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牛磺酸转运体基因(solute carrier family 6 member 6,Slc6a6)敲除大鼠,繁殖并鉴定,为研究牛磺酸缺失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提供稳定的大鼠模型。方法针对Slc6a6基因第5外显子,设计向导RNA(single-guide RNA,sgRNA)介导Cas9核酸酶与靶点DNA特异性结合,并切割基因组DNA,被切割后的DNA进行重组修复,从而实现基因的敲除。通过基因型鉴定和测序分析检测新生大鼠基因型。利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技术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分析大鼠脑组织的牛磺酸转运体(taurine transporter,TauT)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建立Slc6a6基因敲除大鼠模型。结果 F3代出现21只Slc6a6基因敲除纯合子(TauT~(-/-)),54只杂合子(TauT~(+/-)),27只阴性(TauT~(+/+)),F3代纯合率约为20.59%,基本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Slc6a6基因敲除纯合子大鼠脑组织mRNA水平基本不表达,Tau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同窝阴性大鼠。结论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系统定向敲除Slc6a6基因,成功构建Slc6a6基因敲除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CRISPR/Cas9和Cre-loxP技术相结合构建牛磺酸转运体(taurine transporter,TauT)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条件性敲除大鼠,并对其脑组织线粒体mtD NA及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利用CRISPR/Cas9和Cre-loxP技术获得TauT基因第5外显子两端含有loxP位点的杂合子大鼠(TauT~(loxP/WT))。将获得的TauT~(loxP/WT)大鼠与Nestin-Cre大鼠交配,经繁殖和鉴定最终获得神经特异性TauT基因敲除大鼠(TauT~(loxP/loxP/Cre+))。通过Real-time PCR、Westen blot、免疫组化对TauT~(loxP/loxP/Cre+)大鼠进行基因和蛋白表达检测,用HE染色观测其脑组织形态,并对脑组织mtDNA拷贝数和线粒体呼吸链酶(Ⅰ/Ⅱ/Ⅲ/Ⅳ/Ⅴ)活性进行检测。结果与野生型大鼠相比,TauT~(loxP/loxP/Cre+)大鼠脑组织中TauT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TauT基因在中枢神经系统被成功敲除,模型构建成功; HE染色显示TauT~(loxP/loxP/Cre+)大鼠脑细胞数量和密度有所降低,而老年TauT~(loxP/loxP/Cre+)大鼠脑中细胞病变更加明显。此外,与野生型大鼠相比,TauT~(loxP/loxP/Cre+)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Ⅰ、Ⅲ、Ⅳ、Ⅴ酶活性显著降低,但mtDNA拷贝数却明显上升。结论利用CRISPR/Cas9和Cre-loxP技术成功了构建中枢神经系统TauT基因敲除大鼠模型,并初步验证了此模型对脑组织及其线粒体呼吸链酶和mtDNA的影响,为研究牛磺酸及TauT对脑组织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模型平台。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骨骼肌和脂肪组织特异性表达Cre重组酶基因的转基因小鼠,以期在上述组织细胞中实现相关基因的条件性剔除.方法选择人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基因的启动子驱动Cre重组酶的特异性表达,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GLUT4-Cre转基因表达质粒.通过显微注射法将该质粒导入小鼠受精卵细胞核,获得的新生鼠经PCR和Southern杂交方法进行基因型的分析鉴定,常规方法培育、传代转基因鼠.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对Cre酶在阳性转基因鼠体内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获得5只阳性转基因首建鼠,其中3只已建系并稳定传代.在脑、脂肪组织中检测到Cre基因表达,而心肌、骨骼肌及肝脏组织中未检出转基因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在脑、脂肪组织中特异性表达Cre的转基因鼠,为研究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相关的条件性基因剔除小鼠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脑缺血后的血浆蛋白质组学的变化差异,筛选出具有高度脑特异性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 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造模成功后,收集新鲜血浆.用阳离子交换色谱分级血浆蛋白,并用胰蛋白酶消化蛋白,得到的肽段混合物经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后进行飞行时间质谱鉴定,确定缺血前后血浆中的差异表达蛋白,对差异蛋白进行基因表达组织特异性分析,筛选具有高度脑特异性的蛋白.结果 在正常组和缺血组的大鼠血浆中各鉴定到285种和309种蛋白质.其中,缺血组的差异蛋白种类数量为200.经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分析,从缺血组差异蛋白中筛选出6个具有高度脑特异性的差异蛋白.结论 脑缺血后,血浆蛋白组发生明显变化.鉴定到的脑特异性蛋白,为后续生物标记物研究提供了候选蛋白.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骨骼肌和脂肪组织特异性表达Cre重组酶基因的转基因小鼠,以期在上述组织细胞中实现相关基因的条件性剔除。方法:选择人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基因的启动子驱动Cre重组酶的特异性表达,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GLUT4-Cre转基因表达质粒。通过显微注射法将该质粒导入小鼠受精卵细胞核,获得的新生鼠经PCR和Southern杂交方法进行基因型的分析鉴定,常规方法培育、传代转基因鼠。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对Cre酶在阳性转基因鼠体内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获得5只阳性转基因首建鼠,其中3只已建系并稳定传代。在脑、脂肪组织中检测到Cre基因表达,而心肌、骨骼肌及肝脏组织中未检出转基因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在脑、脂肪组织中特异性表达Cre的转基因鼠,为研究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相关的条件性基因剔除小鼠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不同部位脑组织中Par-4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Par-4基因在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后,不同脑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制备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动物模型。利用RT-PCR检测脑缺氧缺血后不同时间点海马组织、大脑额叶皮质及小脑中Par-4的mRNA表达的改变,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在缺氧缺血24h后,海马组织大脑额叶皮质和小脑中Pat-4蛋白表达量的改变。结果:①海马组织和大脑额叶皮质中的Pat4 mRNA在脑缺氧缺血后2h已明显升高,至6h已达高峰。而小脑未见表达;②在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24h后,海马组织及大脑额叶皮质中Pat-4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并且海马组织中Par-4蛋白表达量高于大脑额叶皮质中Par-4蛋白表达量。而小脑未见其蛋白表达。结论:缺氧缺血对新生大鼠不同脑组织中Par-4基因表达影响不同,Pat-4可能参予了缺氧缺血对新生大鼠海马组织和大脑额叶皮质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RISPR)/重组CRISPR相关核酸酶9(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 Cas9)构建Mafb基因敲除小鼠,初步研究该基因缺失对尿道发育的影响。方法 根据CRISPR/Cas9技术原理构建Mafb基因杂合子(Mafb+/-)F1代小鼠,裂解鼠尾提取DNA,PCR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判定基因型结果。使Mafb+/- F1代小鼠与野生型(wild type, WT)C57BL/6J小鼠交配繁殖。将获得的Mafb+/-小鼠间进行交配,获得Mafb基因敲除纯合子(Mafb-/-)雄性胎鼠。免疫荧光验证Mafb-/-胎鼠阴茎组织中Mafb基因表达情况;扫描电镜及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Mafb-/-胎鼠阴茎组织形态,免疫荧光检测胎鼠阴茎组织尿道缝处细胞E-Cadhrin和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繁育Mafb+/-小鼠,保持种群数量并得到Mafb-/-雄性胎鼠,PCR法成功鉴定基因型。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afb-/-胎鼠阴茎组织中几乎不存在Mafb蛋白表达,且相较于WT型,尿道缝处细胞E-Cadhr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α-SMA蛋白表达明显增高;扫描电镜及HE染色显示Mafb-/-雄性胎鼠为尿道下裂表型。结论 成功构建 Mafb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确定其敲除可导致小鼠出现尿道下裂表型,发现尿道缝处细胞中E-Cadhrin和α-SMA的表达差异,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尿道下裂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在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MJOA)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NS组和MIA组,采用碘乙酸钠(MIA)注射颞下颌关节上腔构建实验性TMJOA大鼠模型;采用Von Frey检测大鼠颞下颌关节(TMJ)区注射MIA后痛觉阈值变化;苏木精-伊红(HE)、番红固绿染色观察髁突结构的改变;HE染色观察三叉神经节(TG)的病理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检测TG NLRP3蛋白表达及分布;Western blot检测TG NLRP3、白细胞介素(IL)-1β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TG NLRP3、凋亡相关斑点状蛋白(ASC)、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IL-1β、IL-18 mRNA表达。结果 与NS组比较,实验性TMJOA大鼠痛觉阈值下降(P<0.05);TMJ、TG病理结构改变明显;TMJOA组大鼠TG组织中表达NLRP3的蛋白和mRNA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 NLRP3炎症小体可能参与调控TMJOA大鼠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并观察转IGF-1基因的鼠胚胎神经干细胞(NSC)体内外基因表达情况.方法:通过酶切和连接的方法将IGF-1基因克隆入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XSN中,感染包装细胞后收集病毒颗粒再感染从胎龄14 d的SD大鼠全脑组织中分离出的NSC,RT-PCR检测IGF-1的mRNA,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GF-1蛋白的表达,并用立体定向法将Brdu标记的转基因NSC移植到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的纹状体缺血半暗区,免疫染色观察移植后1周转基因NSC在脑内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酶切及序列分析证实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IGF-1构建正确,RT-PCR能检测到转基因IGF-1的mRNA,免疫组织化学法能检测到IGF-1在转染了逆转录病毒的NSC及其子代细胞内表达,转基因NSC移植后1周在宿主脑内迁徙并表达IGF-1基因产物.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IGF-1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了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的NSC可在体内外表达IGF-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内毒素诱导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方法 将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内毒素组.采用HE染色和阿辛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进行气道上皮杯状细胞计数及检测气道黏液物质表达.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实时定量-PCR检测气道及肺组织黏蛋白5AC(MUC5AC)、PPARγ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内毒素组气道上皮杯状细胞积分、气道黏液物质、气道及肺组织MUC5AC、PPARγ蛋白及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内毒素组气道及肺组织PPARγ蛋白表达水平与气道及肺组织MUC5AC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829,P<0.05).结论 PPARγ参与了内毒素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 (GFAP) and taurine transporter (TauT) in the retinal Müller cells in high glucose culture with taurine an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glucose on the taurine transporting, and the possible protective effects of taurine on MUller cells in early diabetic retinopathy. Methods: The Müller cells from the rat retina were cultured in high glucose, and GFAP and Taut expressions were detected in the cell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doses of taurine by immuocytochemical fluorescein staining and Western blotting. Results: High glucose enhanced the expression of GFAP and de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TauT in Müller cells. Taurine decreased the up-regulation of GFAP in the cells which was induced by high glucose; 0. 1-10 mmol/L taurine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TauT in Müller cells. Conclusion: Taurine can inhibit the changes in Müller cell resulted from high glucose.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高糖和牛磺酸培养对大鼠视网膜Muller细胞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牛磺酸转运蛋白(taurinetransporter,TauT)表达的影响,探讨牛磺酸保护糖尿病引起视网膜损伤的机制。方法实验分6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牛磺酸对照组、高糖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牛磺酸处理高糖组。用免疫细胞荧光双标鉴定Muller细胞,RT-PCR和免疫细胞荧光双标检测Muller细胞中VEGF和TauT的表达。结果体外25mmol/L高糖培养使Muller细胞VEGF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10mmol/L牛磺酸可有效抑制高糖诱导的VEGF上调表达(P〈O.05);高糖诱导Muller细胞中TauT表达抑制,引起TauT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牛磺酸干预可上调Muller细胞中TauT的表达(P〈0.05),提高细胞内外牛磺酸的转运能力。结论体外高糖培养诱导Muller细胞VEGF表达增加,TauT表达下降。牛磺酸通过降低VEGF表达、提高牛磺酸转运能力达到保护视网膜的作用。该实验结果可为牛磺酸用于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细胞外组蛋白是否通过促进凋亡参与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损伤。方法:将54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组和治疗组,每组18只,各组组内再随机分为3个亚组:6 h组、24 h组及72 h组,每亚组6只;采用改良Rice法制备HIBD模型,治疗组予选模前5 min尾静脉注射特异性组蛋白H4中和抗体20 mg/kg。各组大鼠在造模后6 h、24 h和72 h检测血浆中细胞外组蛋白的含量、脑组织病理学及凋亡相关指标。结果:相比于假手术组,HIBD组大鼠脑含水量较高(P <0.05),HE染色显示脑组织结构破坏,尼氏染色显示脑组织损失率增加(P <0.05),血浆细胞外组蛋白含量上升(P <0.05),Tunel 染色显示脑组织凋亡细胞增加(P <0.05),凋亡蛋白cleaved casepase-3表达升高(P <0.05);相比于HIBD组,治疗组大鼠脑含水量减少(P <0.05),HE染色显示脑组织结构破坏减少,尼氏染色显示脑组织损失率减少(P <0.05),血浆细胞外组蛋白含量降低(P <0.05),Tunel 染色显示凋亡细胞减少(P <0.05),凋亡蛋白cleaved casepase-3 表达下降(P <0.05)。结论:细胞外组蛋白可能是通过促进凋亡,从而参与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合成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 建立大鼠COPD模型,HE染色判定模型建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对照组与COPD模型组肺组织动脉平滑肌层TLR4的表达.分离培养鉴定原代PASMCs,脂多糖(LPS)、TLR4的特异性抑制剂TAK-242干预细胞,实验分组:空白组、LPS组、TAK-242组、LPS+ TAK-242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ASMCs中TLR4的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h1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Th2细胞因子白介素(IL)-6及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的浓度;并将TLR4的表达水平与上清液中炎性因子的分泌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OPD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动脉平滑肌层TLR4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鼠;与空白组比较,LPS组PASMCs中TLR4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LPS组PASMCs中合成分泌IFN-γ、IL-6、PDGF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AK-242阻断TLR4,PASMCs中TLR4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6、PDGF的表达水平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5);TLR4表达水平与细胞培养上清液IFN-γ、IL-6及PDGF的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性(r =0.95、0.87、0.83,P <0.05).结论 TLR4可能参与调控PASMCs的合成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大鼠缺血脑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表达水平及其与血管新生的关系,阐明IGFBP-3在脑梗死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又分为模型1d组、模型3d组和模型7d组3个亚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缺血大鼠模型。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评估大鼠神经行为,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情况,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中IGFBP-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大鼠脑组织中IGFBP-3和VEGF 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中缺血半暗区微血管密度。结果:对照组大鼠无神经功能缺损和脑梗死灶;模型组大鼠24h神经行为学评分为(1.86±0.73)分,脑梗死体积为(28.34±3.57)%。HE染色,对照组大鼠脑组织正常,模型1d组大鼠脑组织出现水肿,模型3d组大鼠脑组织水肿和坏死明显,模型7d组大鼠脑组织水肿和坏死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各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IGFBP-3和VE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和缺血半暗区微血管密度均明显升高(P<0.01),模型3d组大鼠脑组织上述各指标最高,模型7d组大鼠脑组织中IGFBP-3和VE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和缺血半暗区微血管密度降低。大鼠脑组织中IGFBP-3 mRNA表达水平与VEGF mRNA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均呈正相关关系(r=0.563,P<0.05;r=0.612,P<0.05)。结论:脑梗死大鼠缺血脑组织中IGFBP-3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促进脑梗死缺血后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6.
脑胶质瘤动物的模型建立及cyclin D1表达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类似人脑胶质瘤动物模型,观察cyclin D1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借助动物立体定向仪,将体外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接种于Wistar大鼠左侧尾状核区.接种后观察实验大鼠生存状态,分别于接种后7,15d进行MRI检查.对每例荷瘤鼠死后进行解剖,行组织病理学和GFAP免疫组化检查.随后对不同存活期大鼠cyclin D1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该方法建立的胶质瘤动物模型在组织病理学上接近人脑胶质瘤.而且具有颅内生长稳定,成瘤率高,重复性好.在每例胶质瘤组织中cyclin D1均呈阳性表达,主要在细胞胞核表达,不同存活期荷瘤鼠其瘤组织中cyclin D1表达量不同,存活时间较长者,其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此类模型肿瘤生长特性及病理特征与人脑胶质瘤相似.cychn D1表达量与脑胶质瘤大鼠存活时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张丽  陈炜  张旭  孙秀萍  杨亚军  张连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3,23(10):1-6,I0001-I0002
目的大鼠在神经系统疾病模型方面比小鼠有更好的表现,建立人α-synA53T突变型转基因大鼠模型,为研究帕金森病发病提供更优良的疾病模型。方法构建人α—synA53T表达载体,显微注射法制备转基因大鼠。PCR法鉴定转基因首建鼠及其子代基因型。Western blot检测转基因大鼠脑组织中人α-syn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观察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数目变化,观察人α-syn蛋白在转基因大鼠黑质神经元中的表达和分布。Rotatingrod实验和步态分析系统评价转基因大鼠的行为学改变。结果获得1个α-synA53T高表达且可以稳定传代的转基因大鼠品系。转基因大鼠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数目减少69%(P〈0.05),残存神经元胞浆中有大量的α—syn蛋白聚集。转基因大鼠在滚轴上保持平衡的时间显著减少40%~60%(P〈0.05),并表现出步态障碍如步宽加大、摆动期缩短和足迹最大接触面积减小等。结论建立了人α-synA53T突变型转基因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新生SD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观察低氧诱导因子-1(HIF-1)的表达及加味补阳还五汤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新生7d龄SD大鼠1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28只)、HIBD模型组(28只)及加味补阳还五汤组(84只),加味补阳还五汤组按给药剂量分为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分别在规定时间点处死,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左侧脑组织HE染色的病理改变、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并通过RT-PCR检测HIF-1基因表达。[结果]缺氧缺血后新生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行为异常,1h后逐渐由兴奋转为抑制,少数发生抽搐;HE染色结果显示,加味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各时间点损伤程度比中、低剂量组均有明显减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加味补阳还五汤各剂量组各时间点HIF-1α阳性细胞数均较空白组多,高剂量组各时间点HIF-1α阳性细胞数均较HIBD组明显增多;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加味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HIF-1的表达量高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能通过上调HIF-1的表达来减轻缺氧缺血所致的脑损伤,此研究为临床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抑制剂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spase-3表达的影响,以探讨ERK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n=30),缺血再灌注组(IR,n=30),PD98059组(PD,n=30),采用4-VO法建立全脑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后2,6,12,24,48,72 h给予处死,标本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SD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形态、细胞凋亡计数及P-ERK和Caspase-3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PD组损伤较IR组轻.免疫组化结果表明,PD组海马CA1区12-72 h P-ERK表达和各时间点Caspase-3表达均较IR组明显减少(P<0.05).TUNNEL染色显示,PD组各时间点凋亡指数显著小于IR组(P<0.05).结论 PD98059抑制全脑缺血再灌注后SD大鼠海马CA1区Caspase-3表达,减少了细胞凋亡.提示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ERK表达参与了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TMZ)对低压缺氧致大鼠脑组织水肿的预防作用。方法将7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低压缺氧模型组、尼莫地平(NIM)组和TMZ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除常氧对照组外,其他组均应用低压氧舱模拟海拔7 000 m高原、持续12 h建立高原缺氧模型。应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物理方法检测脑含水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AQP-4蛋白水平。结果与低压缺氧模型组比较,HE染色显示:NIM组和TMZ各剂量组均可减轻大鼠低压缺氧造成的脑组织损伤,TMZ高剂量组最为显著;NIM组和TMZ各剂量组均可降低低压缺氧大鼠脑含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Z高剂量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NIM组和TMZ各剂量组均显著降低脑组织中AQP-4 mRNA及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MZ对急性低压缺氧致大鼠脑水肿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可显著减轻低压缺氧状态造成的大鼠脑组织损伤和脑水肿,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脑组织中AQP-4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