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探讨不同浓度镁黄长石浸提液对人脂肪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AD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初步阐明镁黄长石体外促进hADSCs成骨分化的机制。方法依照ISO/EN 10993-5标准,制备镁黄长石浸提液,将获得的hADSCs培养于不同浓度的浸提液中(1/2、1/4、1/8、1/16、1/32),利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在成骨诱导条件下,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检测和茜素红染色以及钙离子定量检测,观察不同浓度浸提液对hADSCs成骨特性的影响。结果 1/2、1/4、1/8浓度的浸提液可以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ADSCs的体外增殖;1/4、1/8、1/16浓度的浸提液可以促进hADSCs的体外成骨分化;碱性磷酸酶染色和活性检测、茜素红染色和钙离子定量检测显示,1/4浓度的浸提液对hADSCs的体外成骨分化促进作用最强,此时的钙、镁和硅离子浓度分别为:2.36 mM、1.11 mM和1.03 mM。结论镁黄长石浸提液中的离子在适当浓度时,可以抑制hADSCs的体外增殖,同时促进hADSCs的体外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尿酸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Runx2)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健康成年hBMSCs为研究对象,分为5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完全培养基组)和加入不同浓度尿酸(0 mmol/l、0.2 mmol/l、0.4 mmol/l、0.8mmol/l)的成骨诱导组,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鉴定细胞.在干预诱导第7天和第14天行RT-PCR检测Cbfα1/Runx2的表达.结果 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结果均阳性,表示诱导后细胞为成骨细胞.RT-PCR结果表明,对照组各时间点均无Cbfα1/Runx2表达,尿酸培养组随尿酸浓度增加和时间的延长,Cbfα1/Runx2表达逐渐增强,呈现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结论 尿酸可能通过促进Cbfα1/Runx2的表达,从而促进h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在冠脉搭桥术中应用不同镁离子浓度的心肌停搏液,探讨那一种浓度的镁离子能更有效的保护心肌。 资料和方法 将27例行择期冠脉搭桥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应用心肌停搏液中镁离子浓度不同,钾离子浓度均为20-22mmol/L,钙离子浓度为1.2-1.5 mmol/L;停搏液温度维持在4℃。A组(9例)中应用 3-4 mmol/L镁离子停搏液;B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hBMSCs)增殖与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取住院患者术后骨髓标本(男,40岁),利用骨髓细胞处理试剂盒分离单核层细胞,培养于含10%FBS的DMEM培养液中,3d后首次换液,12d后传代培养。培养基中淫羊藿苷终浓度分别为5×10-5、1×10-5、5×10-6、1×10-6、5×10-7、1×10-7mol/L。增殖分析采用MTT法,于成骨性诱导培养第8d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第14d进行茜素红染色及钙化结节计数。结果原代培养细胞呈典型成纤维细胞样形态;淫羊藿苷剂量依赖性抑制hBMSCs增殖,但能显著促进其向成骨性分化,表现为提高hBMSCs的ALP活性,增加钙化结节数量。结论终浓度为5×10-5mol/L淫羊藿苷显著促进hBMSCs的成骨性分化,证明淫羊藿苷是中药淫羊藿抗骨质疏松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Mg-6Zn合金浸提液对大鼠肠上皮细胞(IEC-6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Mg-6Zn合金制成20%和40%两个浓度的浸提液,以含1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体外培养IEC-6细胞。通过噻唑蓝(MTT)法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评价不同浓度Mg-6Zn合金浸提液对IEC-6细胞的毒性作用;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Mg-6Zn合金浸提液对IEC-6细胞紧密连接相关基因ZO-1、Occludin、Claudins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20%和40%浓度Mg-6Zn合金浸提液在体外培养IEC-6细胞第7天时,细胞毒性分级分别为0级和1级,属于无毒性。20%和40%浓度Mg-6Zn合金浸提液中,IEC-6细胞紧密连接相关基因ZO-1、Occludin、Claudins mRNA的表达相对于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浓度组中,IEC-6细胞紧密连接相关基因相对于20%浓度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6Zn合金浸提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IEC-6细胞无毒性,对细胞紧密连接相关基因的表达有促进作用,且随浓度升高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镁对高磷诱导血管钙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用β甘油磷酸盐(β-GP)诱导钙化.VSMCs细胞被分为4组:对照组、高磷组(10 mmol/L β-GP)、镁干预组(10 mmol/L β-GP+3 mmol/LMgSO4)、镁通道抑制剂(2-APB)干预组(10 mmol/L β-GP+3 mmol/L MgSO4+10-4 mol/L 2-APB).采用茜素红染色及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检测细胞钙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RT-PCR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的表达.24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甲基纤维素灌胃+高磷饮食)、血管钙化组(硫酸腺嘌呤灌胃+高磷饮食)、高镁干预组(硫酸腺嘌呤灌胃+高磷高镁饮食).造模成功后测定大鼠主动脉脉搏波速率(PWV);采用yon Kossa染色及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检测胸主动脉钙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胸主动脉Cbfα-1表达.结果 细胞培养14 d后,与高磷组相比,镁干预组VSMCs钙盐沉积明显减少,ALP活性降低(P<0.05),Cbfα-1表达下调;2-APB可抑制高镁对VSMCs的保护性作用.Cbfα-1的动态观察结果显示,镁干预组第3天Cbfα-1的表达下调(P<0.05),其抑制效应随时间延长呈增强趋势.体内实验中,大鼠慢性肾衰竭血管钙化模型制备成功.和体外实验一致,与血管钙化组相比,高镁干预组大鼠血浆镁离子水平明显升高,胸主动脉PWV明显降低(P<0.05),血管钙盐沉积程度亦明显减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高镁可明显降低高磷诱导的Cbfα-1表达(P<0.05).结论 高镁可抑制血管钙化,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VSMCs骨源性分化相关.  相似文献   

7.
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样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5,自引:12,他引:3  
目的 探讨体外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 (MSC)定向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对Wistar大鼠MSC进行体外培养 ,通过不同的条件诱导MSC向胰岛样细胞分化 :LN组 ,10mmol/L尼克酰胺 1mmol/Lβ 巯基乙醇的低糖Dulbecco最低必须培养基 [L DMEM ,含 2 0 %胎牛血清 (FSC) ]预先诱导 2 4h ,10mmol/L尼克酰胺 1mmol/Lβ 巯基乙醇的无血清高糖Dulbecco最低必须培养基 (H DMEM )诱导 10h。HN组 ,含 2 0mmol/L尼克酰胺的L DMEM (2 0 %FSC)预先诱导 2 4h ,2 0mmol/L尼克酰胺的无血清H DMEM诱导 10h。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诱导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LN、HN组细胞均可见部分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增殖 ,形成胰岛样细胞团 ,部分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对照组细胞未见明显分化。结论 体外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存在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护骨素(OPG)对高磷诱导的牛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是否具有抑制作用。方法:用含不同磷(Pi)浓度(1.4~2.0mmol/L)的培养基体外培养牛血管平滑肌细胞,观察细胞钙沉积及OPG的表达;在高磷(2.0mmol/L)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外源性OPG测定细胞钙化值的变化。用甲ó-酚肽络合酮法测定钙化量,BCA法(二喹啉甲酸检测法)测蛋白含量,并以细胞蛋白含量标化钙化量。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OPG蛋白表达。结果:(1)培养基磷浓度1.4mmol/L组细胞仅有少量钙沉积,随着培养基磷浓度增高及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钙沉积增加,第9天时,iP2.0mmol/L组与iP1.4mmol/L组钙沉积[(138.00±12.53)μg/mg protein比(22.67±2.52)μg/mg prote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随着培养基磷浓度增高OPG蛋白表达量相应增加。(3)随着培养基中OPG浓度的增高细胞钙化有减少趋势,OPG浓度50ng/ml和100ng/ml组钙化分别为(82.67±5.79)μg/mg protein、(60.67±7.36)μg/mg protein,与单纯高磷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磷培养基能诱导血管平滑肌发生钙化和OPG表达,且与磷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外源性OPG能抑制高磷诱导的细胞钙化的产生,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具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WNT信号通路激活剂SB-216763对于人骨髓基质于细胞(hBMSCs)成脂-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从3例临床股骨头标本中分离培养hBMSCs与5μmol/L SB-216763共同培养,观察hBMSCs表达β-连锁蛋白(β-catenin)的变化,检测hBMSCs增殖能力、成脂分化能力和成骨细胞诱导分化时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变化.结果 SB-216763可以显著促进hBMSCs表达β-catenin (30.2±2.7比13.3±2.1,P<0.01)、促进hBMSCs增殖(P<0.01)、抑制hB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油红O(Oil Red-O)阳性细胞数:27.4±3.2比8.4±2.1,P<0.01]、降低hBMSCs的ALP活性(P<0.01).结论 激活WNT信号通路可以促进hBMSCs的增殖,抑制hB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并且抑制hBMSCs的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整合素αvβ6通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介导胃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的耐受作用.方法 胃癌AGS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后分4组处理.(1)对照组:向细胞悬液加入含5-氟尿嘧啶的培养基培养24 h.(2)10D5组:向细胞悬液内加入0.1 g/L鼠抗人αvβ6单克隆抗体10D5,培养6 h后换液加入含5-氟尿嘧啶的培养基培养24 h.(3)IgG2a组:加入10D5对照剂IgG2a后用5-氟尿嘧啶处理,余同10D5组.(4)PD98059组:向细胞悬液内加入含5-氟尿嘧啶和20 μmol/L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抑制剂PD98059的培养基培养24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检验.结果 对照组、10D5组、IgG2a组和PD98059组的抑制率分别为28.1%±2.7%、84.5%±1.6%、31.4%±5.2%和86.7%±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2.5,P<0.05);凋亡率分别为6.6%±1.4%、30.6%±2.4%、8.1%±1.3%和36.0%±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4,P<0.05).caspase-3和Bcl-2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2.1,181.6,P<0.05).结论 整合素αvβ6可通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介导胃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产生耐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硼酸盐生物玻璃具有较高的化学反应活性,可以诱导骨再生。通过调整配方构建新型硼酸盐生物玻璃,探讨其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行为的影响,为其下一步的体内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采用熔融法制备Na2O-K2O-MgO-CaO-P2O5-B2O3-SrO新型硼酸盐生物玻璃。并根据ISO10993-12:2007的要求制备材料初次浸提液及二次浸提液。取体外培养第5~15代MC3T3-E1细胞,分别与初次浸提液、二次浸提液共培养,以α-MEM培养基为对照。观察新型硼酸盐生物玻璃对成骨细胞增殖率、蛋白合成、ALP活性、细胞凋亡以及细胞横向、纵向迁移的影响。结果初次浸提液组、二次浸提液组与对照组成骨细胞增殖吸光度A值分别为0.356 0±0.018 7、0.331 0±0.025 4、0.204 0±0.013 8,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浸提液组、二次浸提液组与对照组总蛋白含量分别为(382.847±9.521)、(226.071±5.847)、(220.248±8.213)U,初次浸提液组与对照组、二次浸提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次浸提液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浸提液组、二次浸提液组及对照组ALP活性分别为(0.013 01±0.000 39)、(0.012 93±0.000 44)、(0.012 92±0.000 35)U/mg;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03%±1.95%、6.46%±2.88%、6.18%±2.21%;细胞横向迁移距离分别为(137.50±11.43)、(134.98±10.50)、(135.21±8.66)μm;Transwell中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0.92±4.99)、(10.07±2.50)、(9.81±2.64)个/视野;以上指标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硼酸盐生物玻璃具有良好的成骨细胞相容性,对细胞增殖、分泌、迁移等行为均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氢对脂多糖(LPS)-尼日利亚菌素诱导巨噬细胞焦亡的影响及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富集转录体1(NEAT1)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5):对照组(C组)、LPS-尼日利亚菌素组(LN组)、富氢液培养基+LPS-尼日利亚菌素组(H+LN组)和慢病毒转染+富氢液培养基+LPS-尼日利亚菌素组(LV+H+LN组)。C组细胞使用普通培养基正常培养24 h;LN组加入终浓度为100 ng/ml的LPS和10 μmol/L的尼日利亚菌素孵育24 h;H+LN组将普通培养基更换为0.6 mmol/L的富氢液培养基, 随即加入终浓度为100 ng/ml的LPS和10 μmol/L的尼日利亚菌素孵育24 h;LV+H+LN组使用经慢病毒转染致NEAT1稳定过表达的THP-1细胞, 并将普通培养基更换为0.6 mmol/L的富氢液培养基, 随即加入终浓度为100 ng/ml的LPS和10 μmol/L的尼日利亚菌素孵育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 比色法检测LDH释放量, ELISA法检测培养基IL-1β和IL-...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琥珀酸对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的影响,探讨其致病机制.方法 体外孵育PMN,将PMN浓度调至5×106个/ml.在细胞中加入琥珀酸刺激,根据所加琥珀酸浓度分为5、10、20、30 mmol/L琥珀酸组;对照组加入常规培养液.取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检测其活性氧含量.5、20 mmol/L琥珀酸组细胞于处理前及处理后2、4、6、8、10 h分别取细胞悬液1 ml,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及细胞凋亡率检测.结果 5、10、20、30 mmol/L琥珀酸组活性氧含量(0.437±0.056、0.432±0.024、0.395±0.049、0.386±0.010)均低于对照组(0.505±0.028,P<0.05).随着孵育时间延长,各组细胞caspase-3活性均逐渐增加,但与对照组比较,5 mmol/L琥珀酸组caspase-3活性降低,20 mmol/L琥珀酸组则升高(P<0.05).对照组细胞处理前凋亡率为(6.1±1.1)%,处理后2 h为(13.2±2.0)%,10 h达(27.7±3.7)%;5 mmol/L琥珀酸组细胞凋亡率除处理后4 h外其余时相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20 mmol/L琥珀酸组细胞处理后4~10 h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浓度琥珀酸抑制PMN凋亡,而高浓度琥珀酸可促进PMN凋亡.细菌感染时,通过代谢产物琥珀酸抑制PMN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前列腺液、尿液中K 、Na 、Cl-、Ca2 等电解质浓度 ,探讨各组间几种电解质的相关性。 方法 对 79例前列腺炎患者、31例正常对照组的前列腺液、尿液的K 、Na 、Cl-、Ca2 等浓度进行测定并分组分析。 结果 前列腺炎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前列腺液中K 、Na 、Ca2 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Cl-浓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患者组Cl-(6 8.6 3± 37.71)mmol/L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4 5 .17± 19.79)mmol/L。治疗有效组中前列腺液K 浓度治疗前后分别为 (4 0 .6 6± 17.10 )mmol/L、(33.4 2± 17.2 7)mmol/L ;治疗无效组中前列腺液K 浓度治疗前后分别为 (37.5 7± 16 .93)mmol/L、(5 0 .6 6± 18.77)mmol/L。疼痛组与非疼痛组前列腺液K 浓度分别为 (36 .0 2± 12 .36 )mmol/L、(4 8.90± 16 .93)mmol/L。每组前列腺液K 浓度与前列腺液Ca2 浓度呈正相关以及尿液Na 浓度与尿液Cl-浓度呈正相关 (P均 <0 .0 5 )。 结论 前列腺炎患者治疗前后以及疼痛组与非疼痛组间 ,前列腺液K 浓度变化明显 ;前列腺液K 、Ca2 浓度之间和尿液Na 、Cl-浓度之间关系密切 ,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含锶钙磷(SrCaP)涂层镁合金ZK60对小鼠前成骨细胞黏附、增殖和成骨分化等功能的影响。方法制备含SrCaP涂层的镁合金ZK60材料,以不含SrCaP涂层的ZK60和钛合金材料作为对照,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的超微结构;以小鼠MC3T3-E1细胞为对象,扫描电镜、荧光显微镜、MTT法、p-NPP法等观察上述材料对细胞黏附、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扫描电镜可见含SrCaP涂层镁合金ZK60表面的粗糙多孔结构。与ZK60组相比,前成骨细胞在该材料上铺展面积更大,黏附更好;死活细胞染色显示培养24 h时SrCaP-ZK60组活细胞数最多;浸提液培养5 d时SrCaP涂层镁合金组细胞增殖显著高于钛合金组(P<0.05);培养7 d后,SrCaP涂层镁合金表面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表达显著高于ZK60组及钛合金组(P<0.05)。结论含SrCaP涂层镁合金ZK60具有良好的促成骨细胞黏附、增殖和成骨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镁合金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抽取人骨BMSCs并予以鉴定;采用AZ31B镁合金浸提液培养人BMSCs 1、3、5、7 d,以普通培养基为对照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应用浸提液培养人BMSCs,诱导分化后检测成骨分化相关基因(COLⅠ、ALP、OPN)的表达。另设置调节pH值AZ31B组(pH-AZ31B组),以观察pH值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 BMSCs表达CD34(-)、CD45(-)、CD44(+)、CD73(+)、CD90(+)、CD105(+)。浸提液培养1、3、5、7 d,AZ31B组细胞相对增殖率低于对照组(P<0.05),毒性评级为2级;对照组和pH-AZ31B组细胞活性较好,两组细胞相对增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Z31B组COLⅠ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Z31B组ALP基因表达量较低(P<0.05),pH-AZ31B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AZ31B组OPN基因表达量在诱导分化后6 d、12 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H-AZ31B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镁合金对B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无不良影响,其影响可能与浸提液pH值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微弧氧化(MAO)镁合金对兔骨骼肌细胞黏附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钛合金)、镁合金组(镁合金AZ31B)和MAO组(MAO镁合金AZ31B);将兔骨骼肌细胞与材料试件直接接触培养,计算细胞黏附率;浸提液培养细胞,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直接接触培养2、6、24 h,MAO组细胞黏附率高于对照组和镁合金组(P <0.05),细胞黏附率呈时间依赖性增加(P <0.05).浸提液培养1、3、5、7 d,MAO组细胞相对增殖率较镁合金组高(P<0.05);毒性评级为1级,低于镁合金组的2级毒性.镁合金组细胞相对增殖率呈时间依赖性下降(P<0.05),而不同时相点的MAO组细胞相对增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O组未见明显细胞凋亡.结论MAO镁合金可促进兔骨骼肌细胞的早期黏附,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氨磷汀对谷氨酸( glutamate,Glu)所致N9小胶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Glu损伤模型,探索最适氨磷汀浓度,实验分4组:空白对照组(Con组),正常培养小胶质细胞24 h;Glu损伤组(Glu组),含10 mmol/L Glu的培养基处理N9细胞24 h;氨磷汀组(Ami+Glu组),含1 mmol/L氨磷汀和10 mmol/L Glu的培养基处理N9细胞24 h;TBOA组(Ami+TBOA+Glu组),含100 μmol/L TBOA、1 mmol/L氨磷汀和10 mmol/L Glu的培养液培养N9小胶质细胞24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代谢率,检测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e,NO)的含量,收集贴壁细胞超声破碎,检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结果 与损伤组比较,1 mmol/L氨磷汀保护组细胞代谢率(88.9±1.7)%升高(P<0.05),LDH释放量(141±40)%减少(P<0.05),SOD含量(128±13)%增加(P<0.01),GSH含量(88±8)%增加(P<0.01),NO释放量(147±34)%下降(P<0.01);该作用可被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EAAT)拮抗剂TBOA逆转.结论氨磷汀通过抗氧化机制减轻Glu对N9小胶质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头低足高截石体位(LP)对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患者术中冲洗液吸收的影响。方法:80例BPH患者,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PKRP术,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0°LP组,常规截石体位,手术床保持水平;-10°LP组,常规截石体位,手术床头低足高倾斜10°。采用含1%乙醇的生理盐水溶液作为术中冲洗液。手术开始即刻,以及随后每10 min应用数字乙醇检测仪对患者呼出气中乙醇浓度进行测试并记录。同时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手术期间静脉输注晶体及胶体液量和切除前列腺组织的重量。监测并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和心率(HR),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前5 min,开始后30 min,手术结束时的MAP和HR。通过动脉血气分析,测定手术开始前、开始后1 h动脉血Na^+、K^+、Cl^-、Ca^2+浓度。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前列腺体积等无显著差异,术中各时间点MAP和HR亦无显著差异。与术前5 min相比,0°LP组患者手术开始后1 h测得K^+及Ca^2+浓度显著低于术前水平[K^+:(3.49±0.33)mmol/L vs(3.64±0.29)mmol/L,P=0.002;Ca^2+:(1.13±0.04)mmol/L vs(1.16±003)mmol/L,P=0.001],Cl-浓度显著高于术前水平[(108.7±2.3)mmol/L vs(106.9±2.2)mmol/L,P=0.006],而Na^+浓度无明显变化[(139.4±1.6)mmol/L vs(139.7±1.5)mmol/L,P=0.231]。-10°LP组患者Ca^2+浓度低于术前[(1.13±0.04)mmol/L vs(1.14±0.04)mmol/L,P=0.016],Na^+[(140.0±2.0)mmol/L vs(140.3±1.8)mmol/L,P=0.156]、K+[(3.47±0.34)mmol/L vs(3.49±0.36)mmol/L,P=0.506]及Cl^-[(109.1±2.5)mmol/L vs(108.2±2.6)mmol/L,P=0.071]浓度均无明显变化。0°LP组有6例患者(15%),-10°LP组有4例(10%)患者术中冲洗液吸收量>1500 ml,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头低足高倾斜10°截石位,显著减轻PKRP手术导致的K^+降低,Cl^-升高,但不影响其他电解质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钙离子对人永生化KC株HaCaT细胞整合素β1启动子活性、蛋白表达及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 (1)体外培养HaCaT细胞(12孔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8孔.分别用pGL3启动子(阳性对照组)、pGL3空载体(阴性对照组)及pGL3-1756 bp(全长启动子组)、pGL3-1442 bp(远端启动子组)、pGL3-261 bp(近端启动子组)报告质粒转染HaCaT细胞,转染分别在含0.00、0.03、0.09、0.30、0.80、1.20 mmol/L钙离子的无血清RPMI 1640培养液中进行(每组每种浓度3孔).24 h后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荧光素酶相对活性.(2)取本室构建的稳定转染小干扰RNA-整合素β1载体(简称稳定转染)的HaCaT细胞,常规培养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6部分,用前述6种浓度钙离子处理,每种浓度3个样本.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整合素β1蛋白表达水平.(3)于6孔板中培养正常HaCaT细胞和稳定转染的HaCaT细胞,每种细胞18孔.按常规进行划痕处理后,用含前述6种浓度钙离子的培养液(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每种浓度3孔细胞)培养12 h.观察并检测细胞迁移率.(4)对各实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1)全长启动子组细胞在钙离子浓度由0.00 mmol/L升至0.09、0.30 mmol/L时,荧光素酶相对活性由0.16±0.09升至0.39±0.09、0.35±0.05(t值分别为3.143、3.140,P值均小于0.05);当钙离子浓度升至0.80、1.20 mmol/L时,荧光素酶活性下降.远端启动子组细胞荧光素酶相对活性随钙离子浓度变化的趋势与全长启动子组相似,但在0.09、0.30 mmol/L时,该酶活性分别为0.56±0.32和0.64±0.06,明显高于全长启动子组(t值分别为0.887、6.122,P值均小于0.05).各种浓度钙离子对近端启动子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无明显影响.(2)当钙离子浓度为0.00 mmol/L时,稳定转染的HaCaT细胞整合素β1蛋白表达量为0.53±0.10.当钙离子浓度为0.03、0.09、0.30、0.80、1.20 mmol/L时,整合素β1表达量分别为0.58±0.09、1.40±0.29、1.41±0.09、0.99±0.10、1.16±0.15,与0.00 mmol/L时比较均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0.687、4.880、11.210、5.578、6.199,P值均小于0.05).(3)与钙离子浓度为0.00 mmol/L比较,当钙离子浓度为0.09、0.30 mmol/L时,正常HaCaT细胞迁移率明显增高;0.80、1.20 mmol/L时,迁移率明显降低.稳定转染的HaCaT细胞经各种浓度钙离子处理后,细胞迁移率无明显改变.结论 整合素β1远端启动子是调节人表皮细胞整合素β1转录的主要区域,钙离子对整合素β1启动子活性、蛋白表达和细胞迁移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