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2 毫秒
1.
吴克  王峰  张浩民  邸西东 《黑龙江医学》2010,34(10):774-775
目的总结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本组29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双吻合器直肠全系膜保肛术,并行结-直肠端端吻合。结果 29例中,术后发生吻合漏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吻合狭窄3例。结论应用TME及双吻合器,可降低低位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为低位肿瘤得以根治性切除提供了可能性,并缩短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那不勒斯第二大学的Annamaria Colao及其同事在J Clin Endocrinol Metab上报告,肢端肥大症患者的空腹胰岛素水平可预示发生直肠腺瘤性息肉或腺癌的可能性。Colao认为,胰岛素水平是肢端肥大症患者直肠发生癌前病变和癌变的最重要的预示指标。  相似文献   

3.
朱珏 《吉林医学》2012,33(30):6545-6546
目的:比较自体血管前臂动静脉内瘘术(AVF)端侧吻合术与端端吻合术的方法,评估术后的内瘘通畅率,吻合口直径及透析流量。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自体血管前臂AVF患者,其中端侧吻合术35例,端端吻合术35例。结果:端侧吻合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7.1%,高于端端吻合组的85.7%(P<0.05);3个月通畅率为94.2%,高于端端吻合组的77.1%(P<0.05);术后3个月吻合口口径及透析血流量均高于端端吻合组(P<0.05)。结论:自体血管前臂AVF采取端侧吻合术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端扫超声探头经直肠探查子宫附件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就诊的44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经腹部超声检查和端扫超声探头经直肠检查子宫附件。结果 43例患者的子宫及附件病变经端扫超声探头经直肠检查后可清晰显示,其中前位子宫28例,后位子宫15例;通过端扫超声探头经直肠检测子宫附件可以将子宫及双侧卵巢清晰显示。与经腹部超声检查相比,端扫超声探头经直肠检查方法具有更丰富的诊断信号。结论端扫超声探头经直肠探查子宫附件可清晰地显示子宫与附件的病变情况,拓宽了直肠超声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自体血管前臂动静脉内瘘术(AVF)端侧吻合术与端端吻合术的优缺点及并发症的情况,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自体血管前臂动静脉内瘘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动静脉内瘘术手术成功111例,成功率92.5%,均能达到维持性血液透析标准,其中,端端吻合术65例,端侧吻合术55例。结论前臂动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应作为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血栓形成是动静脉内瘘堵塞的主要原因,应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6.
桡动脉远心端与头静脉近心端行内瘘吻合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较好的内痿吻合方法。方法:以桡动脉远心端与头静脉近心端引端端吻合术。结果:62例患者除5例头静脉闭塞而采用其他方法外,均一次性吻合成功。结论:桡动脉远心端与头静脉近心端行端端吻合术建立动静脉内瘘是较好的内瘘制作方法,可以避免传统制作内瘘方法的许多不足之处,值得临床推广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直肠癌组织及其远侧端黏膜组织中微血管的分布,并从分子病理学水平上探讨直肠癌的安全远侧切缘。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定量测定方法对45例直肠癌及其远侧端黏膜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进行研究。结果:直肠癌肿瘤组织中MVD较高;直肠癌远侧端黏膜MVD随着距离增大而降低,且在直肠远侧端1.0cm内有显著性异常改变;直肠远侧端黏膜MVD与肿瘤分期以及病理类型无关。结论:直肠腺癌远侧端MVD可作为直肠远切端切除长度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分子病理学指标,直肠远侧端切除的长度至少应〉1cm。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上肢远端3种动静脉内瘘术的优缺点。方法:对终末期肾病患者90例分别施行鼻烟窝动静脉内瘘端端吻合术、鼻烟窝动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术和前臂动静脉内瘘端端吻合术,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90例术后早期未出现并发症,均能达到血透标准,鼻烟窝内瘘端端吻合组的吻合口口径小于鼻烟窝内瘘端侧吻合组和前臂内瘘组(P〈0.05),鼻烟窝内瘘端侧吻合组和前臂内瘘组两组的吻合口口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吻合口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临床上需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端侧吻合对患者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9.
我院从1986年-2007年3月对6例结直肠(或结肠)部分切除吻合术后行阑尾残端置管造瘘(以下简称造瘘术)以预防吻合口瘘,取得十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宫颈残端肿瘤较少见[1,2],因其位于盆腔深部,与膀胱,输尿管及直肠之间解剖关系密切,处理较为棘手。我院1987年以来收治4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例1:50岁,住院号81639.因功血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后5年。白带增多及阴道出血10个月于1987年10月26日入院。妇科检查见右窿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直肠癌组织及其远侧端黏膜组织中CD34表达并从分子病理学水平上探讨直肠癌的安全远侧切缘。方法:对45例中低位直肠腺癌下缘进行标记;PET/CT检查并结合半定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直肠癌及其远侧端黏膜CD34所表达的微血管密度进行研究。结果:直肠腺癌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直肠腺癌远侧端的直肠黏膜组织,直肠腺癌远侧端黏膜微血管密度随着距离增大而减少,与阴性对照有显著性异常改变只在有限的长度内(直肠远侧端1.0cm),阴性对照中仍可见微血管的存在。除了肿瘤组织及直肠远侧端黏膜5cm内微血管密度与肿瘤大小有关外.肿瘤组织及直肠远侧端黏膜微血管密度与肿瘤大小、分期以及病理类型无关。结论:直肠癌肿瘤中微血管密度的检测对直肠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判断并为直肠癌抗血管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从分子病理学角度考虑。切除直肠腺癌远侧大于1.0cm长度即可切除微血管密度明显异常表达的组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分子病理学水平上探讨直肠癌的安全远侧切缘。方法:对45饲中低位直肠腺癌下缘进行标记;PET/CT检查并结合半定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直肠癌的远侧端粘膜P53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直肠癌及远侧端直肠粘膜均可见P53表达,直肠癌肿瘤组织中P53表达明显高于直肠癌远侧端的直肠粘膜组织。直肠癌远侧端粘膜P53表达随着距离增大而减少,但有显著性异常改变只在有限的长度内(直肠远侧端1.5cm),阴性对照中仍有P53的表达。肿瘤组织及直肠远侧端粘膜中P53表达与肿瘤大小、分期以及病理类型无关。结论:切除直肠腺癌远侧1.5cm长度可切除P53明显异常表达的组织,若从分子病理学角度来界定,2cm的直肠远侧端长度是安全的远侧切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动静脉内瘘吻合手术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3月-2013年4月我院19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端端吻合术,实验组行端侧吻合术,比较两组病例手术成功率及术后疗效。结果实验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通畅率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吻合口径(AVFD)、透析血流量(AVFB)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术成功率高、效果显著,可作为前臂AVF术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量率腔内后装置放射治疗57例子宫颈,阴道残端癌,平均5年生存率为71.9%,5年生存率虽随着期别增加而减低,但各期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放疗剂量应掌握在25~30Gy,分割次数应多于5次,这样既有较高的5年生存率,又可降低并发症,剂量不当造成的并发症主要是晚期直肠和膀胱反应。  相似文献   

15.
王章志 《医学综述》2012,18(14):2334-2335
目的探讨左侧大肠癌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方式及肠造瘘在其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左侧大肠癌梗阻并行Ⅰ期切除吻合治疗78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非造瘘组39例,采用端端吻合常规重建,视情况可安置F24号胶管于吻合口近段经直肠引出肛门外作减压引流;肠造瘘组39例,采用端侧吻合,近端结肠断口就势牵出腹壁作减压造瘘口重建。结果发现两组在术中灌洗要求、吻合口漏、进食时间、住院费用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肠造瘘组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结论左侧大肠癌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消化道重建中采用端侧吻合结合肠造瘘重建方式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自发性结肠穿孔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行结肠穿孔修补术加近端结肠袢式造瘘术3例,行Hartamann术1例,行单纯修补术1例。术后均予充分有效引流,加强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疗法。全身情况好转再行结肠造瘘口回纳术3例,二期回纳时因远端肠管狭窄,行狭窄段切除后降结肠、乙状结肠端端缝合1例。结果:自发性结肠穿孔5例均痊愈出院,穿孔处肠壁或肠切除标本病检结果均示非特异性炎症改变,未见肿瘤组织细胞。结论:自发性结肠穿孔多见于老年患者,好发部位在直肠和乙状结肠;术前易误诊,应尽早剖腹探查;手术宜简单化,加强术后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端扫式腔内超声对直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并与MRI对比。方法收集于我院经直肠指诊发现直肠占位性病变并住院进一步做端扫式腔内超声检查的患者131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为金标准,分析端扫式腔内超声检查的符合率,并与MRI对比。结果端扫式腔内超声检查的灵敏度为95%,特异度为94%,符合率为95%。MRI的灵敏度为98%,特异度为67%,符合率为95%。结论在直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上,端扫式腔内超声略优于MRI,推荐临床作为直肠占位性病变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正确处理球部尿道损伤,减少尿道瘢痕狭窄。方法回顾分析59例球部尿道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留置导尿完成后行保守治疗,其中19例治疗成功无后遗症,2例后期球部尿道狭窄行瘢痕切除尿道吻合术。38例早期手术行尿道端端吻合术,恢复后排尿通畅,无尿道瘢痕狭窄发生。结论球部尿道损伤明显时应积极手术,早期作尿道端端吻合术,保守治疗应适当延长留置导尿时间可减少后期尿道瘢痕狭窄再手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再生纤维的来源及状况。方法:SD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端侧吻合(E-S)组和端端吻合(E-E)组,E-S组右侧建立胫腓神经端侧吻合模型,E-E组右侧建立腓神经端端吻合模型,术后3个月,行透射电镜、电生理检查及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mxidase,HRP)标记神经元。结果:潜伏期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混合神经传导速度(CNCV)E-E组均优于E-S组,E-S组脊髓前角内侧及脊神经节均可观察到HRP标记的阳性细咆,吻合口远端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结论:腓神经远端的再生纤维来源于胫神经,再生纤维中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均有;尽管端端吻合再生纤维质量优于端侧吻合,但端侧吻合仍不失为神经修复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三维适形放疗在宫颈残端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子宫颈残端癌的临床疗效,并与后装腔内照射治疗进行比较。方法:将26例子宫颈残端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3例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照组13例为后装腔内照射治疗。结果: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为92.3%(12/13),对照组为84.6%(11/1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放射性直肠近期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23.1%(3/13)和69.2%(9/13);放射性膀胱近期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15.4%(2/13)和46.2%(6/1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放射性直肠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15.4%(2/13)和46.2%(6/13);放射性膀胱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7.69%(1/13)和38.5%(5/1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子宫颈残端癌与后装腔内照射的疗效相似,但减少了近期放射反应和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