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游泳+跑台的混合运动训练对D-半乳糖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内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42及其裂解酶1(Aβ42、BACE1)的影响.方法:将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注射组(C组)和运动注射组(T组),所有大鼠连续8周腹腔注射D-gal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同时,T组大鼠连续进行8周的游泳和跑台(均每周3次,交替进行)相结合的混合运动训练.运用Western B1ot法检测大鼠海马Aβ42蛋白表达量,运用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BACE1mRNA和IGF-1mRNA的表达量.结果:①与C组相比,T组大鼠海马内Aβ42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②C组比T组大鼠海马内BACE1 mRNA表达量多,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与C组相比,T组大鼠海马内胰岛素源生长因子(IGF)-1mRNA表达增加,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游泳和跑步混合运动训练能延缓AD的发展进程,这可能与运动训练上调了AD大鼠海马内IGF-1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8周的有氧跑台运动对D-半乳糖模型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Tau蛋白及其激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8周龄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8),运动组(T组,n=8).两组大鼠连续8周经腹腔按120mg/kg·d的浓度注射D-半乳糖造模AD大鼠,同时对T组大鼠进行连续8周,每周5次的有氧跑台运动.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两组大鼠海马APP、Tau蛋白和GSK-3β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8周的有氧跑台运动显著下调了T组大鼠海马APP、Tau蛋白和GSK-3β的mRNA表达水平;其中,APP的下调幅度为42%(P< 0.05),Tau蛋白的下调幅度为45%(P< 0.01),GSK-3β的下调幅度为38%(P< 0.05).结论:8周的有氧跑台运动有效抑制了APP和Tau蛋白的基因表达水平,其机制可能是与运动抑制了GSK-3β的基因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侧脑室内注射Aβ淀粉样蛋白(Aβ25-35)的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电跳台法进行筛选,分为模型组、磁刺激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每组10只。Aβ25-35侧脑室内注射制备AD大鼠模型。磁刺激组大鼠给予rTMS,刺激强度0.5T,频率为1Hz,每次连续刺激30个脉冲,刺激间隔2s;每天2次,间隔8h,连续2周。假手术组线圈垂直于颅骨表面,仅听见刺激声音实际未给予刺激;模型组和正常组不给予rTMS。rTMS结束后,所有大鼠均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采用侧脑室内注射淀粉样蛋白Aβ25-35成功地制备AD大鼠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的记忆功能:①定向航行实验:磁刺激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比模型组明显缩短(P<0.01),但仍长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的平均逃避潜伏期(P<0.01);假手术组和正常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空间探索实验:各组大鼠的平台象限游泳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5.864,P<0.05),磁刺激组大鼠的平台象限游泳时间比模型组的平台象限游泳时间所占百分比明显提高(P<0.05)。结论:rTMS能够部分修复侧脑室内注射Aβ25-35的AD大鼠的记忆障碍,是一种潜在的AD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对高血压大鼠认知功能及脑内血管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的影响。方法:将30只3月龄自发性高血压易卒中(stroke-prone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SHRSP)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RSP-Con)和训练组(SHRSP-PE),采用相同周龄的Wistar Kyoto(WKY)大鼠15只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WKYCon)。SHRSP-PE组给予持续4个月的跑笼训练;SHRSP-Con组和WKY-Con组不予任何针对性训练。各组大鼠在3及7月龄分别测血压、认知功能,观察皮质及海马的eNOS、β-secretase(BACE1)、β-amyloid(Aβ)的表达。结果:3月龄SHRSP大鼠的血压明显高于WKY大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大鼠认知功能无明显差异。7月龄SHRSP-Con组与WKY组比较,血压明显升高,认知功能减退,脑内eNOS表达减少、BACE1表达增加及Aβ沉积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SHRSP-Con组相比,4个月的运动训练可以明显降低血压、改善认知功能且可以增加eNOS表达,减少BACE1和Aβ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运动训练能够改善慢性高血压大鼠的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脑内e NOS表达,进而减少BACE1表达和Aβ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运动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海马β-淀粉样蛋白(Aβ)及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的影响,以探讨运动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学习记忆功能的机制.方法 将40只3月龄SAMP8小鼠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进行跑笼运动训练,第1个月每周训练5 d,每天10 min,第2个月每周训练5 d,每天20 min.2个月后采用H-E染色观察2组小鼠海马神经元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海马Aβ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海马APP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5月龄SAMP8小鼠海马部分神经元细胞变性、死亡,核浓缩,空泡变性;运动组偶有神经元细胞变性、死亡,大部分细胞形态正常.运动组海马Aβ免疫阳性细胞表达水平为(0.192±0.01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274±0.017)(P<0.05);运动组海马APP mRNA表达水平为(0.168±0.0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574±0.115)(P<0.01).结论 运动可以延缓SAMP8小鼠海马神经元变性,降低海马Aβ及APP的表达,这可能是运动改善AD学习记忆功能的重要机制之一.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movement on hippocampal β-amyloid protein ( Aβ ) and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 in senescence-accelerated and senescence-prone (SAMP8) mice, and the mechanism by which movement improves learning and memory in mice with a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Methods Forty 3-month-old SAMP8 mice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a move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The movement group was trained with a running wheel 10 min daily, 5 days a week in the first month, and 20 min daily in the second month.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hippocampus were observed under the microscope after HE staining. The expression of Aβ in the hippocampus was detected by immumohistochemical methods and APP mRNA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by RT-PCR two months later. Results HE staining showed neuron degeneration and death, chromatin condensation and vacuolar degeneration in the hippocampus of the 5-mouth-old SAMP8 mic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movement group showed less neuron degeneration and death, and the morphology of most cells was normal The expression of Aβ in the hippocampus of the 5-month-old SAMP8 mice in the move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PP mRNA expression levels in the movement group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lower.Conclusions Movement can delay neuron degeneration and down-regulate Aβ and APP mRNA expression levels in the hippocampus of SAMP8 mice. It may be an important mechanism by which movement improves learning and memory in mice with a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凋亡机制在凝聚态淀粉样β蛋白(beta-awyloidprotein,Aβ)脑内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作用中的意义及何首乌(PMB)对Aβ脑内神经毒性的干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2-09/2003-02在湘雅医学院解剖学实验室进行。取SD大鼠40只,经Y迷宫测试淘汰4只,36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何首乌组。用Aβ1~40微量注射至大鼠右侧海马,建立AD模型,用何首乌进行干预,于不同时间点分别进行电Y迷宫测试,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Bcl-2阳性神经细胞数的表达,及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表达。结果:模型组的学习记忆尝试次数为(27.8±7.5)次,海马Bcl-2蛋白表达为(8.71±1.83)个/视野,凋亡细胞为(13.83±3.26)个/视野。何首乌组的学习记忆尝试次数为(15.2±2.9)次,海马Bcl-2蛋白表达为(13.5±2.17)个/视野,凋亡细胞为(9.57±2.16)个/视野,与对照组比差异仍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Aβ1~40入海马引起大鼠学习记忆损害,可能与其诱导脑内神经元的凋亡,抑制Bcl-2的表达有关,何首乌对模型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Bcl-2的表达而减轻Aβ致AD鼠脑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及D-半乳糖(D-gal)联合构建的复合型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以及模型中硫氧还蛋白与凋亡相关蛋白的研究。方法采用44只2月龄雄性SD大鼠,共分4组,腹腔注射及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的假手术组,腹腔注射D-gal及侧脑室注射Aβ1~42分别建立的D-gal组和Aβ1~42组,腹腔注射D-gal联合侧脑室注射Aβ1~42建立的复合AD模型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脑组织中Trx,细胞色素c(Cyto-c)及Caspase-9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β1~42组、D-gal组和复合模型组皮质、海马中Trx的表达下降,Cyto-c和Caspase-9的表达上升。与Aβ1~42组、D-gal组相比,复合模型组皮质、海马中Trx的表达下降;Cyto-c和Caspase-9的表达上升。结论在复合AD模型中神经细胞凋亡,Trx表达下降,而Cyto-c和Caspase-9表达上升。Trx参与神经细胞的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凋亡机制在凝聚态淀粉样β蛋白(beta-awyloid protein,Aβ)脑内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作用中的意义及何首乌(PMB)对Aβ脑内神经毒性的干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2-09/2003-02在湘雅医学院解剖学实验室进行。取SD大鼠40只,经Y迷宫测试淘汰4只,36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何首乌组。用Aβ1~40微量注射至大鼠右侧海马,建立AD模型,用何首乌进行干预,于不同时间点分别进行电Y迷宫测试,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Bcl-2阳性神经细胞数的表达,及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表达。结果:模型组的学习记忆尝试次数为(27.8&;#177;7.5)次,海马Bcl-2蛋白表达为(8.71&;#177;1.83)个/视野,凋亡细胞为(13.83&;#177;3.26)个/视野:何首乌组的学习记忆尝试次数为(15.2&;#177;2.9)次,海马Bcl-2蛋白表达为(13.5&;#177;2.17)个/视野,凋亡细胞为(9.57&;#177;2.16)个/视野,与对照组比差异仍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 Aβ1~40人海马引起大鼠学习记忆损害,可能与其诱导脑内神经元的凋亡,抑制Bcl-2的表达有关,何首乌对模型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Bcl-2的表达而减轻Aβ致AD鼠脑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调心方对淀粉样β蛋白杏仁核注射诱导的痴呆模型大鼠脑内淀粉样肽前体mRNA表达,淀粉样β蛋白沉积及星形胶质细胞增殖作用,并与多萘哌齐比较。方法:实验于2001-01/2004-01在上海中医药大学老年医学研究所实验室完成。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调心方组、多萘哌齐组5组,每组8只。①给药:各组动物于造模前1周开始给药,调心方组给予调心方(党参、茯苓、远志、桂枝、菖蒲等组成,7.45g/mL)24.8g/kg,多萘哌齐组应用多萘哌齐组5mg/kg;其余各组用1mL双蒸水,每天灌胃1次,连续3周。②造模:正常对照组不造模;模型组、调心方组、多萘哌齐组大鼠通过单侧杏仁核注射淀粉样β蛋白25~35(5.0nmol)造成痴呆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切开皮肤后立即缝合。③观察指标:各组大鼠给药完毕后麻醉状态下处死取脑,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淀粉样β蛋白1~40沉积和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观察淀粉样肽前体KPI和MPImRNA的表达。结果:4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淀粉样β蛋白1~40的阳性表达:模型组可见皮质、海马大量阳性细胞表达,其吸光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调心方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多萘哌齐组虽有降低但不明显(P>0.05)。②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海马、皮质内胶质阳性细胞广泛增多,吸光度值亦高(P<0.01);调心方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而多萘哌齐组作用不明显。③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调心方组KPI(1269bp),MPI(297bp)条带表达均明显减弱,抑制大脑皮质和海马淀粉样肽前体751/770mRNA的表达。结论:淀粉样β蛋白沉积能激活胶质细胞分泌多种炎性细胞因子,诱发炎症反应,进一步促使淀粉样肽前体mRNA的表达和淀粉样β蛋白的沉积,启动炎症和免疫级联反应诱导老年斑的形成。而调心方可显著减少模型大鼠脑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淀粉样肽前体mRNA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从而进一步减轻淀粉样β蛋白的大量沉积,其效果优于多萘哌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穹窿-海马伞切断和卵巢切除大鼠大脑雌激素受体α(ERα)与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β位点裂解酶(BACE)共存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健康雌性Wistar大鼠28只,随机分为穹窿-海马伞切断组(FF组)、卵巢切除组(OVX组)、穹窿-海马伞切断加卵巢切除组(OF组)和对照组。每组7只。免疫荧光双标细胞化学法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大脑皮质区、海马CA1区ERα、BACE阳性细胞表达的变化。结果:FF组、OVX组和OF组大鼠皮质区和海马CA1区ERα阳性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皮质区:4.71±1.11,5.29±2.01,4.42±3.99vs9.71±4.53;海马区:6.91±2.63,7.58±4.16,5.14±3.80vs12.57±3.59,均P〈0.05);FF组、OVX组和OF组大鼠皮质区和海马CA1区BACE阳性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多(皮质区:15.78±6.01,17.63±4.42,20.00±5.16vs5.71±3.14;海马区:15.91±5.12,12.34±5.07,17.14±4.45vs6.85±1.95,均P〈0.05)。但三组之间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OF组大鼠皮质区ERα和BACE双标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多(P〈0.05),但海马CA1区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穹窿-海马伞切断或卵巢切除可以导致大鼠大脑皮质区、海马CA1区ERα表达减少、BACE表达增多,两种方法同时作用导致皮质区共存细胞表达增多。  相似文献   

11.
背景:淀粉样β蛋白沉积是引致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原因,淀粉样β蛋白前体基因过度表达或某部分发生突变,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有关。目的:观察沂蒙山区阿尔茨海默病与淀粉样β蛋白及其前体基因的关系。设计:病例-对照分析。单位: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临沂医专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1-01/2003-12住院阿尔茨海默病患者32例,以性别、年龄相当的非颅脑损伤的外科手术老年人30例为对照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27分)。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脑脊液淀粉样β蛋白水平,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淀粉样β蛋白前体基因表达量。结果:62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阿尔茨海默病组脑脊液淀粉样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3.63±9.34),(6.75±5.37)μg/L,t=3.354,P<0.01]。②阿尔茨海默病组脑脊液淀粉样β蛋白前体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624±298),(1275±269)拷贝/μL,t=4.42,P<0.01]。③阿尔茨海默病组淀粉样β蛋白水平与淀粉样β蛋白前体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r=0.44,P<0.01)。结论:沂蒙山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脊液中淀粉样β蛋白及其前体基因表达增高,且淀粉样β蛋白水平越高,其前体基因表达越高,痴呆程度越重。提示阿尔茨海默病与淀粉样β蛋白、淀粉样β蛋白前体密切相关。但淀粉样β蛋白前体表达量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不具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肽(Aβ)及冈田酸(OA)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内突触素和发动蛋白Ⅰ的表达影响。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方法将Aβ1-42及OA分别注入SD大鼠双侧海马CA1区,2个月后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印迹及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脑组织中突触素和发动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β注射组、OA注射组及Aβ+OA共同注射组均能引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各组脑组织中突触素、发动蛋白Ⅰ及mRNA表达均降低(P0.01),其中以Aβ+OA共同注射组改变尤为明显。结论:Aβ和OA均可降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突触素和发动蛋白Ⅰ的表达,该改变可能与AD发病机制中学习记忆能力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D大鼠脑内β淀粉样蛋白40(amyloid-βprotein40,Aβ40)的沉积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α(IL-1α)、S100β表达的关系。方法:普通级SD雄性大鼠24只,单纯随机分为两组,各12只。Aβ40处理组将Aβ40定向微注射于大鼠的双侧海马CA1,CA2~CA3区,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处理。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IL-1α和S100β的表达。结果:术后3,7d的IL-1α和S100β免疫组化均显示Aβ40处理组的大鼠海马区有细胞因子IL-1α,S100β的表达,而在生理盐水对照组的大鼠海马区未出现IL-1α,S100β的阳性表达。结论:Aβ40可诱导大鼠海马IL-1α和S100β表达。作为重要的病理性细胞因子,Aβ40诱导的细胞因子IL-1α和S100β上调表达可能具有重要的神经毒性效应,参与了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活动。  相似文献   

14.
背景:淀粉样β蛋白沉积是引致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原因,淀粉样β蛋白前体基因过度表达或某部分发生突变,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有关。目的:观察沂蒙山区阿尔茨海默病与淀粉样β蛋白及其前体基因的关系。设计:病例-对照分析。单位: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临沂医专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1-01/2003-12住院阿尔茨海默病患者32例,以性别、年龄相当的非颅脑损伤的外科手术老年人30例为对照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27分)。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脑脊液淀粉样β蛋白水平,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淀粉样β蛋白前体基因表达量。结果:62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阿尔茨海默病组脑脊液淀粉样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3.63&;#177;9.34),(6.75&;#177;5.37)μg/L,t=3.354,P〈0.01]。②阿尔茨海默病组脑脊液淀粉样B蛋白前体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624&;#177;298),(1275&;#177;269)拷贝/μL。t=4.42,P〈0.01]。③阿尔茨海默病组淀粉样β蛋白水平与淀粉样β蛋白前体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r=0.44,P〈0.01)。结论:沂蒙山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脊液中淀粉样β蛋白及其前体基因表达增高,且淀粉样β蛋白水平越高,其前体基因表达越高。痴呆程度越重。提示阿尔茨海默病与淀粉样β蛋白、淀粉样β蛋白前体密切相关。但淀粉样β蛋白前体表达量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不具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淀粉样β蛋白变性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与病理现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有4种基因突变与该病有关,它们是:淀粉样β前体蛋白(amyloid beta-protein precursor,APP)基因,早老1基因,早老2基因和载脂蛋白E基因,而AD的病理学改变以脑内聚集大量的老年斑及神经纤维缠结(NFT)为其主要特征,这两者之间有无关系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APP基因突变及淀粉样β蛋白在脑组织中的大量沉积是AD病理机制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内sorLA蛋白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脑内淀粉样斑块数量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5例尸检明确诊断的散发性AD患者(AD组)和15例非AD患者(对照组),采用Western-blot测定2组颞叶皮质组织中sorLA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AD组脑内sorLA水平与淀粉样斑块数量的关系.结果:2组性别、年龄、死后尸检时间等匹配.AD组颞叶皮质内sorLA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下降达63%(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D组脑内sorLA水平与淀粉样斑块数量明显呈反比.结论:散发性AD患者脑内sorLA蛋白表达显著下降,且其表达量与淀粉样β蛋白(Aβ)的沉积量直接相关,提示sorLA可能涉及散发性A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老年性痴呆中β淀粉样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患者脑内老年斑的主要成分为β淀粉样肽(β-AmyloidPeptide,Aβ),其生理功能以及合成和代谢的过程中相关基因和酶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有了许多新的进展,揭示了Aβ与AD病的内在联系及其在治疗方面的一些新的方法,抑制毒性Aβ的合成聚集是治疗AD的一个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调心方对淀粉样β蛋白杏仁核注射诱导的痴呆模型大鼠脑内淀粉样肽前体mRNA表达,淀粉样β蛋白沉积及星形胶质细胞增殖作用,并与多萘哌齐比较。方法:实验于2001—01/2004—01在上海中医药大学老年医学研究所实验室完成。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调心方组、多萘哌齐组5组,每组8只。①给药:各组动物于造模前1周开始给药,调心方组给予调心方(党参、茯苓、远志、桂枝、菖蒲等组成,7.45g/mL)24.8g/kg,多萘哌齐组应用多萘哌齐组5mg/kg;其余各组用1mL双蒸水,每天灌胃1次,连续3周。②造模:正常对照组不造模;模型组、调心方组、多萘哌齐组大鼠通过单侧杏仁核注射淀粉样β蛋白25~35(5.0nmol)造成痴呆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切开皮肤后立即缝合。③观察指标:各组大鼠给药完毕后麻醉状态下处死取脑,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淀粉样β蛋白1~40沉积和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法观察淀粉样肽前体KPI和MPI mRNA的表达。结果:4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淀粉样β蛋白1~40的阳性表达:模型组可见皮质、海马大量阳性细胞表达,其吸光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调心方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多萘哌齐组虽有降低但不明显(P〉0.05)。②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海马、皮质内胶质阳性细胞广泛增多,吸光度值亦高(P〈0.01);调心方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而多萘哌齐组作用不明显。③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调心方组KPI(1269bp),MPI(297bp)条带表达均明显减弱,抑制大脑皮质和海马淀粉样肽前体751/770mRNA的表达。结论:淀粉样β蛋白沉积能激活胶质细胞分泌多种炎性细胞因子,诱发炎症反应,进一步促使淀粉样肽前体mRNA的表达和淀粉样β蛋白的沉积,启动炎症和免疫级联反应诱导老年斑的形成。而调心方可显著减少模型大鼠脑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淀粉样肽前体mRNA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从而进一步减轻淀粉样β蛋白的大量沉积,其效果优于多萘哌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HLJDD)对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海马CA1区的病理形态学及脑内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基因mRNA的影响。方法:选用3月龄的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模型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安理申组、HLJDD大剂量组、HLJDD中剂量组、HLJDD小剂量组各10只,分别给予安理申或不同剂量HLJDD灌胃治疗6个月,对照组不予治疗,记录并比较各组死亡率;分别于6月龄和10月龄时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采用改良甲醇刚果红染色观察各组老年斑形成情况;于末次灌胃治疗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脑内β-APPmRNA水平。结果:各组小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月龄HLJDD各剂量组海马CA1区神经损伤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老年斑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HLJDD各剂量组β-APP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中剂量组水平降低最明显(P0.01)。结论:HLJDD能保护海马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2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有4种基因突变与该病有关,它们是:淀粉样β前体蛋白(amyloidbeta-proteinprecursor,APP)基因,早老1基因,早老2基因和载脂蛋白E基因,而AD的病理学改变以脑内聚集大量的老年斑及神经纤维缠结(NFT)为其主要特征,这两者之间有无关系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APP基因突变及淀粉样β蛋白在脑组织中的大量沉积是AD病理机制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