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DVI)是外科常见病。常合并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 1998年 4月至 2 0 0 2年3月 ,我们对 2 4例DVI合并交通静脉功能不全病人实施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9例 ,女 5例。共 2 7条肢体。年龄 37~ 5 4岁(平均 46 13岁 )。病程 9~ 2 0年。浅静脉曲张 2 7条 ,足靴区色素沉着 2 7条 ,肢体酸胀感 2 7条 ,胫前区凹陷性水肿2 1条 ,足靴区溃疡 16条。 2 7条肢体均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 (有止血带法 ) [1] ,造影可见股浅静脉扩张 ,“竹节样”形态消失 ,造影剂均从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静…  相似文献   

2.
在下肢静脉疾病治疗过程中 ,外治疗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近年来 ,我们应用海普林软膏辅助治疗下肢静脉疾病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 8例 ,男性 4 5例 ,女性 2 3例 ;年龄 2 1~ 82岁 ,平均 5 1 2 6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 31例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2 8例 ,先天性下肢深静脉无瓣膜症 4例 ,先天性下肢静脉畸形 3例 ,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2例。其中并发瘀滞性皮炎者 4 1例 ,湿疹样皮炎者 2 2例 ,血栓性浅静脉炎者12例。左下肢 4 3例 ,右下肢 16例 ,双下肢发病者 9例。共 77条肢体。2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86年2月至1987年5月,采用自体带瓣臂静脉段移植,治疗下肢深静瓣脉膜功能不全24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男性19例,女性5例。年龄17~62岁,平均38.4岁。患肢右侧8例,左侧6例,双侧10例。均施行一侧肢体手术,累计共24条病肢。其中4例为施行大隐静脉剥脱术后复发者,16例有小腿顽固性溃疡史。其中4例溃疡直径超过3cm,至术前未愈,病程平均15.6年。下肢静脉造影检查: 1.顺行造影,全组深静脉通畅,股浅静脉直径平均1.13cm(测量点在股浅静脉最高的一对瓣膜远侧2cm处)。18例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深静脉主干均匀增粗、轮廓柔软,瓣膜影依稀可见。交通静脉管径普遍增粗,且均有倒流,6例为血栓形  相似文献   

4.
Zhang H  Lü JJ  Zhang JW  Zhang BG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8):1121-1124
目的 评价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97例 (97侧肢体 )经静脉顺行造影证实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分为A、B两组 ,A组 79例 ,B组 18例。A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加交通支结扎术同时行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 ,B组仅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加交通支结扎术。以CEAP临床分类与临床记分和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评价疗效。结果 A、B两组术后临床记分均明显下降 (A组P <0 0 1;B组P <0 0 5 )。A组中C5~C6者手术效果较C2 ~C4者好 ;两组C2 ~C4者比较 ,A组手术效果优于B组。术后A组中 6 7侧患肢行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 ,瓣膜功能恢复有效率为 83 5 8% (5 6 /6 7) ,显效率为 4 1 79% (2 8/6 7) ;B组 12侧患肢股浅静脉瓣膜功能恢复有效率为 33 33% ,两组有效率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交通支结扎加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 ,较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交通支结扎术更有助于临床症状缓解和瓣膜形态功能的恢复。术前明确诊断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 ,宜行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手术。  相似文献   

5.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合并下肢深静脉性溃疡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病 ,静脉压增高是主要的原因 ,单纯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抽剥术术后易复发 ,溃疡久治未愈。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5月 ,我们采用内镜下深筋膜下交通支结扎术治疗中老年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 6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6例 (10条肢体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合并顽固性溃疡 ,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6 0~ 71岁。静脉曲张10~ 35年 ,溃疡病程 3年以上 ,6例均有下肢酸胀感 ,小腿有明显曲张成团的浅静脉曲张 ,色素沉着 ,足靴区溃疡久治不愈 ,大小约 3…  相似文献   

6.
我们自 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1年 9月 ,设计和实施了胆道镜直视下股浅静脉外瓣膜修复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2 5例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 2 5例 (2 9条肢体 ) ,男 16例 ,女 9例。年龄 35~ 71岁 ,平均 5 1 3岁。病程 4~ 37年 ,平均 18 3年。患肢为左下肢者 13例 ,右下肢者 8例 ,双下肢者 4例。2 .临床表现 :患肢均有大隐静脉曲张 ,其中 4条伴有小隐静脉曲张 ,12条出现踝部色素沉着 ,7条伴发溃疡 ,2 3条有小腿酸胀、沉重感 ,19条有踝部肿胀。3.特殊检查 :全组患肢均经深静脉造影及血管多功能检查仪检测 ,2 …  相似文献   

7.
血管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院从2003年6~11月,应用DIOMED 810nm激光结合手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21例,近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1例中男8例,女13例,平均年龄55.23岁(31~73岁),平均病程15.26年(5.5~40年),共27条肢体。患肢均有浅静脉曲张;下肢肿胀13条;有不同程度色素沉着11条;溃疡或溃疡已经愈合4条。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8例11条肢体,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13例16条肢体。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存在浅静脉返流。16例行下肢浅、深静脉顺行造影,发现深静脉Ⅱ度以上返流8例,共11条肢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大隐静脉交通支离断术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中的临床应用及治疗价值。方法2002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共收治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病人36例,42条肢体,均行内镜下大隐静脉交通支离断术(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SEPS),同时行股静脉瓣膜外包袖术6条.38条肢体随访,时间1~12个月,随访率90.4%。结果全组42条肢体中合并有小腿或内踝区溃疡的30条,痊愈28条,时间8~92d,痊愈率93.3%,4条下肢轻度水肿,全组无皮瓣坏死。5条肢体有疼痛:结论对于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2-6 EpAsdpPr的病人,应用SEPS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合并股静脉瓣膜关闭不全严重返流Kistner 3~4级以上的病人应当加用股静脉瓣膜外包袖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股浅静脉戴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40例(46条深静脉)临床资料。结果患侧小腿酸胀沉重感均消失或明显改善,6侧肢体溃疡于2~8周内愈合,2侧肢体湿疹样改变脱屑,皮肤变光滑,1侧遗留有足踝部轻度指陷性水肿。28例行股浅静脉彩超检查Valsalva试验见瓣膜反流0级或I级。结论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较为理想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瓣膜包窄术缩窄比例的个体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缩窄比例个体化行人造血管股浅静脉第一瓣膜包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对 5 4例 ( 5 6条肢体 )施以人造血管股浅静脉第一瓣膜包窄术 ,并根据瓣膜反流程度施以不同的缩窄比例 ,术后观察临床疗效和瓣膜反流情况。结果 术中检查显示 5 4条肢体瓣膜在包窄术完成后不再反流。 5 5条肢体获随访 14~ 3 5个月 (平均 2 3个月 ) ,临床有效率为94.5 %。双功彩超复查瓣膜功能修复率 85 .5 % ,轻、中度反流两组术后瓣膜功能修复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重度反流组术后瓣膜功能修复率 66.7%明显低于轻中度反流组的 92 .5 % ( P <0 .0 5 )。结论 行人造血管股浅静脉第一瓣膜包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时 ,应根据术中情况选择不同的缩窄比例。尤其对于轻中度返流的病例 ,缩窄比例的个体化是可行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下肢静脉曲张伴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手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8,自引:4,他引:44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伴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90年11月至2000年6月间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伴有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4)级患者189人,245条肢体。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33条肢体和对照组112条肢体,所有患者均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电凝术,试验组同行行股浅静脉戴戒术。结果:手术成功率100%,随访率为87%,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9年2个月,平均4年;两组术后的复发率均为3.3%,症状及体征有极大的改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下肢静脉曲张伴有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时,单独进行浅静脉的高位结扎剥脱术即能达到满意的结果,并不一定要同时进行深静脉瓣膜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静脉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评价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全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28例,共38条下肢。按病因和病情的不同,采用3种手术治疗:(1)临床表现明显的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4条下肢,作股浅静脉瓣膜包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EVLT+SEPS术;(2)轻度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15条下肢,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EVLT+SEPS;(3)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者19条下肢,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EVLT。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全组患者均无复发;临床症状和体征消退或好转,彩超检查示大隐静脉均全程闭合,无血流信号。结论EVLT具有无创、安全、操作简便和疗效良好的优点,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病变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辅助下腔外瓣膜成形术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的治疗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4年10月至2009年2月PDVI患者63例(74条肢体),CEAP分级:C274条肢体,C317条肢体,C436条肢体,c513条肢体,C68条肢体。下肢顺行静脉造影提示深静脉返流Ⅱ~Ⅳ级,浅静脉迂曲扩张。在术中超声辅助下行腔外瓣膜成形术,同时行大隐静脉激光烧灼术及小腿交通静脉点状剥脱术。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全部消失,下肢慢性溃疡者在2~4周愈合,色素沉着逐渐改善。术后6个月进行患肢VCSS评分,表明症状明显缓解,术后6个月复查彩超表明瓣膜成形处直径及返流时间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8例患者术后随访1~5年无复发。结论术中超声辅助下腔外瓣膜成形术治疗PDVI,方法客观,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成形术后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 ,以分析其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74例 ( 96条肢体 )的资料 ,利用流速剖面图彩超和空气体积描记仪分别于术前、术后 1、3个月及 1年进行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术后静脉返流量、灌注指数、静脉功能不全评分指标于术后 1、3个月、1年均较术前显著降低 (P <0 0 1)。而射血分数、剩余容积分数均值于术后 3个月、1年较术前明显改善 (P <0 0 1)。溃疡愈合率达 78 8% ( 2 6 /33) ,术后 93 6 %的肢体各种症状体征消失和明显缓解。结论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成形术可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 ,对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静脉性溃疡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5.
张荣  宋菊民  李钢  陆民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136-137
目的:探讨下肢浅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7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38例(41条肢体)。复发原因分别是:21条肢体为小腿交通静脉功能不全,10条肢体为大隐静脉主干再通,6条肢体为小隐静脉主干未处理,3条肢体为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条肢体为双大隐静脉畸形。结果:针对38例患者不同的复发原因,均采取再次手术治疗,分别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根据下肢静脉曲张程度和病因采取针对性手术,重视交通静脉的处理和大隐静脉的高位结扎,是预防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下肢原发性静脉返流性疾病的综合性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患下肢原发性静脉返流性疾病的 4 5例 57条肢体进行手术治疗。所有肢体均行浅静脉手术 ,2 9例 35条肢体在浅静脉手术的同时行股浅静脉壁环形缩窄术。结果 :有 38例 4 9条肢体随访至今 ( 84 .4 % )。 81 .6 % ( 4 1 / 4 9)的患肢静脉性跛行 ,酸胀 ,疼痛等症状消失 ,1 8.4 % ( 9/ 4 9)的患肢症状明显改善。所有肢体静脉曲张消失。 6条合并溃疡肢体 ,术后 3个月 ,5条肢体溃疡愈合 ,1条明显缩小。全组经彩超复查 ,深静脉瓣膜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对重度下肢原发性静脉返流性疾病患者的浅静脉、深静脉系统同时给予外科治疗 ,可大大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性溃疡综合性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总结38例(43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合并静脉性溃疡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术前都行顺行性深静脉造影。所有患肢均行浅静脉手术和溃疡周围曲张浅静脉缝扎术,其中8条患肢加行深静脉瓣膜修补术,17条患肢加行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即SEPS,9条患肢加行深静脉瓣膜修补术和SEPS。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症状消失,溃疡愈合,小腿皮肤的湿疹或色素沉着明显减轻。术后6个月随访,有6条患肢出现溃疡复发,加行SEPS治疗后溃疡愈合。术后1~2年随访,均无静脉性溃疡复发。结论下肢静脉性溃疡是深、浅静脉和交通静脉功能不全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时,应同时纠正每个静脉系统的功能不全,尤其是交通静脉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8.
复发性静脉性溃疡的原因分析及再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复发性静脉溃疡的原因及再次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复发性静脉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共73例患者81条肢体入组,男性55例(60条肢体),女性18例(21条肢体),平均年龄52.6岁(31~73岁).所有患者入院前均因下肢静脉溃疡接受过一次或数次手术.溃疡复发距上次手术8~37个月,平均10.6个月;溃疡直径1.3~6.5 cm,平均3.7 cm.再次手术前多普勒超声发现小腿交通静脉反流57条肢体(70.4%),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8条肢体(46.9%),DVT后遗症16条肢体(19.8%),大隐静脉属支残留11条肢体(13.6%),大隐静脉主干再通或残留8例(9.9%).针对存在的病因采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及属支结扎、内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溃疡周边环形缝扎、曲张静脉环形缝扎加切除、深静脉瓣膜修复术以及穿着弹力袜等治疗措施.结果 随访3~60个月,平均37.3个月.3个月时溃疡平均直径明显缩小,6个月时溃疡完全愈合,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1年后3条肢体(3.7%)溃疡再次复发.结论 小腿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以及大隐静脉再通或属支残留是静脉性溃疡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针对性的冉次手术仍然可以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复发性静脉溃疡的原因及再次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复发性静脉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共73例患者81条肢体入组,男性55例(60条肢体),女性18例(21条肢体),平均年龄52.6岁(31~73岁).所有患者入院前均因下肢静脉溃疡接受过一次或数次手术.溃疡复发距上次手术8~37个月,平均10.6个月;溃疡直径1.3~6.5 cm,平均3.7 cm.再次手术前多普勒超声发现小腿交通静脉反流57条肢体(70.4%),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8条肢体(46.9%),DVT后遗症16条肢体(19.8%),大隐静脉属支残留11条肢体(13.6%),大隐静脉主干再通或残留8例(9.9%).针对存在的病因采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及属支结扎、内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溃疡周边环形缝扎、曲张静脉环形缝扎加切除、深静脉瓣膜修复术以及穿着弹力袜等治疗措施.结果 随访3~60个月,平均37.3个月.3个月时溃疡平均直径明显缩小,6个月时溃疡完全愈合,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1年后3条肢体(3.7%)溃疡再次复发.结论 小腿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以及大隐静脉再通或属支残留是静脉性溃疡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针对性的冉次手术仍然可以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复发性静脉溃疡的原因及再次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复发性静脉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共73例患者81条肢体入组,男性55例(60条肢体),女性18例(21条肢体),平均年龄52.6岁(31~73岁).所有患者入院前均因下肢静脉溃疡接受过一次或数次手术.溃疡复发距上次手术8~37个月,平均10.6个月;溃疡直径1.3~6.5 cm,平均3.7 cm.再次手术前多普勒超声发现小腿交通静脉反流57条肢体(70.4%),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8条肢体(46.9%),DVT后遗症16条肢体(19.8%),大隐静脉属支残留11条肢体(13.6%),大隐静脉主干再通或残留8例(9.9%).针对存在的病因采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及属支结扎、内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溃疡周边环形缝扎、曲张静脉环形缝扎加切除、深静脉瓣膜修复术以及穿着弹力袜等治疗措施.结果 随访3~60个月,平均37.3个月.3个月时溃疡平均直径明显缩小,6个月时溃疡完全愈合,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1年后3条肢体(3.7%)溃疡再次复发.结论 小腿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以及大隐静脉再通或属支残留是静脉性溃疡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针对性的冉次手术仍然可以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