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探究中医运动疗法治疗高血压领域近20年研究情况,了解研究方向及热点.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00年1月1日-2021年1月28日收录的中医运动疗法治疗高血压研究文献.采用CO...  相似文献   

2.
彭成  曹小玉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2):1781-1784
笔者对1990年以来的乌头类有毒中药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揭示乌头类有毒中药研究的热点与薄弱环节,为从事中医药的科研、教学人员提供情报学数据,为科管部门提供情报学参考[1]。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选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建立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为资料来源,以1990~2003年数据库为检索对象,用“附子、川乌、草乌”主题词进行检索,获相关文献分别为1 589,286,73篇。1·2研究方法参照使用英国著....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早期干预可以延缓其发生发展。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前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分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前期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根据目前的研究热点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以后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依据。我们以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为检索对象,检索关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前期的文献,并对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我们利用文献管理软件Note Express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10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从文献的年代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作者所在单位分布、文献类型分布、所涉及的干预方法的分布及文献的高频关键词分布等方面,初步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前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将文献计量学方法运用于中医文献的分析对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近20年有关手术室护理的文献,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 ,研究分析近20年我国手术室护理文献,从论文的时间分布、期刊分布、主要主题词词频分布、地域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手术室护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证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资料与方法1·1文献来源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1·2检索策略1·2·1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1999~2005)主题词检索:以“腹水”为主题词,从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中查找到7393篇文献。以“中医疗法”、“中医药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为副主题词进行扩展检索,分别找到354、146、423篇文献;再分别以“中医证型OR证型OR辨证”为副主题词进行检索,得到16篇文献。1·2·2重庆维普(1990~2005)重庆维普运用高级检索,输入关键词“肝硬化腹水”,并且选题名或关键词栏分别输入“中医药疗法”、“辨证论…  相似文献   

6.
李泽华 《北京中医药》2009,28(8):579-582
目的 通过对临床文献研究,分析高血压病采用中医药防治的理法方药规律.方法 选择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1978-2005年的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临床文献数据库和中药复方数据库,经过统计分析,对中药的使用情况进行归类.结果 汇总出防治高血压病的单味中药156种,根据高学敏主编的<中药学>分类标准,将其归为18类.结论 文献研究结果表明,补虚、活血化瘀、平肝息风药使用频率较高,印证了高血压病中医药防治中补益肝肾基本治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1994年3月~2005年3月之间,国内生物医学期刊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癫痫的临床研究文献。1·2方法1·2·1文献检索策略电子检索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国中医科学院情报所的中国中医药科技文献数据库(TCMLRS)、中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国县级中医院目前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收录的县级中医院相关文献信息,应用CiteSpace 5.5.R2软件绘制作者、机构、关键词图谱,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598篇,发文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查阅近15年采用艾灸辅助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研究文献,对艾灸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思路及方法进行整理,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恶性腹腔积液、恶性腹水、癌性腹水及艾灸、灸法、灸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近15年来相关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有9篇文献纳入分析。结论:经分析,艾灸恶性腹腔积液具有一定的疗效,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为资料来源,统计分析1996~2000年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有关文献,从一个侧面反映糖尿病中医药治疗的研究状况,以期对糖尿病临床及科研工作者有所裨益。1 统计源及统计方法 利用CBMdisc光盘检索系统,以“糖尿病/中医药疗法、中药疗法、中医药疗法and PY=1996-2000”为检索策略,得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 分析了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研制开发的"中医临床数据库"(2001~2005)年的中风文献,分析了5年来中风文献的变化,研究了中风文献的主要作者、主要期刊和研究内容的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为例,探索中医药科技创新评价的方法。方法:检索2005-2014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在CHKD、维普和万方数据库发表的论文,以年被引频次占前1%的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作者团队和关键词互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修正topsis法量化排序等方法,筛选出中国中医科学院发表的重要科技创新内容。结果:中国中医科学院发表的文章中,年被引频次占前1%的文献共278篇。通过作者团队和关键词互相关分析,得到重要科技创新内容及其研究团队为:血瘀症(陈可冀等)、一测多评(王智民等)、糖尿病(仝小林等)等多项;通过主成分分析和修正Topsis法量化排序等方法,对核心作者和核心创新内容的进一步筛选做了示例。结论:本研究的方法整体适用于机构内部创新成果的筛选和评价,可为建立中医药行业科技进步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向菲  张晓钢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9):2755-2758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自2001年11月发布第1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至今已共有32期,报道了中西药66个品种的不良反应,其中涉及中药品种12个,有效地提醒了全社会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关注.为统计分析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情况,共搜集到2005年至2009年的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医药卫生目录下中药不良反应相关部分文献462篇,从中筛选出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文献共计79篇.对79篇文献进行逐篇阅读,只有8.9%左右的文献能够正确辨识中药与西药,证明中医药工作者在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上还有待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挖掘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阴虚证临床核心症状及方药,为中医临床辨证及治疗SLE阴虚证提供参考。方法: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通过临床回顾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7年5月病案室322例SLE患者病历以及计算机检索筛选出的134篇中医药治疗SLE的文献,对SLE阴虚证中医临床的症状、用药进行复杂网络构建,计算网络的拓扑性质参数,分析SLE阴虚证中医临床核心症状、方药、配伍规律和组方特点。结果: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得出,本研究中治疗SLE阴虚证的核心中药主要有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知母、黄芩、青蒿清热,山萸肉收涩,秦艽祛风湿热,鳖甲、女贞子补阴,白芍补血,茯苓、泽泻、薏苡仁利水消肿,山药、甘草片补气,制半夏化痰;核心处方为青蒿鳖甲汤、六味地黄丸;核心症状有疲乏、眠差、纳差、低热、五心烦热、盗汗、头晕、皮疹、皮肤红斑、面部鲜红蝶形红斑、斑疹暗红、脱发、腰膝酸软、关节痛、肌肉痛、耳鸣、口干、咽痛、舌红、苔少、脉细数。核心症状与证候诊断标准进行比较,有新的临床常见症状出现,即眠差、纳差、面部鲜红蝶形红斑、斑疹暗红。结论:SLE以阴虚血热为主要病机,治疗应养阴生津、清热凉血、清虚热,本文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法对计算机文献检索及临床病历回顾性研究探讨SLE阴虚证中医临床的症方药规律得出结论与临床基本一致,可为SLE阴虚证中医临床辨证治疗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科研设计质量的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1994~2005年间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系统评价的方法,设计文献评价表,从随机化方法、研究对象的选择、样本含量、组间基线可比性、盲法及类型、随访记录、统计学处理、疗效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共有4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无1篇文献说明了样本含量的估算、随机分配方案的隐匿和意图治疗分析;描述随机分组方法的占21.4%,有明确诊断标准者占66.7%,进行组间基线比较的占64.3%;仅16.7%的文献采用盲法研究,59.5%的文献叙述了具体统计学方法,92.9%的文献有明确的疗效评价标准,其中51.3%属于自拟标准。结论: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文献的质量亟待提高,应加强对科研方法学的重视,运用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方法,制定规范化的科研设计方案,以使研究结论更加真实客观和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6.
从同名称不同剂型中成药的统计分析谈中药剂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2005版)中收载的同名称不同剂型中成药进行统计分析,笔者综合相关文献对中药剂型改革提出一些建议,从而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2005版),采用excel、柱状图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具有两种以上剂型的中成药共228种,约占总数的16%,胶囊剂、片剂、颗粒剂、丸剂、口服液是目前运用较多的剂型,滴丸、泡腾片、微丸、水丸、袋泡剂、煎膏是目前运用较少的剂型;有两种剂型的中成药最多,占228种的71.5%,有7~8种剂型的中成药最少,仅占228种的0.4%。结论:笔者认为,目前我国中成药品种、剂型繁多,相当一部分是低水平重复,中药剂型改革应该确保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保存、临床疗效的发挥,因此,药品研发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中医“毒”的现代文献分布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医关于"毒"的现代文献分布情况。方法:使用CNK I检索系统,依据年代(1987年-2006年)筛选出与中医"毒"相关文献929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随年代的推进,"毒"相关的文献数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05年、2006年中医"毒"相关文献占近20年中医"毒"相关文献的三分之一;中医"毒"相关文献涉及临床各科,前三位是大内科、皮肤性病科、肿瘤科;涉及与"毒"相关疾病共计189种。结论:中医关于"毒"邪的理论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该理论具有一定程度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可以作为中医病因病机理论进行归纳总结、丰富发展;涉及中医"毒"的相关疾病大多见于复杂性、难治性疾病之中。  相似文献   

18.
孔凡乐  纪瑞锋  何新 《中草药》2024,55(5):1652-1664
目的 探寻植物类药材农残检测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方法 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WoSCC)自建库以来有关该主题的文献进行检索,根据所得数据绘制发文量趋势图,并对纳入的文献分别使用VOSviewer软件进行关键词、作者共现分析,使用CiteSpace 6.1.R6 Advanced软件进行机构共现、关键突现与聚类分析、时间线分布图绘制。结果 筛选出521篇中文文献和153篇英文文献,发现该领域在2005年之后迅猛发展。国内领衔的作者与机构为以薛健为代表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外为以Tagami Takaomi为代表的日本大阪府立公共研究所。研究主要集中在检测基质(金银花、人参、三七、黄芪等)、农残类型(有机氯、有机磷及拟除虫菊酯类)和检测技术(质谱联用技术等)等方面,且整体趋势向植物类药材中多种农药的同时检测,技术手段更趋高效、简单化。结论 该领域的发展受益于学科交融及《中国药典》对药材农残限量标准和检测方法的不断完善,未来发展趋势将聚焦于质量标准研究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文献整理探讨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证候分类及用药规律演变。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SLE的相关文献,时间限定为从数据库建立至2018年7月。对证型及药物进行分类并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725篇,总结归纳高频证型11个,出现频次最高的五个证型分别为热毒炽盛证、脾肾两(阳)虚证、阴虚内热(火旺)证、肝肾两(阴)虚证、气阴两虚证,累计频率62.11%。1965-2018年间,阴虚内热(火旺)证呈明显增长趋势;热毒炽盛证、脾肾两(阳)虚证及气阴两虚证在1965-2010年间呈增长趋势,在2011-2018年间呈下降趋势;肝郁气滞(脾虚)证在1965-2018年间呈下降趋势;其余证型均呈动态波动。涉及组方1522个,药物309味,使用15910次,总使用频率最高的5味药分别为生地黄、牡丹皮、茯苓、黄芪、甘草,总累计频率16.42%。使用频率最高药类为清热药和补虚药;生地黄、牡丹皮等清热药的使用频率趋势与热毒炽盛证保持一致,不同年份高频用药大致相似,用药频率存在较小差异。结论:SLE在内以阴阳亏虚为主,在外与热毒侵袭相关,属于本虚标实,其发展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药物使用等紧密相关,治当以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益气养阴,并结合个人体质及环境变化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的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研究质量的评价和分析。方法:采用中医药治疗性文献质量评价及信息采集表、Jadad评分表对1979-2004年间发表的中医药治疗慢支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研究质量评价。由两名评价员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和数据采集。评价内容包括文献描述的疾病诊断标准、随机化方法、盲法、对照、结果报告和结论推导等。结果:共纳入文献150篇。其中有139篇(92.7%)报告了疾病诊断标准,有67篇(44.7%)叙述纳入或排除标准,仅有9篇文献(6.0%)对随机化方法进行了简单描述,仅有8篇(5.3%)文献采用盲法,137篇文献(91.3%)有疗效判定标准,有10.0%(15/150)研究报告了不良反应情况,仅有31篇(20.7%)文献中应用的统计学方法基本正确。进一步分析提示,文献报告的随机化方法信息很少,很少采用盲法且报告信息不详;Jadad评分为3分的仅有2篇(1.3%)、2分的仅有6篇(4.0%)。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随机对照试验报告的方法学质量多数较低,其低质量与杂志影响因子和研究基金资助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