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分析基于疾病轨迹框架的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合并偏瘫病人自我护理能力与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病人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接受基于疾病轨迹框架的护理模式,比较2组病人干预前后功能康复情况与自我护理能力。结果干预前,2组病人上下肢Brunnstrom评分和Fugl-Meyer量表平衡部分(FM-B)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ESC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病人上下肢Brunnstrom评分和FM-B评分、MBI及ESCA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 < 0.05),且研究组上下肢Brunnstrom评分和FM-B评分及ESCA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2组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疾病轨迹框架的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脑卒中偏瘫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和功能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配偶参与式注意力及言语听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病人认知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90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8)与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方案,观察组给予配偶参与式注意力训练与言语听觉反馈训练,评价2组病人干预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 结果 出院后3个月复测,观察组与对照组MoCA中位值分别为23.0(17.0,25.0)与19.5(16.0,23.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躯体化、强迫症状及人际关系敏感性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后上述维度评分下降更为明显(P < 0.05~P < 0.01)。 结论 配偶参与式注意力、言语听觉反馈训练方案可显著促进脑卒中病人认知功能康复,改善神经心理症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护理敏感指标之过程指标的早期运动康复方案在脑卒中病人早期运动功能及神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康复的护理方案》的护理过程指标监控。比较2组干预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结果2组干预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 < 0.01),且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干预前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 < 0.01),且观察组干预后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借助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过程指标,在脑卒中病人早期运动护理方案的指导下,有助于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病人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6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个体化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采用脑卒中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EAQ)、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Barthel指数对2组病人干预前后功能锻炼依从性、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2组的EAQ及各维度、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EAQ及各维度、Fugl-Meyer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 < 0.01),且观察组EAQ及各维度、Fugl-Meyer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结论个体化早期康复训练,可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病人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康复治疗病人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的护理方法,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加用镜像疗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比较2组病人干预前后的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2组Holden步行功能分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镜像疗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病人平衡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6 min步行运动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康复期COPD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6 min步行运动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利用微信平台进行6 min步行运动训练,并分别于出院后6个月对2组病人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后6个月6 min步行运动距离明显大于照组(P < 0.01)。观察组病人步行训练6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1)。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高于对照组(P < 0.01),但2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6 min步行运动训练能提高COPD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结肠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行结肠癌根治性手术病人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出院指导和随访方法,而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随访时间3个月;分别于出院时和随访结束时采用Herth希望量表、QLQ-C30生命质量测评量表评估病人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情况,对比2组病人康复情况差异。结果出院时,2组病人Herth希望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时,2组病人Herth评分积极行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积极态度、亲密关系和希望总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随访结束时,QLQ-C30量表中,功能领域评分观察组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1),而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和情绪功能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领域(纳差、疼痛、便秘、腹泻、恶心和呕吐等)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结论对结肠癌根治术病人实施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提高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轻黏土手工训练在脑卒中偏瘫上肢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2组病人均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超轻黏土手工训练康复护理,比较2组病人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护理效果。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和病人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超轻黏土手工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护理质量评分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一体化居家护理对于脑卒中失能老人的效果。方法对治疗后出院的80例脑卒中失能老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出院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多家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开展的居家护理。比较出院后2组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焦虑状况,评估居家护理的有效性并比较2组平均住院时间和跌倒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2组出院后3个月的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所提高,焦虑程度改善(P < 0.01),观察组出院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 0.05),2组病人满意度和跌倒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一体化的居家护理保证了医疗护理服务的连续性,实施居家护理可以改善脑卒中失能老人日常生活能力,增强失能老人战胜疾病的信心,降低脑卒中失能老人居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柴蓉  魏兴华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12):1720-1724
目的探讨数字化健康教育延伸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居家休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7例行PCI手术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及延伸组(49例)。对照组出院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延伸组出院后给予数字化健康教育延伸护理模式干预。对比2组出院时、出院6个月后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出院时、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的焦虑抑郁情绪变化,并比较出院6个月内护理依从性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组出院时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出院时(P < 0.01);延伸组出院6个月后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在组间、时间及交互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组出院时的HAMA及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伸组出院3个月及6个月的HAMA及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2组病人出院后的HAMA及HAMD评分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P < 0.05);延伸组护理依从性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出院6个月内,延伸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数字化健康教育延伸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居家休养病人认知水平,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护理依从性及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于网络在线的居家康复运动方案联合低频复健仪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11月于绵阳市中心医院出院的77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基于Brunnstrom分期与人类作业模型的居家康复运动方案联合低频复健仪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网络在线康复指导;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居家自我康复方法。两组患者分别于出院时、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FMA)、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ADL)评分,并进行影响分析、疗效评估。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SAS、SDS、MBI、IADL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2.
郭根平  章慧霞  江玉权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5):1775-1776,1778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技术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治疗组严格按照一、二、三级康复技术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进行一、二级康复训练,第三级康复训练不做任何指导,采用简式Fugl-Meyer(FMA)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末、治疗3个月末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末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级康复技术的应用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中枢性促进(Brunnstrom)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后患者的疗效,观察其对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营口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行康复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基础康复训练和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Brunnstrom技术,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期间,对照组剔除1例,治疗组剔除2例。治疗前后,两组均接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判定疗效;接受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北京版等2项认知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FMA)、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Berg平衡量表(BBS)等3项肢体功能评分;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12%(39/41),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57%(33/4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MoCA、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MMSE、MoCA、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ARAT、BB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FMA、ARAT、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7/42),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95%(9/4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Brunnstrom技术治疗脑卒中后患者,能够提高疗效,明显改善其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基于早期锻炼-营养支持-睡眠管理(ENS)的家庭护理管理方案,并评估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病人的影响。方法构建基于ENS的家庭护理方案,选取确诊为AECOPD病人共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AECOPD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ENS家庭护理,比较2组病人核心家属COPD知识技能知晓情况、病人自我管理能力、6 min步行试验(6MWT)、28 d和90 d再入院率及死亡率。结果2组病人入院时核心家属疾病知识及应对技能知晓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病人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升高(P < 0.01),且观察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病人症状管理、信息管理、情绪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MWT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出院后28、90 d,观察组再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 < 0.01和P < 0.05),2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ENS的家庭护理方案能提高AECOPD病人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其再入院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躯干控制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躯干功能、平衡、移动能力和功能独立性的影响,并与常规脑卒中康复治疗进行疗效对比。  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受试者和评估者盲,治疗师非盲。通过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受试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或对照组。试验组(n=15)每次接受30 min高强度躯干控制训练加15 min低强度常规脑卒中康复治疗(共45 min,每天1次,5 d);对照组(n=15)每次只接受45 min低强度常规脑卒中康复治疗,每天1次,5 d。躯干功能是主要结局指标,采用躯干损伤量表(trunk impairment scale,TIS)评估,次要结局指标包括平衡、移动能力和功能独立性,采用Brunel平衡量表(brunel balance assessment,BBA)、改良的Rivermead移动指数(modified rivermead mobility index,MRMI)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在干预前、后对受试者进行评估。  结果  共纳入30例脑梗死患者,平均年龄(62.93±13.51)岁,男性21例,女性9例。治疗前两组基线可比。最终27例完成规定的康复训练,试验组有2例中途退出,对照组有1例中途退出,评估者在这3例受试者接受第4次治疗后对其进行了结局指标的评估,结果纳入结果分析。两种干预方法都没有发生不良事件。两组患者治疗前,干预前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5 d后,TIS总表、TIS静态坐位平衡亚表、TIS协调亚表、BBA、MRMI和MBI得分均较治疗前增加,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躯干控制训练组治疗后对动态坐位平衡的改善更显著,TIS动态坐位平衡亚表分数的增加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躯干控制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躯干功能、平衡、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改善,且躯干控制训练比常规脑卒中康复治疗更能改善动态坐位平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技术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Ⅱ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Ⅱ期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肌内效贴技术治疗。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FMA-UE)、关节被动活动范围(passive range of motion,P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水肿程度、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UE、PROM、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1),VAS和水肿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FMA-UE、PROM、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VAS和水肿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愈显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肌内效贴技术结合电针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Ⅱ期患者的上肢功能,减轻疼痛与水肿,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FOCUS-PDCA程序对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  以即将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出院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5月至2020年9月期间符合要求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期间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延续性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FOCUS-PDCA程序干预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MBI、FMA和满意度。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在MBI、FMA、满意度方面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将FOCUS-PDCA程序应用于脑卒中延续性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135-139
目的 评价热敏灸辅助配合渐进式康复训练在卒中后上肢痉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9年5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80例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在院病床尾号单双号不同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号)开展渐进式康复训练,观察组(双号)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热敏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评分(MA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MAS评级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FMA、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敏灸配合渐进式康复训练在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中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上肢痉挛程度,提升上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