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2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和对比去分支杂交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近远期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18例患者和采用杂交手术治疗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杂交手术组中,夹层动脉瘤、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以及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3分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结果: 去分支杂交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45±85) min,术中出血量为(955±599) mL,术后30 d发生并发症2例,没有截瘫,死亡1例,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为18.2%,死亡率为9.1%。传统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60±245) min,术中出血量为(6 100±4 536) mL,术后30 d发生并发症12例,其中截瘫1例,死亡4例,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死亡率为22.2%。去分支杂交手术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传统手术(P<0.001),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1)。随访期内,杂交手术组二次手术4例,死亡3例,1年、5年和10年的全因生存率分别为72%、54%和29%;传统手术组二次手术1例,死亡5例,1年、5年和10年的全因生存率分别为81%、71%和35%。杂交手术和传统手术在全因生存率和动脉瘤生存率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去分支杂交手术是一种治疗高危胸腹主动脉瘤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但中远期疗效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完全腔内技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病变的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2月95例应用完全腔内技术处理累及主动脉弓部病变的临床资料,其中烟囱支架技术81例,“开窗”技术8例(原位4例,体外4例),分支支架技术6例。结果共植入胸主动脉覆膜支架主体95枚,重建主动脉弓部分支动脉124支,其中无名动脉7支,左颈总动脉36支,左锁骨下动脉81支。2例原位开窗失败中转烟囱技术重建分支。术中Ⅰ型内漏11例(11.6%),其中5例弹簧圈栓塞后消失,6例轻微内漏随访观察。技术成功率91.6%(87/95)。围术期死亡3例(3.2%),一过性截瘫1例(1.1%),脑梗死2例(2.1%),急性心肌梗死2例(2.1%),急性肺损伤1例(1.1%)。存活92例中随访83例,随访率90.2%。1例术后4个月死于脑梗死,1例术后6个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81例随访时间28~106(58.9±17.9)月,其中73例>36个月。8例因Ⅰ型内漏行二次手术栓塞,未见支架移位、狭窄、闭塞等并发症。结论通过多种完全腔内技术重建各主动脉弓部的分支血管,为累及主动脉弓部病变提供微创治疗机会,中长期随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累及气道的复发性多软骨炎的临床及肺功能、胸部CT、支气管镜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累及气道的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有声音嘶哑、刺激性咳嗽、咳痰、咽痛、喘息、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肺功能检查:14例(70%)为阻塞性通气障碍,6例(30%)为混合性通气障碍。12例(60%)患者呼吸流速容量环显示:最大呼气峰流速的下降和峰流速后呼气相平台形成。胸部CT检查:7例(35%)为气管、支气管水肿、增厚;13例(65%)为气管变形、狭窄;2例(10%)存在气管、支气管壁的钙化。支气管镜检查:16例(80%)为喉、声带水肿;9例(45%)为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软骨环肿胀;11例(55%)为气管壁软化,气道狭窄或者闭陷;1例(5%)有气道新生物。结论累及气道的复发性多软骨炎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易误诊,完善肺功能、胸部CT、支气管镜等相关检查,有利于疾病的及时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了解近三年北京市朝阳区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分子流行特征,为本地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北京市朝阳区2010-2012年麻疹疑似病例的咽拭子和(或)尿液标本接种vero/SLAM细胞,对分离的麻疹病毒用逆转录及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麻疹病毒核蛋白(N)基因羧基末端676个核苷酸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并以羧基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构建基因亲缘关系树,进行遗传距离及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 分离出18株麻疹病毒,均为H1基因型,H1a亚型.这18株野毒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8.2%~100.0%(核苷酸差异为0~8bp),氨基酸变异范围为0~2.7%(氨基酸差异为0~4AA).与H1a亚型参考毒株Chin9322相比,核苷酸变异范围为0.7%~1.6%(核苷酸差异为3 ~7 bp).18株野毒株共有7种基因序列,其中2010年5种、2011年1种、2012年3种基因序列.V2基因序列出现在2010和2012年的病例中,V7序列出现在2010和2011年的病例中.其余5种序列只在单一年份的病例中检出.结论 北京近年来流行的本土麻疹病毒为H1a亚型,当年相同基因序列的一组病例提示有麻疹传播链的存在.北京市朝阳区存在基因序列完全相同的麻疹野毒株在2010、2012年循环出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加强认识早期贲门癌的内镜下形态和病理特点及好发部位,提高内镜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早期贲门癌患者的内镜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早期贲门癌集中好发于贲门小弯及小弯偏后壁(10点位 ̄2点位)。高分化型病灶表面以充血、发红和糜烂多见,病灶边界较清淅,有时伴有浅凹。低分化和未分化型病灶则表面以黏膜粗糙、褪色,甚至结节形成为主,病灶边界不清。21例患者共进行了44人次内镜下活检方得以明确诊断。内镜下活检病理和术后病理类型符合率为80.9%。结论早期贲门癌内镜下形态特征和活检对诊断及临床治疗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膨式小覆膜支架在动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1年5月应用自膨式小覆膜支架治疗动脉相关疾病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全组患者中,髂总动脉出血2例,颈动脉出血2例,左锁骨下动脉出血1例,下肢外伤性动静脉瘘2例,先天性动静脉瘘3例,锁骨下动脉瘤2例,急性主动脉疾病5例,慢性主动脉夹层远端破口4例,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9例。所有患者支架均成功植入,原发疾病得到有效治疗。随访3~36个月,平均16个月。2例颈动脉出血者术后12个月复查时发现支架闭塞,但无神经系统症状,其余病例复查多普勒超声和增强CT提示支架内血流通畅。结论:自膨式小覆膜支架在动脉疾病治疗中,具有快速、微创、疗效确切等优点,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本院患儿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查2008年1-12月儿科出院病历2400份,门诊处方2400张,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4800份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3059例,使用率63.73%。单独用药、二联用药、三联用药使用率分别为62.70%、24.62%、11.50%。临床使用以头孢菌素及青霉素为主。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的时机、药物的选择、抗菌药物的联用等不合理使用现象。结论:加强儿科药学工作,提升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9gren syndrome,p SS)并发肺轻链沉积病(Pulmonary light chain deposition disease,PLCD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治疗的p SS患者中经肺组织活检证实的PLCDD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和治疗思路以及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共发现p SS并发PLCDD患者4例,年龄36~58岁,其中仅1例为男性。2例有呼吸系统症状,所有患者胸部CT影像均可见双肺多发囊性变和多发结节,肺组织活检前曾疑诊为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淋巴瘤或淀粉样变性。2例患者血清和/或尿液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检测阳性,其中1例肺组织活检提示并发淋巴瘤。除1例患者存在白细胞减低外,其他患者均无肺外脏器受累。2例M蛋白检测阴性者分别采用羟氯喹、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分别随访18个月和24个月,肺部CT影像提示病变无变化; M蛋白检测阳性且未并发淋巴瘤的患者参照浆细胞疾病采用化疗方案,未能随访到治疗结果。结论 p SS并发PLCDD多见于中年女性,以双肺多发囊性变和多发结节为主要表现,血清和尿液M蛋白检测可为阳性,M蛋白检测阳性者更需警惕并发淋巴瘤等其他血液系统疾病。PLCDD的确诊依赖于肺组织活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