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护素(PDX)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原代肺成纤维细胞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其纤维化增殖转化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鉴定得到小鼠肺成纤维细胞,用LPS诱导建立成纤维细胞体外炎症模型,用TGF-β1诱导建立体外纤维化增殖模型。PDX分别作用于经过LPS或TGF-β1诱导的原代肺成纤维细胞。采用细胞浓度试剂盒测定细胞增殖,采用实时定量PCR测定基因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检测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采用10 ng/mL TGF-β1刺激诱导体外培养的原代肺成纤维细胞48 h能建立较为合理的体外纤维化增殖模型。PDX抑制LPS诱导的原代肺成纤维细胞COX-2蛋白的表达及上清液PGE2水平,同时可能通过剂量依赖方式抑制TGF-β1诱导的原代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PDX抑制TGF-β1诱导的原代肺成纤维细胞collagen 1α1、collagen 1α2的合成以及α-SMA、纤连蛋白的基因表达。结论:PDX能抑制LPS诱导的小鼠原代肺成纤维细胞COX-2表达及PGE2水平,同时能抑制TGF-β1诱导的小鼠原代肺成纤维细胞纤维化增殖、胶原蛋白合成及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心肌细胞来源的核受体辅抑制因子1(NCoR1)对小鼠心肌梗死损伤发挥的作用。  方法  构建心肌细胞NCoR1特异性敲除小鼠并根据不同手术处理分为假手术野生型组、假手术基因敲除组、心肌梗死野生型组和心肌梗死基因敲除组,每组各50只小鼠。统计各组小鼠在心肌梗死28 d的生存率和心功能水平;通过病理染色判断梗死面积与纤维化程度;测定小鼠血清心肌酶[磷酸肌酸激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  结果  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基因敲除组小鼠存活率更低,左心室射血分数[(30.39±5.13)% vs. (9.46±2.10)%]和左心室缩短分数[(14.62±2.69)% vs. (4.26±0.96)%]均明显下降,而左室容积[(101.50±14.07)μL vs. (197.50±22.41)μL]明显升高(均P<0.05);小动物PET/CT提示心肌梗死后野生型小鼠对18F-FDG的摄取量更高[(2.74±0.06)MBq vs. (1.60±0.03)MBq],梗死程度[(36.22±0.86)% vs. (47.17±1.27)%]和纤维化程度[(32.70±0.85)% vs. (46.38±1.31)%]更低(均P<0.05);血清学指标显示敲除小鼠心肌损伤更重且炎症水平更高(均P<0.05)。  结论  心肌细胞中NCoR1在小鼠心肌梗死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AK4对肝内胆管癌细胞HUCCT1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靶向沉默肝内胆管癌细胞HUCCT1中AK4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沉默效果以及筛选siRNA-AK4,通过EdU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该胆管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  结果  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出siRNA-AK4-3沉默效果最好,EdU实验显示沉默AK4后,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 < 0.05),细胞划痕实验显示沉默AK4后,细胞迁移能力下降(P < 0.01)。  结论  沉默肝内胆管癌细胞HUCCT1中AK4的表达后,其增殖、迁移能力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琥珀酸盐受体(succinate receptor,SUCNR1)在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用SUCNR1敲除(SUCNR1-/-)小鼠构建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模型,观察对肺纤维化的影响.组织生长因子[β1(tissue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刺激SUCNR1-/-原代肺成纤维细胞,MTT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外基质(Collagen Ⅰ和α-SMA)生成.检测各组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中叉头框蛋白M1(forkhead box protein M1,Foxm1)表达,使用Foxm1抑制剂处理TGF-β.1和琥珀酸盐刺激的原代肺成纤维细胞,观察对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生成的影响.结果:SUCNR1-/-小鼠肺纤维化较SUCNR1wt明显减轻.刺激SUCNR1-/-原代肺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Collagen Ⅰ和α-SMA生成明显降低.Foxm1在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模型中明显升高,但在SUCNR1-/-模型中明显减少;抑制Foxm1可减少TGF-β1和琥珀酸盐诱导的肺成纤维细胞增殖、Collagen Ⅰ和α-SMA生成.结论:SUCNR1参与了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其可能机制是通过促进Foxm1表达而启动肺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核受体Rev-erbβ基因敲除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方法  首先采用对靶向基因进行特定DNA修饰的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构建Rev-erbβ基因敲除的HepG2细胞系。用Rev-erbβ打靶载体共转染到HepG2细胞,通过筛选、克隆化构建Rev-erbβ基因敲除HepG2细胞系,并采用PCR、测序和Western blot鉴定。以正常HepG2细胞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Rev-erbβ基因敲除对肿瘤迁移、侵袭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MTT、细胞划痕、Transwell等实验检测Rev-erbβ基因敲除对HepG2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结果  成功构建一株Rev-erbβ基因完全敲除单克隆细胞系(经PCR、测序和Western blot鉴定),命名为HepG2 C5(Rev-erbβ-/-)。qRT-PCR结果显示,Rev-erbβ基因敲除可以导致基质金属蛋白酶-2,-9基因(MMP2,MMP9)、细胞外基质蛋白1基因(ECM1)表达上调(P均<0.05),细胞黏附相关基因E-钙黏蛋白基因(CDH1)下降(P=0.05);MTT、细胞划痕、Transwell实验显示,并且HepG2 C5比对照细胞有更强的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P<0.05)。  结论  Rev-erbβ基因敲除可以改变HepG2细胞与迁移、黏附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HepG2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Sirt3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内实验以C57BL/6野生型小鼠和Sirt3基因敲除小鼠为对象,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联合脑定位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1-40建立AD小鼠模型。莫里斯(Morris)水迷宫实验、自发活动开场实验和悬尾实验观察造模前后小鼠学习记忆和焦虑抑郁状态的改变,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脑内海马区域Aβ沉积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自噬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体外实验选小鼠皮层原代细胞作为对象,给予Aβ1-40建立AD体外模型,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 体内实验结果显示,野生型小鼠诱发AD后平台潜伏期延长(P < 0.05),穿越平台次数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均P < 0.05),提示造模后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而Sirt3敲除能够缓解AD所致的学习记忆障碍(均P < 0.05)。相较于野生型小鼠,Sirt3基因敲除小鼠脑内海马区域的Aβ沉积减少(P < 0.05),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 3表达减少(P < 0.05)。另外,野生型小鼠诱发AD后LC3-Ⅱ和P62蛋白表达增加(均P < 0.05),提示自噬流受阻;而Sirt3基因敲除小鼠诱发AD后LC3-Ⅱ蛋白表达增加,P62蛋白表达减少(均P < 0.05),提示自噬被激活。小鼠皮层原代细胞AD模型中,Sirt3基因敲除的细胞较野生型细胞死亡减少(P < 0.05);加用自噬抑制剂氯喹后,Sirt3基因敲除的保护作用消失(P < 0.05)。结论: Sirt3敲除对于D-半乳糖联合Aβ1-40诱发的AD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自噬流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鸟苷酸环化酶C(GC-C)信号通路在右旋糖酐硫酸酯钠(DSS)诱导小鼠肠道炎症性损伤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  运用DSS构建GC-C基因敲除(GC-C-/-)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结肠炎模型,将小鼠分为炎症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3%的DSS溶液自由饮用1周,后者给予正常饮食。运用q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结肠组织GC-C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经HE染色后结肠组织的炎症损伤情况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运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外周血与肠黏液中炎症因子(IL-8和TNF-α)的水平。  结果  (1)与WT小鼠相比,GC-C-/-小鼠在DSS作用下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明显升高(P < 0.05), 结肠缩短、肠管增粗、充血水肿更明显;(2)显微镜下观察到GC-C-/-+DSS组小鼠结肠组织炎症损伤更为严重,组织病理学评分较WT+DSS组小鼠明显升高(P < 0.05);(3)GC-C-/-小鼠在DSS诱导下外周血和肠粘液中IL-8和TNF-α水平较WT+DSS组明显升高(P < 0.05)。  结论  GC-C-/-小鼠在化学物质诱导下肠道炎症性损伤加重,GC-C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Sumf2(硫酸酯酶修饰因子2)基因剔除小鼠来研究Sumf2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及组织器官水平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硫酸酯酶活性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荧光共定位的方法观察小鼠Sumf2的细胞定位情况;用组织或细胞蛋白与4种硫酸酯酶特异的底物反应,通过检测产物的生成量来计算硫酸酯酶的活性;用MTT的方法检测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Alcian blue染色观察硫酸酯酶的底物葡糖氨基聚糖是否堆积在组织中,用qPCR的方法检测Sumfl的表达情况.结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证实小鼠Sumf2定位于内质网上;检测四种芳香族硫酸酯酶的酶活性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测定结果显示:基因缺失小鼠的检测结果都略低于野生型小鼠,但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组织病理及葡糖氨基聚糖类染色并未发现基因剔除小鼠与野生型小鼠有明显差异;qPCR的结果显示Sum f2基因敲除小鼠中Sumfl的表达量明显下调.结论 Sumf2定位于内质网上,体内缺失Sumf2后代偿性地下调Sumfl的表达从而使得硫酸酯酶活性维持不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原代培养的人外阴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观察中药对人外阴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胰蛋白酶消化、分离及培养人外阴皮肤成纤维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状态;HE染色观察细胞爬片下的形态及着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成纤维细胞中间丝波形蛋白;测定细胞生长曲线;MTT法测定莪术、黄芪、丹参、川穹及当归5种中药作用后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传6代内以及传6代内复苏人外阴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均很强.MTT检测结果显示:5种药物在特定浓度范围内均能抑制人外阴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分别作用于人外阴皮肤成纤维细胞72 h后,莪术5、10、100 mg/L浓度组,黄芪500、1 000 mg/L浓度组,丹参1 000 mg/L浓度组,川穹500、1 000 mg/L浓度组,当归100、500、1 000 mg/L浓度组均显示抑制增殖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莪术和川穹的抑制强度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成功建立了体外人外阴皮肤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及鉴定方法;特定浓度范围内的莪术、黄芪、丹参、川穹和当归能够抑制人外阴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膜联蛋白A1(Annexin A1)对肺成纤维细胞炎症反应、增殖及胶原沉积的作用。   方法  分离小鼠原代肺成纤维细胞,利用不同浓度的Annexin A1干预肺成纤维细胞24 h或48 h后,检测炎症因子、细胞增殖及胶原沉积表达。将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Annexin A1干预组,每组6~8只。Annexin A1干预组每只小鼠气管滴注1 μg/50 μL Annexin A1重组因子,对照组每只小鼠气道滴注50 μL生理盐水,连续干预7 d后取检。检测肺组织炎症因子、Ⅲ型胶原(Collagen Ⅲ)及气道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nnexin A1能促进肺成纤维细胞分泌IL-6、IL-8等炎症因子(均P < 0.05),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Collagen Ⅲ合成和α-SMA表达增加(均P < 0.05)。与对照组小鼠比较,Annexin A1干预组小鼠的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2.91±0.26)×104/mL vs.(7.03±0.48)×104/mL,t=7.432,P=0.008]及中性粒细胞数目明显升高[(0.12±0.04)×104/mL vs. (1.01±0.05)×104/mL,t=13.810,P < 0.001],炎症因子、胶原沉积及平滑肌表达也显著增加(均P < 0.05)。   结论  Annexin A1具有诱导肺成纤维细胞的炎症反应、增殖及胶原沉积作用,提示可能在气道重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一个血小板减少伴桡骨缺失(TAR)综合征家系进行遗传学病因分析及产前诊断。  方法  采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Sanger测序对一个TAR综合征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提取先证者、父母及姐姐4名家系成员的基因组DNA,行CMA、qPCR和Sanger测序,明确致病突变后对胎儿行产前诊断。  结果  先证者1q21.1存在378 kb杂合缺失,内含RBM8A等基因,RBM8A基因还存在c.-21G>A突变,上述突变分别遗传自父母。产前羊水CMA显示胎儿1q21.1存在378 kb微缺失,基因检测未见RBM8A基因c.-21G>A突变。  结论   RBM8A基因1q21.1杂合性缺失和c.-21G>A是本例TAR综合征家系的遗传学病因,为本家系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酿酒酵母YLR358C缺失对细胞壁完整性的调控作用。  方法  通过点板实验观察YLR358CΔ酵母的生长情况;Calcofluor White(CFW)染色及透射电镜分析YLR358C对酵母细胞壁的影响;转录组分析及qRT-PCR检测YLR358C调控的信号通路。   结果  在含有不同浓度的细胞壁干扰剂CFW、刚果红(CR)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培养基上,YLR358C敲除酿酒酵母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CFW染色显示YLR358CΔ酵母细胞壁几丁质下调,透射电镜也观察到细胞壁厚度变薄。转录组测序和分析表明,YLR358C基因可能参与CWI信号通路的调控。qRT-PCR检测发现YLR358C敲除后WSC3、SWI4和HSP12有差异表达(P < 0.05)。   结论  YLR358C可能调控酵母细胞壁的完整性,在发酵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醒脑静注射液减轻七氟烷引起认知障碍的机制及Notch信号通路的相关作用。  方法  将36只8~12周龄的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3组: 对照组、七氟烷组以及七氟烷+醒脑静组,每组12只。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认知行为能力; 免疫荧光及qPCR技术检测各组小鼠的海马炎症水平; 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功能; Western blot检测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结果  Morris水迷宫表明吸入3%浓度七氟烷6 h可导致成年小鼠认知功能损伤。免疫荧光实验表明吸入七氟烷后海马小胶质细胞被激活, 神经干细胞增殖功能被抑制; qPCR及Western blot实验表明七氟烷能增加M1型促炎性细胞因子mRNA水平以及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通过调节Notch信号通路减轻七氟烷诱导的学习记忆障碍,提示醒脑静注射液预处理可能是预防七氟烷致成年小鼠术后认知障碍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自噬抑制剂硫酸羟氯喹(HCQ)干预自噬对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22RV1细胞株体内外化疗药物多西他赛(DOC)敏感性的影响,及其自噬基因Bcelin-1、自噬特异性底物P62、促凋亡基因Bax mRNA的表达变化与自噬蛋白Bcelin-1、自噬特异性标记物LC3B、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22RV1细胞株,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不加药物)、DOC组、HCQ(20 μmol/L)+DOC组3个组,后两组DOC浓度均为10-6 mol/L、10-7 mol/L、10-8 mol/L,分组培养72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于裸鼠皮下一次性注射22RV1细胞悬液,建立22RV1细胞株裸鼠移植瘤,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DOC组、HCQ+DOC组3个组,每组5只,均为腹腔注射,干预4周。观察移植瘤生长体积的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2RV1细胞株和移植瘤中自噬和凋亡相关基因(Beclin-1、P62、Bax)以及Western blot检测自噬和凋亡相关蛋白(Beclin-1、LC3B、Bax)的表达水平。  结果  体外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OC组和HCQ+DOC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P<0.05);在同一DOC浓度下,与DOC组相比,HCQ+DOC组细胞的增殖被抑制(P<0.05);HCQ+DOC组DOC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较DOC组低。体内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各时点DOC组及HCQ+DOC组的移植瘤同时点周体积增长值均减小;HCQ+DOC组的周体积增长值均小于DOC组(P<0.05),以第4周最为明显。在体内、外实验中,与其余两组比较,HCQ+DOC组Beclin-1、P62、Bax mRNA和Beclin-1、LC3B、Bax蛋白的表达均出现上调(P<0.05)。  结论  HCQ可干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细胞的自噬,抑制其增殖,增强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结核分枝杆菌基因Rv2660c、Rv2460c、Rv3875和Rv3804c的细胞表位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为研制新型多阶段结核疫苗提供可靠的靶抗原。  方法  将Rv2660c、Rv2460c、Rv3875和Rv3804c基因中的细胞表位串联构成融合抗原基因(命名为msv),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ASY-Blunt E1中,诱导表达后采用亲和层析纯化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后,用纯化的融合抗原蛋白免疫小鼠,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的特异性抗体滴度;分离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采用淋巴细胞增殖法检测其免疫原性。  结果  成功构建了能表达融合抗原基因msv的原核表达质粒;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表达产物亲和层析纯化后,获得相对分子质量为41.3×103的目的蛋白;ELISA检测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滴度,结果表明特异性抗体效价约为1:81 920;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抗原致敏的淋巴细胞经融合蛋白msv刺激后明显增殖。  结论  成功表达并纯化出融合蛋白msv,该融合蛋白可诱导小鼠特异性抗体表达和刺激细胞免疫应答,可作为结核疫苗的抗原组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筛选小鼠成牙关键基因,并验证关键基因对羊膜上皮细胞(WISH)成牙诱导分化的能力。  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骨形成蛋白4(BMP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FGF8)、音猬因子(SHH)、淋巴增强因子(LEF1)4种分子蛋白和基因在小鼠早期牙胚发育过程〔小鼠胚胎发育第10.5天(E10.5)、E11.5、E14.5〕中的时空差异化表达,筛选可能的成牙关键基因;非牙源性上皮WISH成骨诱导培养3周,采用茜素红(ALZ)染色与RT-qPCR检测碱性磷酸酶(ALP)观察骨向分化能力;通过胚层重组实验进行组织重组,将BMP4蛋白加入重组组织块,并移植于小鼠肾被膜下,观察验证关键基因的蛋白能否诱导非牙源性上皮成牙分化。  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和RT-qPCR结果证实E10.5胎鼠BMP4蛋白和基因在第一、第二腮弓上皮存在差异性表达,且从E10.5~E14.5其表达与成牙能力从上皮向间充质的转移一致;FGF8蛋白和基因虽在第一、第二腮弓上皮存在差异性表达,但其表达与成牙能力的转移不一致;LEF1、SHH蛋白和基因在第一、二腮弓上皮不存在差异表达,且与成牙能力的转移不一致,因此,筛选出BMP4基因为可能的成牙关键基因。WISH成骨诱导3周,ALZ染色阳性,并形成钙结节,RT-qPCR检测ALP mRNA表达升高;胚层重组实验结果显示,加入外源性的BMP4蛋白可使第二腮弓间充质分别与第二腮弓上皮及WISH均有牙齿样结构形成。  结论  BMP4、FGF8、SHH、LEF1的蛋白和基因在小鼠牙胚早期发育过程中呈时空特异性表达;BMP4的蛋白和基因在第一、二腮弓上皮差异表达,且其蛋白可使与第二腮弓间充质重组的非牙源性上皮获得成牙能力。BMP4为可能的成牙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miR-142-5p调控CCND1对胆囊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并阐明其具体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RT-qPCR鉴定miR-142-5p在人胆囊上皮细胞和人胆囊细胞系中的表达差异.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用于验证miR-142-5p与CCND1的靶向关系.CCK-8用于检测人胆囊细胞增殖.Transwell和划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关键干细胞特性基因在卵巢癌的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方法筛选出关键模块和基因;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和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关键基因上调组高表达的信号通路;pRRophetic预测卵巢癌的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SKOV3细胞和肿瘤干细胞中CD44及CD117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qRT)-PCR证实关键基因在卵巢癌干细胞中的表达;GeneMANIA分析鉴定出核心基因。  结果  WGCNA结果显示在转录水平上筛选出15个关键基因,其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参与细胞周期、DNA修复、E2靶点和G2M检查点通路,且与化疗药物敏感性有显著的关联性。CD44+CD117+细胞在SKOV3细胞和卵巢癌干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1.20±0.34)%、(37.17±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RT-PCR证实WGCNA结果中7个关键基因(BUB1、CDC20、CCNB2、DLGAP5、KIF4A、NEK2、NUSAP1)在卵巢癌干细胞中高表达,并且BUB1可能起着核心的作用。  结论  本研究通过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筛选出7个干细胞特性关键基因,尤其是BUB1,可能成为潜在的卵巢癌基因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慢性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成瘾小鼠神经突触可塑性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 选用C57BL/6J小鼠,模拟人类药物成瘾模式,分段渐进性腹腔注射给药5 mg/kg、10 mg/kg或者生理盐水.选取小鼠的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通过亚硫酸氢盐处理基因组DNA和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