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费米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异常实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站1997年3月购进瑞士哈美顿公司生产的费米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该系统由全自动样本处理机Microlab AT和全自动酶标分析仪Microlab FAME组成,为方便起见,以下简称AT和FAME。由两台586微机控制,在ELISA试验中实现从加样到打印结果全部自动化,使用中笔者对出现异常警告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到如下。1、“edited”此情况是人工方式输入样本条码号所致,任何一个样本条码不能被AT自动扫描,改用人工方式输入条码号时,都可造成结果显示“edited”。若确认输入的条码号无误,该实现结果正常。2、“error”  相似文献   

2.
FAME酶标分析系统在安全输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FAME全自动分析系统在安全输血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FAME全自动酶标分析系统和手工操作分别用ELISA方法检测HBsAg,抗-HCV,抗_HIV,比较两者的精密度(包括板间精密度和板内精密度),重复性,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FAME全自动酶标分析系统的精密度,重复性,特异性及灵敏度均优于手工操作,结论:FAME全自动酶标分析系统非常适合无偿献血大量标本的检测,使用该系统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李文胜  周伟  柳晓琴  周姝姝 《中外医疗》2011,30(24):19+21-19,21
目的评价LABAT2+FAME24/20全自动酶免仪与BIO-RAD680酶标仪临床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使用LABAT2+FAME24/20全自动酶免仪与BIO-RAD680酶标仪对40例临床标本进行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c-IgM,HBV-pres1,anti-HCV,anti-HIV,anti-TP10个项目检测,比对检测结果。结果 LABAT2+FAME24/20全自动酶免仪与BIO-RAD680酶标仪对此10个项目指标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均为100%。结论这2台仪器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可以同时应用于临床免疫项目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手工法+酶标仪酶免检测系统和FAME24/20全自动酶免检测系统使用相同试剂检测同一项目所得结果的一致性,并对手工法+酶标仪酶免检测系统进行使用前性能确认。方法:手工法+酶标仪酶免检测系统为X系统,FAME24/20全自动酶免检测系统为Y系统;使用X、Y系统及相同的HBsAg、抗-HCV、抗-HIV及TP四种试剂盒,每天检测四种试剂盒的内部质控品和同一外部质控品,并且连续20天重复实验,分别在同一块微板内进行同一批次检测20孔质控品和50例血液标本,计算批间CV值,进行X2检验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X和Y系统检测结果批间CV值均15%,符合率为100%(K=1),X和Y系统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酶免系统的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X系统完全可以配合Y系统同时应用于血液标本的免疫项目检测。  相似文献   

5.
故障一:样品条码扫描系统故障。正常情况下,在仪器Standby状态,按下Start键后,样品条码扫描系统就会发出红光。问题之一,Start键后,条码扫描仪暂时亮,样本通过转盘转入后红灯灭,无法扫描;问题之二,启动后条码扫描仪就没有反应,红灯不亮。  相似文献   

6.
自2009年解放军二五二医院开始利用移动护理工作系统,在条码扫描基础上,实现了病人识别医嘱执行,检验结果查询等功能,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减少了护理差错,避免纠纷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医院形象。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偶尔会出现扫码失败或条码不能正确识别的问题。在使用过程中科室对条码不能正确识别的情况进行了记录和分类并对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我院于2009年2月引进了瑞士哈美顿FAME24/20全自动酶免仪,在全自动酶免疫分析系统中,采用不同的工作表和工作模式可带来不同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为了使仪器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大的工作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其应用进行优化,使其更适合本科室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静脉畸形的磁共振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脑静脉畸形患者MR平扫、增强图像。结果24例中平扫见5例长T1、长T2信号或长T1、短T2信号髓静脉、13例见流空之引流静脉、6例无异常改变;增强扫描均见"水母状"或"树枝状"强化畸形血管。结论磁共振增强扫描是脑静脉畸形敏感的检查方法,有助于畸形血管的显示。  相似文献   

9.
徐春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3):2845-2846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垂体微腺瘤中诊断价值,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经明确诊断的24例垂体微腺瘤MRI资料,所有病例均常规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10例行延迟扫描。结果:24例垂体微腺瘤均位于垂体前叶,单发。MRI平扫15例在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在T2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部分呈稍低信号,10例为等信号。注药后动态增强扫描21例为低或稍低信号,3例延迟扫描有明显强化。平扫时显示病灶15例(63%),增强后显示病灶21例(88%)。结论:垂体微腺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动态增强扫描可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应作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常规检查方法,延迟扫描可作为动态增强扫描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肾癌常见病理亚型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常见病理亚型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特征,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皮髓质期、实质期和排泄期扫描的影像资料,观察并比较各种亚型CT动态强化方式及表现特征。结果:平扫CT,160例透明细胞癌中密度不均141例,24例乳头状癌中密度不均17例,而8例嫌色细胞癌中6例密度均匀。多期增强检查,透明细胞癌(153/160)增强皮髓质期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快速下降,排泄期持续下降,表现为"快进快出"型;而乳头状癌(23/24)和嫌色细胞癌(6/8)皮髓质期均呈轻、中度强化,实质期和排泄期呈持续强化,表现为"渐进性强化"型。经统计学分析,三种亚型肾癌间的平扫及排泄期CT值无统计学差异;而皮髓质期及实质期透明细胞癌与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间的CT值有统计学差异,但乳头状癌与嫌色细胞癌间CT值在皮髓质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透明细胞癌与其它亚型肾癌的鉴别有一定的价值,但乳头状癌与嫌色细胞癌的鉴别常常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1.
目前血站实验室在ELISA免疫检测时,无论是FAME24/20内置酶标仪还是Anthos Zenth 340RT温控酶标仪,在判读结果时都出现过OD值呈负值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整版OD值均呈负值;2)偶尔几孔或几排OD值呈负值;3)固定位置的一排或几排OD值呈负值。因为ELISA检测项目使用的  相似文献   

12.
刘影 《基层医学论坛》2014,(13):1665-166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胸部多合一"扫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不明原因胸痛患者及24例健康人群体检进行64排螺旋CT"胸部多合一"扫描,并对扫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60例"胸部多合一"扫描均获成功,2例冠状动脉显示失败,2例肺动脉显示失败,共检出胸部血管性病变:冠状动脉48例、主动脉25例、肺动脉11例,检出肺内及纵隔病变21例。结论 Philips 64排螺旋CT"胸部多合一"扫描是临床诊断不明心血管病变及胸部病变患者及健康人群体检,一种首选、及时、可准确定性的无创检查方法,同时对于临床治疗、疗效评价及术后随访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扫描资料,并与24例周围型肺癌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肺泡癌结节肿块病灶中的空泡征或细支气管气像的阳性率为64.71%(11/17),其他周围型肺癌的阳性率为16.67%(4/24),二者具有显著差异。叶段实变型肺泡癌主要表现为"枯枝状"支气管气像(3/3)和蜂窝状低密度区(2/3)。[结论]空泡征或细支气管气像、枯枝状支气管气像及蜂窝状低密度区是CT诊断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几个特征性征象。  相似文献   

14.
孔爱萍  王立兴  刘娟 《黑龙江医学》2014,38(9):1027-1028
目的探讨睑板腺癌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较完整的9例睑板腺癌患者的CT、MR影像表现特征,MR采用眼眶序列扫描,CT图像均行MPR。结果 9例肿块均位于上睑板,其中6例位于左眼上睑板,3例位于右眼上睑板。MRI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CT表现为典型"菜花状"或环条状软组织密度肿块,睑结膜呈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所有患者肿瘤免疫表型CK8/18、CK7均表现为阳性。结论睑板腺癌的CT、MR表现具有明显特征性,病理学检查有助于睑板腺癌的确诊。  相似文献   

15.
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AZF区微缺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Y染色体上无精子因子(AZF)微缺失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应用多重PCR技术,采用AZF区9个序列标签位点(STS),对107例男性不育患者(83例无精子症和24例严重少精子症)和20例正常生育男性外周血进行微缺失分析。结果:在107例无精症和少精子症不育患者中11例AZF区域微缺失,缺失率10.3%,其中无精症组缺失率为9.6%(8/83),少精子症组缺失率为12.5%(3/24)。11例微缺失患者中,单独AZFc区缺失患者5例(45.5%), AZFc+d区缺失患者4例(36.4%), AZFb+c区、AZFb+c+d区缺失患者各1例(9.1%);位点sY254和sY255缺失患者分别为72.7%(8/11)和100%(11/11)。20例正常生育男性未检测出Y染色体微缺失。结论:Y染色体AZF微缺失是导致男性不育患者精子发生障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MRI动态增强扫描的检查质量和其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垂体微腺瘤的MRI平扫、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图像,判断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图像质量,以及统计MRI平扫、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扫描检出率。结果:MRIGd-DTPA动态增强扫描成功率为100.0%,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对病灶检出率分别为43.8%(21/48)、91.7%(44/48)、66.7%(32/48)。三种不同的扫描方法病灶检出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MRIGd-DTPA动态增强扫描是相对简单、易行、成功率高的检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可作为MRI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宋维学  戴友 《吉林医学》2009,30(24):3140-3140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外侧劈裂性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T"型钢板固定、自体髂骨移植治疗8例胫骨平台外侧劈裂性骨折的疗效。结果:治疗8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24个月,优良率87.5%。结论:"T"型钢板固定,自体髂骨移植治疗胫骨平台外侧劈裂性骨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肺靶向红霉素乳酸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用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DLLA)制备肺靶向红霉素缓释微球(ERY-PDLLA-MS)。方法:用正交设计优化微球制备工艺,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差示扫描热分析确证含药微球的形成。并对所制备的红霉素微球的粒径及其分布、载药量、包封率、工艺重现性、体外释药、稳定性及在体内各组织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微球形态圆整,且药物确已被包裹在微球中,而非机械混合。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1.18μm,粒径在5-20μm占总数的94%以上,载药量为24.16%,包封率为63.54%,最佳工艺条件重现性良好,微球在4℃及25℃放置三个月各方面性质稳定,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Q=28.067 3.8515t^1/2(r=0.9834),动物体内实验表明,红霉素微球混悬剂较普通注射 剂更聚集在肺组织。结论:微球制备工艺稳定,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和肺靶向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小肾癌的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例均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在平扫、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的螺旋CT表现。结果:所有病例平扫均为圆形或类圆形,其中病变呈稍低密度12例,等密度7例,稍高密度1例。未见肿瘤钙化及向周围浸润转移征象,肾周围脂肪层清晰。所有病例增强扫描于皮质期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全部或部分强化,实质期强化明显减退。肾盂期密度进一步降低。结论:螺旋CT在小肾癌的表现中呈现典型的"快进快出"特点,其对小肾癌的检出,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数字医学》2014,(4):120-120
本刊记者李海阳报道3月13日于上海,霍尼韦尔(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HON)扫描与移动技术部宣布为中国八个省份的卫生厅提供140,000多台条码扫描器与移动数据终端。这些设备包括Voyager1400g影像式条码扫描器、MS5145手持激光扫描器YFnScanPal5100便携式移动终端等,用于我国药品电子监管过程中流通环节的药品电子监管码扫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