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比全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收集2010年1月1日-2010年10月1日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69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A组38例,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B且31例,行传统手术,采用t检验,x2检验或秩和检验,分析对比两种术式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病率、Ⅰ、Ⅱ期淋巴结清扫数目、Ⅱ期3年复发率及生存率、Ⅲ期系膜根部阳性淋巴结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淋巴结清扫数目[(22.76±6.94)枚、(15.11±7.85)枚]、Ⅲ期3年复发率(5.88%、45.45%)及生存率(94.12%、63.64%)、淋巴结清扫总数(20.56±7.11、13.92±6.62)、3年总复发率(7.89%、29.03%)及总生存率(94.74%、77.4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术式比较,全结肠系膜切除显著提高了Ⅲ期右半结肠癌根治效果,对Ⅰ、Ⅱ期右半结肠癌未见优势.  相似文献   
2.
对于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如果按传统的手术方法治疗,存在永久性改道造口,术后不同程度性存在排便泌尿功能障碍以及会阴部瘢痕性疼痛等诸多问题。近20年来,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cctal excision,TME)在临床的成功应用,使下段直肠癌的保肛率明显提高而局部复发率下降,但超低位直肠癌常出现切除边缘不够或吻合上的困难,甚至放弃保肛手术。近两年来我科对10例超低位直肠癌采用三吻合进行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与吻合术,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胱硫醚-β-合酶(CBS)启动子区的超甲基化与基因表达及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结合重亚硫酸盐处理的直接测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偏振免疫法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对不同叶酸浓度( 25、150 nmol/L)下培养的人正常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株(NCM460)细胞和患者组织样本(包括肿瘤组织及相应的正常组织95例)中CBS基因启动子区CpG岛超甲基化与基因表达及功能进行研究.结果 低叶酸浓度培养下NCM460细胞中CBS基因的表达下调,检测高甲基化组(H-M组:>41.7%,83例)和低甲基化组(L-M组:≤41.7%,107例)组织样本中CBS基因表达水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NCM460细胞内,CBS基因的下调能够导致同型半胱氨酸积聚,检测H-mRNA组(>3.19,45例)和L-mRNA组(≤3.19,40例)患者的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L-mRNA组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显著高于H-mRNA组.结论 CBS启动子区的超甲基化极有可能导致CBS基因表达水平的下调,影响细胞内的甲基代谢,进而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等一系列病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口径(7.5号)肛管引流减压在预防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施行的346例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5例应用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漏,其余161例未放置大口径肛管,术后发生吻合口漏9例(5.59%),二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6, P=0.004).其中8例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行近端肠造瘘粪便转流术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能够有效预防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TME观念的推广、手术技术和相关吻合器械的发展,中低位直肠癌手术保肛率有所提高.但同时,遵循TME原则的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风险亦有增高趋势[1].2007年3月至2008年12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普通外科连续185例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应用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预防吻合口瘘,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效果理想.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谐波超声刀在开腹胃癌D2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谐波超声刀施行开腹胃癌D2根治术42例患者(超声刀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54例应用常规电刀者(电刀组)进行对比。结果超声刀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时间、引流总量及术后住院时间低于电刀组(P〈0.05或P〈0.01)。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总费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谐波超声刀应用于开腹胃癌D2根治术精准、安全、可行,能够提高手术效率,减少创伤,加快术后恢复。且并不增加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7.
饮食是影响结直肠癌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移民研究证实.环境因素尤其是饮食结构对结直肠癌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具有相同遗传学背景的人群.从农村或不发达地区向城市等发达地区的迁徙过程中.结直肠癌的发生率有了明显提高…。表观遗传学是在以孟德尔式遗传为理论基石的经典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母体中孕育的、专门研究基因功能实现的一种特殊机制的遗传学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后肠黏膜屏障的防护作用。方法:将5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模型组(I/R组)和黏附素预处理组(实验组),每组各24只。于造模成功后6 h、第1、第4和第7天,分别取6只大鼠的血和小肠标本,观察小肠组织病理改变,检测各时间点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10、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D-LAC)的活性和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R组血中TNF-αI、L-6I、L-10、DAO和D-乳酸水平在各时相点均升高(P<0.05);与I/R组比较,实验组各时间点IL-6和DAO水平明显降低(P<0.05),TNF-α浓度术后第1天低于I/R组(P<0.05),术后第4和第7天实验组大鼠血浆D-LAC浓度明显低于I/R组(P<0.05),小肠病理改变较I/R组减轻(P<0.05)。结论:双歧杆菌黏附素对大鼠I/R后肠黏膜屏障具有防护作用,能减轻肠黏膜的I/R损伤。  相似文献   
9.
RT-PCR检测直肠癌在直肠系膜的播散范围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以CEAmRNA为标记物 ,应用RT PCR技术检测直肠癌在直肠系膜的播散范围 ,以探讨直肠癌根治术直肠系膜的合理切除范围。方法  4 0例直肠癌全系膜切除的手术标本 ,取不同距离的直肠系膜以CEAmRNA为标记物 ,应用RT PCR技术检测其有无癌转移。结果 在 4 0例病例中发现直肠系膜有癌播散者 9例 (2 2 .5 % ) ,播散最远距离在肿瘤下缘下 4cm。直肠癌在直肠系膜的播散与Dukes分期、肿瘤浸润肠壁深度、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分型相关 (P<0 .0 5 ) ,与肿瘤大小及CE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P>0 .0 5 )。结论 直肠癌根治术中距肿瘤下缘 5cm范围是直肠系膜的安全切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近5年来我院18例女性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直肠阴道痿的临床资料。发现直肠阴道痿多发生于中低位直肠癌行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手术的患者。痿的发生与肿瘤的位置、肿瘤的分期、肿瘤距肛门口的距离.以及手术技巧、手术难度、引流方法有关。而与是否进行预防性造口,以及是否采用腹腔镜手术无关。预防上强调应重视术中直肠前壁的锐性分离、结肠直肠吻合以及术后盆腔的负压引流。治疗上应首先进行保守治疗,即肠内营养,阴道冲洗。早期配合肠外营养、及全身或局部抗炎治疗,大部分直肠阴道痿通过保守治疗可以治愈。保守治疗无效时考虑结肠或回肠末端造口。若长期不愈应考虑吻合口肿瘤复发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