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建立《伤寒论》方剂数据库,统计《伤寒论》112首方剂的君药药物类别、四气、五味、归经、毒性,总结君药的组方原理。认为君药的规律是偏于祛邪。  相似文献   

2.
梁力伟  丁长松  黄辛迪  梁昊  蔡雄 《中草药》2020,51(2):496-506
针对传统数据挖掘技术难以揭示海量方剂配伍复杂性的问题,借鉴复杂网络思想构建"方-药"网络并基于重叠社区分析其组方配伍规律。首先将方剂内包含的药物抽象为节点、药间关系抽象为边、药物共现频次表示为边的权重,构建"方-药"网络模型,引入"药物影响力"的概念识别网络中的重要药物节点;其次提出一种基于重叠社区的"方-药"网络划分方法进行社区发现;最后分析划分后社区中蕴含的组方配伍规律。在基于《伤寒论》112首方剂构建的模型中,药物影响力大的药物符合张仲景"寒温并用、辛甘苦同行"的用药原则,结合FCM(fuzzyC-means)算法可发现隐藏在《伤寒论》整体模型中的常用药组;在基于《伤寒论》少阴病证构建的模型中,药物影响力大的药物符合少阴病证"温经扶阳、利水渗湿"的用药特点,并得到了分类明显的药物配伍社团。"方-药"网络模型中蕴含着高质量的重叠社区结构,分析社区中蕴含的内在规律可为方剂组方配伍及用药规律的探究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4.
建立《伤寒论》方剂数据库,统计112首方剂的臣药药物类别、四气、五味、归经、毒性,总结臣药的组方规律,认为臣药的规律是偏于扶正。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直肠癌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分析直肠癌方剂的组方规律,从基因蛋白质角度对接。方法:收集并筛选《肿瘤方剂大辞典》中主治直肠癌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利用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直肠癌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125首治疗直肠癌的方剂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演化得到核心组合32个,新处方16个。结论: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总结直肠癌方剂组成,可以发现组方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历代治疗心悸丸药方的用药及组方规律。方法:以《中医方剂大辞典》(第2版)、《中华医典》及"中医世家"等专业书籍与平台为蓝本,收集历代古籍中治疗心悸的丸药方,建立表格,通过统一数据清洗,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采用系统中的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分析历代治疗心悸丸药方的用药及组方规律。结果:对纳入研究的历代治疗心悸的89首丸药方进行统计挖掘分析,得出历代治疗心悸的药物155味(不含煎汤送服药物),共有1057味次,使用频率超过30%的有15味;通过药物关联共得到不同的用药模式46组,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新处方分析挖掘历代治疗心悸丸药方的基本方8对及新处方8首。结论:历代治疗心悸的89首丸药方用药相对集中,药性平缓,少有攻伐之品,且无论是丸剂自身相关性分析,还是基于熵聚类的新方分析,都显示治疗心悸以攻补兼施为妙,此亦符合丸剂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张简斋治疗内伤咳嗽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筛选《张简斋医案》中治疗内伤咳嗽的方剂,将处方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该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核心组合分析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新处方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张简斋治疗内伤咳嗽的临床用药经验。结果筛选方剂共86首,中药共计140味,降序排列方中药物使用频次,提取新处方核心药物组合共10个,演化新处方5个。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以阐明张简斋治疗内伤咳嗽的组方规律。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治疗水肿方剂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水肿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水肿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水肿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742首治疗水肿方剂的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演化得到核心组合64个,新处方32个.结论: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是一个有价值的方剂用药规律分析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骨质疏松症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1),利用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骨质疏松症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221首治疗骨质疏松症方剂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演化得到核心组合22个,新处方10个。结论: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总结骨质疏松症方剂组成,可以发现组方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癫痫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应用"中医传承大数据平台"收集、整理治疗癫痫的方剂,导入系统并利用Canopy算法层次聚类等数据发掘方法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532首方剂、895味中药进行分析,使用频次在25以上的药物有48味;基于apriori算法分析组方规律得出:使用频次在25以上的33个常用药物组合,及药物间关联规则(支持度个数≤15,置信度≤0.9);基于Canopy算法层次聚类的新方分析得出治疗癫痫的24首新处方;以半夏白术天麻汤进行方剂匹配,得到相匹配的3首条方剂。(相似度阈值0.3)结论在治疗癫痫时,组方不仅以醒神开窍、熄风止痉为主,而且应当注重补益元气、安神定志,并兼以健脾化痰、活血化瘀,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理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伤寒论》三阳病理论在艾滋病表证期的应用。方法:参考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和《伤寒论》三阳病理论的基本内容,从艾滋病表证期的概念提出和内涵的界定出发,探讨《伤寒论》太阳病、少阳病和阳明病治法理论和相关方药在艾滋病表证期治疗中的具体应用方法。结果:艾滋病表证期是艾滋病人临床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其临床表现与《伤寒论》三阳病的基本表现有相似之处。结论:艾滋病表证期的提出,有助于临床对艾滋病的诊疗,《伤寒论》三阳病治法理论用于临床艾滋病表证期患者的治疗,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乃群方之祖,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从方证照合人手,阐述了方证研究对于<伤寒论>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对《伤寒论》方证进行知识挖掘。方法采用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CPIAS)对《伤寒论》112首方剂的知识点进行量化表达。结果初步实验效果较好,机器的认识与传统《伤寒论》的认识基本相符,吻合率高达98%。结论本研究实现了《伤寒论》方证的君、臣、佐、使排序,气、味、归经规律及辨证处方规律等方面的知识挖掘。  相似文献   

14.
经方为群方之冠 ,是方剂的鼻祖。临床运用经方要掌握几个关键问题 :1.辨识病机 ,不拘病名 ;2 .突出主症 ,参合佐症 ;3.确定病位 ,落实脏腑 ;4 .伤寒治法 ,有常有变 ;5 .深究方规 ,抓住主方 ;6 .化裁经方 ,扩大运用。要真正探讨经方的奥秘 ,还应当深入读好《伤寒论》,在学中用 ,在用中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数据库技术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药数目进行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建立仲景方药数据库,对有异议的方药加以标注,一并纳入数据库,以便使用者根据个人看法进行筛选。结果利用此数据库平台可以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药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不同条件下仲景方的方药数目。结论此项研究不仅为进行仲景方用药剂量古今折算标准研究及配伍比例研究奠定基础,还可以为仲景方多方面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6.
焦锟  石涛 《天津中医药》2009,26(1):43-44
<伤寒论>为中医经典著作之-,被誉为"方书之祖",但其问诊造诣多被忽视.研究发现,<伤寒论在问诊方面有较高成就,主要表现在彰显问诊地位,初步建立问诊体系,揭示问诊对辨病辨证的重要意义三方面.  相似文献   

17.
介绍对经方方证的几点认识。认为方证是《伤寒杂病论》的基本构成,其形成起源于神农时代,方证应用经验的积累促使六经辨证的产生;方证相应的基础理论是八纲,方证是辨证的尖端,方证相应包括方与证对应、药量与病情对应、煎服法与病情对应。  相似文献   

18.
依据历代文献资料,对林亿等校定的《伤寒论》序中所载方之总数为“一百一十二方”、《金匮要略》序中所录“二百六十二方”加以考证。并分析《伤寒杂病论》的桂林本和长沙本的版本异同、医方特点等,认为两种版本《伤寒杂病论》均系后人有意托古所作,非仲景之旧物。  相似文献   

19.
谢海洲 《天津中医药》2005,22(5):353-354
介绍《中国汤液经方——伤寒杂病论传真》一书,全书共分4篇.第4篇《伤寒论约言录》为该书精华之一,是经文大家胡希恕先生数十年研究探索伤寒学的成果,对伤寒学每个章节的重要精神按病、证、方证3级层次加以总结,由博返约,条目明晰,使伤寒学纲目分明.  相似文献   

20.
王付 《河南中医》2008,28(1):4-6
从宏观角度看《伤寒杂病论》的理论体系是理法方药俱备,但从微观角度看,《伤寒杂病论》理论体系则是详于辨证而略于用方,这无疑给临床用方治病带来诸多困惑和不便。研究《伤寒杂病论》,只有全面地系统地增补用方,才能构建《伤寒杂病论》完整的方证理论体系;只有使方证理论体系有机结合,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伤寒杂病论》辨治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