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颅脑外伤患者急性期凝血功能改变情况,并分析凝血功能异常与颅脑损伤程度(GCS评分)及预后(GOS评分)的关系。方法监测124例单纯颅脑外伤患者急性期凝血指标,进行DIC评分,对患者入院时颅脑损伤程度及外伤后6个月的临床预后进行评分。结果超过50%的单纯颅脑外伤患者发生凝血功能异常,其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及预后不良的颅脑外伤患者PT明显延长,D-DT水平明显升高,其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凝血功能改变,尤其是DIC多发生于脑外伤后6小时内,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及预后不良的颅脑外伤患者中表现的更加明显。PT、D-DT水平在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评估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清白细胞介素6及血糖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8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依据病情分组,分别检测各组IL-6及血糖的浓度并进行比较。采用斯勘的纳维亚卒中评分量表评价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空腹血糖水平分组,比较各组间指标差异。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IL-6及血糖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神经缺损程度的急性脑出血患者IL-6及血糖水平之间的差异性有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L-6及血糖水平越高,病情越重,能反映脑出血的严重程度,是监测病情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血糖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患者入院时按GCS分重型组、中型组与轻型组,出院时按GOS分死亡或植物生存组、残疾组与良好组,分别测定血糖,将其测定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糖均值对比:(1)重型组、中型组与轻型组两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死亡或植物生存组、残疾组与良好组两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血糖升高,血糖升高程度与脑出血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脑出血越严重,GCS评分越低,入院时血糖越高,预后越差。早期血糖检测可作为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动态CT扫描联合TCD预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患者预后。方法对155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给予动态CT扫描及TCD监测脑血流,6个月后行GOS评分(预后评分)。结果CT扫描tSAH出血量多、Hidjra分型13分以上、出血部位位于颅底大血管周围(外侧裂池、基底池、鞍上池、环池、四叠体池),合并明显颅内损伤,颅内压较高及TCD监测的大脑中动脉血流明显增快者GOS评分低,预后较差。结论tSAH患者动态CT表现严重、TCD血流增速明显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危重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及皮质醇水平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i X  Zhang ZD  Zhu R  Ma XC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7):1203-1205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皮质醇的变化规律,与病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51例患者入ICU后第1天及2天后仍存活的45例患者第3天的血清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皮质醇(COR)的水平。入ICU后2d存活的45例患者中,17例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组),28例不伴MODS(非MODS组)。在入ICU第1天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血糖和APACHEⅡ评分。结果存活的45例患者中41例(91%)血清FT3水平下降,33例(73%)血清皮质醇水平升高,在疾病最初的24h更加明显。MODS组各项指标比非MODS组变化显著。6例死亡患者血清FT4下降明显。血清FT3水平与APACHEⅡ呈负相关,COR水平与APACHEⅡ呈正相关。结论危重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和皮质醇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MODS组各激素变化比非MODS组显著;血清FT4的下降程度与病情危重程度一致,可能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析急诊早期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血清VEGF、S100β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为急诊早期TBI患者的判断病情及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本院急诊治疗的84例早期TBI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患者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84例患者分为轻、中、重型组,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并探讨其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然后,通过分析患者发病30 d后的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74例)和不良组(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并探讨其预测急诊早期TBI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所纳入的84例急诊早期TBI患者经GCS评分评估分组,轻、中、重型组患者分别为28、32和24例,随着病情的加重,其血清VEGF和S100β水平逐渐升高(P<0.05),且急诊早期TBI患者血清VEGF、S100β水平均与GCS评分呈现负相关(r=-0.827、-0.656,P<0.01)。所纳入的84例急诊早期TBI患者发病30 d后应用GOS评分进行预后评估,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分别为74和10例,其中预后良好组患者的血清VEGF、...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脑疾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恢复状态和预后结果中的动态变化规律,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颅脑疾病患者460例作为病例组,以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于体检时采血测定hs-CRP水平,病例组在入院3h,第1、3、7、14天和随访6个月后测定hs-CRP水平,对比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恢复状态和预后结果患者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病例组患者人院时hs-CRP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所有患者在入院第3天时hs-CRP水平达到峰值,轻、中、重度患者hs-CRP水平分别为(10.5±3.3)、(19.6±3.7)和(29.7±3.1)mg/L,hs-CRP水平越高,预后结果越差。结论hs-CRP在颅脑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不同疾病状态有针对性地加强hs-CRP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7例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据伤后6个月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组,GOS评分4~5分为预后良好,纳为观察组(n=56例);GOS评分1~3分为预后不良,纳为对照组(n=51)。分析比较两组相关资料以及颅脑损伤临床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入院时间、血糖、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severity score,ISS)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收缩压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疝、并发症及基础疾病、休克以及CT中线移动程度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熟悉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对基层神经外科医师及时、正确地评估患者病情,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膀胱肿瘤复发及进展评分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收集自2006年7月~2010年3月于我院接受腔内治疗的248例T0和T1期膀胱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记录肿瘤数量、肿瘤大小、肿瘤临床分期、病理级别、既往有无肿瘤复发及有无伴随原位癌等相关资料,以EORTC(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肿瘤风险评分表对患者评分,随访术后患者肿瘤复发及进展情况。结果:本组肿瘤复发危险评分为O~15分,平均(4.37±2.93)分;肿瘤进展危险得分为0~23分。平均(5.21±3.95)分。随访3~60个月,平均(25.8±18.5)个月,共有123例(49.6%)肿瘤复发,平均(11.4±6.5)个月。87例(70.7%)于1年内肿瘤复发,36例(29.3%)复发超过1年。24例(19.5%)肿瘤进展[平均(9.8±6.2)个月]。复发评分0~2分者肿瘤复发不足20%,进展评分0~2分者肿瘤无进展。3分者肿瘤进展率为6.1%。肿瘤数量是肿瘤复发与进展的首要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229和5.246。结论:肿瘤复发及进展评分可简便准确地判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预后,但仍有修改与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及尾加压素Ⅱ(U-Ⅱ)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和36名健康对照儿童,测定患儿急性期(病程〈7d)及恢复期(病程〉14d)血浆ADM和U—Ⅱ水平,分析与疾病症状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患儿急性期血浆ADM和U—Ⅱ水平均高于恢复期和健康对照儿童(血浆ADM:t=20.57和26.26,P〈O.01;血浆U—Ⅱ:t=14.27和7.61,P〈0.01),且疾病不同严重程度患儿间也存在明显差异(F=245.94和304.79,P值均〈0.01)。恢复期患儿血浆U-Ⅱ水平低于健康对照儿童(t=6.99,P〈0.01),但ADM水平仍高于对照组(t=8.98,P〈0.01),疾病不同严重程度患儿间血浆ADM水平相近(F=2.25,P〉0.05),而U-Ⅱ水平比较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5.69,P〈0.01)。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症状评分与血浆ADM和U-Ⅱ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84和0.943,P值均为0.000);恢复期症状评分与血浆ADM和U-Ⅱ水平虽在统计学上P值小于0.05,但相关系数较小,因此实际意义不大。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血浆ADM和u-Ⅱ均显著升高,水平与患者病情呈正相关,提示ADM和U-Ⅱ参与了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可作为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治疗颅脑创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本院行颅骨修补术的86例颅脑创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行颅骨修补术的时期分为早期组(术后1~3个月)和常规组(术后4~6个月),每组各43例。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改良Rankin量表(mR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别评价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预后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脑后流动力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行颅骨修补术后6个月时的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显著降低,而MMSE评分、GOS评分和MCA血流速度均显著升高(P<0.05);且早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常规组(P<0.05)。早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5%(2/43,例)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8.60%(8/43,例),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 颅脑创伤术后出现颅脑缺损患者行早期颅骨修补术可有效改善神经、认知功能和MCA血流速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鹿特丹CT(Rotterdam CT)评分评估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122例入院后均接受颅脑CT检查及相应对症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于入院14天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判断预后,以GOS评分≤ 3分为预后不良、>3分为预后良好,比较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患者一般资料、CT征象和Rotterdam CT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Rotterdam CT评分与预后的相关性;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根据入院14天后GOS评分,81例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组),41例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患者中线移位、基底池情况评分及Rotterdam CT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组,脑室受压情况好于预后不良组(P均<0.01)。Rotterdam CT评分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呈负相关(r=-0.702,P=0.00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otterdam CT评分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相关(P<0.001)。结论 Rotterdam CT评分可为临床评估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否影响颅脑损伤患者Marshall CT分级的预后。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2月至2008年12月间共6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Marshall CT分级分为弥漫性损伤组和局灶性损伤组,分析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及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66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中,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高达77.27%,并且预后较差。根据Marshall CT分级,弥漫性损伤组中,伤后6个月GOS评分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平均为3.00,不合并者为4.25;局灶性损伤组中,伤后6个月GOS评分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平均为1.91,不合并者为3.00,鼹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极为常见,并且影响Marshall CT分级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变化与预后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本院住院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并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标准(GCS)分为两组,其中颅脑损伤中重型(3~12分)40例,轻型(13-15分)40例;同时选择本院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共80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血清中TNF-α、IL-6和IL-8的含量水平,并且分析血清中TNF-α、IL-6和IL-8的含量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住院后第1天颅脑损伤组血清中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发现所有时间点中重度组的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显著性高于轻度组(P<0.05);所有患者入院1个月后,按照格拉斯哥评分(GOS)评定患者,预后良好30例,预后不良60例,对比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发现预后不两组患者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血清中TNF-α、IL-6和IL-8水平可作为判断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其联合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对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PCT和CRP两种检测指标与APACHE Ⅱ及SOFA评分两个评分系统的关系,比较PCT和CRP在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院ICU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入院24h内行PCT、CRP检测、APACHE Ⅱ评分和SOFA评分脓毒症患者的资料,分析不同预后患者PCT、CRP与APACHE Ⅱ及SOFA评分关系以及不同水平APACHEⅡ及SOFA评分时与PCT、CRP的关系。结果:PCT与APACHEⅡ、SOFA评分系统较CRP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1),不同水平APACHEⅡ、SOFA评分时PCT水平差异较CRP具有显著性(p〈0.05),PCT评价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较CRP评价预后的ROC线下面积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PCT较CRP与两个临床评分系统具有更明显的相关性,同时PCT较CRP能更好地反映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6.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血清S-100B蛋白浓度的动态检测,探讨其在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分型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对12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分为轻型、中型、重型3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检测伤后6h内及伤后第2-6天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结合临床表现及伤后2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颅脑损伤组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轻型、中型、重型颅脑损伤组患者之间血清S-100B蛋白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颅脑损伤早期(6小时内)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显著升高.轻型颅脑损伤组多在1~2内下降,中型颅脑损伤组多在2~3内下降,重型颅脑损伤组持续保持较高水平;预后良好组与预后恶劣组之间血清S-100B蛋白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是判断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种客观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创伤性脑损伤后血清镁、钙离子检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期血清Mg^2+、Ca^2+浓度检测对创伤性脑损伤诊断和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86例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和1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Mg^2+、Ca^2+浓度。对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进行GCS评分,3个月后随访记录GO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颅脑损伤后血清Mg^2+、Ca^2+浓度明显下降(P〈0.05)。轻型组下降不明显(P〉0.05),而中、重型组显著下降(P〈0.05;P〈0.01)。中型组与轻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型组与轻、中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GOS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血清Mg^2+、Ca^2+浓度明显下降,且下降程度与中、重型患者伤情成正相关,与GOS评分成负相关。急性期血清Mg^2+、Ca^2+浓度测定对创伤性脑损伤具有诊断和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Tomita评分在脊柱转移瘤治疗决策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Tomita评分在脊柱转移瘤治疗决策中的意义.方法:1981年7月~2004年12月我院收治脊柱转移瘤患者447例,男291例,女156例,年龄25~75岁,平均56.1岁.原发灶明确者340例,原发灶不明者107例.同时合并肺、肝、脑等重要脏器转移者215例.手术治疗183例,保守治疗264例.采用Tomita评分系统进行综合评分,根据不同分值分为4组,2~3分者为A组,4~5分者为B组,6~7分者为C组,8~10分者为D组,对4组及不同原发肿瘤患者的数据进行生存分析.结果:随访3~92个月,平均23.5个月,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0.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7.9个月,1年生存率为38%.肿瘤原发于肺、肝、胃肠道者145例,中位生存时间4.4个月:原发于甲状腺、乳腺、前列腺者146例,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原发于肾脏者27例,中位生存时间6个月:原发于其他部位者22例,中位生存时间5.1个月;原发灶不明者107例,中位生存时间6.8个月.A组65例,中位生存时间34个月;B组49例,中位生存时间13个月;C组128例,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D组205例,中位生存时间4个月.4组问生存时问有显著性差异(P<0.0001).结论:Tomita评分与脊柱转移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脊柱转移瘤治疗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于单发的、原发瘤恶性程度相对较低的脊柱转移瘤,Tomita评分2~3分者,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可望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CLIP评分系统对评价手术切除肝癌预后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Zhao W  Ma Z  Zhou X  Feng Y  Fang B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5):321-325
目的 探讨CLIP评分系统对判断手术切除肝癌预后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1986年1月-1998年6月174例肝细胞肝癌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53例获,治愈性切除,并随访3年以上,以影像学发现肿瘤复发及患者死亡或末次随访日期为截点确定无瘤生存时间。以术后3年内是否复发分为早期复发(≤3年复发)、后期复发(>3年)及未复发3组,确定复发危险因素。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8.0 for windows软件包,复发危险因素采用卡方检验(Pearson‘s或确切概率法),生存期采用Kalain-Meier法,Long-ran比较生存曲线,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以双侧α=0.05为统计学差异显著指标。结果 本组术后1、3、5、7、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7.2%、28.3%、23.5%、18.8%及17.8%。与肿瘤早期复发相关因素为根治性切除、手术切缘、肿瘤大小、有否卫星结节、血管癌栓、肿瘤大体形态、肿瘤侵犯程度、TNM分期及CLIP评分;与后期复发相关因素为Child分级、CLIP评分。生存曲线比较单因素中,Child分级、根治性切除、手术切缘、肿瘤大小、有否卫星结节、血管癌栓、肿瘤大体形态、肿瘤侵犯程度、TNM分期及CLIP评分系统与预后有关;多因素COX比较仅根治性切除、手术切缘、TNM分期与预后有关。结论 CLIP评分系统由兼顾了肿瘤及肝功能两方面因素,在预测肿瘤复发及预后方面显示出其独特优势,是评价切除HCC复发及预后的有效工具。同时CLIP评分系统可作为“事前的”分期系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临界量幕上高血压脑出血行保守治疗与穿刺引流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搜集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住院的手术临界量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6例,根据病人、家属要求及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保守治疗组和穿刺引流组,保守治疗组22例,穿刺引流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GOS评分4~5分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结果治疗6个月后,保守治疗组GOS评分1分1例,2分6例,3分6例,4分8例,5分1例;钻孔引流组GOS评分2分1例,3分4例,4分19例。保守治疗组GOS预后良好率(40.9%,9/22)明显低于钻孔引流组(79.2%,19/24;P0.01)。结论钻孔引流手术后患者长期独立生活能力优于保守治疗,是手术临界量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