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尿毒症并发颅内出血61例透析治疗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透析治疗对尿毒并发颅催出血预后的影响,对61例尿毒症并发颅内出血的维持性血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别用3种透析方法救治。其中23例行腹透析,26例行无肝素血液透析,12例行连续动静脉血液透析(CAVHD)。结果3组分别死亡4例、12例和6例,病死率分别为17.4%、46.2%和50%。腹透组病死率显著低于无肝素血透组和CAVHD组(均P〈0.05)。提示尿毒症伴颅内出血并发症时改用腹膜透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2种不同的透析方式对尿毒症病人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尿毒症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膜透析组病人28例,血液透析组病人24例,测量病人治疗不满1个月(治疗0个月)、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的甲状旁腺激素、血磷、血钙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2组透析病人的异常情况发生率.结果:腹膜透析组治疗0个月和治疗6个月的血磷均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腹膜透析治疗0个月时甲状旁腺激素明显低于血液透析组(P<0.01).腹膜透析组的高磷发生率明显低于血液透析组(P<0.01);2组病人低磷、高钙、低钙、高甲状腺旁激素、低甲状旁腺激素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尿毒症病人而言,采用腹膜透析的方式,可对残肾功能起到更好的保护效果,有效控制钙磷代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常规血液透析 (CHD)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对血清 β2 -微球蛋白 (β2 -MG)的清除作用。方法 :4 5例尿毒症患者分为两组 ,CHD组 30例用FreseniusF6聚风膜透析器 ,每周血液透析治疗 10h ,疗程为 8个月~ 3年 :CAPD组 15例 ,用O型管 (O -Set)和腹膜透析液每日 8升作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 ,疗程为 6个月~ 3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β2 -MG的变化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CHD组透析后 β2-MG较透前增加 (16 1.4 0± 72 .11) % ,CAPD组透析后 β2 -MG较透析前下降 (32 .30 %± 12 .78% ) ;CAPD组血压控制较好 ,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CAPD对 β2 -MG的清除明显优于CHD ,透析前合并严重高血压的尿毒症患者以选择CAPD治疗较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 (HD)治疗 2 6例尿毒症性心包炎的效果。方法 :采用血液透析 :边缘化肝素化法或无肝素透析。使用 FresenuiseA2 0 0 8D型血透机在透析中给予可调钠间断线性高钠透析 1 4.8ms/ cm 2次 ,每次半小时或单超 1次。 (3)充分透析 ,透析达干体重 ,纠正贫血 ,改善低蛋白血症。 (4 )每次血透前给氟美松5 mg。结果 :2 6例中缓解 2 6例 ,缓解率为1 0 0 % ,大量心包积液 1 6例 ,缓解天数为 1 4~32天 ,平均 2 3天。结论 :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心包炎心积液是十分有效的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心包炎效果观察@康乃新$天津港口医院内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并发脑出血合并脑疝的治疗与护理效果.方法 对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出血合并脑疝,采用无肝素透析2~3周,同时给予常规治疗及其对应护理.结果 4例脑出血病情控制,3例抢救无效死亡,有效率达57.2%.结果 表明,有效地预防和处理血液透析中出现的并发症,并给予悉心护理,能提高患者生存率.结论 无肝素血液透析使患者尿毒症得到及时治疗,脑出血得到改善,降低了尿毒症合并脑出血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颅内出血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较高.其治疗方法主要是透析治疗.我院1999年以来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并发颅内出血的16例患者采用无肝索透析,明显提高了救治的存活率.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韦明欣  龚智峰  彭小梅  张文欣  闭闵 《广西医学》2003,25(10):1865-1866
目的 :观察腹膜透析对老年尿毒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分析我院 36例 6 0岁以上尿毒症患者进行腹膜透析情况 ,并与同期住院随机抽取的 4 0例老年尿毒症进行血液透析情况进行比较 ,观察血尿素氮 (Bun)、肌酐 (Scr)、白蛋白(Alb)、甘油三酯 (TG)、β2 -微球蛋白 (β2 - MG)及透析并发症。结果 :腹膜透析治疗老年尿毒症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血透组 ,Bun、Scr、β2 - MG均较透析前降低 (前两者 P <0 .0 1,后者 P <0 .0 5 ) ,Alb较透析前降低 ,TG较透析前升高 ,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明显 (P >0 .0 5 )。β2 - MG降低明显优于血透组 (P <0 .0 5 )。结论 :腹膜透析对老年尿毒症能有效地清除血中的大、中、小分子物质 ,且能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近期疗效明显优于血透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无肝素和低分子肝素(LMWH)在流行性出血热(EHF)肾衰患者血液透析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8例EHF肾衰患者进行交叉设计,分别接受无肝素和低分子肝素血液透析,观察出血,透析0、2、4h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情况以及透析效果.结果无肝素组无1例加重出血,透析0、2、4小时APTT、PT、PLT无明显变化.但凝血发生率45%,30%需更换透析器.LMWH组无1例发生凝血,仅1例出血加重(1.5%),透析2hAPTT,PT较透前明显延长(P<0.05),透析4h基本恢复到治疗前水平(P>0.05).透析0、2、4h PLT无明显变化.LMWH组透析效果优于无肝素组(P<0.05).结论LMWH安全、透析效果佳,可广泛用于EHF急性肾衰血液透析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分析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在钙、磷代谢中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尿毒症患者,采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每组50例,分别行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两组透析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钙、磷代谢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血液透析组透析患者低甲状旁腺激素发生率较腹膜透析组更低,高甲状旁腺激素、高磷发生率较腹膜透析组更高(P0.05),而两组低磷、低钙、高钙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血液透析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磷水平均明显高于腹膜透析组,血钙水平均明显低于腹膜透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钙磷乘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中,腹膜透析能更好地控制钙磷代谢,临床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透析方式,合理饮食,以此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埃索美拉唑联合无肝素血液透析防治尿毒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埃索美拉唑联合无肝素血液透析组(治疗组,30例)和法莫替丁联合无肝素血液透析组(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监测给药后第2、4、6天胃液pH值。结果 (1)治疗后,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4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6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组和对照组病死率(6.7%和1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给药后第2、4、6天两组胃液pH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和1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应用埃索美拉唑联合无肝素血液透析可显著降低尿毒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其胃液pH值。  相似文献   

11.
紧急血液透析病因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紧急血液透析的病因和预后 ,以及紧急血液透析的适宜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 1990年 1月 -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有完整病史记录的紧急透析病例 4 11例 (489例次 )。结果 紧急透析的病因中 ,以高血容量性心衰最多 (47.9% ) ,其次为严重氮质血症 (2 3.9% )、高钾血症 (14 .9% )、严重药物或毒物中毒 (5 .5 % )、尿毒症性脑病 (4.3% )、严重代谢性酸中毒 (3.5 % )。本组 4 11例患者死亡 72例 (17.5 % ) ,痊愈 131例 ,转为维持性透析191例 (46 .5 % ) ,因种种原因自动出院 17例 (4.1% )。本组 4 11例患者中因急性肾脏功能减退等急性疾病而伴有消化道出血者 89例 ,经过无肝素透析 ,其中 6 8例痊愈 ,5例死亡。结论 高血容量性心衰、严重氮质血症、高钾血症是紧急透析的主要原因 ,对存在这些主要病因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 ,病情大多可缓解。对高危出血的紧急透析患者 ,应用无肝素透析技术 ,可避免出血加重 ,而且多数患者可顺利接受无肝素透析。对有紧急透析指征的患者 ,尤其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应予早期预防性透析 ,这既有利于原发病的治疗 ,又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提高了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尿毒症患者在透析期间恶性肿瘤的发病状况及其预后. [方法] 横断面调查541例透析患者在透析治疗期间发生恶性肿瘤的情况.[结果] 541例透析患者中,透析后并发恶性肿瘤18例,发生率为3.3%.血液透析(HD)组发生率为5.7%(17/297例),腹膜透析(PD)组发生率为0.4%(1/244例),HD组明显高于PD组,P<0.005.泌尿、消化及呼吸系统肿瘤最常见.肿瘤患者平均年龄(65.5±10.4)岁,明显高于非肿瘤患者平均年龄(58.0±14.1)岁,P<0.05.并发肿瘤患者的死亡率为77.8%(14/18例),死亡原因为肿瘤12例和心血管疾病2例.生存的4例患者均接受过手术、化疗或中药治疗.[结论] 尿毒症透析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较高,且预后差.对透龄较长的老年患者更应重视肿瘤筛查.  相似文献   

13.
人造血管高通量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采用人造血管移植动 -静脉内瘘术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 2 3例尿毒症患者 ,行聚四氟乙烯 (PTFE)人造血管移植动 -静脉内瘘术 ,其中 1 8例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 (HFD) ,透析器采用 Fresenius F6 0。对照组 1 2例 ,采用常规血液透析 (CHD) ,透析器采用 Fresenius F6 ,均每周透析 2次 ,每次 4.5 h ,对两组患者进行半年的临床观察 ,观察血流量、溶质清除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人造血管通畅率 1 0 0 %,HFD时血流量均可达到 3 0 0~ 45 0 ml/ min。术后感染发生率 4.3 %,血栓形成发生率 8.7%,假性动脉瘤发生率 4.3 %。HFD低血压发生率 3 8.9%,反超滤发生率 1 6 .7%,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性 (DRA)发生率 1 1 %,高血脂发生率 2 2 %。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 BUN、Cr的下降率无显著性差异 ;CHD组透析后 β2 - MG较透析前增高 (1 9.45± 1 1 .2 ) %,HFD组透析后 β2 -MG较透析前下降 (45 .2 6± 1 3 .6 7) %;CHD组透析半年后 β2 - MG较透析前增高 (1 0 .48±9.3 4 ) %,HFD组透析半年后 β2 - MG较透析前下降 (1 4.2 1± 4.0 3 ) %;CHD组半年后甘油三酯 (TG)较透析前上升 (1 9.3 5± 1 0 .6 8) %,HFD组半年后 TG较透析前下降 (2 5 .1 9± 8.5 9) %。结论 :人造血管动 -静脉内瘘能为 H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经静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rt -PA)溶栓治疗并配合肝素静脉应用的安全性研究。方法  5 8例发病 12小时内入院ST段抬高的AMI,90分钟内经静脉接受 5 0mgrt -PA溶栓治疗 ,按肝素给药方法不同 ,随机分两组 ,公斤体重组 (n =30 ) :首剂 6 0U/kg静脉推注 (最大量 4 0 0 0U) ,随后 12U/ (kg·h)微量泵静脉推注 (最大量 10 0 0U/h) ,持续 4 8小时 ;固定剂量组 (n =2 8) :肝素首剂 5 0 0 0U静脉推注 ,随后6 2 5 - 75 0U/h。观察指标为临床再通、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事件。结果 肝素公斤体重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固定剂量组低 (6 .7%vs17.9% ) ,但无统计学差别 (P >0 .0 5 )。两组临床再通率无显著差异 (76 .7%vs 75 .0 % ,P >0 .0 5 )。两组各有 1例颅内出血。肝素公斤体重组、固定剂量组住院期间分别有 2例和 3例死亡 ,包括两组中的各 1例颅内出血。再梗死、心源性死亡、总死亡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发病在 12小时内入院ST段抬高的AMI ,90分钟内经静脉接受 5 0mgrt-PA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肝素按公斤体重使用更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6年9月,我院肾脏内科收治的尿毒症并发顽固性高血压患者60例。其中31例常规疗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入选对照组,选择腹膜透析的患者29例,纳入观察组,对比疗效。结果:3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BP、DBP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压控制率100%(29/29),高于对照组77.42%(2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4.48%(10/2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5.16%(14/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疗效较好,但可能并不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钙磷代谢的影响。 方法 纳入 2016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110 例尿毒症患者为受试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液透析组、腹膜透析组各 55 例。 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透析6 个月后微炎症状态指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 C 反应蛋白(hs-CPR)],营养状态相关指标(血肌苷、血白蛋白、尿量)以及钙磷循环(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结果 透析治疗 6 个月后,两组患者 hs-CPR、IL-6、TNF-α 水平均较透析前显著降低(P 均<0.05),且腹膜透析组上述指标变化更为显著(P 均<0.05);两组患者血肌酐水平、尿量均较透析前降低(P 均<0.05),血白蛋白水平均较透析前升高(P 均<0.05),腹膜透析组上述指标变化更为显著(P 均<0.05);腹膜透析组患者血钙、血磷水平均较透析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组患者血钙水平较透析前明显下降,血磷水平明显上升(P 均<0.05);两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明显下降(P 均<0.05),且血液透析组与腹膜透析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均可有效改善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营养状态,相比之下腹膜透析改善效果更佳,且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调节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由于不能耐受血液透析 ( HD)而改为腹膜透析 ( PD)的尿毒症患者在 PD前的贫血状况。评价腹膜透析改善尿毒症患者的贫血效果。方法 :1 6例维持性 HD 5个月~ 5年的尿毒症患者 ,HD时反复出现低血压 4例 ,心衰加重 8例 ,并发脑出血 4例 ,均改为 Baxter双联系统每日 4袋 2升的透析液行 CAPD 3个月~ 2年。在铁剂用量不变的条件下 ,观察患者在HD与 PD期间 ,血液中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及血清铁蛋白的值 ,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结果 :改为 PD后 ,患者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较 HD时均有明显升高 ,( P<0 .0 1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流行性出血热 (EHF)少尿期脑水肿的治疗方法 ,观察血液透析联用白蛋白治疗EHF少尿期并发脑水肿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50例患者给予血液透析和白蛋白治疗 ,对照组 30例给予 2 5%甘露醇导泻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钾、钠、氯、尿素氮与白蛋白的水平 ,症状体征改善状况及病死率 ,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经 2次透析及白蛋白治疗后 ,症状体征明显好转 ,3次治疗后全部消失 ;血钾、钠、氯、白蛋白显著升高 (P <0 .0 1) ,尿素氮明显下降 (P <0 .0 1)。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 ,但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 ( χ2 =2 .35,P >0 .0 5)。结论 :血液透析联用白蛋白 ,可有效治疗EHF少尿期并发脑水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细胞(DC)数量及活性,为反映细胞免疫功能、评估透析对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及开展ESRD免疫治疗提出可能。方法31例ESRD患者分为尿毒症组(未透析,11例)、腹膜透析组(10例)、血液透析组(10例),另选取23名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DC分类试剂盒检测外周血DC亚群百分率。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体外诱导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分子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第9天DC培养上清液中白介素(IL)-12的含量。采用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评估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①DC亚群状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尿毒症组的外周血DC显著减少(P<0.05),以淋巴系DC(PDC)减少为主(P<0.01);腹膜透析组的外周血DC较尿毒症组显著增多(P<0.01),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液透析组的髓系DC(MDCI)明显减少(P<0.01),PDC明显增多(P<0.01),MDC1/PDC降低(P<0.01)。②DC表型分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尿毒症组的DC表型分子表达均显著减少(P值均<0.01);腹膜透析组DC表达CD40、CD80、CD83显著减少(P值分别<0.05和0.01);血液透析组DC表达CD1a、CD11c、CD40显著减少(P值均<0.01),表达CD123显著增多(P<0.05)。③IL-12:尿毒症、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组DC分泌IL-12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值均<0.05)。④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尿毒症和腹膜透析组的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降低(P值均<0.01),血液透析组接近正常(P>0.05)。结论ESRD患者DC数量明显减少且功能明显紊乱,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不同程度地改善了此现象,为患者的生物免疫治疗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20.
对 32例壮族患者ARF的病因、透析疗效、死因进行分析。本组 32例中行血液透析 2 7例 ,腹膜透析 5例。结果治愈 2 6例、治愈率 81.2 % ,死亡 4例 ,病死率 12 .5 % ,转慢性 2例。死因与ARF早期处理不当导致严重并发症以及没有早期透析治疗有关。认为早期充分透析 ,可明显改善ARF预后 ,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