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因重排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其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基于克隆性分析技术的B和T淋巴细胞产生的抗原受体分子基因重排检测技术,探讨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在恶性淋巴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 从组织蜡块中切取组织片5~10张,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银染显示基因重排结果. 结果:20例良性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病例中, 淋巴细胞IgH及TCR基因重排均为阴性;18例T细胞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TCRγ基因重排12例, TCRβ基因重排3例,未见有IgH基因重排;32例B细胞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标本中有28例IgH基因重排阳性,有2例TCRγ和IgH基因重排均阳性;3例未确诊的疑难病例均为IgH基因重排;IgH及TCR基因重排检出率在淋巴瘤组与良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应用PCR法检测B淋巴细胞IgH和T淋巴细胞TCR基因重排可作为淋巴细胞来源的良、恶性病变的一种辅助诊断手段,且适用于石蜡标本以进行回顾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免疫球蛋白重链(IgH)、T细胞受体γ(TCRγ)基因重排情况。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19例初发ALL患者骨髓IgH、TCRγ基因重排。结果:19例标本中10例发生单一IgH基因重排,5例发生单-TCRγ基因重排,2例同时出现IgH/TCRγ基因重排。结论:ALL患者IgH基因重排几率高于TCRγ基因重排,且存在着交叉重排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γ(TCRγ)基因重排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检测意义。方法:PCR方法检测25例NHL和1例反应性淋巴结炎患者,及20例正常人骨髓、周围血和/或淋巴结核细胞(MNCs0中克生性IgH、TCRγ基因重排。结果:克隆性IgH和/或TCRγ基因重排在25例NHL中检出为84.0%(21/25);克隆性IgH基因重排在B-NHL和T-NHL中检出分别为86.7%(13/15)和20.0%(2/10),克隆性TCRγ基因重排分别为53.3%(8/15)和80.0%(8/10)。1例反应性淋巴结炎和20例正常人均未检测到IgH和TCRγ基因重。结论:IgH、TCRγ基因重排检测有助于NH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发现NHL早期骨髓浸润 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2例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其中淋巴瘤8例,非典型淋巴组织增生病变6例,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组织8例.运用标准试剂盒提取DNA,采用半巢氏PCR技术、2对引物进行IgH基因重排检测,同时运用免疫组化2步法标记抗体(LCA,CD3 CD20,CD79a,CD45RA,CD45RO,Bcl-2等).结果 6例非典型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中IgH基因单克隆重排4例阳性(67%),8例淋巴瘤中IgH基因单克隆重排8例阳性(100%),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组织基因重排阴性.所有12例病例均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全部为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B细胞淋巴瘤8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例,滤泡性淋巴瘤(FL)1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1例.结论 基因重排检测是眼附属器疑难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和淋巴瘤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2例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其中淋巴瘤8例,非典型淋巴组织增生病变6例,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组织8例。运用标准试剂盒提取DNA,采用半巢氏PCR技术、2对引物进行IgH基因重排检测,同时运用免疫组化2步法标记抗体(LCA,CD3 CD20,CD79a,CD45RA,CD45RO,Bcl-2等)。结果 6例非典型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中IgH基因单克隆重排4例阳性(67%),8例淋巴瘤中IgH基因单克隆重排8例阳性(100%),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组织基因重排阴性。所有12例病例均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全部为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B细胞淋巴瘤8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例,滤泡性淋巴瘤(FL)1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1例。结论基因重排检测是眼附属器疑难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和淋巴瘤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 22 例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其中淋巴瘤 8 例,非典型淋巴组织增生病变 6 例,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组织 8 例。运用标准试剂盒提取 DNA,采用半巢氏 PCR 技术,采用 2 对引物进行 IgH 基因重排检测。同时运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标记(LCA,CD3,CD20,D79a,CD45RA,CD45RA,Bcl-2 等)抗体。结果 6 例非典型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中 IgH 基因单克隆重排 4 例阳性(67%)。8 例淋巴瘤中 IgH 基因单克隆重排 8 例阳性(100%)。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组织基因重排阴性。所有 12 例病例均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全部为非霍奇金 B 细胞淋巴瘤,其中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B 细胞淋巴瘤 8 例,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2 例,滤泡性淋巴瘤(FL)1 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1 例。结论 基因重排检测是眼附属器疑难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和淋巴瘤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交界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是常规病理诊断中的难题。为评价IgHI和TCR-8基因重排分子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本文检测临床疑难交界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方法 用以PCR为背景的IgH和TCR-β基因重排分子技术检测90例交界性淋巴组织增生的石蜡组织标本,并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 最后诊断为淋巴瘤的50例病例中,45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IgH、TCR-β单克隆阳性;其中单项阳性者为36例,两项同时阳性者为9例,诊断符合率为90%(45/50)。IgH和TCR-p同时克隆阳性的病变为16例,其中9例组织学诊断为淋巴瘤,占56.3%(9/16);其余7例为不确定诊断(不典型增生、密切随访等);IgH和TCR-p均为阴性者为32例,均诊断为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结论 应用IgH和TCR-(基因重排分子技术结合免疫组化分析,对于临床诊断疑难交界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检测外周血血浆游离DNA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IgH)和T细胞受体gamma基因(TCRγ)克隆性重排的意义.方法 对235例NHL患者进行了254例次血浆游离DNA提取,通过globin基因确定血浆游离DNA存在,通过PCR方法检测IgH(FR3A/VLJH)和TCRγ(TVG/TJX)基因克隆性重排.并与病理组织DNA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基因克隆性重排结果同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初发及复发患者220例中219例均成功提取到血浆游离DNA.B-NHL患者140例中IgH重排阳性118例(84.3%),TCRγ重排阳性1例(0.7%);T-NHL患者80例中TCRγ重排阳性44例(55%),IgH重排阳性2例(2.5%),IgH和TCRγ重排同时阳性4例(5%);34例临床缓解病例中仅3例(8.8%)提取出血浆游离DNA,但IgH和TCRγ重排均阴性.56例NHL患者血浆游离DNA IgH或TCRγ基因重排结果与病理组织结果一致(P>0.05).67例NHL患者血浆游离DNA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 IgH和TCRγ基因重排结果显示,血浆游离DNA阳性率高于单个核细胞DNA(P<0.05).结论 采用血浆游离DNA检测NHL患者IgH和TCRγ基因克隆性重排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与病理标本高度一致;标本取材简单方便,对NHL的治疗反应监测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云贵  佟红艳  梁毅  金洁 《浙江医学》2002,24(12):710-712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γ(TCRγ)基因重排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50例ANLL患者骨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s)中克隆性IgH、TCRγ基因重排。结果 克隆性IgH和/或TCRγ基因重排在50例ANLL中检出率为32.0%(16/50),其中IgH为28.0%(14/50),TCRγ为16.0%(8/50)。1例反应性淋巴结炎和20例正常人均未检测到IgH和TCRγ基因重排。27例非M3初发ANLL患者经DA或HA标准方案化疗,10例基因重排阳性的患者1疗程后获完全缓解3例(30.0%),而17例基因重排阴性患者1疗程后完全缓解13例(76.5%),两者判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1)IgH、TCRγ基因重排不仅出现于淋巴细胞来源的的肿瘤,也可见于部分ANLL患者;(2)出现IgH和/或TCRγ基因重排可能是ANLL患者预后不佳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李芬 《西部医学》2016,28(11):1540-1544+1548
目的 探讨皮肤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期提高病理诊断质量,规范临床治疗。方法 复习16例皮肤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常见皮肤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基本构成、大体皮损及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特点,探讨病理诊断和诊断要点。结果16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5例,男女比2.2∶1,中位年龄52.5岁。病程2月~16年不等,临床皮损形态多样且无特异性。病理诊断为非肿瘤性的皮肤淋巴细胞浸润3例,淋巴瘤13例包括蕈样霉菌病4例、淋巴瘤样丘疹病3例、原发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2例、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累及皮肤1例、皮肤NK/T细胞淋巴瘤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10例行EBER1/2原位杂交检测,仅1例皮肤NK/T细胞淋巴瘤阳性。9例行TCRγ基因或IgH/IgK受体基因重排分析,蕈样霉菌病1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2例、淋巴瘤样丘疹病1例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检出克隆性重排。结论 本组皮肤淋巴组织增生病变中,T细胞淋巴瘤居多,以蕈样霉菌病最为常见;与EB病毒关系不密切;诊断与鉴别诊断需密切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AITL)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性免疫标记、抗原受体基因重排及EB病毒(EBV)感染情况进行全面认识及评价.方法:选择具有淋巴结结构破坏、分支状高内皮血管增生、多形性细胞浸润和/或透明异型T淋巴细胞增生的15例典型AITL病例,进行临床和组织学特点分析,行CD3、CD20、CD4、CD21、CXCLl3、CDl0和BCL6免疫组化染色,PCR分析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及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原位杂交检测EBV.结果:组织学检查示8例滤泡萎缩、6例滤泡消失、1例滤泡增生,病变位于滤泡间.8例伴有片状透明细胞聚集,4例伴有大型淋巴细胞,5例富于上皮样组织细胞,CD20染色示4例伴有大B细胞增生,CD21染色显示11例(73.3%)滤泡外滤泡树状突细胞(FDC)网络,部分有围绕血管分布的趋势.CXCLl3的阳性率为73.3%,CDIO的阳性率为6.7%,TCRγ的重排阳性为6/15(40%),均为单克隆;IgH的重排阳性为7/15(46.7%),其中5例单克隆,2例寡克隆.EBV阳性率为8/15(53.3%).伴大B细胞增生的4例中,3例EBV阳性.结论:AITL在临床和病理学上的表现异常复杂多样,深入认识这些多样性、合理应用及正确评价免疫标记和分子技术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为检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IgH)和T细胞受体γ基因(TCRγ)克隆性重排情况,并初步探讨其意义,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51例AML患者IgH及TCRγ基因重排。结果表明,51例患者中9例(17.65%)发生IgH基因重排,11例(21.57%)出现TCRγ基因重排。由此可见,AML中确实存在系列失真现象,可有IgH及TCRγ重排发生。  相似文献   

13.
张弦  罗志飞  蒙秋萍  解娜  黄幼生  王明华  翁阳 《海南医学》2013,24(22):3292-3295
目的 分析海南地区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病理分型及其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最近5年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共524例,并对其中有完整资料的214例病例应用EB病毒编码小RNA (EBER)原位杂交检测淋巴组织中EB病毒(EBV)感染情况,分析EBV与不同类型淋巴瘤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关系.结果 157例淋巴瘤进行了EBER检测,共有40例EB病毒(EBV)阳性,阳性率为25.48%,199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变中,57例进行了EBER原位杂交检测,其中仅3例与EBV感染有关,阳性率为5.26%.结论 EBV与淋巴瘤,特别是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以副皮质区增生为主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可能与EB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4.
肝脾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脾T细胞淋巴瘤(hepatosplenic T cell lymphoma,HSTCL)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病理诊断.方法:复习3例HSTC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表型,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原位杂交及T细胞受体γ (T cell receptor γ,TCBγ)基因重排检测.结果:例HSTCL中,骨髓1例呈间质和窦性浸润,2例呈间质及弥漫性浸润;肝1例和脾1例呈窦性浸润.免疫组化:例均CD3、TIA-1强阳性,而粒酶B阴性;CD56阴性;TCRβ阴性;3例EBV原位杂交均阴性.TCRγ基因重排检测2例呈单克隆性,1例呈弥散态.结论:STCL是一种罕见的非活化T细胞毒性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 cell lymphoma,PTCL),EBV原位杂交阴性和TCRγ脚基因克隆性重排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我国病例与国际报道病例临床病理特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PCR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IgH和TCRβ基因重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PCR方法检测IgH和TCRβ基因重排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PCR方法检测4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5例慢性淋巴结炎的基因重排情况。结果 20例B细胞NHL中检测出19例IgH基因重排,20例T细胞NHL中检测出17例TCRβ基因重排。结论 PCR方法检测NHL中IgH和TCRβ基因重排具有敏感、特异的优点,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骨髓MICM分型在EBV+ NK/T细胞淋巴增生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探讨.方法 收集5例曾于外院诊断为EBV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慢性活动性EBV感染的病例,回顾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血清学及骨髓MICM分型及随访结果,修正诊断为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及EBV+ NK/T细胞淋巴增生性疾病.对应用MICM分型在EBV+ NK/T细胞淋巴增生性疾病的诊断中的应用做初步总结.结果 5例中有3例明确诊断为淋巴造血系统恶性疾病,而不是停留在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结论 EBV检测及MICM分型有助于EBV+NK/T细胞淋巴增生性疾病的诊断.对于EBV感染淋巴增生性疾病,骨髓MICM分型具有很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用McAbs免疫酶和PCR技术研究了35例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起源及IgH和TCRγ,δ基因重排。结果表明,20例表达B细胞表面标记者中,B-ALL15例分别起源于B祖、前前B、前B和成熟B细胞,B-CLL5例均起于成熟B细胞;17例检测到IgH基因重排,8例伴TCRγ基因重排,2例伴TCRδ基因缺失。8例T-ALL分别起源于幼稚、普通和成熟胸腺细胞,均检测到TCRγ基因重排和(或)TCRδ基因重排(缺失)。3例T,B-双标记ALL同时发生IgH和TCRγ基因双重重排。4例AUL中3例发生TCRγ基因重排。讨论了细胞分化与抗原受体基因重排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阳性T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EBV-positive T-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 of childhood,儿童EBV+ TLP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例儿童EBV+ TLPD进行临床特点、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比较,EBV原位杂交和T细胞受体γ(T cell receptor γ,TCRγ)基因重排检测。结果:3例儿童EBV+ TLPD患儿发病年龄分别为2岁、7岁和10岁。就诊时均表现为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肝功能异常,例2患儿伴有皮疹症状。实验室检查证实体内存在EBV感染。病理组织形态:淋巴结结构破坏,扩张副皮质区内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树枝状增生,伴多量小至中等大异型淋巴细胞弥漫增生。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表达细胞毒T细胞相关标记:CD3、CD5、T-bet和TIA-1均阳性,粒酶B 2例阳性,CD4和CD8 2例双阳性、1例双阴性,CD56、CD21和CXCL13均阴性;原位杂交检测3例均EBV阳性;TCRγ基因PCR检测2例阳性。结论:儿童EBV+ TLPD是一种少见的活化细胞毒T细胞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EBV原位杂交和分子克隆技术分析有助于诊断。我国病例与国际报道病例临床病理特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NK/T细胞淋巴瘤(NK/TCL)的免疫表型、EB病毒感染及TCRγ基因重排,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诊断NK/TCL48例患者石蜡包埋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标记LCA、CD79aαCD20、CD56、CD3、CD45R0及EBV抗体研究其免疫表型;EBER探针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分子RNA(EBER);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方法检测TCR),基因重排。结果48例NK/TCL均表达LCA,CD3、CD45RO、CD56和EBV阳性率分别为44%、52%、73%和19%,CD79α和CD20均为阴性;EBER阳性率为81%;TCRγ基因重排阳性率为19%。结论NK/T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不一致,并非所有病例CD56阳性,石蜡切片中CD3阳性定位于细胞质;EBER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提示它们可能为NK细胞来源;TCR7基因重排阳性说明NK/TCL中存在T细胞的单克隆性增生。  相似文献   

20.
陈杰 《西部医学》2016,28(11):1489-1494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轻链IgK及T细胞抗原受体(TCRγ)基因重排更有效的检测方法。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2013~2014年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石蜡样本共139例,采用BIOMED-2系统扩增,分别使用毛细管电泳基因扫描和凝胶电泳异源双链分析两种方法进行IgK和TCRγ基因重排检测,比较不同方法之间的检出率。结果 81例行IgK基因重排检测,其中59例病理诊断为B细胞淋巴瘤,毛细管电泳基因扫描检出阳性47例(79.66%),凝胶电泳异源双链分析检出阳性34例(57.6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8例行TCRγ基因重排检测,其中26例病理诊断为T细胞淋巴瘤,毛细管电泳基因扫描检出阳性21例(80.77%),凝胶电泳异源双链检出阳性17例(6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1)。结论 毛细管电泳基因扫描在抗原受体基因重排检测中比凝胶电泳异源双链分析有更好的检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