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适应医学现代化和卫生人才的国际竞争,大连医科大学近年探索建立与实践七年制“二三四”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即“两贯穿”,将综合素质和学生外语学习与应用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七年医学教育全过程;“三强化”,强化基础、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学术能力;“四结合”,专业思想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整体教学管理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相结合.实践证明,“二三四”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国本科医学教育分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部分,医学实验等实践教学改革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医学教育应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因此,淡化学科界限,促进各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和融合是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就医学形态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探索,引导实验教学模式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器官和系统为中心,从而创建一个以传授系统性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科研能力为目的的实验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转化,贯穿医学教育始终的就是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包括医患沟通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如何才能将基础医学同临床医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提高临床实践技能,使其成为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要的医学人才,本文总结了在病理学基础医学教育过程中提高实践技能的有关环节.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化医学教育改革,适应新的医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中职教育分科过细、内容重复、不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基础医学知识的弊端,我校教师在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重点的课程体系时,就课程内容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改革,开发了融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与药理学为一体的教改课程一医学机能学,同时对实验教学进行了初步改革,  相似文献   

5.
临床技能教学平台的创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学模式和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传统医学教育观念、课程体系必须进行改革。传统医学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础医学教育与临床医学教育联系不够紧密,甚至存在部分脱节的现象。因此,进行有效的医学教育改革,建设临床技能教学平台,架设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教育的过渡桥梁是十分:沿要的。  相似文献   

6.
以创新教育理念构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基础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起始阶段,实验教学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新体系,培养适应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势在必行。文章介绍了宁夏医科大学通过创新教育理念,构建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二阶段、三层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并对其实践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转化医学理念指导医学研究生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中存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脱离等问题,将转化医学的理念引入我国的医学研究生教育,有利于医学人才的培养。在此探讨通过搭建转化医学平台、改革课程体系、完善研究成果评价机制、共建医学转化链的方式培养医学研究生的转化医学能力。  相似文献   

8.
医学基础课程是将传统的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临床医学等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有机整合后所形成的一门新型课程.开设医学基础课程既是高职高专院校适应社会发展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新型药学专业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解决高职高专教育学制短、教学时间有限的矛盾、解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学科门类多、知识丰富,课程分设造成的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依据学科特点,改革病理生理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理生理学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但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把学生禁锢在一个教与学、学与用分离的状态中.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无论在科研上、临床上都缺乏主动性和知识运用能力.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材.因此,医学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创新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综合分析及运用知识的训练,加强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临床病理学是有别于基础病理学的一门临床学科,理应在医学本科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临床病理学一直处于被忽视、被边缘化的状态。文章分享了团队近年来将临床病理学成功纳入临床医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经验,以期完善临床医学本科生的知识架构,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病理学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合理应用临床病理学技术解决疾病诊治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和医学教育改革,传统的临床医学教育在诸多方面已不能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必须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为适应新时期对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教育的要求,探索临床医学教育的新模式,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教育在教学、管理、育人等方面迫切需要改革与创新。课程体系的设置和评价是教学改革极为重要的一步,是医学高职高专教育必须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大问题。通过对当前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弊端了以剖析,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学人才为目标,探讨建立目标课程体系的构想,努力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高技能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2.
基础医学导读作为中山大学的通识课程,经过3年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包括3个模块的课程体系:基础医学框架和健康维护知识学习、医学思辨能力培养以及公共卫生健康问题讨论。随着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的不断优化,从最初主要是推介医学科普知识到通识教育的理念愈来愈得以体现,初步表明将基础医学纳入高校通识教育是一种有益且有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正现在社会急需临床医学专业人才,但是各高校培养的临床医学生却不能满足各级医院的需求,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够。医学院校的课程是按照基础课、临床课的先后顺序安排,基础与临床完全脱节,导致学生对知识运用的综合能力差,毕业进入临床后难以适应,看待问题常较片面。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与病理联系及转归的医学课程,是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临床医学正处在一个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时期,医生除了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外,还要更多关注人的社会因素,涉猎人文社科知识.临床医学教育的目标和方式如何适应新的医学模式,是一个值得不断追问的问题.医学院应加强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理念教育,不断地改革和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同时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真正培养出专业知识精湛,有较强的医学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应用新型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深入分析全科医师职业能力,构建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的课程体系.方法 分层随机抽样选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2名全科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让其填写1个月的工作日志.基于全科医师职业能力的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课程体系经两轮专家咨询(Delphi法)后确定.结果 社区全科医师的主要任务依次为留观患者、疾病诊治、常见症状诊治、社区健康教育、健康体检、健康咨询、慢病管理等.按全科医师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从"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四方面构建以社区为基础的课程体系.结论 建立基于全科医师职业能力的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课程体系,推行"以社区为基础的教育结合社区为问题的学习"(CBE-PBL)的培养模式,才能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对全科医师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7):137-140
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是培养研究生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课程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关键载体和平台。目前,我国对于临床医学教育提出了创新改革课程体系的具体要求。2019年我国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表示各大医学高校要“积极全面开展课程体系革新,使得医学知识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的融合”。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创建学生为中心的专业教学模式,大力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强化学生综合知识能力、创新意识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锻炼。本文对基于核心能力的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进行研究,并提出具体的建设策略,以期为我国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学模式和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传统的医学课程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转变医学教育的观念,改革课程体系。为此,我们对我校原有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调整了课程结构、增加了选修课程、改革了培养模式,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地学习,以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需要的知识面宽、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的临床医学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8.
医学教学模式改革与PBL教学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生物医学模式为基础的课程体系结构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分析医学教学模式改革,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认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教学模式紧扣医学生培养目标,围绕各个器官系统就该系统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生长发育、病理改变,以及常见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问题进行教学,加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相互渗透,实施早期接触临床,使学生可以把各学科的知识有机地整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基础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重要部分,也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先行部分。面对医学发展趋势和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基础医学教育怎样进行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作者提出以下认识,供商榷。1 冲破现行的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重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教育的有机结合目前,医学教育中实行的是先基础后临床  相似文献   

20.
关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建立二十一世纪的医学模式,要求现有的医学模式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模式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高等医学教育必须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等方面作重大调整与改革。要充分提高医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人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的新型医学人才。在这一形势下.培养医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实验教学,也必须改革与提高,以适应培养跨世纪医学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