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应用颅后窝枕骨大孔区骨性减压和寰枕筋膜切除在Chiari 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13例Chiari 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者11例,无变化者2例,加重者0例。应用颅后窝枕骨大孔区骨性减压和寰枕筋膜切除治疗Chiari 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脊髓空洞分流术治疗脊髓空洞症的疗效。方法 对24例脊髓空洞症患者采用单纯“T”管脊髓空洞-腹腔分流(S-P shunt,16例)和后颅窝减压(PFD)加脊髓空洞分流(8例)治疗,对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在8例行后颅窝减压加分流术中,有4例所行分流术为S-P shunt,另4例为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S-S shunt)。结果 在16例行单纯“T”管脊髓空洞-腹腔分流术中,10例脊髓空洞症合并ChiariⅠ畸形伴脊髓损害,其中7例症状明显改善,2例病情稳定无发展,1例1年后症状加重,影像学显示空洞复发;另1例脊髓空洞症并ChiariⅠ畸形伴脊髓受损及枕大孔区综合征,术后脊髓症状明显好转,但枕大孔区综合征无改善;5例外伤性脊髓空洞症患者,术后脊髓受损症状改善。采用PFD加空洞分流治疗的8例合并ChiariⅠ畸型的脊髓空洞症患者既有脊髓损害又有枕大孔区综合征表现,术后枕大孔区综合征均明显改善,而脊髓受损症状明显改善仅6例(4例PFD S-P shunt,2例PFD S-Sshunt),1例病情稳定,1例病情加重。结论 脊髓空洞症合并ChiariⅠ畸形伴单纯脊髓损害以及外伤性脊髓空洞症患者可采用单纯“T”管S-P shunt治疗,效果满意。对于合并ChiariⅠ畸形脊髓空洞症伴脊髓损害及枕大孔区综合征的患者,后颅窝减压术加S-P shunt可取得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hiari 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外科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Chiari 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合并寰枢椎脱位和/或齿状突型颅底凹陷者).所有患者均行“有限的后颅窝减压+小脑扁桃体切除+枕大池成形术”.结果 按Tator标准,出院时优30例,良5例;随访32例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6年,其中优23例,良7例,差2例;空洞缩小21例,消失7例.结论 “有限的后颅窝减压+小脑扁桃体切除+枕大池成形术”是目前治疗Chiari 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并且治疗效果比较令人满意.但不适合于合并寰枢椎脱位和/或齿状突型颅底凹陷者.  相似文献   

4.
蔡洪  王星  刘谊  陈忠 《四川医学》2009,30(6):929-930
目的探讨Chiari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我科自1997年7月-2006年7月对收治的15例经MRI证实的Chiari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实施了后颅窝减压、小脑延髓池扩大成形加空洞-蛛网膜下隙分流术,术后均得到随访,其中12例复查头颈部MRI。结果按Tator标准进行评定,优9例,良5例,差1例,有效率为93.3%,无手术死亡者。结论MRI是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最理想、最可靠的检查方法。后颅窝减压,小脑延髓池扩大成形加空洞-蛛网膜下隙分流术是Chiari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最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Chiari畸形Ⅰ型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常伴有脊髓空洞症,形成机制复杂,目前尚无定论。本文从细胞学、分子学和胚胎学等不同方面对Chiari畸形Ⅰ型的发病机制进行梳理,同时,对其并发脊髓空洞症的机制进行概述,为Chiari畸形Ⅰ型及其合并脊髓空洞症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症患者微创手术的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本组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74例,合并颅颈交界区畸形45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前和术后均给予临床护理干预。结果患者的早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症微创手术的术前和术后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微创手术的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改良术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效果,并与传统手术对比,为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最佳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手术方案将本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并确诊的65例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n=32,接受传统手术治疗)和改良组(n=33,接受微创改良手术治疗),于出院时分析两组的常见临床症状(神经功能、膀胱功能、感觉及运动障碍)的恢复时间,近期疗效,出院后1年随访其远期疗效,住院期间及远期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的常见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及住院期间近期疗效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出院后远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传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痛、发热及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均较低。改良组疾病控制率为96.97%,远高于传统组的7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的术后的脊髓空洞长度小于传统组(P0.05)。结论:两种手术的近期疗效相当,但微创改良术的远期疗效较优,并发症较少,可在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应用颅后窝枕骨大孔区骨性减压和寰枕筋膜切除在Chiari I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13例Chiari I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者11例,无变化者2例,加重者0例。应用颅后窝枕骨大孔区骨性减压和寰枕筋膜切除治疗Chiari I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改良小切口显微术式治疗Chiari's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介绍一种新型改良小切口显微术式在治疗Chiari's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ACM-SM)中的疗效及特点。方法 总结我院近1年共计76例Chiari's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例患者中症状明显改善71例(93%),随访发现43例脊髓空洞在术后3个月内消失,27例脊髓空洞明显缩小,6例改善不明显,未见加重患者。结论新型改良小切口显微术式在治疗Chiari's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中疗效显著并能减小患者创伤,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后颅窝减压重建手术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7例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患者经MRI确诊后,应用后颅窝重建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并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 27例患者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复查头颅MRI见脊髓空洞缩小.结论 该手术可使颅颈交界区充分减压,改善脑脊液循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并对脊髓空洞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扩大修补硬脑膜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与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在不孕、流产中的作用及二者关系,进一步 揭示不孕、流产的病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345例不孕、流产妇女血清中的AsAb与 EMAb,按AsAb检测结果分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EMAb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 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16.67%和19.51%,而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43.64%和42.86%,显著高于 AsAb(-)组(P<0.01,P<0.05)。继发不孕妇女中AsAb(-)组EMAb阳性率为18.18%,AsAb(+)组EMAb阳性率 为32.2%,二者无显著性差异(0.01>P>0.05)。结论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因个体免疫反应差异使某些 人易对体内、外物质发生免疫反应而产生抗体,从而导致不孕或流产。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本题选择N,N′-二甲基亚硝基脲(DMNU),N,N′-二乙基亚硝基脲(DENU),及其类似物N,N′-二甲基亚硝基硫脲(DMNTU)、N,N′-二乙基亚硝基硫脲(DENTU)为代表,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水解反应速度、脂溶性(HPLC的logk′值)、水解产物和致突变能力。证明了硫脲的脂溶性大于脲的脂溶性。DMNTU对TA100菌株的致突变能力最强,其它较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联合抚触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黄疸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经阴道顺产分娩的正常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水疗联合抚触组)50例,对照组(单纯沫浴组)50例。①测定两组10日、28日的体重、身长、上臂围;②观察记录胎便转黄时间,测定皿清胆红素;③记录24h睡眠时间。结果两组新生儿10日、28日体重、身长、上臂同增长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5日时,胎便转黄时间及黄疸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睡眠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水疗联合抚触可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能加速胎粪的早排出,减轻生理性黄疸程度,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9.
论述足月妊娠分娩的发动和维持依靠气的推动、温煦、气化、固摄功能和血的营养、濡润功能。顺利分娩既要气血充足,还要气顺血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调补气血,是促进产程,预防难产的重要手段。实验研究结果阐明调补气血中药加强产力、促进产程主要是从改善产妇全身情况,提高机体抗应激、抗疲劳、耐缺氧能力,即所谓使产妇气血充足调和,充分发挥气血在分娩过程中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