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NZW小鼠)CD4+T细胞在活化后表面IL-10R1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白细胞介素10 (Interleukin 10,IL-10)相关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进展提供有力支持.方法:取小鼠的脾细胞,经溶血后采用尼龙毛法去除B淋巴细胞,细胞经抗-CD3和抗-CD28多克隆抗体刺激,分别在活化后0,18,24和48h采用流式细胞术以FITC抗-CD4抗体标记CD4+T淋巴细胞检测il-10r1的表达情况.结果:未活化时NZW小鼠CD4+T淋巴细胞不表达白细胞介素10受体1 (interleukin receper 1,IL-10R1),在活化过程中IL-10R1开始表达,表达水平无明显波动,且表达水平远低于C57BL/6小鼠高峰时.而C57BL/6小鼠未活化时不表达IL-10R1,在活化过程中,随时间延长IL-10R1表达增加,24h达到高峰,随后下降,48h情况与0h基本相同.结论:NZW小鼠体内淋巴细胞表面IL-10R1表达水平下降,IL-10对其包括调控功能在内的作用下降.并且NZW小鼠IL-10R1表达时间延长,由于IL-10R1基因免疫调控区的突变,导致IL-10对CD4+T淋巴细胞调节功能失调.这些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及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36γ(IL-36γ)是否能够增强体外培养的人CD8+T淋巴细胞分泌γ干扰素。方法: 经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健康人外周血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磁珠阳性选择富集纯化CD8+T淋巴细胞,分别用CD3单克隆抗体(mAb)+CD28 mAb,CD3 mAb+CD28 mAb+IL-12,CD3 mAb+CD28 mAb+IL-36γ以及CD3 mAb+CD28 mAb+IL-12+IL-36γ 4种因子组合刺激培养24 h和72 h。收集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分析分选富集的CD8+T淋巴细胞纯度以及γ干扰素的表达;采用实时PCR检测各组细胞IL-36受体(IL-36R)、γ干扰素和颗粒酶B mRNA的表达。结果: 人CD8+T淋巴细胞表达IL-36R;各组因子刺激的人CD8+T淋巴细胞形态没有明显差异;人CD8+T淋巴细胞经IL-36γ刺激后,γ干扰素、颗粒酶B mRNA表达上调;同时, IL-36γ和IL-12 具有协同刺激CD8+T淋巴细胞的作用。结论: IL-36γ能促进体外培养的人CD8+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并且与IL-12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雌二醇体外诱导小鼠脾B淋巴细胞分泌表达白细胞介素(IL)-10的作用。方法利用磁珠分选技术分选纯化小鼠B细胞,雌二醇体外作用3 d后,收集细胞,分别利用ELISA、Q-PCR、流式细胞仪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的水平,细胞内IL-10、PD-L1及RBM47 mRNA的表达,以及细胞内IL-10、细胞膜表面PD-L1和细胞内RBM47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雌二醇能够诱导B细胞分泌表达IL-10;上调IL-10+调节性B细胞(Breg细胞)比例,同时能够上调B淋巴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另外,雌二醇作用能够上调B淋巴细胞RBM47的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结论雌二醇体外诱导能够上调产生IL-10的Breg细胞,雌二醇的这种作用可能与上调RBM47分子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白细胞介素10(IL-10)及IL-10受体(IL-10R)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
细胞微球捕获技术检测血浆IL-10 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表面IL-10R表达水平。共检测40 例SLE 患
者和20 例正常对照者。以SLE 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判定SLE 疾病活动性。结果狼疮肾炎(LN)患者血浆IL-10 表达水
平较正常对照者高。各细胞亚群表面的IL-10R 表达水平在SLE 和正常对照组中相似,但是,LN 患者的CD4+和CD8+T 细胞表面
IL-10R 表达降低。血浆IL-10 水平与SLEDAI没有相关性,而CD4+T 细胞和CD8+T细胞的IL-10R1表达水平与SLEDAI 呈明显
负相关。结论IL-10 及其受体在狼疮肾炎发病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B淋巴细胞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骨髓MSCs,流式细胞仪分选出B细胞,共培养,CpG+CD40L刺激48 h后,收集B细胞,再与分选的CD4+CD25-T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B细胞对T细胞炎性因子分泌功能的影响;B淋巴细胞与MSCs共培养,CpG+CD40L刺激72 h后,检测B细胞胞内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分别加入不同调控通路的抑制剂,观察其对MSCs诱导B细胞产生IL-10的影响。结果与MSCs共培养后,B细胞对T细胞炎性因子IFN-γ分泌的抑制作用增强,IL-10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加入COX/PGE2信号通路的抑制剂Indomethacin预处理MSCs后,与其共培养的B细胞表达IL-10显著减少。结论 MSCs能诱导高表达IL-10的调节性B淋巴细胞的产生,该机制可能与COX/PGE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硫酸脑苷脂(sulfatide)活化Ⅱ型自然杀伤(NK)T细胞对小鼠肺Ⅰ型NK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10只野生型BALB/c小鼠随机分为野生型sulfatide治疗组和野生型正常对照组,每组5只;10只CD1d-/-BALB/c小鼠随机分为CD1d-/-sulfatide治疗组和CD1d-/-正常对照组,每组5只。野生型和CD1d-/-sulfatide治疗组小鼠单次腹腔注射sulfatide 20μg,野生型和CD1d-/-正常对照组以等量PBS代替。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IL-10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10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肺Ⅰ型和Ⅱ型NKT细胞数量及IL-10+Ⅰ型和IL-10+Ⅱ型NKT细胞数量。结果:野生型sulfatide治疗组小鼠肺组织IL-10 mRNA表达水平和BALF中IL-10水平明显高于野生型正常对照组和CD1d-/-sulfatide治疗组(P<0.01,P<0.001或P&...  相似文献   

7.
刘焕勋  古庆利  王宁  刘鸿  邵宗鸿 《中国热带医学》2009,9(7):1207-1208,1308
目的 观察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SAA)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水平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分泌水平。方法选用6例初发SAA、6例免疫治疗后造血恢复的SAA患者及8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标本。免疫磁珠分选CD4+CD25^+T细胞,分别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CD4^+CD25^+T细胞培养后IL-10分泌水平和转录因子FOXP3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初发SAA组IL—10分泌水平和转录因子FOXP3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造血恢复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后2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IL-10和转录因子FOXP3与S从的发病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regulatory Tcells,Treg)的变化,及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食管癌患者及26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TGF-β1、IL-10表达水平。结果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细胞比例、TGF-β1和IL-10表达水平分别为(7.50±1.94)%、(46.41±11.12)μg/ml、(48.10±13.49)pg/ml,高于对照组(5.04±0.92)%、(35.21±7.46)μg/ml、(33.78±7.31)pg/ml(P〈0.05)。TNM分期Ⅰ~Ⅱ期者与Ⅲ~Ⅳ期者Treg细胞比例及TGF-β1、IL-10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IL-10表达水平与CD4+CD25+Foxp3+T细胞比例明显相关(P〈0.01)。结论检测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对于判断食管癌的病期有一定价值。TGF-β1、IL-10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参与Treg细胞对机体的免疫负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同种反应性T细胞增殖能力及CD25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以丝裂霉素处理的Balb/C(H-2^d)小鼠脾细胞为刺激细胞,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CFDA-SE)标记的C57BL/6(H-2^b)小鼠T细胞为反应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分别设立对照组(TGF—β10ne/ml)、低浓度组(TGF—β1ng/ml)、中浓度组(TGF—β15ng/ml)和高浓度组(TGF-β1 20ng/ml)。MLC结束后利用Alamar Blue检测T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25表达水平。同时设立白细胞介素.2(IL-2)组(TGF—β15ng/ml+IL-2100U/ml),以观测其对TGF-β1生物学效应的影响。结果:TGF-β1可明显降低同种抗原活化T细胞的增殖反应强度,而且随着TGF-β1剂量加大,免疫抑制能力增强。TGF-β1在抑制T细胞增殖的同时,也可使CD25^+T细胞比例上调,但并无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加入外源性IL-2后,T细胞增殖活性增强,同时CD25^+T细胞比例降低。结论:TGF-β1可明显抑制同种抗原活化T细胞的增殖,并使CD25^+T细胞比例增加,而外源性IL-2则可逆转TGF-β1的免疫抑制功能,下调CD25^+T细胞比例,说明外源性IL-2可以影响TGF-β1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0.
张伟德  李光学  马锐  刘清蒙 《重庆医学》2015,(16):2264-2266
目的:了解CD4+CD25+ FOXP3+ Treg、IL‐2、IL‐10和 TGF‐β在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2例原发性肝癌(HCC组)和17例继发性肝癌(S HC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外周血CD4+CD25+ FOXP3+ Treg占CD4+ T淋巴细胞百分比,用ELISA法测定IL‐2、IL‐10和TGF‐β的水平,并与18例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HCC和SHC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 FOXP3+ Treg占CD4+ T细胞的比例、IL‐10和TGF‐β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L‐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各时间点(治疗后1、3、6个月)CD4+CD25+ Foxp3+ Treg占CD4+ T淋巴细胞百分比、IL‐2、IL‐10和TGF‐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CD25+ FOXP3+ Treg、IL‐10和TGF‐β在肝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IL‐2明显降低。检测它们的表达水平对肝癌的辅助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DNAM-1对Ⅰ型调节性T细胞(Tr1细胞)活化、增殖和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anti-CD3/CD28激活小鼠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静息和激活状态下CD4+ T细胞和Tr1细胞DNAM-1分子表达变化;分离DNAM-1基因敲除小鼠(KO小鼠)脾脏初始CD4+ T细胞并体外诱导Tr1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25和CD69活化分子表达水平,CFSE标记后检测增殖能力,IL-2刺激前后检测KO小鼠 Tr1细胞分泌IL-10和转录激活蛋白(p-STAT5)水平变化。结果 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静息状态下相比较,激活状态的CD4+ T细胞和Tr1细胞表达DNAM-1分子均增高(P<0.05);敲除DNAM-1不影响小鼠脾脏Tr1细胞的数量和比例,但KO小鼠Tr1细胞表达细胞激活分子CD25和CD69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WT小鼠比较,KO小鼠诱导型Tr1细胞体外增殖能力降低(P<0.05);与WT组Tr1细胞比较,KO小鼠Tr1细胞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降低(P<0.05),给予IL-2刺激后仍无法逆转,表达Il-10 mRNA和Gzmb mRNA水平降低(P<0.05);给予不同剂量IL-2刺激Tr1细胞后,KO小鼠Tr1细胞表达p-STAT5水平相比较WT组均降低(P<0.05)。结论 DNAM-1参与Tr1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并通过IL-2/STAT5信号通路影响Tr1细胞抑制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小鼠脾脏CD4+ T淋巴细胞活化后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表达水平。方法: 采用CD3/CD28 免疫磁珠法刺激培养小鼠脾脏CD4+T细胞24 h,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刺激前后CD4+T细胞的活化率,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培养0 h,6 h,12 h以及24 h后的CD4+T细胞中miR-181d、miR-342-3p、miR-9、miR-122-3p的表达水平。结果: CD3/CD28 免疫磁珠法刺激培养24 h后CD4+ T细胞活化率由5.2%升高至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1,P <0.01)。与培养0 h相比,miR-181d和miR-342-3p在经刺激培养6 h,12 h和24 h后的CD4+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 <0.05),而miR-9和miR-122-3p的表达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鼠脾脏CD4+T细胞活化后,miR-181d和miR-342-3p的表达明显下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2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分离正常BALB/c小鼠脾脏CD4+CD25+ Treg,利用固相包被抗CD3和加入可溶性CD28辅助活化,予以PGE2刺激。根据刺激剂量不同,分成对照组、A (7 μmol/L)、B (14 μmol/L)、C (28 μmol/L)组,观察PGE2对Treg的增殖、IL-10、IL-2分泌和Foxp3表达的影响。 结果 PGE2刺激12 h,3组细胞较对照组增殖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IL-2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Foxp3表达明显升高(P<0.05);C组IL-10分泌升高(P<0.05);刺激24 h,B、C组细胞增殖反应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A、B、C组IL-2分泌均下降(P<0.05),而Foxp3表达均升高(P<0.05);C组IL-10分泌升高(P<0.05);刺激72 h,3组增殖反应、IL-10以及Foxp3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而IL-2分泌下降(P<0.05)。 结论 PGE2能直接增强CD4+CD25+ Treg的免疫抑制功能,从而可能进一步对效应T细胞免疫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体外小鼠nuocyte细胞中IL-13的干预对CD4+IL10+细胞的分化的影响。方法   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建立小鼠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模型(n=6),正常组注射生理盐水(n=6)。计数AR小鼠的打喷嚏、挠鼻次数,分离、提纯并体外培养小鼠鼻相关淋巴组织(na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NALT)中的nuocyte细胞;构建针对小鼠IL-13的shRNA,并用慢病毒将IL-13 shRNA转染体外培养的AR小鼠nuocyte细胞,分别检测转染前后培养基中nuocyte细胞在鼠重组(recombinant,rm)IL-33作用下分泌IL-13和IL-10的浓度;获取AR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并分离出CD4+ T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然后将体外培养的nuocyte细胞加入上述小鼠CD4+ T细胞培养基共培养,检测CD4+IL10+细胞所占CD4+ T细胞的百分比。结果   小鼠AR模型打喷嚏和挠鼻次数较正常小鼠显著增多,OVA诱导NALT来源的小鼠nuocyte细胞被鉴定为CD3CD4CD8CD19CD11bCD11cFcεR1(lineage)-ICOS+,AR小鼠的nuocyte细胞数较正常小鼠显著增多,携带有IL-13 shRNA的慢病毒成功转染到体外培养的nuocyte细胞。转染前经rmIL-33的刺激,培养基中IL-13和IL-10的浓度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转染后培养基中IL-13的含量无明显增多,而IL-10含量明显增多,转染前后IL-13和IL-10的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L-13浓度降低,IL-10浓度升高,而且转染后CD4+IL10+细胞占CD4+ T细胞的百分比也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外小鼠nuocyte细胞中IL-13的干预可能促进CD4+IL10+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无症状的过敏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特异性过敏原刺激后CD4+ IL-10+调节性T细胞数量和IL-10水平,并比较其与过敏性哮喘患者和不过敏健康人的差异。方法:选取无症状的尘螨过敏者24例,急性发作期的尘螨过敏性哮喘患者20例,不过敏的健康人22例,均分离PBMC并CFSE染色,分别在不刺激和1 m...  相似文献   

16.
赖仁建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7):3699-3701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ion T cells,Tr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分析它们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SLE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抗凝静脉血,分离纯化T淋巴细胞。PE标记的抗CD4单抗,FITC标记的抗CD25单抗,作双色流式细胞术,分析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ELISA法检测调节性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SLE患者外周血Tr细胞的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83±1.05)%vs(5.07±0.59)%,P<0.05];患者血清中IL-10、TGF-β1的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IL-10:(29.48±13.69)pg/mlvs(43.10±14.95)pg/ml,P<0.05;TGF-β1:(170.04±91.58)pg/mlvs(254.75±130.41)pg/ml,P<0.05]。患者外周血Tr细胞的比例与血清中IL-10、TGF-β1的含量呈正相关(r1=0.53,r2=0.64,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失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与功能状态发生改变,T淋巴细胞耐受机制的破坏可能与SLE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分期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中CD4+CDhi25 CDlow127 Treg细胞、白介素(IL)-2、IL-10及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并评价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5例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CD4+CDhi25 CDlow127 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检测IL-2、IL-10及IFN-γ值.比较不同临床分期肺癌CD4+CDhi25 CDlow127 Treg细胞、IL-2、IL-10及IFN-γ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随着肺癌临床分期的增加,外周血中CD4+CDhi25 CDlow127 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明显上升(P<0.05),IL-10值也明显升高(P<0.05);而IL-2、IFN-γ值则随肺癌临床分期的增加而明显下降(P<0.05).CD4+CDhi25 CDlow127Treg细胞与IL-10呈正相关性(P<0.05),IL-2与IFN-γ呈正相关性(P<0.05).CD4+CDhi25CDlow127Treg细胞、IL-10均与IL-2、IFN-γ 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CD4+CDhi25 CDlow127 Treg细胞、IL-10的升高和IL-2、IFN-γ的下降可能是晚期肺癌患者抗肿瘤免疫低下、受抑制的原因之一,对其监测可作为评估晚期肺癌患者抗肿瘤免疫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LR9联合CD40信号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3-细胞表达IL-10的作用及影响。方法:采用流式多因子阵列检测技术,分析8例ITP患儿和7例正常对照血浆样本中IL-10含量;分离8例ITP患儿及7例正常对照外周血PBMC,并经CpG联合CD40L体外刺激培养5 h, 采用流式胞内外染色及检测技术,比较ITP患儿与正常对照组PBMC中CD3-和CD3+亚群比例、IL-10表达能力及细胞存活率的差异。结果:ITP患儿血浆中IL-10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pG联合CD40L刺激后的ITP患儿和正常对照组PBMC中CD3-细胞比例与未刺激组相比均显著升高,而CD3+ 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5);ITP患儿刺激组中CD3- IL-10+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刺激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未刺激组ITP患儿CD3-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TLR9联合CD40信号的活化能导致ITP患儿外周血IL10+ CD3-细胞比例升高,细胞死亡率升高,可能与ITP疾病进展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CD19+ CD5+ B细胞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病情发生、发展的影响,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65例稳定期SLE患者及65例活动期SLE患者,同时选择7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19+ CD5+ B细胞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10水平。比较3组的差异,并分析上述指标与SLE活动度评分(SLEDAI)及补体的相关性。结果  活动组及稳定组CD19+ CD5+ B细胞数量、白蛋白、C3、C4均低于对照组,IL-10、红细胞沉降率(ES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活动组CD19+ CD5+ B细胞数量、白蛋白、C3、C4低于稳定组,SLEDAI评分、IL-10、ESR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9+ CD5+ B细胞数量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IL-10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P <0.05)。随着SLEDAI评分的增加,CD19+ CD5+ B细胞数量呈下降趋势,而IL-10水平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CD19+ CD5+ B细胞数量降低,而IL-10水平升高,随着病情活动程度的增加,外周血CD19+ CD5+ B细胞及IL-10水平变化更明显,可以作为评价SLE活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