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双盲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麻醉前予40 mg帕瑞昔布钠静滴)和对照组(32例,麻醉前予生理盐水静滴),比较两组术后2、6、12、24 h疼痛程度、炎症反应、应激反应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6、12 h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疼痛峰值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6、12、24 h自控镇痛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d MMSE评分观察组为(27. 42±2. 17)分,对照组为(25. 04±1. 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12 h皮质醇、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POCD发生率观察组为6. 25%,对照组为31. 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帕瑞昔布钠可减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炎症和应激反应,显著降低术后POCD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以人应激和分子伴侣蛋白(STCH)为诱饵蛋白,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在高严格条件下筛选人脑cDNA文库。在SD/-4培养基上共获得156个阳性克隆,将酵母菌扩增后抽提质粒,转化大肠杆菌,进行序列分析,并经过回复杂交验证,潜在的与STCH相互作用的蛋白有:VDAC、MBP2、ZNF251、RanBP9、Phosophate glycolase、β-tubulin、up1、up2和WW adaptor蛋白。基于各候选蛋白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选择RanBP9作进一步验证实验。经体外GST-Pulldown和体内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RanBP9和STCH能够相互作用,明确RanBP9的羧基端为相互作用的最小功能域。此结果为我们进一步揭示STCH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分析前、后交叉韧带功能束在膝关节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研究交叉韧带损伤机制和移植物重建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5具无病理改变的膝关节节段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精确解剖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功能束在股骨与胫骨附着点,然后分别于膝关节在0°、30°、60°、90°、120°进行CT扫描,应用Mimics及ANSYS软件对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包含交叉韧带附着点的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最后应用ANSYS及CATIA软件确立前、后交叉韧带功能束附着部及功能束各平行切面的中心点,连接各中心点的长度,拟合得到以上5个角度各功能束中心点之间的曲线距离,即韧带的真实长度。结果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的前内侧束(anterior medial bundle, AMB)在0°~ 90°的范围内随着屈曲角度增加距离逐渐增大,到120°时距离稍有减小;其后外侧束(posterior lateral bundle, PLB)在0°~90°的范围内随着屈曲角度增加距离逐渐减小,到120°时距离稍有增加。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的前外侧束(anterior lateral bundle, ALB)和后内侧束(posterior medial bundle, PMB)在0°~120°的范围内随着屈曲角度增加距离逐渐增大。交叉韧带各功能束的长度变化在总体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膝关节的屈曲过程中,ACL双束之间起到交互作用,而PCL双束之间起到协同作用。通过建立膝关节交叉韧带功能束的有限元模型,更能真实反映交叉韧带的实际长度,为研究交叉韧带各功能束在运动中的真实长度变化提供了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治疗骨缺损以植骨为主,其中磷酸三钙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人工骨材料,但对于磷酸三钙的植骨效果仍有争议,其治疗骨缺损的机制尚无详细报道。 目的:观察磷酸三钙植骨填充于骨缺损区后,局部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浓度变化及骨愈合情况。 方法:取C57小鼠48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切除右侧股骨干中部2 mm长的骨干和骨膜制作单侧股骨缺损模型,实验组于骨缺损处植入磷酸三钙,对照组不植入任何物质。术后1-4周拍摄X射线片观察骨愈合情况,随后处死动物,植骨区取材,通过Elisa法测定样本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水平。 结果与结论:X射线显示,实验组术后2周时骨折大部分愈合,小部分骨皮质未完全愈合,3周时骨折基本愈合,仍有少量磷酸三钙残留,4周时骨折完全愈合,周围骨痂生长明显,磷酸三钙基本吸收;对照组术后一二周时仍可见骨折线,第3周时可见骨折线模糊,第4周时骨折部分愈合,部分骨皮质未愈合。实验组不同时间点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磷酸三钙植骨治疗可通过上调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骨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探讨不同浓度镁黄长石浸提液对人脂肪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AD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初步阐明镁黄长石体外促进hADSCs成骨分化的机制。方法依照ISO/EN 10993-5标准,制备镁黄长石浸提液,将获得的hADSCs培养于不同浓度的浸提液中(1/2、1/4、1/8、1/16、1/32),利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在成骨诱导条件下,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检测和茜素红染色以及钙离子定量检测,观察不同浓度浸提液对hADSCs成骨特性的影响。结果 1/2、1/4、1/8浓度的浸提液可以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ADSCs的体外增殖;1/4、1/8、1/16浓度的浸提液可以促进hADSCs的体外成骨分化;碱性磷酸酶染色和活性检测、茜素红染色和钙离子定量检测显示,1/4浓度的浸提液对hADSCs的体外成骨分化促进作用最强,此时的钙、镁和硅离子浓度分别为:2.36 mM、1.11 mM和1.03 mM。结论镁黄长石浸提液中的离子在适当浓度时,可以抑制hADSCs的体外增殖,同时促进hADSCs的体外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D打印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纳米级β-磷酸钙(β-TCP)可吸收颈椎融合器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ssisted design,CAD)系统和3D打印仪制备个性化山羊颈椎融合器,分析评价其终板匹配性;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检测3D打印融合器的生物相容性;将3D打印融合器植入山羊颈椎,分析其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3D打印融合器的终板匹配性能明显高于自体髂骨、美敦力威高融合器和史赛克Solis融合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PLA材料与3D打印复合材料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打印复合材料融合器左右侧屈和旋转活动度均小于自体髂骨、美敦力威高融合器和史赛克融合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复合材料前屈活动度小于自体髂骨(P0.05),但与美敦力威高融合器、史赛克融合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打印复合材料后伸活动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D打印PLA/纳米级β-TCP可吸收颈椎融合器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