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49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OSCC)中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mRNA的表达,探索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从而了解OSCC中Hpa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为OSCC的研究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手术切除及活检的人OSCC标本64例,口腔正常黏膜10例,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amRNA的表达,用CD31抗体进行血管内皮的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结果:HpamRNA在OSC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P〈0.05),HpamRNA阳性表达的OSCC组织中MVD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HpamR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Hpa能够促进OSCC的血管生成,参与了肿瘤淋巴结转移,可望成为口腔鳞癌抗血管生成治疗中的靶向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口腔鳞癌血管生成中的协同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48例口腔鳞癌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VCAM-1、TNF-α和CD31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VCAM-1和TNF-α在口腔鳞癌组织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1);VCAM-1和TNF-α同时表达阳性的肿瘤组织中MVD值明显高于VCAM-1和TNF-α单一表达阳性的MVD值(P<0.05)。结论:VCAM-1和TNF-α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并可能在血管生成中具有协同效应,共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口腔鳞癌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Survivin的表达,探讨二者在口腔鳞癌中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口腔鳞癌标本42例(其中有淋巴结转移者14例)和10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bFGF和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口腔鳞癌中bFGF表达阳性率为69.05%(29/42),Survivin的表达阳性率为80.95%(34/42)。二者共同表达率为61.90%(26/42),其表达阳性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bFGF和Survivin在口腔鳞癌的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DMBA诱导地鼠夹囊癌第7周起,于每次涂布DMBA前一小时用肝素加低分子右旋糖酐(5u/ml)混合液给实验组地鼠腹腔内注射(0.4ml/100g),至第18周,其过程中记录每只地鼠颊鼠癌时间(以粘膜出现三向平均直径为3mm肿瘤块的时间为准),并与对照组(单纯诱癌而不给抗凝处理)比较,结果实验组地鼠颊囊癌变时间平均比对照组延长32.6天(P〈0.01)。经血液流变和微循环检测证实,两组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淋巴管生成在口腔鳞癌中的作用.方法:对14 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 40 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应用免疫双重组织化学染色区分血管和淋巴管,人工记数微淋巴管密度(MLVD),分析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40 例口腔鳞癌组织中MLVD显著高于14 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1),口腔鳞癌组织中MLVD与肿瘤的TNM分期及其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结论:淋巴管生成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提示测定口腔鳞癌中MLVD对评估其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判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酸性微环境下单核/巨噬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对舌癌细胞株Tca8113杀伤作用的研究,探讨肿瘤内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在酸性微环境影响下的功能状态。方法从健康人的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细胞并通过培养将其转化为单核/巨噬细胞,分别调整培养液的pH值为酸性:6.6、6.8;常规环境:pH值为7.2,将单核/巨噬细胞和舌癌细胞株Tca8113进行混合培养,MTT法检测单核/巨噬细胞对舌癌细胞的杀伤作用;采用ELISA法检测不同微环境下单核/巨噬细胞VEGF的分泌情况。结果在酸性微环境下,单核/巨噬细胞对舌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低于常规环境下(P<0.05);而分泌VEGF的能力较常规环境下增强(P<0.05)。结论可能正是肿瘤组织局部的酸性微环境改变了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更多的参与了肿瘤的生长,但其在肿瘤中的具体机制及如何调节单核/巨噬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功能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诱导地鼠颊囊癌全过程中,采用墨汁灌注血管铸型技术,微循环形态和机能显微摄象测定技术,结合组织学检查,动态研究了颊囊癌变及肿瘤生长中的血管构筑过程和肿瘤区血流灌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血管生成现象不仅出现在肿瘤期,早在癌变前期就有明显表现,并随肿瘤生长而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8.
在诱导地鼠颊囊癌全过程中,采用墨汁灌注血管铸型技术、微循环形态和机能显微摄象测定技术,结合组织学检查,动态研究了颊囊癌变及肿瘤生长中的血管构筑过程和肿瘤区血流灌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血管生成现象不仅出现在肿瘤期,早在癌变前期就有明显表现,并随肿瘤生长而更加突出。肿瘤组织内的血流灌注量也随病变组织的癌变和肿瘤生长而增加,以满足肿瘤细胞分裂增殖所需的营养供给。但血流总量的增长幅度与血管生成并不一直成比例,到肿瘤生长中晚期,血流总量的涨幅低于血管密度涨幅,其原因认为同肿瘤所致的高粘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9.
人正常下颌升支区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正常人下颌升支在不同咀嚼力作用时应力分布情况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的方法,对正常离体人下颌升支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应力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定量分析。结果:(1)所有载荷形式的各种应力值,随着单元距加载点的距离的增大,其应力值相对减小。(2)下颌骨下颌角、升支后缘的应力梯度变化较大。结论:下颌骨下颌角、升支后缘是应力相对集中的区域,也是临床上常见的下颌骨骨折区,同时还是下颌升支矢状骨劈开术后加强固定以及防止骨段移位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口腔鳞癌巨噬细胞和微血管的空间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鳞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TAMs)和肿瘤微血管在局部空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双染的方法观察标记巨噬细胞和微血管。结果 :在口腔鳞癌中TAMs密集的区域与微血管密集区域 ,两者的TAMs和微血管记数呈现相反的关系 (P <0 0 0 1)。结论 :在口腔鳞癌中TAMs迁徙、聚集到缺氧的区域 ,参与肿瘤的血管生成 ,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