和胰岛素对3T3-L1脂肪细胞中内脏脂肪素(Visfatin)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葡萄糖和胰岛素培养下3T3-L1脂肪细胞Visfatin mRNA的表达。结果葡萄糖增加了3T3-L1脂肪细胞Visfatin mRNA的表达;胰岛素降低其表达。结论葡萄糖和胰岛素对3T3-L1脂肪细胞中Visfatin mRNA的表达有凋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用软脂酸(PA)诱导3T3-L1脂肪细胞,探讨用PA制备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IR)模型的方法.方法 将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用油红O染色法鉴定细胞.用不同浓度的PA(0 mmol/L、0.25 mmol/L、0.5mmol/L、1.0 mmol/L)干预3T3-L1脂肪细胞24 h,收集各组细胞培养液,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各组细胞培养液葡萄糖的含量,观察PA对3T3-L1脂肪细胞糖摄取的影响.结果 0.25 mmol/L PA就可明显抑制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的摄取(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0.25 mmol/L PA组、0.5 mmol/L PA组、1.0 mmol/L PA组葡萄糖摄取率分别下降5.25%、10.29%、14.54%.结论 在胰岛素刺激下,0.25 mmol/L PA作用于3T3-L1脂肪细胞24 h就可诱导细胞产生IR,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效果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稳定表达人脂联素3T3-L1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2 mRNA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脂联素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方法重组脂联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ADPN)脂质体法稳定转染3T3-L1细胞。用TNF-α(100ng/m1)处理未转染、转染空载载体、转染pcDNA3.1^+-hADPN的3T3-L1细胞,RT-PCR检测PPARγ2 mRNA的表达量。结果(1)稳定转染了pcDNA3.1^+-hADPN的未分化和已分化3T3-L1细胞中,PPARγ2表达量较未转染组明显增加(P〈0.01)。(2)TNF-α可明显抑制PPARγ2 mRNA的表达(P〈0.05)。(3)稳定转染pcDNA3.1^+-hADPN可改善TNF-α抑制作用(P〈0.05)。结论稳定转染pcDNA3.1^+-hADPN可明显增加未分化和已分化的3T3-L1细胞PPARγ2 mRNA表达。TNF-α抑制PPAR-γ2 mRNA表达,而转染pcDNA3.1^+-hADPN可改善TNF-α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JAZF1基因抑制对3T3-L1脂肪细胞糖、脂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 构建JAZF1小发夹RNA (shRNA)表达载体并转染3T3-L1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JAZF1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氢三放射示踪法检测3T3-L1细胞糖摄取率;蛋白印记法检测糖、脂代谢相关基因蛋白水平;油红O染色检测脂肪细胞甘油三酯(TG)含量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JAZF1-shRNA;转染脂肪细胞48 h后,JAZF1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氢3放射性示踪法显示转染组葡萄糖摄取率明显降低(P<0.05);PPAR-γ蛋白表达升高(P<0.05),激素敏感脂肪酶(HSL)、内脏脂肪素(Visfatin)、胰岛素诱导基囚-2 (Insig-2)蛋白表达降低(均P<0.05);油红O染色显示JAZF1转染组细胞内脂质积聚明显,比对照组升高约25%(P<0.05).结论 JAZF1基因抑制可减少基础糖转运,增加脂质与胆固醇合成,减少脂质分解并减少相关脂肪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小檗碱改善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探讨小檗碱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方法以0.5mmol/L软脂酸诱导3T3-L1脂肪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予以小檗碱进行干预,同时以阿司匹林作为阳性对照,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培液中的葡萄糖消耗量,以2-脱氧-[^3H]-D-葡萄糖摄入法观察葡萄糖的转运率,用Western印迹检测IκB激酶B(IKKβ)、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磷酸肌醇3激酶p85(PI-3K p85),葡萄糖转运子4(Glut4)的蛋白表达和IKKβ 181位丝氨酸(IKKβ Ser181)、IRS-1 307位丝氨酸(IRS-1 Ser307)的磷酸化。结果0.5mmol/L软脂酸作用24h使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降低41%,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转运抑制67%,IKKβSer181和IRS-1 Ser307的磷酸化增加,IRS-1和PI-3K p85蛋白的表达减少;同时加入小檗碱或阿司匹林则可逆转上述效应。但软脂酸、小檗碱、阿司匹林对3T3-L1脂肪细胞IKKβ蛋白、Glut4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小檗碱可以明显改善游离脂肪酸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其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KKβ Ser181磷酸化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对体外培养3T3-L1脂肪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在分化培养液分别加入100 nmol/L、500 nmol/L、1 000 nmol/L人、甘精、地特胰岛素培养10 d,用RT-PCR检测脂肪细胞中PPARγ2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在细胞分化的过程中,胰岛素浓度的增高促进PPARγ2的表达;相同浓度下,人胰岛素促进PPARγ2 mRNA表达最强,甘精胰岛素次之,地特胰岛素最弱.结论 胰岛素通过上调PPARγ2基因表达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分化,不同胰岛素促分化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游离脂肪酸对3T3-L1脂肪细胞核因子NF-kBp65表达及转位的影响,探讨游离脂肪酸诱导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方法:诱导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与0.3,0.5,1.0 mmol/L的软脂酸(PA)培养6-24h,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培液中的葡萄糖消耗量,以2-脱氧-[~3H]-D-葡萄糖摄入法观察葡萄糖的转运率,用Western blot检测总NF-kBp65蛋白及核NF-kBp65蛋白的表达,用激光扫描共聚焦(CLSM)对NF-kBp65进行定位显示.0.3-1.0 mmol/L软脂酸作用6-24 h后,3T3-L1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消耗明显减少(3.03±0.34,2.71±0.36,2.64±0.25 mmol/L),呈时间剂量依赖效应,其作用不需要胰岛素的存在;0.3-1.0 mmol/L软脂酸作用6-24 h显著减少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转运率(64%,33%,32%),呈时间剂量依赖效应;核NF-kBp65蛋白表达明显增加,CLSM显示NF- kBp65核转位增加,但软脂酸对3T3-L1脂肪细胞总NF-kBp65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游离脂肪酸可以诱导胰岛素抵抗,其分子机制可能与FFAs刺激NF-kB的活化转位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糖诱导分化对3T3-L1成熟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以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3T3-L1前体脂肪细胞分别在含25 mmol/L葡萄糖(高糖组)及5 mmol/L葡萄糖(低糖组)的DMEM培养基中诱导分化。采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细胞的分化程度,采用液闪仪检测成熟脂肪细胞对[3H]-2-脱氧葡萄糖的摄取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脂肪细胞的线粒体形态,生物发光法检测脂肪细胞内ATP。结果两组3T3-L1前体脂肪细胞均可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高糖组成熟脂肪细胞体积及胞质内脂滴均较低糖组大;高糖组成熟脂肪细胞基础状态及胰岛素刺激下的葡萄糖摄取率均低于低糖组脂肪细胞;高糖组成熟脂肪细胞线粒体形态异常,细胞内ATP的含量为(63.00±2.48)nM/mg protein,低糖组为(102.00±1.39)nM/mg protein,两组比较,P<0.05。结论采用含25mmol/L或5 mmol/L葡萄糖的DMEM培养基培养,对3T3-L1前体脂肪细胞向成熟脂肪细胞的分化进程无明显影响;高糖诱导分化可致成熟脂肪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和线粒体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不同胰岛素敏感状态的细胞模型,研究不同状态下蛋白激酶B(PKB)的表达. 方法 对3T3-L1脂肪细胞采用不同浓度葡萄糖(3.0 mmol/L、5.5 mmol/L和50.0 mmol/L)进行培养,应用胰岛素介导的3H-2脱氧-D葡萄糖摄取率,评价低糖组、对照组和高糖组3T3-L1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并以RT-PCR方法检测葡萄糖刺激前后各组细胞中PKB的表达. 结果 3T3-L1脂肪细胞3H-2脱氧-D葡萄糖摄取率依次为,低糖组0.80±0.28,对照组0.53±0.33,高糖组0.32±0.13;在相同条件下.3组细胞间的PKB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葡萄糖刺激后普遍降低,低糖组、对照组和高糖组分别降低了52%、46%和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体外不同的葡萄糖浓度培养条件,可产生3T3-L1脂肪细胞不同的胰岛素敏感状态,而细胞在此条件下的PKB表达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高尿酸血症(HUA)对3T3-L1脂肪细胞IR的影响,并且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3T3-L1脂肪细胞先经不同浓度UA单独预处理或与N-乙酰-L-半胱氨酸(NAC)共同预处理后再接受胰岛素刺激,采用CCK-8法检测3T3-L1脂肪细胞活力,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葡萄糖消耗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IRS-1和Akt蛋白磷酸化水平及GluT4蛋白水平。结果 HUA可抑制胰岛素诱导的葡萄糖消耗、Akt磷酸化(Thr308)和IRS-1去磷酸化(Ser307),以及GluT4蛋白表达(P0.05),这些作用可被NAC可阻断(P0.05)。结论 HUA可抑制胰岛素激活的IRS-1/Akt信号通路和GluT4蛋白表达,导致3T3-L1脂肪细胞发生IR。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尿路上皮癌相关基因1(UCA?1)对3T3?L1脂肪细胞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及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通过转染UCA?1过表达质粒或UCA?1特异性siRNA干预3T3?L1脂肪细胞中UCA?1的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通过2?脱氧?3H?D?葡萄糖掺入法检测细胞的葡萄糖摄取能力。两组之间比较用t检验,多组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随着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UCA?1的mRNA水平逐渐升高,第6天时为诱导前的(3.48±0.09)倍(t=12.093,P<0.01);过表达UCA?1可增加3T3?L1脂肪细胞中Akt及FOXO1的磷酸化水平[分别为p?AKT(S473):2338±59比1103±42;p?AKT(T308):3565±45比1524±34,p?FOXO1:2190±31比912±21,t=16.390、13.025、10.544,均P<0.01];而利用特异性siRNA沉默UCA?1,可降低细胞中Akt及FOXO1的磷酸化水平[分别为p?AKT(S473):540±34比1090±22;p?AKT(T308):805±18比1409±26;p?FOXO1:459±31比2444±29,t=11.045、9.527、16.899,均P<0.01];未给予胰岛素刺激时,过表达UCA?1可增加细胞的葡萄糖摄取能力(2.21±0.09)倍(t=5.922,P<0.05),沉默UCA?1可使细胞的葡萄糖摄取能力降低66%以上(t=5.557,P<0.05);而给予胰岛素刺激时,过表达UCA?1可增加细胞的葡萄糖摄取能力(3.25±0.12)倍(t=5.709,P<0.05),沉默UCA?1可使细胞的葡萄糖摄取能力降低77%以上(t=6.567,P<0.05)。结论 UCA?1可激活3T3?L1脂肪细胞Akt信号通路,并促进其葡萄糖摄取能力。  相似文献   

16.
游离脂肪酸诱导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游离脂肪酸(FFA)对3T3-L1脂肪细胞IKKβ及胰岛素信号转导蛋白的影响,探讨FFA诱导胰岛素抵抗(IR)的分子机制。方法诱导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与0.3-1.0mmol/L的软脂酸(PA)培养6-24h,以2-脱氧-〔^3H〕-D-葡萄糖摄入法观察葡萄糖的转运率,用Western blot检测IKKβ蛋白、IKKβ Ser181磷酸化、IRS-1蛋白、IRS-1 Ser307磷酸化、PI3Kp85蛋白及GluT4蛋白的表达。结果0.3-1.0mmol/LPA作用6-24h后,3T3-L1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消耗明显减少,同时,Western blot显示,PA对IKKβ及GluT4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却能明显增加IKKβ Ser181及IRS-1 Ser307磷酸化,同时减少IRS-1蛋白和PI3Kp85蛋白的表达。结论FFA可以诱导IR,其分子机制可能与FFA激活IKKβ,使IRS-1丝氨酸残基磷酸化增加而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减少,进而使其下游的PI-3Kp85蛋白表达减少抑制葡萄糖转运有关。  相似文献   

17.
氧自由基对脂肪细胞中脂联素表达的下调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宝莹  魏经国  王玮  XU Amin  于军 《心脏杂志》2008,20(2):142-146
目的研究脂肪细胞中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对脂联素(adiponectin,AD)表达的调节,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培养3T3-L1细胞,并诱导其分化为脂肪细胞,以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活性。采用Hydroethidi-neTM(HE)及H2-DCFDA测定细胞内ROS的产生。分别以定量PCR、多重免疫分析及夹心ELISA法,检测AD mR-NA和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低氧条件诱导脂肪细胞中ROS产生。作为一种重要的ROS,H2O2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3T3-L1脂肪细胞产生AD,并降低AD基因的转录激活因子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alpha,C/EBPα)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的表达。结论低氧产生ROS,而ROS导致脂肪细胞中AD的表达抑制,其重要机制之一是ROS可下调C/EBPα和PPARγ,从而减弱AD基因的转录激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重组慢病毒构建3T3-L1脂肪细胞chemerin过表达模型并进一步探讨其对糖代谢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构建鼠chemerin过表达重组慢病毒,并设对照慢病毒,感染3T3-L1细胞,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转染后chemerin表达水平;应用胰岛素、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地塞米松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鉴定;诱导分化第8天加入慢病毒重组体,继续培养5d,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各组葡萄糖消耗;RT-PCR法检测各组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蛋白激酶B1 (Akt1)、叉头状转录因子O1 (FoxO1)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blotting检测chemerin、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FoxO1、磷酸化叉头状转录因子O1 (pFoxO1)蛋白水平.两组数据比较应用t检验.结果 Chemerin过表达慢病毒感染3T3-L1细胞72 h后细胞中可见红色荧光,RT-PCR结果显示:过表达组与空载对照组相比chemerin基因表达明显增加(分别为3.04±0.19比1.01±0.11,t=15.65,P<0.05);chemerin过表达组葡萄糖消耗减少[分别为(3.30± 1.44)比(6.07±1.15) mmol/L,t=-0.35,P<0.05];RT-PCR结果显示:IRS1、IRS2基因水平无明显变化(均P>0.05),Akt1基因表达下降(分别为0.76±0.08比1.07±0.15,t=-3.11,P<0.05),FoxO1基因表达上调(分别为1.53±0.30与1.03±0.21,t=2.34,P<0.05).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Chemerin过表达后chemerin蛋白水平增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8±0.06比0.72±0.03,t=-10.12;P<0.05);Akt、pAkt蛋白水平均降低(分别为0.74±0.21比1.23±0.20,0.58±0.17比0.92±0.07;t=2.81、3.17,均P<0.05),FoxO1蛋白水平升高(分别为1.04±0.09比0.76±0.14,t=-2.91,P<0.05)、pFoxO1蛋白水平降低(分别为0.61±0.13比0.89±0.10,t=2.93,P<0.05).结论 Chemerin可能通过下调Akt1 mRNA使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观察替米沙坦、厄贝沙坦对PPARa转录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改善糖脂代谢的机制.方法 将构建的PPARa表达质粒、PPAR反应元件(PPRE)调控的荧光素酶表达质粒与pRL表达载体以脂质体(SuperFect)瞬时共转染COS-7细胞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替米沙坦及厄贝沙坦,继续培养细胞不同时间,用双荧光索酶基因报告系统检测荧光素酶活性以反映PPARa转录活性.不同浓度的厄贝沙坦及替米沙坦孵育3T3-L1脂肪细胞,分别应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测定细胞的PPAR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替米沙坦和厄贝沙坦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增加COS-7细胞的PPARα转录活性,在60 h作用均达高峰,两者在100μmol/L浓度时PPRE调控的荧光素酶活性较对照组增高3.8倍和2.6倍(均P<0.01);(2)替米沙坦及厄贝沙坦激活PPARα的作用不能被PPARγ脚特异性抑制剂GW9662抑制;(3)替米沙坦和厄贝沙坦呈剂量依赖性增加3T3-L1脂肪细胞PPAR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替米沙坦和厄贝沙坦增加PPARα转录活性,可能通过此途径改善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游离脂肪酸对3T3-L1脂肪细胞核因子NF-κBp65表达及转位的影响,探讨游离脂肪酸诱导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方法:诱导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与0.3,0.5,1.0 mmol/L的软脂酸(PA)培养6-24 h,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培液中的葡萄糖消耗量,以2-脱氧-[3H]-D-葡萄糖摄入法观察葡萄糖的转运率,用Western blot检测总NF-κBp65蛋白及核NF-κBp65蛋白的表达,用激光扫描共聚焦(CLSM)对NF-κBp65进行定位显示.结果:0.3-1.0 mmol/L软脂酸作用6-24 h后,3T3-L1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消耗明显减少(3.03±0.34,2.71±0.36,2.64±0.25 mmol/L),呈时间剂量依赖效应,其作用不需要胰岛素的存在;0.3-1.0 mmol/L软脂酸作用6-24 h显著减少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转运率(64%,33%,32%),呈时间剂量依赖效应;核NF-κBp65蛋白表达明显增加,CLSM显示NF-κBp65核转位增加,但软脂酸对3T3-L1脂肪细胞总NF-κBp65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游离脂肪酸可以诱导胰岛素抵抗,其分子机制可能与FFAs刺激NF-κB的活化转位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