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属于血液系统疑难性疾病,并且具有较高的向白血病转化的倾向,目前临床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系统疑难性疾病的疗效不甚理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科周永明教授行医30余载,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系统疑难性疾病。作者有幸跟师临证学习,现将周永明教授论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经验总结如下,以期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系统疑难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死亡率很高,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是治疗白血病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院周霭祥主任医师从医50余年,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研究几乎涵盖全部血液系统疾病,为后辈积攒了宝贵的财富,值得整理、继承和发扬.笔者现将周老治疗血液系统常见出血性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1 中医病证及病因病机 目前,血液系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包括过敏性紫癜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病因病机与临床表现类似中医"血证"、"发斑"、"斑毒"、"肌衄"、"葡萄疫"等病证.  相似文献   

4.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系血液系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中医药治疗ITP具有独特优势,本文主要从ITP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临床研究和中医药治疗ITP的机制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为ITP的临床治疗选择提供新的思路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以骨髓单克隆浆细胞大量增生为特征的恶性疾病,当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化学药物治疗,常用的化疗药物有硼替佐米、来那度胺等[1].其作为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治疗中较少见非感染性发热,但一旦出现,治疗则较为棘手.史哲新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血液学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擅长于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现将其运用调和营卫法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非感染性汗闭发热验案1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朱士月  陈志炉 《新中医》2020,52(1):11-14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也叫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血液系统中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中医药在其治疗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笔者通过检索近年来中医药治疗ITP的相关文献资料,发现中医药治疗ITP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经济负担更小,为中医药治疗ITP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以免疫功能异常为主或伴皮肤、关节、血管等多系统损害的一类疾病。临床常见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SS)等,累及多系统,其中血液系统是主要受累系统之一。通过对近几年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损害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及诊治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进一步加深临床对此类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对探索新的诊治思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表现为浆细胞过度增殖,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与之同时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引起骨痛及病理性骨折、贫血和出血倾向、感染、肾功能损害、高钙血症等一系列临床表现。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人,是血液系统的常见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全部血液系统肿瘤的10%左右。西医治疗主要以放化疗、干细胞移植及生物治疗等为主,但因其易出现耐药、骨髓抑制等情况影响疗效。中医学根据其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钟新林主任对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的认识和临床治疗经验。IDA是血液系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西医治疗上多采用铁剂,具有较多的不良反应,而中医有着良好的疗效。本病的发生与心脾两虚有着密切的联系。钟师常以归脾汤加减法治疗心脾两虚型缺铁性贫血,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宋文萍 《河北中医》2010,32(1):69-70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可累及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多脏器损害,血液系统改变是其中之一,可表现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计数减少、溶血性贫血和淋巴细胞减少等。2007—01-2008—12,笔者采用中药汤剂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34例,并与单纯泼尼松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麻柔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临床及实验研究40余年,擅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治疗血液系统疑难性疾病。在应用含砷中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CMPD-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CMPD-ET)、部分不能分类骨髓增生异常综全征/骨髓增殖性疾病及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酝獾钠渌嘈偷募毙苑橇馨拖赴籽-≈薪辛舜蟮ù葱掠胩剿鳎阅承┎≈值闹瘟苹哿私铣墒斓木椋糠炙浯τ谔剿鹘锥危殉醪较允境隽己玫男Ч?  相似文献   

12.
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理论在多器官纤维化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宗江  刘昆  张新雪  牛建昭 《中医杂志》2005,46(10):727-729
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将这一理论引入中医药防治肝、肾、心、肺等器官纤维化、硬化的研究中,寻找通治多器官纤维化的有效药物,为揭示器官纤维化、硬化的实质及为中医药防治难治性疾病开拓新途径;为中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理论提供实验依据;为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现代化、规范化研究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ProfessorHEPu renhasengagedinacupunctureclinicformorethan 50yearsandcreatedaspecifictherapy “SanTongFa” (tripledredgingneedling)fortreatingvariousdiseases.Itismainlyemployedtoregulateandnormalizefunctionalactivitiesofqi,andtocurediseasesatlast.Inthetreatmentofsomerefractorydis eases,his“SanTongFa”hasnewimprovementandfurtherdevelopment.Herpeszosterisavirus inducedacutevesic ulardermatosiswithperipheralnerveinjury .Itisalsocalledas“CanyaoHuodan”(缠腰火丹 ) ,“ChuanyaoLong”(缠腰龙 )o…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Apriori算法与系统聚类的数据挖掘技术对中药方剂治疗血液病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梳理常用的药物种类,总结药物间的配伍规律和关联规则,为临床血液病治疗的药物组方选择和中成药开发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以"血证""虚劳""急劳""温病""热劳"5个病证作为关键词筛选治疗血液病的方剂,同时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采用主题"血液病"与全文"中药"进行高级检索,筛选1979——2019年有关中药治疗血液病的文献。根据支持度、置信度、提升度,对治疗血液病的中药方剂的高频次中药、配伍规律、核心中药组合、相互关系网络及聚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获得100个方剂和中成药制剂,涉及中药64种,总用药频次772,使用频次≥10的中药有25味,频次最高的5味中药是丹参、人参、党参、黄芪和地黄;治疗血液病的中药药性以温(频次291,37.79%)、寒(频次228,29.61%)为主,药味以甘(频次486,41.82%)、苦(频次362,31.15%)为主;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核心药物组合包括川芎-当归、白芍-当归、熟地黄-当归、桃仁-当归等7个药对组合和桃仁-川芎-当归、桃仁-红花-当归、红花-川芎-当归等24个3药组合,关联规则分析发现了16种具有潜在配伍关系的白血病治疗药物组合,其中提升度4.7以上的药物组合有4个;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高频使用的单味药物之间,具有关联性的药物组合有8组;高频药物复杂网络分析表明,当归-白芍、当归-茯苓药对和当归-白术-黄芪3药组合间的联系密切。结论治疗血液病高频药物和核心组方中以补虚药、活血药和清热药为主,益气养血、活血化瘀和清热凉血为中医药血液病的主要治法,为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用药和新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窍活血汤合方治疗偏头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雪  邹大威 《辽宁中医杂志》2014,(12):2694-2696
偏头痛是临床中比较难治的疾病之一,因久病必瘀,偏头痛久病不愈多有瘀血,通窍活血汤是治疗血瘀头痛的古代名方,故以该方为主方治疗偏头痛。另外,偏头痛除血瘀外,常合并气滞、痰浊、寒凝、正虚等病机,所以临床合理运用通窍活血汤合柴胡疏肝散、半夏白术天麻汤、吴茱萸汤、四君子汤、四物汤、大补元煎等方辨治偏头痛,则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钱先  谭玲 《四川中医》2010,(6):59-61
目的:观察生津养血颗粒剂对干燥综合征合并血液系统受累的治疗效果。方法:50例干燥综合征合并有血细胞减少的患者,服用生津养血颗粒剂3个月,观察其治疗前后口干、眼干等症候积分的改善;唾液流量、泪流量的前后比较以及治疗前后血细胞指标的变化。结果:5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口干、鼻干、皮肤干、大便干的症候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的眼干症状有改善,但积分比较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的唾液流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的泪流量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的血细胞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按"津血同源"论制定的复方制剂生津养血颗粒,有很好的改善干燥综合征合并血液系统受累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护场理论是中医治疗痈、疮、疖、疽等外科疾病的特有理论体系,尤以外治箍围法最能体现。从理论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等方面综述近年相关文献,发现护场科学内涵不断丰富,广义护场多指人体正气;护场理论已被广泛引申并应用于恶性肿瘤、肛肠术后感染等疾病中,指导临床诊疗活动。  相似文献   

18.
通过介绍黄海龙应用虫类药辨证治疗三叉神经痛、颜面神经麻痹、腔隙性脑栓塞、坐骨神经痛、面部痤疮、老年人皮肤干燥瘙痒症、肝硬化、顽固性闭经等8例病案,体会到虫类药在异病同治中的确切效果,也反映了黄海龙老中医灵活运用虫类药的丰富经验且具有可靠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天麻通络汤治疗顽固性头痛的作用及机理。方法:将216例顽固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疗程为2周。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6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天麻通络汤能有效治疗头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灸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发展现状,明确其特色与优势,找出存在的问题。方法:检索2003—2013年10年间期刊文献,对灸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整体状况、不同灸法应用特点及选穴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灸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研究报道内容丰富,临床应用方式多样,不同灸法治疗过敏性鼻炎均有肯定疗效,具有充分个体化治疗的选择空间。其中艾灸疗法以其疗效突出,使用安全方便,与药物结合发挥作用对缠绵难愈的患者有良好疗效等特点,临床关注度最高,其文献报道共计87篇,占60.81%。天灸虽然也能被患者普遍接受,但其药物组成复杂,具有对皮肤刺激不易控制等因素,使其临床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结论:灸法在过敏性鼻炎治疗中存在独特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并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