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SLC7AU-AS1在人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6年1月? 2018年6月手术治疗78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T-qPCR)检测3株胃癌细胞 系和1株正常胃粘膜细胞细胞系SLC7A11-AS1的表达水平。结果 胃癌组织中SLC7A11-AS1的相对表达量低于癌 旁组织;SLC7AU-AS1表达量与大体分型、TNM分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侵袭与T分期、N分期、 SLC7A11-AS1表达水平相关;低表达SLC7A11-AS1组患者OS为(21. 78±3. 16)个月低于高表达SLC7A11-AS1组患 者平均OS为(34.23 ±3. 48)个月;SLC7AU-AS1组织表达水平对胃癌诊断的特异性为82.10%,敏感性为53.80% (AUC=0. 69,P=0.042)。结论 SLC7A11-AS1可能作为抑癌基因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特别是参与胃癌的侵袭、迁 移过程,低表达SLC7A11-AS1可作为不良预后指标,为胃癌诊断、预后判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背景: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 MT)家族的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将分析其主要成员MT2A在胃癌配对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 材料方法:利用RT-PCR和实时定量PCR法在12株胃癌细胞系、1株永生化胃粘膜上皮细胞系GES1和36对胃癌配对组织中检测MT2A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在258例胃癌组织和171例形态学正常的癌旁组织中检测MT2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分析MT2A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在mRNA水平,MT2A在胃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永生化细胞系GES1和配对的正常胃粘膜组织。在蛋白质水平,MT2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56/258,21.7%),明显低于其在配对的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130/171,76.0%, P < 0.001)。基于临床病理特征,MT2A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P = 0.011)和Lauren(P = 0.0001)分型相关。更为重要的是,MT2A作为一个独立性的预后评价指标(P < 0.001),可在Lauren分型的基础上,评价肠型或弥漫型胃癌患者的预后。 结论:MT2A在正常胃组织中高表达,而在相应的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其表达水平与胃癌病理分型和预后关系显著,这一研究为胃癌的个体化诊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唐翎瀚  马骤  何洲  谭令  肖江卫 《四川医学》2020,41(9):932-937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SGOL1-AS1)在胃癌中表达情况和相关临床意义。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65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3株胃癌细胞系及正常胃黏膜细胞系的SGOL1-AS1表达水平,同时使用star Base在线数据库评估胃癌中SGOL1-AS1表达水平。结合临床资料分析SGOL1-AS1表达差异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构建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SGOL1-AS1对胃癌诊断效能,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SGOL1-AS1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生存预后关系。结果SGOL1-AS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胃癌细胞中SGOL1-AS1的表达水平高于胃黏膜正常细胞,与starBase在线数据库评估结果相同。SGOL1-AS1高表达与患者肿瘤浸润深度(X~2=4. 986,P=0. 026)、TNM分期(X~2=7. 963,P=0. 005)、肿瘤大体分型(X~2=5. 015,P=0. 025)、脉管浸润(Fisher,P=0. 048)均显著相关,而其与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肿瘤最大直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组织分化程度等均无明显相关(均P> 0. 05)。SGOL1-AS1检测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612(95%CI 0. 514~0. 710,P=0. 028),灵敏度为87. 70%,特异度为40. 00%。SGOL1-AS1高表达组患者预后更差(Log-rank,P=0. 010)。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SGOL1-AS1在胃癌中表达明显上调,并可能调控着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影响胃癌患者预后,有潜力为胃癌的诊疗开辟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胃癌组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甘氨酸甲基转移酶(GNMT)的表达及与病患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 年6 月-2016 年6 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胃癌患者45 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患者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对比HIF-1α 和GNMT 在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HIF-1α 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4.44% 和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IF-1α 在胃癌细胞胞核的阳性率高于胞质(64.44% vs 4.45%)(P <0.05)。GNMT 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678.23±221.88)和(1 136.73±332.8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胃癌患者5 年生存结局的独立因素包括HIF-1α 蛋白(+) 表达(P =0.002)、GNMT 蛋白(-)表达(P =0.006)、分化程度(P =0.036)、浸润深度(P =0.001)和远处转移(P =0.002)。结论 HIF-1α 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而GNMT 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并且与胃癌的预后有一定的联系,可作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以及EPCAM作为胃癌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靶点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36 例胃癌组织及92例癌旁非肿瘤胃黏膜组织中EPCAM 的表达情况,分析并探讨EPCAM 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在92 例非肿瘤胃黏膜组织中,50例(54.3%)EPCAM 蛋白为阴性表达,42例(45.7%)呈弱阳性表达。在436 例胃癌组织中,EPCAM 蛋白高表达179 例(41.1%),低表达257 例(58.9%),主要在细胞包膜表达。EPCAM 蛋白的表达强度与肿瘤部位、肿瘤大小、Lauren 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分期、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均P<0.01),而与患者性别、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无关(均P >0.05)。EPCAM 高表达患者的5 年生存率(57.2%)明显低于EPCAM 低表达胃癌患者的5 年生存率(17.3%,P<0.05)。I、II 和III 期EPCAM高表达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EPCAM 低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P<0.05);IV 期EPCAM 高表达和低表达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EPCAM 表达、远处转移和TNM 分期(均P<0.05)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EPCAM 在胃癌中高表达,且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的TNM 分期显著相关,提示EPCAM 可以作为胃癌的早期诊断的筛查指标以及治疗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蛋白组学(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iTRAQ)技术鉴定和筛选进展期胃癌复发转移相关的差异蛋白;检测筛选出的目标蛋白Vinculin表达水平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应用iTRAQ技术在正常胃黏膜组织组、胃癌复发组和胃癌未复发组,检测差异表达的蛋白。然后选取差异性表达显著的Vinculin蛋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在110例人胃癌组织标本中检测其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Vinculin蛋白表达量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探究Vinculin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Vinculin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中近胞膜处;在110例人胃癌组织标本中,Vinculin蛋白阳性表达46例(41.8%),缺失表达64例(58.2%)。统计结果显示,Vinculin蛋白缺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18)、肿瘤TNM分期(P=0.022)、血管侵袭(P=0.002)显著正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Vinculin缺失表达与胃癌患者不良预后正相关(P=0.011)。结论 Vinculin蛋白缺失表达与肿瘤转移和预后不良相关,提示其表达可以作为预测胃癌侵袭转移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cdysoneless(ECD)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Real-timePCR法检测56例胃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ECD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胃癌组织中ECD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ECD蛋白表达与胃癌病理参数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CR结果显示ECDmRNA在胃癌组织中较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表达增高。100例胃癌组织中54例(占54.0%)ECD蛋白阳性表达。胃癌组织中ECD表达与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远处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ECD表达阳性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为(35.8±1.9)月,显著低于阴性组的(45.2±1.9)月(P〈0.01);ECD表达阳性组的五年生存率为24.1鬈(13/54),低于阴性组的50.0%(23/46)(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Lauren分型可以作为胃癌的独立预后因子(P〈0.05),而ECD表达不能作为胃癌的一个独立预后因子(F=-0.212)。结论:ECD在胃癌中表达增高,其表达水平与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远处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且其高表达与胃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OX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6月到2017年6月来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80例胃癌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收集患者术后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SOX9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SOX9蛋白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和预后因素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SOX9蛋白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中。180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OX9蛋白表达阳性分别为154例 (85.56%)和34例(18.89%),两者SOX9蛋白表达阳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0.317,P=0.000)。SOX9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是否淋巴结转移及浸润侵及肌层等指标均相关(χ2=6.868,P=0.009;χ2=9.554,P=0.002;χ2=30.456,P=0.000;χ2=29.738,P=0.000)。SOX9蛋白表达阳性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明显低于表达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3.193,P=0.015;log-rank=5.109,P=0.009)。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SOX9蛋白表达水平是影响患者术后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风险因素(P=0.009,P=0.006)。结论: SOX9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胃癌诊断的辅助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sa_circ_000132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4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其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胃癌组织及其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sa_circ_0001322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hsa_circ_0001322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0.309 vs. 1.000,P<0.05)。临床病理特征关联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组患者胃癌组织中hsa_circ_0001322的相对表达量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0.208 vs. 0.391,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排除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肿瘤浸润深度和细胞分化程度的影响后,hsa_circ_0001322的表达量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存在负相关(r=-0.587,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sa_circ_0001322的相对表达量判断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8,以相对表达量0.254作为截断值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和75.0%。结论:hsa_circ_0001322在胃癌组织中相对低表达,并且其表达变化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可能是胃癌诊断和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崔广飞  高凌   《中国医学工程》2011,(6):20-21,25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KiSS-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0例胃癌组织、22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4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进行KiSS-1 mRNA和蛋白的检测。结果胃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KiSS-1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5%(23/40)、77.3%(17/22)、97.5%(39/40),依次升高(X2=18.323,P〈0.01);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5%(21/40)、81.8%(18/22)、95.0%(38/40),依次增高(X2=20.131,P〈0.01);胃癌组织中KiSS-1 mRNA及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KiSS-1 mRNA与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s=0.702,P〈0.05)。结论 KiSS-1表达缺失与胃癌的发生、转移有关;KiSS-1有望成为胃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中轴蛋白(AXIN)和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相互间及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100例胃癌组织(胃癌组)和6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对照组,胃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的切缘组织,距离胃癌肿块>5.0 cm,确认无癌细胞)中AXIN和MACC1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胃癌组织中AXIN和MACC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0%和58.0%,对照组中AXIN和MACC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3.3%和6.7%,其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XIN和MAC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是否转移以及不同Duke分期等有关(P<0.05),且AX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与MACC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之间呈负相关(r=-0.355,P<0.001)。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AXIN和MACC1蛋白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的5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AXIN的阴性表达和MACC1的阳性表达及Duke分期(Ⅲ~Ⅳ期)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XIN和MACC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预后有关,参与了胃癌的侵袭及转移。  相似文献   

12.
背景 目前,胃癌组织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情况和CD8+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ILs)密度是否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尚不明确。 目的 分析胃癌组织PD-L1表达情况、CD8+ TILs密度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2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胃癌组织PD-L1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胃癌组织CD8+ TILs密度。分析胃癌组织PD-L1 mRNA相对表达量、CD8+ TILs密度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胃癌组织PD-L1 mRNA相对表达量与CD8+ TILs密度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通过电话随访至术后36个月,以患者死亡或失访为终点事件,绘制Kaplan-Meier曲线以进行生存分析;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胃癌组织平均PD-L1 mRNA相对表达量为3.1,癌巢内平均CD8+ TILs数量为36个,最终归为低水平组73例(PD-L1 mRNA相对表达量<3.1)和高水平组52例(PD-L1 mRNA相对表达量≥3.1),低密度组55例(CD8+ TILs数量<36个)和高密度组70例(CD8+ TILs≥36个)。低水平组与高水平组患者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腹膜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组与高密度组患者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腹膜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织PD-L1 mRNA相对表达量与CD8+ TILs密度呈负相关(r=-0.412,P<0.001)。中位随访时间为36.0个月,125例患者中预后不良37例,预后良好88例;低水平组与高水平组、低密度组与高密度组患者Kaplan-Meier曲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PD-L1 mRNA〔HR=3.021,95%CI(1.632,5.045)〕、低密度CD8+ TILs〔HR=2.158,95%CI(1.854,4.632)〕为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高水平PD-L1 mRNA、低密度CD8+ TILs均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望成为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microRNA-144-3p(miR-144-3p)水平,以及与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 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 年1 月—2013 年12 月在义乌市中心医院进行手术切除的100 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 及其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胃癌和癌旁组织中miR-144-3p 水平。结果 胃癌 组织中 miR-144-3p 低于癌旁组织(0.53±0.12) VS( 1.00±0.11)(P <0.05)。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 分化程度胃癌患者miR-144-3p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龄和性别胃癌患者miR- 144-3p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miR-144-3p 高表达者5 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高于 低表达者(P <0.05)。Cox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iR-144-3p 低表达[Rl ^ R=3.627(95% CI :1.514,8.783)]、 临床分期[Rl ^ R=1.627(95% CI :1.073,4.735)]、淋巴结转移[Rl ^ R=4.025(95% CI :1.043,8.931)] 及分化程 度[Rl ^ R=2.042(95% CI :1.098,6.427)] 为影响胃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胃癌组织中miR-144-3p 水平 降低,其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Rac1和MMP-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淑平  代嘉莉  徐州 《四川医学》2010,31(9):1232-1234
目的探讨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Rac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胃癌标本和61例癌旁组织中Rac1和MMP-2的表达。结果胃癌组Racl阳性表达率为73.0%,显著高于癌旁组(52.5%);有淋巴结转移组Rac1阳性表达率为93.8%,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3.8%),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MMP-2阳性表达率为76.0%,显著高于癌旁组(26.2%);有淋巴结转移组MMP-2阳性表达率为97.9%,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4.2%),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cl和MMP-2在胃癌组织中有高表达,Rac1和MMP-2参与了胃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Rac1和MMP-2可以作为评价胃癌恶性程度的一个新型指标,来预测胃癌的浸袭转移情况及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及Livin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凋亡抑制基因Livi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胃癌组织、胃溃疡、胃炎组织共90例标本,依据病理诊断进行分组,采用快速尿素酶实验或碳呼气实验检测Hp,半定量RT-PCR检测胃癌组织中Livin基因的表达。结果胃癌组、胃炎组、胃溃疡组之间Hp感染率分别为73.3%、43.3%、60%,胃癌组Hp感染率显著高于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68,P〈0.01);胃溃疡及胃炎组中均无Livin表达,30例胃癌患者中Livin的阳性表达率为16/30(54%);Livin基因在组织分化差或淋巴结转移的样本中表达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p可能是胃癌变的因素之一,而Livin是与癌变相关的重要基因之一。Livin基因与胃癌的组织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可作为胃癌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和新的治疗分子靶点,可为评估肿瘤的恶性进展、转移潜能、判断患者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心体相关激酶Nek2(Nek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为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收集外科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标本及胃切缘组织标本5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胃癌组织及远癌切端胃组织Nek2的表达情况,分析Nek2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Nek2mRNA表达水平(2.29±1.67)显著高于远癌切端胃组织(1.26±0.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Nek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不同浸润深度、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其中T3+T4组、Ⅲ+Ⅳ期组、分化较低组和有淋巴结转移组分别显著高于T1+T2组、Ⅰ+Ⅱ期组、分化较好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Nek2分子表达上调,且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其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新的胃癌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磷脂酶C-δ1 (PLCD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方法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PLCD1 mRNA的表达.结果 在30例胃癌组织中18例(60%) PLCD1 mRNA呈低表达,PLCD1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是配对正常组织的0.372倍.胃癌组织中PLCD1 mRNA表达水平(M =0.00041)高于正常胃组织(M =0.00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按性别、年龄、病理组织学分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对胃癌病人分别进行分组,各组间PLCD1 mR-NA表达情况均无差异(P>0.05).结论 PLCD1 mRNA在胃癌组织中呈低表达,表达量与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有成为胃癌诊断和治疗新靶点的潜在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CTGF、TGF-β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和意义。结果胃癌组织中CTGF、TGF-β1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CTGF的高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临床分期均密切相关(P〈0.05);TGF-β1的高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相关分析显示在胃癌组织中CTGF和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s=0.355,P=0.012)。结论CTGF和TGF-β1在胃癌组织中均呈现高表达,并且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有关,两者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胃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赵静  张静琼  雷章 《西部医学》2017,29(7):894-897
【摘要】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核磷蛋白(NPM)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评估其在胃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NPM的表达情况,并评估NPM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用Kaplan Meier法及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来评估胃癌患者的术后生存率。结果 胃癌组织中NPM阳性表达率为659%(54/82例),与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9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NPM阳性表达率与Lauren’s分型(P=0.025)、淋巴结转移(P=0.001)、浸润深度(P=0.010)、临床分期(P=0.033)及复发(P=0.006)等显著相关。 胃癌患者的生存分析显示,NPM阴性组和阳性表达组生存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21)。结论 NPM 高表达与胃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胃癌预后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纺锤体检测点丝/苏氨酸激酶(BUB1)基因在胃癌(STAD)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运用Oncomine、GEPIA、BioGPS和Kaplan-Meier Plotter等数据库分析BUB1基因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的表达差异,并且分析BUB1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利用癌症细胞系全科百科全书(CCLE)分析BUB1分别在胃癌组织T细胞和B细胞中的表达,利用String数据库绘制BUB1相关蛋白网络图及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并对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相关通路进行分析。采用肿瘤免疫评估资源(TIMER)数据库分析BUB1在免疫浸润物中的表达及对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为进一步验证Oncomine数据库基因芯片的结果,我们选择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3月~2019年7月收治的胃癌患者30例,经外科手术获得胃腺癌组织30份,同时获取的癌旁正常组织30份作为对照组,通过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对Oncomine数据库中BUB1基因表达的数据进行验证。结果 Oncomine、GEPIA、BioGPS分析显示:与正常胃组织相比,BUB1在胃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P<0.05)。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BUB1基因高表达的胃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HR=0.52,95%CI=0.41~0.67,P<0.05)、总生存期(HR=0.67,95%CI=0.55~0.82,P<0.05)均有所延长。通过string数据收集到与BUB1相关 蛋白主要富集于13类细胞学组分、4类分子功能和12类生物学过程,并参与了4条信号通路。TIMER数据库分析显示在免疫微环境中高表达BUB1 mRNA的CD4+T细胞和巨噬细胞对胃癌患者5年生存预后较好。实时定量PCR结果提示胃癌组织样本 BUB1的表达水平(4.345±0.421)明显高于配对的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1.583±0.122)(t=34.63,P<0.05);免疫组化结果提示胃癌组织BUB1染色成阳性。结论 胃癌组织中BUB1基因呈现高表达,BUB1可能具有减少肿瘤免疫抑制作用可协助评估胃癌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