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构建“互联网+母婴护理”精准服务模式,为母婴人群提供不同类型的专业居家护理服务。方法 通过中山市“互联网+护理服务”线上平台,构建“互联网+母婴护理”精准服务模式,采取标准化培训,落实同质化护理管理,实践“互联网+母婴护理”精准服务。结果 我院“互联网+母婴护理”精准服务自2020年6月开展来,电话咨询评估215次,上门母婴护理服务103次,其中接受评价的产妇满意度(4.41±0.66)分,31名出诊护士职业满意度对该模式自评赞成率61.29%~100%。结论 构建的“互联网+母婴护理”精准服务模式,满足了人民群众延续性护理需求;同时拓展护士执业空间,提升护士专业价值,对促进护理服务业的改革与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以专科服务小组为主导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开展居家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组建专科服务小组,包括管道、静疗、伤口造口、母婴、康复及中医6个小组,通过多种形式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考核通过后对居家患者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结束后使用满意度评价表调查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 2019年7月15日—9月15日共开展了61例居家护理服务,其中母婴小组26例,伤口造口小组8例,管道小组14例,静疗小组3例,康复小组6例,中医小组4例;98%的患者对居家护理服务满意,患者认同以居家护理服务小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 结论 以专科服务小组为主导开展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居家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高,护士自我价值提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互联网+"延续护理在肾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初次行肾移植术成功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采取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健康教育方式。观察比较2组肾移植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末、3个月末、6个月末免疫抑制剂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肾移植患者出院后1个月末、3个月末、6个月末免疫抑制剂服药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联网+"延续护理可提高肾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可视化“护士指南针”护理交接班制度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1—4月和2019年5—8月在神经外科住院的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实施传统交接班制度)和观察组(实施可视化“护士指南针”护理交接班制度),各130例,在实施干预前后调查2组患者对管床护士的认识率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管床护士认识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管床护士认识率从62.3%提高至86.2%,护理服务满意度的7个维度:感知质量、患者预期、医院品牌、疾病压力、患者满意、患者抱怨和患者忠诚分别从(37.15±4.05)、(12.77±1.71)、(4.22±0.83)、(4.18±0.93)、(8.42±1.26)、(4.21±0.88)、(8.67±1.24)分提升至(44.73±0.61)、(14.86±0.41)、(4.96±0.19)、(4.92±0.27)、(9.95±0.21)、(4.95±0.21)、(9.93±0.2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可视化“护士指南针”护理交接班制度能有效提升住院患者及家属对管床护士的认识率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杜静  余红  徐倩  张帆  赵诗婷  欧子杨 《护理学报》2021,28(13):70-73
目的 探究坐卧式“六字诀”功法锻炼对卒中后轻中度抑郁患者抑郁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0年3月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卒中后轻中度抑郁住院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卒中后抑郁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坐卧式“六字诀”功法锻炼,2次/d,15~20 min/次,干预28 d。分别于干预前、干预28 d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受试对象进行评价。 结果 干预前,2组卒中后轻中度抑郁患者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和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8 d末,2组卒中后轻中度抑郁患者患者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28 d末,观察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坐卧式“六字诀”功法练习可改善卒中后轻中度患者的抑郁及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深入了解护士参与“神秘客户”体验活动即“护士体验患者活动”后临床护士的真实感受,为新建医院服务模式优化、信息系统管理完善、护士训练培养策略提升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5名护士体验活动后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Colaizzi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神秘客户”体验活动后,参与护士接受访谈,提炼出个性化服务,专业指导需求,信息系统管理,疗愈环境设计,体验活动启发与改变5个主题。结论 “神秘客户”体验活动可根据门诊护理专业需求特色,打造个性化护理宣导;探寻新建医院信息系统无纸化管理前期不稳定的解决方法;开发拓展“神秘客户”体验活动用于护理的优化与改进,为新建医院初期服务模式、制度流程改进、护理人员培养提供有效依据,为营造优质的护理文化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组团式”紧密型帮扶提升基层中医院护士中医护理服务能力的方式及效果。方法 充分了解基层中医院的需求,成立中医护理帮扶专家团,并派驻中医护理骨干紧密型驻点帮扶。采取“双”式和“播种”式帮扶,强化人才培养;建立护理服务质控体系,引入科学管理理念;“手把手”指导+“传帮带”教学,促进学科发展;“师带徒”模式打造联动门诊,帮助基层医院提供高质量服务。结果 被帮扶医院中医护理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中医理论与操作评分较帮扶前明显提高(P<0.001),其中中药涂药技术、蜡疗技术和经穴推拿技术3项操作进步最大;被帮扶医院护士对“组团式”紧密型帮扶总体满意度、教学计划安排满意度、授课内容满意度均达到99%以上;被帮扶医院成功开设中医特色护理门诊,培养了8名院级中医护理骨干人才。结论 对基层中医院实施“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可有效提升被帮扶医院的中医护理服务能力,进而提高基层中医院中医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旨在推进和完善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 方法 通过系统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法及优序图法确立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质量评价指标。 结果 2020年9月—11月进行了2轮专家函询,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2,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78和0.262。最终确立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包括一级指标6项(有形性、可靠性、保证性、响应性、移情性、易用性)、二级指标l8项和三级指标66项。 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内容全面,可为我国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质量评价及服务指南的制订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翻译韩文版“以人为本”重症护理量表(Person-centered Critical Care Nursing,PCCN),形成中文版“以人为本”重症护理量表,并分析其信度效度。方法 按照量表汉化的程序,得到原作者授权后,将韩文版“以人为本”重症护理量表翻译为中文,并接受跨文化调试,对天津市375名重症监护室护士进行调查,完成信度效度检验。结果 中文版“以人为本”重症护理量表表面效度与内容效度较好;共提取出共情、个性、尊重、舒适4个公因子,各因子的条目载荷均≥0.4,累计总变异率的解释率为70.113%,结构效度良好;总体Cronbach α系数为0.897,各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16、0.766、0.771、0.871。验证性因子模型拟合度良好。结论 中文版“以人为本”重症护理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适合中国ICU护士共情、个性、尊重、舒适等方面人文关怀能力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三主”视角下《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及效果。方法 围绕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3方面,采取强化教师思政育人意识与能力,完善课程思政系统、构建“LOVE”和“HEART”2大思政模块、丰富课堂教学方法等措施,在2019级护理本科生中进行《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结果 学生和督导评价中,教师德育能力均分超过上一年度,且获得了一些奖项;学生课堂互动参与度好、线上学习积极、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平均分超过80分,思政素养得分超过90分者占比超过80%。结论 “三主”视角下“课程思政”教学可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激发学生课程学习投入、提升学习效果和思政素养。  相似文献   

11.
汪苗  杨燕  李远珍  管慧  陶秀彬 《护理学报》2022,29(11):20-24
目的 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以角色理论、护理程序、整体护理等为理论依据,采用文献分析、小组讨论、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构建并确立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确立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60个三级指标。结论 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完整,结构合理,科学性好,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的培养和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生育舞蹈对初产妇产时的疼痛程度及分娩控制感的影响。方法 将170例初产妇在活跃期后分为2组。观察组采取生育舞蹈助产,主要指导孕妇放松并保持直立位、骨盆倾斜运动、前后左右及转圈式扭动及振动骨盆等舞蹈动作每小时活动1次,每次持续30 min以上;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待产,包括家属陪伴、自由体位。比较2组产妇干预前、干预后30 min、60 min、90 min产痛评分及分娩控制感得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产痛得分在干预后30 min、60 min、90 min均低于对照组(P<0.05),分娩控制感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育舞蹈助产可以降低初产妇活跃期产痛水平,提高分娩控制感,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出院计划服务对全喉切除患者负性情绪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104例全喉切除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干预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出院计划。应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在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和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院计划能有效缓解全喉切除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2月~2008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康复出院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并跟踪随访1年;对照组自愿来院复查。两组均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日常生活量表(ADL)、服药依从性等比较。结果 1年后,干预组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DSS、ADL评分比一年前进步显著(P<0.01),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减少复发、延缓社会功能衰退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黄迪  王雨  代永娅  王颖  江智霞 《护理学报》2019,26(19):11-15
目的 通过构建护理学创客教育2.0双螺旋教育模型,并在护理本科生教学中运用该模型,验证其教学效果,为提升护理本科生创新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文献分析结果,采用探索性研究法构建护理学创客教育2.0双螺旋教育模型,并以“3D打印+护理”课程为案例,运用该模型,对护理本科生课程前后进行创新能力测试。结果 (1)冒险性、挑战性、想象性中不同年级对应的维度均分值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年级学生好奇性维度均分值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护理本科生总体创新能力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挑战性中不同年级的均分值两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均分值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大二、大一、大三;(5)大一、大三学生想象性维度均分值与大二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构建护理学创客教育2.0双螺旋教育模型,并能够一定程度提升护理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为护理学创新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同妻群体负性情绪的特征及来源,为开展心理健康护理和干预提供思路和数据支持,促进同妻群体的心理健康。方法 本研究于2021年10月14日起开始关注百度贴吧中“同妻吧”中的发帖动态,利用 Python爬取百度贴吧“同妻吧”中截止到2021年11月07日的帖子,最终获取72 680条帖子的数据。通过分词、TF-IDF算法得到词频排名前50的高频关键词;利用 Gephi 软件对关键词进行共现网络分析;利用Boson提供的情感词典判断所提取高频关键词的情感正负程度,计算每个小时内发帖数量,并分析发帖内容的正负性情绪特征。结果 凌晨3:00—5∶00用户活跃度最低(占3.01%),晚上20∶00 —23∶00同妻活跃度最高(占23.04%)。偏正性情感表达的有29 414条,其中情感得分>0.5的帖子有29 386条,占总发帖量的40.40%,情感得分=0.5的有28条(0.03%);情感得分<0.50分的有43 266条,均表达了负性情绪,占总发帖量的59.50%,各个时间段的平均情感得分均偏负性。在表达负性情绪时,“恶心”、“怀疑”、“痛苦”、“不好”、“伤害”是被提及最多的词语,发帖的内容主要围绕婚姻问题进行讨论。结论 百度贴吧“同妻吧”中的同妻普遍倾向于表达负性情绪,婚姻问题是同妻负性情绪的主要来源。同妻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人们的重视,要及时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提升这个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加强对同妻合法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以时机理论为框架的戒烟干预对COPD患者戒烟效果的影响。方法 便利选取2018年1月—10月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试验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接受基于时机理论的戒烟干预,对照组接受呼吸科常规护理,并依据《中国临床戒烟指南(2015版)》对其进行简短戒烟干预及定期随访,两组均于患者出院后1个月、6个月评定戒烟率、尼古丁依赖程度及焦虑、抑郁情况。 结果 试验组出院后1个月戒烟率为72.34%,高于对照组的戒烟率40.82%,试验组出院后6个月戒烟率为85.11%,高于对照组的戒烟率48.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尼古丁依赖程度分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焦虑、抑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时机理论的戒烟干预可有效提高COPD患者戒烟率,降低尼古丁依赖程度,尚未发现其对焦虑、抑郁情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金课”理念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科研护士培养的探索和实践效果。方法 选取长沙市某三级综合医院36名有意向申请2021年科研护士岗位的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在“金课”理念下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形式,围绕科研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更加侧重学员的“分析、评价、创造”3个高级认知阶段,分别展开护理科研培训与实践。结果 培训后临床护士科研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课”理念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有效提高临床护士科研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痊愈"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照料者112人,按出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观察组57人和对照组55人。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健康宣教和康复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为期6个月的家庭护理干预。在出院时、出院6月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两组照料者进行评定。结果出院时,两组照料者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均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6月未,观察组照料者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均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提高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