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唐冬生  谭晓燕 《浙江医学》2014,(10):888-889
在整形外科临床工作中,由于色素痣、瘢痕、肿瘤切除或外伤等引起的头面部皮肤缺损较为常见,对于该类缺损的修复,不仅要保证伤口的良好闭合,还需保证创面愈合后良好的外观及对周围组织或供区产生较小的影响。A-T皮瓣是一种双侧推进皮瓣,用于修复类似三角形的皮肤组织缺损,在头面部尤其是睑缘、唇缘、头皮等处的缺损修复中具有较好的效果[1]。近年来,我院共采用A-T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5例,术后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改良菱形皮瓣和旋转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优缺点.方法 选取中等大小面积面部缺损病人7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改良菱形皮瓣(46例)和旋转皮瓣(32例)修复,比较两组皮肤缺损的面积、切口长度、术后满意度评分.结果 两组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面积差异无显著性(t=0.855,P>0.05);旋转皮瓣组皮瓣切口长度明显大于改良菱形皮瓣组,差异有显著性(t=10.710,P<0.05);两组皮瓣修复术后随诊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 =0.022,P>0.05).但在颧颊部皮肤缺损的修复上旋转皮瓣组术后满意度高于改良菱形皮瓣组(t=2.870,P<0.05).结论 改良菱形皮瓣和旋转皮瓣均是修复面部中等大小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在颧颊部皮肤缺损的修复上应以旋转皮瓣为首选.  相似文献   

3.
谷琪  李川 《遵义医学院学报》2011,34(2):151+154-151,154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较大色素痣切除后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方法根据面部色素痣切除后遗留的皮肤组织缺损的大小、形状、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情况,应用V-Y皮瓣、改良菱形皮瓣、A-T皮瓣、风筝皮瓣等来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随访2-24mo,皮瓣与周围皮肤组织在色泽、质地、轮廓等方面匹配,切口瘢痕隐蔽,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应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色素痣切除遗留的组织缺损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应用菱形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菱形皮瓣修复因色素痣?体表肿瘤等切除造成的面部和躯干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监测标本的基底及切缘,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2年,皮瓣全部成活,瘢痕增生不明显,形态满意?结论:菱形皮瓣是修复一定范围内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其设计合理,操作简便,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局部皮瓣修复手术后头面部缺损创面的方法和经验。方法:根据头面部手术后缺损创面的大小、部位以及形状,设计合理的局部皮瓣,分别采用改良菱形皮瓣、O-Z皮瓣、A-T皮瓣、"Z"成型对偶皮瓣、皮下蒂"风筝"皮瓣等方法。结果:手术治疗切除头面部病损共64例,缺损创面面积最大4.0cm×3.5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修复组织与周围皮肤组织相匹配,外观满意,供瓣区无明显继发畸形。结论:设计合理的局部皮瓣,修复手术后头面部缺损创面可以达到较理想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6.
张楠  张芳  王俊河  史志琪 《中外医疗》2008,27(17):61-61
目的 介绍常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缺损的几种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A-T皮瓣、菱形皮瓣修复面部因黑痣、癜痕、体表肿物等切除后引起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 本组16例志者皮瓣全部成活,面部供瓣区无明显继发畸形,面部形态满意,术区平整,切口癜痕不明显.结论 上述方法具有手术操作简单,皮瓣血供可靠,转移灵活,切口癜痕不明显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颞浅动脉及其分支皮瓣在修复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设计颞浅动脉或其分支岛状皮瓣,通过带蒂转移,修复头面部软组织缺损16例,其中最小皮瓣2 cm×3 cm,最大15 cm×8 cm.结果 术后所有皮瓣均成活,随访3~6个月,患者头面部缺损修复,外形恢复良好.结论 颞浅动脉及分支皮瓣,用于修复头面部缺损,皮瓣血供可靠,修复后,皮肤颜色质地与受区接近,外形恢复佳,患者满意,是一种较好的修复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不同皮瓣修复方法及效果.方法 通过术前设计,术中冰冻指导,进行肿瘤根治性切除39例面部恶性肿瘤,根据病灶的部位和范围,扩大切除后分别应用"风筝"皮下蒂皮瓣、"A-T"皮瓣、旋转皮瓣、改良菱形皮瓣等方法修复创面.结果 39例全部行肿瘤根治性切除随意皮瓣修复,伤口Ⅰ期愈合. 随访6个月至4 年,均未见复发,颜面部外观满意.结论 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 并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皮瓣修复创面,可取得较满意的外形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旋转皮瓣在头面部恶性皮肤肿瘤切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头面部恶性皮肤肿瘤切除后局部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头面部旋转皮瓣为35例头面部恶性皮肤肿瘤患者进行手术后创面修复。结果:35例(40个皮瓣)旋转皮瓣全部成活,无1例发生坏死,大部分瘢痕不明显,面部皮瓣颜色与周围正常皮肤相近,头发无脱落,外观满意。结论:旋转皮瓣对于头面部皮肤肿瘤切除后创面的修复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局部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07年12月,对180例面部病灶切除后皮肤缺损患者,其中先天性色素痣60例,基底细胞癌30例,鳞状细胞癌15例,其它皮肤病变75例。均采用局部皮瓣即时修复,其中菱形皮瓣63例,A-T皮瓣42例,V-Y皮瓣25例,Z成形术20例,推进皮瓣15例,鼻唇沟皮瓣15例。结果:180例皮瓣成活良好,手术切口I期愈合,存活后皮瓣颜色与邻近部位无明显差异,术后无眼睑、眉毛、鼻梁及口角牵扯歪斜,功能和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局部皮瓣是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菱形皮瓣修复面部小面积缺损的疗效。方法:应用菱形皮瓣修复面部小面积缺损30例,缺损面积为0.5 cm×0.6 cm~3.0 cm×3.0 cm,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30例皮瓣均成活良好,切口一期愈合,外形满意。结论:该方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术后瘢痕不明显,适用于面部面积不大但又不宜直接缝合的创面的修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头面部轴型组织(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介绍多种关面部轴型组织(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 分别应用于颞浅动脉、面动脉、滑车上动脉及内眦动脉为蒂的多种组织(皮)瓣转移修复面部、眶部缺损及行鼻再造手术29例。结果 除1例皮瓣远端出现小范围坏死外,所有组织(皮)瓣均成活,修复面部外形及再造鼻外形良好。结论 以不同血供方式形成多种面部组织(皮)瓣,用于修复面部缺损或行器官再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Facial defects caused by injury and operationsseverely affect the external appearance of face.The traditional reconstruction for such defects in-cluded the use of split- or full- thickness skingrafts.But the thickness,color and elasticity ofthe donor skin is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recipientarea and it looks just like a“stamp”on face afterthe skin graft survived.Moreover,the skin tendsto suffer from necrosis when a wound has bone ex-posure to the atmosphere.Some scholars used ad-jacent flap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菱形皮瓣的设计在扩张皮瓣中间松弛部分充分利用的意义.方法 扩张后的软组织在设计旋转皮瓣修复缺损时如果中间松弛部分不能充分利用,在旋转皮瓣上再次设计菱形皮瓣来充分利用扩张后的软组织.结果 本组9例,在旋转皮瓣上再次设计菱形皮瓣,皮瓣全部存活,个别病例菱形皮瓣尖部早先轻度淤血.结论 该设计较充分、合理地利用了扩张后的软组织,最大可能地修复了缺损,只要设计合理,是安全和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15.
改良菱形瓣修复颜面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晶莹  宋井山 《吉林医学》2003,24(2):138-139
目的:为寻求一种适合颜面部创面修复的手术方法。方法:针对面部体表良性肿瘤切除后的创面,直径在0.5~2.5cm范围内,应用改良的菱形瓣进行创面修复46例。结果:术后无1例出现皮瓣坏死及器官移位畸形,随访3个月~1年,术区疤痕不明显。结论:本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术后疤痕不明显,适用于颜面部修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整形美容外科原则和技术,设计眼睑肿瘤切除后缺损外周部位的正常皮肤,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安排局部皮肤的位置,以达到修复眼睑组织缺损的目的。方法设计以肿瘤切除后皮肤缺损周围皮肤为供皮区,采用A—T皮瓣、V—Y皮瓣、易位皮瓣、滑行皮瓣、邻近睑板结膜瓣联合邻近组织双瓣法修复缺损创面。结果临床应用26例患者,皮瓣完全成活,随访3个月至一年,无瘢痕增生,无功能障碍,美容效果好。结论应用整形美容外科原则和技术通过局部皮瓣修复眼睑创面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20年1月在深圳市龙岗区第六人民医院诊治的手部皮肤缺损患者11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桡神经组和对照组,各57例。桡神经组给予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治疗,对照组给予邻近皮瓣治疗,记录与随访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桡神经组的住院时间、上皮组织完全覆盖创面时间、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桡神经组的皮瓣血供质地优良率为98.2 %,高于对照组的86.0 %(P<0.05),桡神经组的静脉危象、瘢痕挛缩、创面坏死、创面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5 %,低于对照组的17.5 %(P<0.05);术后随访1年,桡神经组的手部感觉恢复功能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且满意率为100 %,高于对照组的89.5 %(P<0.05)。结论: 相对于邻近皮瓣,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应用于手部皮肤缺损修复可加快恢复患者的手部感觉功能,提高患者的皮瓣血供、质地优良率和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道应用带蒂颞筋膜瓣转移结合游离皮片移植进行眼眶再造的临床体会。方法对17例因外伤及肿瘤术后等造成的眼窝重度凹陷、结膜囊重度狭窄或眼窝闭锁、义眼无法安放患者,采用带颞浅血管蒂颞浅筋膜瓣转移结合游离植皮进行眼眶再造,筋膜瓣3cm×4cm~8cm×10cm大小,其中外伤致眶内容摘除术后9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术后5例,眼睑黑色素瘤眶内容物摘除术一期修复3例。结果该组颞浅筋膜瓣全部成活,皮片成活后外形平坦无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经随访6~60个月,再造的眼窝外形满意。其中2例皮片部分坏死,1例补充植皮后愈合,1例换药后自愈;2例因肿瘤复发并远处转移病故,但眼部外形正常。结论带蒂颞浅筋膜瓣血运丰富,易成活,结合皮片移植手术方法简单、创伤小、术后外形好,是眼眶再造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Subcutaneous island pedicle flap for aesthetic reconstruction of the fa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outcomes of subcutaneous island pedicle flap for reconstruction of the medium-sized facial skin defects. Methods: Eighty nine cases of facial defects within one cosmetic unit following removal of skin tumors or scars were reconstructed with advancement or transposition island pedicle flaps. Patient records and postoperative photographs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Both patients and other surgeons were asked to assess outcome variables. Results : All flaps survived with primary healing postoperatively. Patients and surgeons judged excellent or good overall outcomes in 95.5% and 92.7% of all evaluated case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 The subcutaneous island pedicle flap may be an extremely versatile and reliable method for aesthetic reconstruction of medium-sized facial defects in the patients of all time of li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