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8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对比全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收集2010年1月1日-2010年10月1日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69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A组38例,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B且31例,行传统手术,采用t检验,x2检验或秩和检验,分析对比两种术式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病率、Ⅰ、Ⅱ期淋巴结清扫数目、Ⅱ期3年复发率及生存率、Ⅲ期系膜根部阳性淋巴结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淋巴结清扫数目[(22.76±6.94)枚、(15.11±7.85)枚]、Ⅲ期3年复发率(5.88%、45.45%)及生存率(94.12%、63.64%)、淋巴结清扫总数(20.56±7.11、13.92±6.62)、3年总复发率(7.89%、29.03%)及总生存率(94.74%、77.4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术式比较,全结肠系膜切除显著提高了Ⅲ期右半结肠癌根治效果,对Ⅰ、Ⅱ期右半结肠癌未见优势.  相似文献   
2.
直肠癌手术中肠系膜下动脉的处理方式尚存在争议,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与低位结扎各有自己的优势,要制定合理的手术方式循证医学证据尚不足,还需要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来解决这~问题。现阶段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术中所见确定肠系膜下动脉的处理方式更为合适。根据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直肠癌手术中肠系膜下动脉的处理方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对于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如果按传统的手术方法治疗,存在永久性改道造口,术后不同程度性存在排便泌尿功能障碍以及会阴部瘢痕性疼痛等诸多问题。近20年来,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cctal excision,TME)在临床的成功应用,使下段直肠癌的保肛率明显提高而局部复发率下降,但超低位直肠癌常出现切除边缘不够或吻合上的困难,甚至放弃保肛手术。近两年来我科对10例超低位直肠癌采用三吻合进行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与吻合术,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胱硫醚-β-合酶(CBS)启动子区的超甲基化与基因表达及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结合重亚硫酸盐处理的直接测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偏振免疫法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对不同叶酸浓度( 25、150 nmol/L)下培养的人正常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株(NCM460)细胞和患者组织样本(包括肿瘤组织及相应的正常组织95例)中CBS基因启动子区CpG岛超甲基化与基因表达及功能进行研究.结果 低叶酸浓度培养下NCM460细胞中CBS基因的表达下调,检测高甲基化组(H-M组:>41.7%,83例)和低甲基化组(L-M组:≤41.7%,107例)组织样本中CBS基因表达水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NCM460细胞内,CBS基因的下调能够导致同型半胱氨酸积聚,检测H-mRNA组(>3.19,45例)和L-mRNA组(≤3.19,40例)患者的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L-mRNA组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显著高于H-mRNA组.结论 CBS启动子区的超甲基化极有可能导致CBS基因表达水平的下调,影响细胞内的甲基代谢,进而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等一系列病程.  相似文献   
5.
在反复暂时性肝动脉阻断治疗肝癌的基础上,作者设计了反复暂时性肝动脉、门静脉阻断并双介入治疗方法对12例晚期肝癌患者晚期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发现患者经去血供等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AFP 下降,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明显延长。本方法既发挥反复暂时性肝动脉阻断治疗肝癌的优点,又可以阻断肿瘤内的门脉供血,同时配合双介入治疗,对门静脉癌栓有一定效果,因此不失为晚期肿癌的一种新的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直肠癌切除术后直肠阴道瘘封堵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增加,尤其是直肠癌低位及超低位前切除术的开展以及吻合器或双吻合器[1,2]的普遍使用,越来越多的低位及超低位直肠癌病人在根治手术的同时获得了保留肛门的机会,而Kosusgi等[3]报道使用吻合器后直肠阴道瘘总发病率高达9.9%,双吻合器为15.2%.  相似文献   
7.
10年间915例结、直肠癌治疗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近年来大肠癌治疗的变迁和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 915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治疗情况 ,对比第一个 5年和第二个 5年的治疗方法的变迁。 结果 :近 5年结、直肠癌的 1、3、5年生存率较前 5年明显提高。而术后的复发率明显减低。辅助治疗由过去的较简单的治疗方法转变为放射治疗、化疗治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联合的综合治疗。结论 :大肠癌的治疗无论在手术治疗上还是辅助治疗上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而且更趋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组织特异性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CD/5FC)系统热化疗对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30只裸鼠经门静脉注射转染CD基因的人结肠癌LOVO细胞,建立结肠癌肝转移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热化疗组和化疗组,分别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3 ℃前药5FC和室温前药5FC\[均为500 mg/(kg·d)\]进行治疗。治疗21 d后处死裸鼠,取各组裸鼠肝脏转移瘤组织、正常肝组织及胃、肺、胰腺、小肠及大肠组织作病理检测; RTPCR检测各组织的CD基因表达。结果:常规病理检测显示对照组肝转移瘤组织细胞生长活跃,热化疗组较化疗组肝转移瘤细胞生长受抑制更明显;3组裸鼠正常肝组织及胃、肺、胰腺、小肠和大肠组织均呈正常形态,无明显病理改变。RTPCR检测显示,3组肝脏转移瘤组织CD基因表达稳定,均见154 bp条带;显示3组裸鼠正常肝组织及胃、肺、胰腺、小肠和大肠组织均无CD基因表达。结论:组织特异性CD/5FC系统热化疗明显提高了CD基因表达的靶向性,减少了热化疗引起的正常组织损伤,该治疗系统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组织特异性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cytisine deaminase/5fluorocytosine,CD/5FC)系统热化疗对结肠癌肝转移裸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含CEA启动子调控CD基因表达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进行扩增、纯化、包装,并收集病毒上清。45只裸鼠经门静脉注射人结肠癌LoVo细胞,成瘤后2 d腹腔注射病毒上清(0.2 ml/次,每天1次,共5 d)。随机分为对照组、常温化疗组和热化疗组,分别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室温前药5FC和43 ℃前药5FC\[均为500 mg/(kg·d)\]进行治疗。治疗21 d后处死裸鼠, 观察肝脏转移率和转移结节数, RTPCR检测CD基因在肿瘤组织的表达,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肿瘤病理学的变化。结果:病毒滴度为5.6×106 CFU/L。CD基因在移植瘤组织中有效表达。热化疗组的肝转移率与转移结节数均低于常温化疗组\[133% vs 40.0%,(0.20±0.56)个vs(0.80±1.01)个;均P<0.05\]。光镜下见对照组肝转移瘤组织细胞生长活跃,热化疗组较化疗组肝转移瘤细胞生长受抑制更明显。电镜下见化疗组、热化疗组肝转移瘤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凋亡改变。结论:组织特异性CD/5FC系统热化疗对裸鼠结肠癌肝转移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0只6—7周SD大鼠肌注大剂量强的松龙3周后采用较敏感的PAP法,对胃肠道G细胞和D细胞进行了计数统计。发现两种细胞在胃窦部显著性减少,G细胞在空肠D细胞在回肠都增加。G细胞和D细胞的数量分布变化与胃肠道免疫功能。胃酸的分泌以及胃肠粘膜的保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