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采用大鼠脾脏细胞分离获得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联合IIL-2诱生的IAK细胞进行体内,外抗肿瘤试验,结果发现DCs能明显促进LAK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
CD3A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人的外周血单核(PBMC)与抗CD3单克隆抗体和基因重组的人IL-2共同培养制备CD3AK细胞(CD3McAb activatived killer cells),并系统地研究CD3A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CD3AK细胞是异质细胞群,前体细胞来源丰富,主要是T细胞;经期内大量扩增,体外可长期存活,广谱杀瘤活性较低的IL-2依赖性。CD3AK细胞的增殖机制与其表面高表达I  相似文献   

3.
螺旋藻多糖对CD3AK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螺旋藻多糖(PS)对CD3McAb激活的杀伤细胞(CD3McAb activated killer cells,CD3AK cells)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S浓度为2.5μg/ml培养体系条件下,对CD3AK细胞具有明显的刺激细胞增殖作用(P〈0.02);对培养长达23d的CD3A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KL562细胞)的活性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46.5% ̄50%)。  相似文献   

4.
CD3AK细胞的培养与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体外扩增经CD3单抗(CD3McAb)活化的杀伤细胞(CD3AK),并测定其抗肿瘤细胞作用和表型变化。方法 取13例肺癌和2例肝癌病人外周血,经密度梯度离心获取淋巴细胞,以CD3McAb和IL-2作为诱导剂,采用液相三步扩增方法扩增培养,并分别用MTT和IFA法与自体LAK对照细胞比较细胞动力学、细胞毒作用和表型变化。结果 CD3AK细胞扩增速度、数量和抗肿瘤活性均优于自体LAK细胞,其表型  相似文献   

5.
CIK细胞及LAK细胞对小鼠克洛氏肉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向PBMC中加入IFN-γ、IL-2、IL-α及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出高效免疫活性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uller cells,CIK),并建立了小鼠克洛氏肉瘤(S180)荷瘤动物模型,证实CIK过继免疫疗法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其抑瘤率可达78%;并同时以LAK细胞作为对照,LAK组的抑瘤率为33.70%,明显低于CIK组13.30%(P〈0.05)  相似文献   

6.
CD_3单克隆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在肿瘤的过继免疫治疗上的应用进展樊晓晖综述王绍献审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CD3单克隆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CD3monclonalantibodvactivatedkillercells,简称CD3AK细胞)是继L...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CD3AK细胞冻融提取液的抗肿瘤作用,作者采集正常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先用抗CD3的单克隆抗体(CD3McAb)的rIL-2诱导和激活,使之成为CD3McAb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再制备CD3AK的冻融提取液,然后进行体内,外抗肿瘤实验。结果;低剂量的CD3McAb和rIL-2能明显诱导PBMC的活化和增殖;激活后的CD3AK细胞冻融提取液可抑制小鼠肝癌实体瘤细胞H2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人外周血树状突细胞(DendriticCel,DC)增强LAK抗HL-60活性时的形态学进行观察。方法:将LAK细胞以不同效靶比与HL-60细胞混合,再加入不同浓度的血DC。样本培养36h后,取少许涂片作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其余作透射电镜标本制备。结果:涂片上可见血DC和LAK、HL-60细胞形成细胞簇样结构。透射电镜下可见血DC与LAK、HL-60紧密接触。结论:血DC与LAK、HL-60细胞紧密接触可增强LAK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9.
CD3AK细胞和LAK细胞均为异质细胞群,为了比较妇科恶性肿瘤患者LAK细胞和CD3AK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表型特征,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动态观察CD3AK细胞和LAK细胞的CD^+3,CD^=4,CD^+8细胞率。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观察了A-LAK细胞的体外扩增及其抗肿瘤作用,并与LAK细胞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A-LAK细胞在短期内大量扩增,在培养第7天时达到增殖高峰,A-LAK细胞增加12.02倍,而LAK细胞增加2.69倍,培养3周后A-LAK细胞增加53.50倍,而LAK细胞仅增加4.45倍。18小时LDH-L释放试验表明,A-LAK细胞对Anip973和K562细胞均显示较高的杀伤活性,与LAK细胞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FACS细胞表型分析显示,A-LAK细胞大量表达CD16、CD56抗原,提示A-LAK细胞可能来源于LGL-NK细胞群。  相似文献   

11.
CIK细胞的体外增殖及对Lewis肺癌小鼠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CIK(cytokine induced killer)细胞及LAK(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细胞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抑瘤作用。方法:建立Lewis肺癌小鼠动物模型,静脉输入CIK细胞做抗肿瘤治疗,同时设LAK对照,用同位素法检测各组小鼠T细胞增殖反应,同时用MTT法检测各组小鼠NK细胞毒活性。结果:CIK细胞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抗肿瘤作用显著强于LAK细胞。结论:CIK细胞对Lewis肺癌小鼠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并且优于LAK细胞。  相似文献   

12.
(沈张悦)(邵静芳)(王晓林)(朱慧芬)ExperimentalStudyonAnti-tumorEffectofSplenocytesInducedbyAnti-CD3McAb,PHAandIL-2¥SHENGuan-xin,WANGXiao-li...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树突状细胞(DCs)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和淋巴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对神经胶质瘤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 向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因子组合,诱导出DCs、CIK细胞和LAK细胞,DCs负载胶质瘤抗原后激活CTLs,MTT法检测对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结果 CTLs对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强于CIK细胞和LAK细胞(F=6.42~8.26,q=8.02~10.18,P〈0.01);CIK细胞对胶质瘤的杀伤作用明显强于LAK细胞(q=8.43~9.24,P〈0.01)。CI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强于LAK细胞和CTLs(F=5.36~7.69,q=7.23~9.56,P〈0.01),LA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强于CTLs(q=8.83~9.15,P〈0.01)。结论 从人外周血中诱导出的DCs负载胶质瘤抗原后,激活的CTLs在体外对胶质瘤细胞能产生高效而特异的杀伤作用,明显强于CIK细胞和LAK细胞,为临床应用DCs瘤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正常鼠和免疫鼠CD3AK细胞和LAK细胞杀伤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取正常鼠和P815肿瘤细胞致敏的免疫鼠脾细胞,经抗CD3抗体与低剂量IL-2或高剂量IL-2分别诱生为CD3AK细胞和LAK细胞,用改良的乳酸脱氢酶释放法以P815细胞和YAC-1细胞为靶细胞,测定CD3AK和LA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表明:正常鼠CD3AK细胞对P815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于LAK细胞,对YAC-1细胞的杀伤活性低于LAK细胞。免疫鼠LAK细胞对P815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增高,高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患者自体CIK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CIK细胞和LAK细胞的增殖、表型和抗瘤效应,为临床应用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提供资料。方法取12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常规分离成单个核细胞,用不同细胞因子培养诱导出LAK细胞和CIK细胞,观察两种细胞的增殖、表型和抗瘤效应。结果培养后12天,CIK细胞数量达原来的11.5倍,而LAK细胞数量只有原来的5.2倍;比较培养前后CIK细胞的表型,可发现CD3+、CD3+CD4+、CD3+CD8+、CD3+CD56+、CD25+在培养后均有明显增高(P<0.05或0.001)。CIK细胞杀伤K562细胞和Raji细胞的能力均明显优于LAK细胞(P<0.05或0.001)。结论CIK细胞不仅具有强大的增殖功能,并且对不同的肿瘤细胞系显示出较LAK细胞更强的杀伤活性。因此,它是一种新型的过继免疫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抗原冲击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肿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用小鼠结肠腺癌细胞株CT26细胞抗原冲击致敏;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肿瘤抗原致敏DC刺激同基因型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观察小鼠经皮下免疫肿瘤抗原致敏DC后诱导产生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和抵抗CT26细胞再攻击的能力。结果:肿瘤抗原致敏DC能有效刺激同基因型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小鼠经肿瘤抗原致敏DC免疫后可诱导强烈的CT[,杀瘤活性,产生免疫保护作用,能有效抵抗CT26细胞再攻击,肿瘤生长明显减缓,与未经抗原致敏DC免疫的小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肿瘤抗原致敏的DC能有效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龚慧敏  卓光生 《医学综述》2009,15(18):2733-2736
树突状细胞是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由树突状细胞激活的T淋巴细胞免疫在抗肿瘤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树突状细胞在血液系统疾病免疫治疗方面应用的结果已显示出其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就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甘露糖敏感血凝菌毛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 mannose sensitive hemagglutinin,PA-MSHA)处理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后对其功能及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效应的影响。方法  取小鼠骨髓来源的DC,观察PA-MSHA体外处理后对DC表面分子、吞噬功能及T 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结果   PA-MSHA处理的DC其表面分子CD40、I-E表达显著上升,吞噬功能显著下降,由DC诱导的活化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PA-MSHA能有效促进DC成熟并增强抗肿瘤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重组人热休克蛋白70(rhHSP70)联合食管癌细胞RNA转染脐血树突状细胞(DCs)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特异性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经rhSCF、rhGM-CSF和IL-4诱导和食管癌RNA转染形成成熟DCs,加入rhHSP70,检测DCs表面标志及DCs诱导的T细胞增殖、CTL杀伤活性。结果食管癌RNA转染后DCs高表达抗原提呈分子、协同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对T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和CTL杀伤活性显著增强(P<0.01),rhHSP70能显著促进DCs功能。结论 rhHSP70具有增强食管癌细胞RNA转染的DCs对T细胞的促增殖和CTL杀伤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