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分析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标志物(抗原CD68和CD163)表达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不同部位Ⅲ期胃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部肿瘤科300例确诊为Ⅲ期胃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分为胃底贲门癌组、胃体癌组和胃窦癌组,各100例)。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患者的肿瘤组织中有无Hp感染、CD68+TAMs以及CD163+TAMs的分布情况;根据CD68+TAMs的浸润情况将胃腺癌分为Ⅰ型(癌巢边缘浸润数量多于癌巢)和Ⅱ型(癌巢浸润数量多于癌巢边缘),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Ⅰ型和Ⅱ型胃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然后分析Ⅰ型和Ⅱ型胃腺癌患者的Hp阳性表达率以及两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部位、年龄、饮酒、中性粒细胞、分型和H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Ⅰ型和Ⅱ型不同部位胃腺癌患者Hp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胃底贲门癌组患者肿瘤显著大于胃窦癌组和胃体癌组(t=5.972,P<0.05);胃窦癌组患者饮酒人数多于胃体癌组(χ2=6.742,P<0.05);CD68+和CD163+TAMs在胃窦癌癌巢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癌巢浸润边缘;在胃底贲门癌癌巢浸润边缘的相对表达高于癌巢;在胃体癌癌巢浸润边缘的相对表达高于癌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36.06、124.99、142.17、91.16,均P<0.01);CD68+和CD163+TAMs在癌巢浸润边缘多者预后不良(χ2=6.289、4.153、5.979,均P<0.05);Ⅱ型胃腺癌患者累计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较Ⅰ型高(χ2=4.950、5.601,均P<0.05);肿瘤大小与年龄、发生部位有关系(r=-0.162、-0.115,均P<0.05);分型与发生部位、中性粒细胞显著相关(r=0.745、0.231,均P<0.01);Hp与发生部位、分型有关(r=0.141、0.110,均P<0.05);发生在胃体和胃窦部、肿瘤<4 cm、无淋巴结转移、中性粒细胞水平高的Ⅱ型胃腺癌患者Hp阳性表达率高,且预后较好(χ2=20.168、2.365、19.247、18.972,均P<0.05)。结论:TAMs标志物(抗原CD68和CD163)在癌巢浸润数量多对不同部位的Ⅲ期胃腺癌均是有利因素,另外,Hp阳性也是预测胃体癌和胃窦癌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免疫微环境对不同部位巨噬细胞对鼻咽癌(NPC)进展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的石蜡标本557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巨噬细胞分子标志物CD68,观察并计数CD68在癌巢和间质不同部位的表达,统计分析其阳性细胞数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CD68+巨噬细胞在间质中浸润比癌巢中活跃(中位数:4.47/HPF相比1.87/HPF)。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癌巢中的CD68~+巨噬细胞数量与NPC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及总体生存时间均显著正相关。间质中的CD68~+巨噬细胞数量与NPC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及总体生存时间亦显著正相关。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癌巢中的CD68~+巨噬细胞浸润较多的患者相比于数量较少的患者发生治疗后转移复发(HR=0.667,P=0.002)及死亡(HR=0.626,P=0.002)的风险较低。间质中的CD68~+巨噬细胞数量较多的患者较数量较少的患者发生治疗后转移复发(HR=0.664,P=0.005)及死亡(HR=0.66,P=0.008)的风险较低。结论免疫微环境中癌巢和间质中CD68~+巨噬细胞浸润数量增多与鼻咽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CD68~+巨噬细胞浸润数量增多可降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CD68+、CD163+巨噬细胞的浸润数量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探讨CD68+、CD163+巨噬细胞在OSCC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和贵阳市口腔医院2013-2016年手术切除的,经术后病理确诊,且有完整临床资料的OSCC患者42例,另设12例口腔颌面部正常组织作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68+、CD163+巨噬细胞在OSCC中的浸润数量,并分析其与OSCC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OSCC中CD68+、CD163+巨噬细胞的浸润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68+、CD163+巨噬细胞在中低分化的浸润数量明显高于高分化的浸润数量(P<0.05);CD68+巨噬细胞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浸润数量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数量(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中CD163+巨噬细胞的浸润数量明显高于CD68+(P<0.05).CD68+和CD163+巨噬细胞在OSCC中的浸润数量呈正相关(r=0.48,P=0.00).结论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M2型巨噬细胞对OSCC具有一定的作用,TAMs可能抑制OSCC的淋巴结转移,而M2型巨噬细胞可能促进OSCC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免疫微环境对不同部位巨噬细胞对鼻咽癌(NPC)进展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的石蜡标本557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巨噬细胞分子标志物CD68,观察并计数CD68在癌巢和间质不同部位的表达,统计分析其阳性细胞数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CD68+巨噬细胞在间质中浸润比癌巢中活跃(中位数:4.47/HPF相比1.87/HPF)。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癌巢中的CD68+巨噬细胞数量与NPC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及总体生存时间均显著正相关。间质中的CD68+巨噬细胞数量与NPC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及总体生存时间亦显著正相关。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癌巢中的CD68+巨噬细胞浸润较多的患者相比于数量较少的患者发生治疗后转移复发(HR=0.667,P=0.002)及死亡(HR=0.626,P=0.002)的风险较低。间质中的CD68+巨噬细胞数量较多的患者较数量较少的患者发生治疗后转移复发(HR=0.664,P=0.005)及死亡(HR=0.66,P=0.008)的风险较低。结论免疫微环境中癌巢和间质中CD68+巨噬细胞浸润数量增多与鼻咽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CD68+巨噬细胞浸润数量增多可降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志物乙醛脱氢酶-1(aldehyde dehydrogenase-1,ALDH-1)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IMPC)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乳腺IMPC伴淋巴结转移103例和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伴淋巴结转移(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not otherwise specified ,IDC-NOS)110例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所有入选病例术前均未经放、化疗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2组肿瘤原发灶和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灶癌组织中ALDH-1的表达、定位和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癌各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及预后意义。结果①IMPC组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肿瘤细胞 ALDH-1阳性表达率[原发灶37.9%(39/103);淋巴结转移灶47.6%(49/103)],明显高于IDC-NOS组[原发灶21.8%(24/110);淋巴结转移灶23.6%(26/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IMPC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肿瘤细胞ALDH-1阳性表达与患者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ER阴性状态、PR阴性状态、HER2过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③与IDC-NOS组相比,IMPC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3)。淋巴结阳性乳腺IMPC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肿瘤细胞中 ALDH-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明显低于其阴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乳腺IMPC转移淋巴结中ALDH-1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的预后差有关(P=0.005)。结论 ALDH-1可作为淋巴结阳性乳腺IMPC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且IMPC肿瘤细胞中干细胞的存在可能是导致IMPC高淋巴管侵袭、高淋巴结转移及耐药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李雪莲  毛熙光 《中国医药导刊》2017,19(12):1288-129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浸润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arcinoma of cervix,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SCC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肿瘤Ⅲ级组织(CINⅢ)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MP-9、CD68(标记TAMs)的表达。结果:SCC组织中MMP-9、CD68 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CINⅢ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SCC组织中MMP-9、CD68的表达与SCC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SCC组织中MMP-9与CD68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TAMs的浸润数量和MMP-9的表达与SCC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TAMs浸润数量与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MMP-9可能参与TAMs募集,而TAMs又通过分泌更多的MMP-9促进SCC的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及CD47蛋白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收集大连市友谊医院2015—2019年间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切除标本6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所有标本中CD68+和CD163+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和CD47蛋白表达情况,分析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CD47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D68+/CD163+巨噬细胞在食管癌组织浸润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68+、CD163+巨噬细胞在食管癌组织的浸润,比较CD68、CD163阳性巨噬细胞浸润密度及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食管癌组织CD68、CD163阳性巨噬细胞浸润密度较癌旁正常组织明显增多(t=21.379...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TAM)标志物CD163和CD68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5年总生存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妇幼保健院院就诊的4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就诊的25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患者的CD163、CD68的表达水平,以TAM计数的中位数为界,将子宫内膜癌病例分为CD163、CD68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将CD163/CD68比值以中位数为界分为CD163/CD68高比值组和低比值组,分析CD163、CD68的表达水平和CD163/CD68比值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D163、CD68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患者(P < 0.05)。CD163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和FIGO分期显著相关(P < 0.05),CD68表达水平与肌层浸润深度和FIGO分期显著相关(P < 0.05),CD163/CD68比值的高低与年龄、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FIGO分期显著相关(P < 0.05),CD163、CD68的表达及CD163/CD68比值与患者生存率无显著相关性(P > 0.05),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的预后相关。结论:TAM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CD163和CD68的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进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7):36-40+169
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CD68~+及CD163~+的检测及与基因表型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1例CRC肿物,癌旁5 cm(M5)、10 cm(M10)。不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AH)组织CD68~+及CD163~+的表达,采用病理切片扫描仪细胞计数。对41例CRC肿物进行基因检测。结果CRC患者CD68~+及CD163~+检测肿物组织高于癌旁5 cm、10 cm(P0.01);肿物与不典型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M5与M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提示CD163~+表达与K-ras基因突变有显著性关系(P0.05)。CD68~+及CD163~+的表达与B-raf基因突变、MSS(微卫星稳定型)、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神经侵犯无相关性(P0.05)。结论 CD68~+及CD163~+在结直肠癌肿物间质中高表达,并高于癌旁组织,与AH表达无相关性。CD163~+在肿物的表达与K-ras基因突变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类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n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表达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TF和CD68(标记巨噬细胞)在42...  相似文献   

12.
直肠癌浸润前沿CD97与其配体CD55的表达及预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昶  韩少良  吴秀玲  宋华羽  倪士昌  黄卡特 《浙江医学》2010,32(9):1311-1314,1317
目的 探讨直肠癌浸润前沿区域CD97和配体CD55的表达与肿瘤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1例直肠癌组织及3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CD97和CD55的表达情况.结果 直肠癌组织CD97、CD55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浸润前沿区域癌细胞CD97高表达患者肿瘤复发和/或转移率(67.8%)显著高于低表达患者(30.0%),浸润前沿区域间质CD55高表达患者复发和/或转移率(64.5%)显著高于低表达患者(32.5%)(均P〈0.05).浸润前沿区域癌细胞CD97表达与间质CD55表达呈正相关(r=0.392,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TNM Ⅱ~Ⅳ期、浸润前沿癌细胞CD97高表达为影响术后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及浸润前沿癌细胞CD97高表达是影响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直肠癌浸润前沿区域CD97及其配体CD55表达水平与肿瘤复发转移以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ABCG2、CD44、CD24及CD44+/CD24-细胞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双染技术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44+/CD24-细胞的表达并应用单染方法检测ABCG2、CD24、CD44的表达情况,同时以60例癌旁组织及30例乳腺增生症组织作对照.结果 CD44+/CD24-细胞在乳腺癌、癌旁及乳腺增生症组织中均有表达.CD44+/CD24-细胞与CD44表达呈正相关(r=0.304,P<0.05),与ABCG2、CD24表达无相关性(P>0.05).乳腺癌组织 ABCG2表达与无瘤生存期相关(P<0.05).CD24在复发及间质无淋巴反应者中阳性表达高于无复发及间质有淋巴反应者(P<0.01及0.05).结论 CD44+/CD24-细胞表达并非乳腺癌组织特异性,其与CD44表达呈正相关;ABCG2阴性患者无瘤生存期长;CD24高表达易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中CD44v6和LN-R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7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中CD44 v6和LN-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D446v 和LN-R蛋白的表达率分别是73.6%(42/57)、79.8%(46/57),与正常乳腺组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在Ⅱ-Ⅲ级IMPC中表达显著高于Ⅰ级(P<0.05),在超过3个淋巴结转移的IMP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不超过3个淋巴结转移的IMPC(P<0.05),不同年龄组、肿瘤所占比例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CD44v6和LN-R蛋白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CD44v6和LN-R蛋白在IMPC中高表达,组织学级别越高或淋巴结转移数越多,其表达越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cell)在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的变化,探讨Treg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初治大肠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收集30例健康人外周血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手术前7d和手术后14d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比例及T细胞亚群,将各检测结果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术后比例以及对照组(P〈0.05)。大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术后比例以及对照组(P〈0.05)。术前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与Treg细胞比例呈负相关(P〈0.05)。大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在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和TNM分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大肠癌患者手术后Treg细胞比例较术前下降,且下降程度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病理分型以及手术方式无相关性。【结论】大肠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显著增高,提示它可能是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削弱的机制之一,Treg细胞可能通过抑制CD8+T细胞的增殖及功能,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发展,有效调控该类细胞的数量可能有助于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Treg细胞与肿瘤的侵袭、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Treg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检测疾病进展的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