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上海第三制药厂抗菌素研究所于1979年与无锡第三制药厂协作,试验成功了以溶媒法提取头孢菌素C的新工艺。将头孢菌素C发酵滤液用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后,以醋酸缓冲液解吸,于解吸液中加入酰氯(RC-OC1),在温度10℃左右,pH=8.0~9.0下反应,酸性条件下用醋酸乙酯或醋酸丁酯等溶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筛选头孢菌素C高产菌株的有效方法。方法出发菌株Cephalosporium acrem onium NS-1,经过紫外线诱变处理,筛选头孢菌素C高产菌株;然后通过头孢菌素C梯度平板筛选终产物抗性突变菌株。结果得到比出发菌株头孢菌素C产量提高45%的突变菌株RM-8。结论紫外线诱变结合终产物抗性筛选的方法是一种高效的头孢菌素C高产菌株选育方法 。  相似文献   

3.
头孢菌素C投产以来,发酵单位增长缓慢,一直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法提取,再行钾盐结晶。提取收率仅50%左右。为提高头孢菌素C生产技术水平,1979年上半年,我们共同协作,探索在当时的发酵单位水平下,寻找更好的提取工艺以提高收率。经六个月的试验研究,摸索了多种提取方法,于同年年底完成了自离子交换树脂的解吸液中进行溶媒提取的生产工艺研究。从而显著地提高了头孢菌素C的提取收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顶头孢霉发酵制备头孢菌素C的过程,确定关键影响因素,优化发酵条件,提高发酵水平。 方法 采用Plackett-Burman方法对影响头孢菌素C发酵水平的11个因素进行考察,评估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筛查影响发酵水平的关键因素,再采用响应面方法建立这些因素与发酵水平间的数学模型,为发酵条件的优化提供指导。 结果 Plackett-Burman实验发现,金枪鱼浸膏浓度和蛋氨酸浓度是对头孢菌素C发酵产量影响最显著的2个因素,经响应面方法优化后头孢菌素C的产量从32.59g/L提高到了35.99g/L,提高了10.4%。 结论 合适浓度的金枪鱼浸膏和蛋氨酸可提高头孢菌素C发酵产量,通过统计优化方法,可有效提高头孢菌素C发酵水平。  相似文献   

5.
黄雁  许宁  吴瑛 《中国医药指南》2014,(22):181-18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高渗盐水雾化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痰诱导的成功率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对24例哮喘患者及10例健康人员先后间隔72 h以单一浓度法(3%)和梯度浓度法(3%4%4%5%)各进行1次高渗盐水的雾化痰诱导。对两种方法的诱导成功率进行统计,观察诱导期患者的肺通气指标:PEF,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比较痰液重量、痰细胞总数及鳞状上皮细胞比例等参数。结果单一浓度法及梯度浓度法诱导总成功率分别为88.2%和94.1%;两种方法咳出的痰量、痰细胞总数和鳞状上皮细胞比例无显著差异;单一浓度法的PEF,HR、SpO2在诱导前后均无显著变化,梯度浓度法诱导后患者的PEF,HR及SpO2:均出现显著下降(P<0.01)。结论单一浓度法和梯度浓度法均为可行及有效的痰诱导方法,但在梯度浓度法雾化过程中更需要注意患者的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替考拉宁,并对其分离条件进行优化。以替考拉宁发酵液提取粗品为原料,研究上样浓度、解吸剂、解吸剂pH、解吸剂浓度等因素对替考拉宁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对上样浓度、解吸剂pH、解吸剂浓度三个因素进行Box-Behnken试验设计,以替考拉宁含量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分离条件进行优化。在上样浓度为2500μg/mL、解吸剂pH2.0、解吸剂浓度40%的分离条件下,替考拉宁含量达90.8%。响应面法优化替考拉宁含量比优化前的单因素试验结果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顶头孢霉的去代谢产物反馈调节选育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头孢菌素C产生菌———顶头孢霉的去代谢产物反馈调节的高效筛选模型,筛选解除代谢产物反馈调节的突变菌株,提高头孢菌素C的发酵单位。方法使用NTG、UV、60Co连续诱变,结合使用终产物头孢菌素C梯度平板耐受及琼脂柱预筛选的方法进行筛选。结果应用此模型筛选出的高产菌株NUC—118,经摇瓶发酵及30L发酵罐发酵,与出发菌株MNSA851相比,头孢菌素C的发酵单位提高了25%。结论解除代谢产物头孢菌素C反馈调节的筛选模型是一种高效的筛选高产头孢菌素C突变菌株的筛选模型。  相似文献   

8.
凹凸棒石对双氯芬酸钠的吸附作用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研究凹凸棒石对双氯芬酸钠的吸附作用及应用。方法比较研磨法、搅拌法、超声法对吸附的影响,以L9(34)正交试验法筛选超声法制备双氯芬酸钠吸附物的主要因素,优化最佳的吸附条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其在水中的解吸性能。结果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A3B2C3D3,即双氯芬酸钠与凹凸棒石的用量比例为1∶6,加水适量使双氯芬酸钠的浓度为4 mg/mL,超声2 h,静置48 h。应用研究显示,双氯芬酸钠吸附物在1 h平均释放度为91.77%,RSD%为1.40%,可认为已基本解吸完全。结论凹凸棒石对双氯芬酸钠有一定吸附作用,但缓释作用不明显,能否利用凹凸棒石作为辅料制备双氯芬酸钠的缓释制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溶媒结晶法和喷雾干燥法两种制备头孢菌素 C钠盐的方法。方法 头孢菌素 C发酵液经提取纯化制成钠盐浓缩液于无水乙醇中结晶或喷雾干燥法制备头孢菌素 C钠盐。结果 溶媒结晶法制备的头孢菌素 C钠盐含量和透光率均值分别为 84 .0 3%和 98.90 % ,喷雾干燥法分别为 75 .4 9%和85 .90 % ,两方法相比 P<0 .0 5。溶媒结晶法合格率为 10 0 % ,而喷雾干燥法合格率仅为 2 0 %。结论 溶媒结晶法制备头孢菌素 C钠盐的质量优于喷雾干燥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8,(3):322-326
目的: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赤雹根总皂苷(TSTR)的工艺。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TSTR含量。通过比较不同型号(AB-8、D101、DM130、HPD100、HPD300、HPD450、HPD600、HPD826、NKA-9)大孔吸附树脂的静态吸附、解吸性能,筛选大孔吸附树脂型号;以TSTR含量为指标,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对TSTR吸附的影响因素(树脂径高比、药液质量浓度、吸附体积流量、饱和吸附量)、解吸的影响因素(解吸溶剂体积分数、解吸溶剂体积流量、解吸溶剂体积),筛选最优工艺条件并进行验证及TSTR的纯化制备。结果:以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对TSTR的吸附和解吸性能较佳;吸附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树脂柱径高比1∶5、药液质量浓度1 g/m L、吸附体积流量1 BV/h、饱和吸附量为1.25 g生药/1 g HPD100树脂;解吸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解吸溶剂乙醇体积分数75%、解吸体积流量3 BV/h、解吸溶剂体积5 BV;验证工艺中TSTR的平均解吸保留率为77.96%(RSD=0.46%,n=3),最终所制备的TSTR干膏中TSTR的纯度为52.47%(RSD=1.53%,n=3)。结论:该优选纯化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TSTR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选择大孔树脂纯化黄连提取液的最佳洗脱条件。方法:以洗脱液中季铵碱的含量作指标,选择洗脱液乙醇浓度、用量、盐酸浓度3个因素,用L9(3^4)正交表安排实验,优化了洗脱条件。结果:对黄连季铵碱从大孔树脂上洗脱效率,洗脱液用量(B)具有非常显的影响,洗脱液乙醇浓度(A)的影响显,盐酸浓度(C)的影响无显性意义;A2B3C1为优选出的最佳洗脱条件。结论:本实验条件下选定的洗脱条件能够完全洗脱吸附在大孔树脂上的黄连季铵碱。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HPLC法和UV法监测AB-8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以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和宝藿苷I这五种黄酮为主要成分的淫羊藿EF5黄酮并筛选出最佳分离纯化工艺参数。方法:采用UV法,以淫羊藿总黄酮洗脱率为指标,考察树脂对淫羊藿总黄酮的吸附容量、解吸附率、吸附动力学,以确定树脂分离纯化淫羊藿EF5黄酮的最佳吸附性能;采用HPLC法,以淫羊藿EF5黄酮中五种黄酮单体的洗脱率为指标,考察洗脱液浓度和洗脱液用量等参数,确定淫羊藿EF5黄酮的最佳洗脱参数。结果:AB-8大孔吸附树脂对淫羊藿总黄酮的吸附容量以湿树脂计为(58.37±2.36)mg·g-1,解吸附率为(86.77±2.32)%,最佳吸附时间为180min,最佳洗脱液为60%乙醇,最佳洗脱液用量为5BV,纯化后真空干燥所得棕褐色淫羊藿EF5黄酮粉末中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和宝藿苷I的含量分别为3.51%、4.87%、1.22%、33.05%、1.36%,淫羊藿EF5黄酮纯度为44%。结论:AB-8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得到的淫羊藿EF5黄酮的纯度较高,适合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3.
大孔树脂富集、纯化仙茅总皂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富集、纯化仙茅总皂苷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以仙茅总皂苷的洗脱率为指标,考察大孔树脂富集、纯化仙茅总皂苷的吸附性能和洗脱参数。结果仙茅提取液17.1ml(2.48mg.ml-1)上大孔树脂柱(15mm×90mm,干重2.54g),用蒸馏水100ml、50%乙醇50ml依次洗脱,仙茅总皂苷富集于50%乙醇洗脱液部分,且除杂质能力强。结论通过大孔树脂富集与纯化后,仙茅总皂苷洗脱率在96%以上。所用方法可较好地纯化仙茅总皂苷。  相似文献   

14.
阶跃洗脱吸附层析法分离纯化红霉素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霉素碱粗品经大孔吸附树脂SP825二级阶跃洗脱层析法分离纯化红霉素A.研究了红霉素A、C组分的固定床吸附、洗脱过程,包括穿透曲线、洗脱曲线的测定及洗脱条件的选择等.结果 表明,红霉素A组分在竞争吸附过程中对红霉素C组分具有一定优势,采用乙酸乙酯洗脱对红霉素A组分的选择性和洗脱率均较好.为了进一步提高分离效率,进行了柱层析实验,考察了红霉素上柱量和第一阶段洗脱方式等对红霉素A、C组分分离效果的影响.优化的红霉素上柱量为树脂饱和吸附量的40%左右,依次对层析柱以2%乙酸乙酯水溶液进行第一阶段洗脱5BV以及纯乙酸乙酯进行第二阶段洗脱,所得最终产品中红霉素A组分含量可达95.8%,总收率可达96.1%.此工艺过程简单、高效、经济、无污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毛连菜总酚的含量测定方法,并优选其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毛连菜总酚的含量,以吸附量、解吸率、解吸量等指标优选毛连菜总酚的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工艺。结果 所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其RSD均<3.0%。优选出了HP-20树脂对毛连菜总酚有较好的吸附、解吸性能,最佳工艺:上样的毛连菜水溶液总酚浓度为8.54 mg·mL-1,上样体积为1 BV,控制流速为2 BV·h-1。先用水和10%乙醇洗去杂质,用量各4 BV,收集4 BV的30%乙醇和3 BV的50%乙醇洗脱液,浓缩,即得。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简单、准确,经HP-20树脂分离纯化,毛连菜总酚的纯度可达87%以上,且工艺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良姜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HPLC—FPs)分离的优化条件。方法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 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为30℃,考察高良姜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提取物在不同梯度洗脱条件下的分离情况。结果优选出的高良姜HPLC—FPs分离条件,可使高良姜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提取物中各组分达到较好分离,稳定性、精密度、重现性好。结论该色谱分离条件可用于高良姜药材HPLC—FPs的分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育亨宾树皮中提取的育亨宾粗品,一般纯度较低(10%左右)。本文研究纯化育亨宾粗品的方法。方法结合离子交换与反相色谱两种方法,考察了洗脱条件对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采用1×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以乙醇-水-氨水(40∶55∶5)为洗脱液,洗脱的育亨宾纯度最高;然后用C18反相色谱进一步纯化,流动相为甲醇-水(含0.01%三氟乙酸),甲醇浓度按3%,30%,40%,95%分阶段增加,洗脱液中的育亨宾纯度提高至71.2%。结论这项工艺具有成本低、收率高、纯度好、步骤少的特点,在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驱虫斑鸠菊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HPLC-FPs)分离的优化条件。方法采用HPLC法,用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水溶液,检测波长为220nm,柱温为30℃,考察驱虫斑鸠菊水提取物在不同梯度洗脱条件下的分离情况。结果优选出的驱虫斑鸠菊HPLC-FPs分离条件,可使驱虫斑鸠菊水提物中各组分达到较佳分离,稳定性、精密度、重现性好。结论该色谱分离条件可用于建立驱虫斑鸠菊药材HPLC-FPs的分离条件。  相似文献   

19.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穿山龙薯蓣皂苷工艺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飞  刘洁琼 《中南药学》2012,10(5):321-325
目的 优化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穿山龙薯蓣总皂苷的工艺,探讨有效纯化穿山龙薯蓣总皂苷的途径.方法 以总皂苷为考察指标,采用静态吸附、静态洗脱2种方法,优选性能最佳的大孔吸附树脂,对其工艺进行筛选,确定分离纯化穿山龙薯蓣皂苷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 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总皂苷具有最佳的分离纯化性能,工艺参数为:径高比=1∶8,流速2 BV· h-1,洗脱剂为70%乙醇,洗脱剂用量定为4BV.结论 该工艺参数稳定、可靠,分离纯化效果良好,可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开发利用离子交换树脂混用技术分离纯化妥布霉素的工艺。方法 建立2,4-二硝基氟苯(DNFB)HPLC柱前衍生化检测妥布霉素及相关物质,以树脂吸附量和解吸量以及妥布霉素纯度为指标,通过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实验,对妥布霉素在树脂上吸附和解吸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从10种不同类型的树脂筛选出HZ-3C和JK110分离纯化妥布霉素,确定最优工艺条件如下:确定两种树脂最佳比例为3:1,上样pH值为9,上样流速为3BV/h,使用浓度0.20%和0.35%氨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采用优化后的条件,妥布霉素纯度从32.85%提高到94.82%,回收率为88.26%。结论 建立了一种新的妥布霉素分离纯化方法,优化后的工艺妥布霉素得率高、工艺简单易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