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探讨256层极速CT冠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我院接诊的冠心病患者64例,均接受256层极速CT冠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评估256层极速CT冠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结果:256层极速CT冠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度为99.43%,敏感度为83.93%,准确度为97.29%,阴性预测值为97.48%,阳性预测值为95.92%。结论:256层极速CT冠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且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用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随访和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减影冠状动脉血管成像(subtraction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Sub-CCTA)在具有严重钙化节段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同时接受320层减影CCTA扫描和传统冠状动脉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的27例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对照DSA检查结果,分别计算常规CCTA (conventional CCTA,Con-CCTA)和Sub-CCTA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两种成像方法的临床诊断准确性。冠脉病变节段的狭窄分为Ⅰ、Ⅱ、Ⅲ、Ⅳ 4个等级;采用Kappa系数描述两种成像方法与DSA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对于剪影前后的图像质量采用4等级评分法,并行t检验对比两者成像质量差异。结果  共评估严重钙化节段52个,其图像质量在Con-CCTA和Sub-CCTA中的得分分别为2.8±0.5和3.4±0.7,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P<0.05)。Con-CCTA与DSA对定量评估冠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为0.55;Sub-CCTA与DSA之间的一致性为0.81。Con-CCTA诊断冠脉明显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81.0%、63.1%、63.1%、81.1%及70.8%;Sub CCTA各值分别为90.5%、85.2%、82.1%、92.0%及87.5%。与Con-CCTA 的ROC曲线下面积0.84 (95%CI:0.70~0.93)相比,Sub-CCTA为0.96 (95%CI:0.86~1.00),两者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  Sub-CCTA可以提高严重钙化节段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性;减影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可以减少甚至消除严重钙化斑块产生的伪影,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脑卒中筛查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的超声诊断与核磁共振(MRI)血管成像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06脑卒中患者为受试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以及MRI血管成像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金标准,对比颈动脉超声与MRI血管成像诊断颈动脉血管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结果超声诊断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80.22%、60.00%、77.36%、92.41%、33.33%、30.15%;MRI血管成像诊断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79.12%、93.33%、81.13%、98.63%、42.42%、48.27%。结论MRI血管成像诊断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特异度较高,与DSA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可通过血管结构与血流动力学变化来评估血管狭窄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142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进行256层CTA和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计算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以Kappa检验分析二者诊断冠脉狭窄的一致性。结果 1、CTA诊断左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脉狭窄的灵敏度分别为97.66%,100%和100%,特异度为92.86%,90.91%和91.67%,阳性预测值为99.20%,92.86%,93.75%,阴性预测值为81.25%,100%和100%,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51、0.915、0.924;2、CT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分级的Kappa值为0.786;3、CT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的Kappa值为0.520。结论 256层CTA判断冠状动脉是否狭窄、狭窄程度及部位均与CAG有较好的一致性,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SCT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SCTA及DSA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6例224支颈动脉(颈总、颈内)中,DSA检出156支狭窄,SCTA检出159支狭窄;以DSA为标准,S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7.44%,特异度为89.71%,阴性预测值为93.85%,阳性预测值为95.60%,Kappa值为0.882 4,SCTA与DSA诊断颈动脉血管狭窄的结果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SCTA是颈动脉病变检查较为安全可靠一种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OF-MRA)对颅内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37例临床上具有脑缺血症状的患者同时接受3D TOF-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评价3D TOF-MRA诊断颅内血管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结果 经MRA和DSA检查的血管共407支,其中有402支具有一致性.狭窄率超过70%时,MRA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99.7%,阳性预测值为92.7%,阴性预测值为100.0%.结论 3D TOF-MRA在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上与DSA有很高的相关性,是一种可靠、无创的颅内血管狭窄评价方法,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在冠状动脉(冠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科3年内行CTA与SCA检查的64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CTA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以及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以及血管闭塞程度的诊断情况。结果:以选择性冠脉造影CAG为诊断"金标准",CTA诊断结果与CAG通过Kappa分析,诊断具有一致性(>0.4),在血管闭塞程度的判断上结果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操作便捷,可以对冠脉狭窄闭塞情况作出准确定性、定位及评估远端血管的血供情况,在冠脉狭窄的综合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曾学文  吴宇   《四川医学》2018,39(6):698-700
目的探讨128层双源螺旋CT(128-slice D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诊治的164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后初步诊断后行128层双源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14d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进行检查。结果 128层双源螺旋CT对冠脉狭窄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6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80%。128-slice DSCT的心功能参数与CAG的心功能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8-slice DSCT对冠脉狭窄病变诊断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有利于判断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为金标准,探讨使用稀疏欠采样和迭代重建的3.0T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ime-of-flight with sparse undersampling an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TOFu-MRA)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  前瞻性纳入我院65例疑似动脉瘤患者,进行TOFu-MRA、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计算TOFu-MRA诊断动脉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计算2名医生间检查的一致性。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和容积再现的重建图像上比较两方法在测量动脉瘤形态学参数间的一致性,包括动脉瘤颈宽度(Dneck)、动脉瘤高度(H)和动脉瘤宽度(Dwidth)。  结果  DSA检测出46例确诊患者,共计55个动脉瘤。两名医生利用TOFu-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基于患者(95.7%,95.7%)、(94.7%,94.7%)、(97.8%,97.8%)及(90.0%,90.0%);基于动脉瘤(96.4%,94.5%)、(94.7%,94.7%)、(98.1%,98.1%)及(90.0%,85.7%),且两者间的诊断一致性较高,kappa值分别为0.93、0.97。Bland-Altman分析发现,在Dneck、H及Dwidth的测量中,超过95%以上的点位于一致限范围内,两种检查方式对动脉瘤形态学参数测量的一致性较好。  结论  TOFu-MRA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并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形态学参数的测量方面与影像金标准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可用作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诊断的首选无创检查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对冠脉临界病变管腔狭窄程度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冠脉狭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研究组进行冠状动脉CTA。比较研究组狭窄程度评分、两组检查结果及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多支病变的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狭窄程度评分高于前降支单支病变(P<0.05),研究组前降支单支病变前降支狭窄程度评分高于多支病变(P<0.05);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与冠状动脉CTA检查一致性的为50%~70%的狭窄共有65段,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判断≤50%的狭窄有2段,冠状动脉CTA检查为5段,冠状动脉CTA检查显影≥70%的有6段;研究组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脉临界病变管腔狭窄程度检查中,冠状动脉CTA的诊断结果更准确,应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6层螺旋CT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在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临床可疑的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行下肢动脉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所有患者于CTA检查前或后2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A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及曲面重建(CPR)。以DSA为金标准,评价CTA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CTA诊断下肢动脉≥50%狭窄的敏感性为94.3%(115/122),特异性为98.4%(548/557),准确率97.6%(663/679),阳性预测值为92.7%(115/124),阴性预测值为98.7%(548/555)。结论 16层螺旋CT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可部分性替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选择性冠状动脉(冠脉)造影(SCA)结果为金标准,采用64排螺旋CTA对50例拟诊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进行重建和分析,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准确性。结果:64排螺旋CT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0.35%,特异性96.53%,PPV 90.00%,NPV 92.67%。64排螺旋CTA阳性与SCA阳性间呈正相关关系(r=0.797,P0.01)。64排螺旋CTA检查发现钙化病变180支,SCA仅发现钙化病变80支。结论:64排螺旋CTA对冠心病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对钙化病变诊断率优于冠脉造影,可以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无创性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不同程度及不同侧别的颈内动脉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方法  连续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期间,某医院神经内科接受CTA或DSA检查脑血管的患者,根据根据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狭窄组和对照组。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记忆测评量表+改良版WCST检查,记录测评得分,统计分析各组别患者的得分差异。总纳入65例,根据狭窄与否分为狭窄组(共34例)和对照组(共31例),根据狭窄程度将狭窄组分为轻度狭窄组(共15例)和中重度狭窄组(共19例),根据侧别将狭窄组分为左侧狭窄组(24例)和右侧狭窄组(10例)。  结果  狭窄组与对照组记忆及执行能力均显著受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狭窄程度及狭窄侧别与记忆及执行能力无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颈内动脉狭窄显著影响患者以记忆、执行能力为代表的认知功能,但狭窄严重程度及狭窄侧别与认知功能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 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4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和血管性疾病的患者 CTA 检查结果,以容积再现数字血管减影(3DDSA)、手术或者两者共同作为检验金标准,判定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 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结果:在金标准中共检查出84个小动脉瘤(71例患者)。按照患者评价,64层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性为98.2%,敏感性为98.6%,特异性为97.6%,阳性预测值PPV为98.6%和阴性预测值NPV为97.6%。按照动脉瘤评价,64层CTA的诊断准确性为96.8%,敏感性97.6%,特异性95.1%,PPV97.6%和NPV95.1%。2例假阳性和2例假阴性均在微小动脉瘤中(<3mm)。结论:64层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检测,是一种可靠的影像学筛选检查方法。对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且CTA结果为阴性的患者,则容积再现DSA仍旧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科通过DSA诊断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或慢性闭塞的患者65例,无明显颈动脉狭窄的对照组45例.所有患者完成一般情况评估.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或慢性闭塞的65例患者DSA ASIT...  相似文献   

16.
吴海华 《中外医疗》2016,(22):186-188
目的:探讨16排CT应用于肺隔离症诊断以及手术前评估的效果和价值。方法方便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接受诊断的51例疑似为肺隔离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16排CTA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敏感性、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16排CTA诊断肺隔离症的敏感度为97.7%,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8.0%,PPV为100%,NPV为87.5%。16排CTA从异常供血动脉评估方面来看,其诊断敏感度为97.9%,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8.1%,PPV为100%,NPV为83.3%。16排CT诊断效能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排CT在诊断肺隔离症方面准确率较高,可以作为替代DSA的诊断方法进行临床诊断。 CTA影像学检查不仅可以清晰地显示PS患者异常的供血动脉,还可以提供包括气管、肺实质、肺气肿等在内的更为具体的信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颅脑CT血管成像(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发病后24h内均接受颅脑CT平扫、CTA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 SA)检查,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CTA在诊断患者脑动脉狭窄、脑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并根据患者出院后90d随访情况,评价CTA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 DSA检查显示56例患者中5例患者脑血管无狭窄,51例患者血管存在狭窄或闭塞;狭窄程度:无狭窄5例,轻度狭窄9例,中度狭窄11例,重度狭窄19例,闭塞12例。CTA检查显示6例患者脑血管无狭窄,50例患者血管存在狭窄或闭塞;狭窄程度:无狭窄6例,轻度狭窄8例,中度狭窄12例,重度狭窄17例,闭塞13例,CTA诊断脑血管狭窄/闭塞的总体符合率为82.14%(46/56),一致性评价Kappa=0.768(t=10.922,P<0.001)。DSA检查显示,56例患者中侧支循环良好25例,侧支循环不良31例;CTA检查显示,56例患者中侧支循环良好25例,侧支循环不良31例。CTA诊断侧支循环的灵敏度90.32%,特异度88.00%,准确率89.29%,阳性预测值90,32%,阴性预测值84.62%;预后良好患者CTA检查脑血管狭窄/闭塞情况及侧支循环情况优于预后不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TA检查脑血管狹窄/闭塞程度、脑血管侧支循环情况与预后均呈正相关(r=0.454,0.337,P<0.05)。结论颅脑CTA在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狭窄/闭塞程度及侧支循环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其诊断的脑血管狭窄/闭塞程度、侧支循环情况与预后呈正相关,可用于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开放手术辅助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上肢动静脉内瘘Ⅰ型合并Ⅱ型狭窄的临床疗效。  方法  90例已建立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s,AVF)并出现Ⅰ型合并Ⅱ型狭窄接受血透治疗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超声引导下PTA,B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引导下PTA,C组:开放手术辅助PTA。比较3组手术成功率、手术前后血管内径、肱动脉血流量、AVF通畅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C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分别高于A、B组,并发症分别低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3组患者的血管内径、肱动脉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即刻和术后1周C组分别大于A、B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组术后6、12月时的AVF通畅率及稳定性分别高于A、B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开放手术辅助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上肢动静脉内瘘Ⅰ型合并Ⅱ型狭窄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恢复内瘘功能,保证患者有效透析,且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作为部分病例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周会玲 《中国CT和MRI杂志》2020,(3):144-146,F0003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联合CT血管造影(CTA)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EA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诊的103例LEAD患者的临床资料,以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诊断依据,均行多普勒超声和CTA检查,分析多普勒超声联合CTA诊断LEAD的准确性。结果 103例LEAD患者共检测1648段血管,DSA检出狭窄血管610段(37.01%),CTA检出狭窄血管600段(36.41%),多普勒超声检出狭窄血管535段(32.46%);DSA与CTA狭窄血管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05);DSA狭窄血管检出率显著高于多普勒超声(χ^2=7.53,P<0.05);下肢动脉各节段多普勒超声联合CTA诊断与DSA比较,符合的1566段,准确率为95.02%,高估狭窄程度31段,低估狭窄程度51段,kappa值=0.901。结论多普勒超声联合CTA有助于提高诊断LEAD的准确性,联合成像与DSA的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