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喘嗽患者的中医临床特征与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横断面调研的方法,采集80例小儿肺炎喘嗽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同时结合专家意见探讨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小儿肺炎喘嗽患者以发热、咳嗽、痰壅、恶寒、鼻塞、气喘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证候分为风热闭肺证(48.75%)、痰热闭肺证(25.00%)和风热犯肺证(17.50%),病程在5~7 d以风热闭肺证和痰热闭肺证较为多见,病程7 d以风热犯肺证为主。小儿肺炎喘嗽患者以风热闭肺证最为常见。结论小儿肺炎喘嗽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风热闭肺证最为常见,证候分布与病程长短和感染病菌的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2.
内外合治法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玉霞  赛琴  裴鑫   《中医药学报》2007,35(2):31-33
目的:观察中西医内外合治法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V)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116例小儿病毒性肺炎(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治疗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加口服小儿清肺饮、止咳散及胸部外敷宁肺散;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加口服小儿清肺饮、止咳散及胸部外敷安慰剂。观察两组疾病总疗效、中医证候、肺部体征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疗效和中医证候的愈显率分别为96.55%、98.28%,对照组分别为84.48%、86.21%;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内外合治法可提高小儿病毒性肺炎(肺炎喘嗽风热闲肺证)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杜渊  王蔚 《广西中医药》2012,35(2):21-22
目的:观察中医活血法早期辅佐治疗风热闭肺型小儿肺炎喘嗽的疗效.方法:收治68例风热闭肺型肺炎喘嗽患儿,治疗初期在基本方(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药物(川芎,桃仁,丹参,赤芍),2天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结果:显效39例,有效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9.7%.结论:在风热闭肺型小儿肺炎喘嗽早期介入活血化瘀法可缩短本病病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金贝抗支糖浆辅助治疗小儿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8例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西医抗感染、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金贝抗支糖浆治疗,对照组应用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治疗。疗程为7 d。观察两组患儿发热、咳嗽、咳痰、喘促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并分析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咳痰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金贝抗支糖浆治疗小儿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能明显缩短患儿发热、咳嗽、咳痰时间,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的具体应用概况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小儿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肺炎药物治疗,实验组给予常规治疗+喜炎平注射液综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无论是按照西医疗效判断标准还是中医疗效判断标准,实验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发热症状消失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小儿肺炎喘嗽比单纯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更为明显,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肺炎中医证型及病原体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对纳入的299例小儿肺炎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观察并记录中医证型,观察小儿肺炎治疗的临床特点。结果与结论:根据临床特点分型:小儿肺炎风寒闭肺证10例,风热闭肺证96例。其中城市患儿49例,占城市患儿总数的44.55%;农村患儿43例,占农村患儿总数的23.20%,说明风寒闭肺证、风热闭肺证多见于城市患儿,这是由于风寒闭肺证、风热闭肺证为小儿肺炎发病初期或轻症时期即到医院就诊。相反重症肺炎(肺炎喘嗽变证)主要见于农村患儿,这与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家长医疗知识缺乏、及时就诊意识差,加上农村医疗资源匾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闪罐疗法治疗小儿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拔罐疗法。7 d为1个疗程,2组患儿分别观察2个疗程。比较2组患儿的综合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综合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及咳嗽缓解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拔罐疗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明显缩短小儿肺炎喘嗽的疗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中医内外合治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7d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短,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中医内外合治对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缓解症状、控制病情、缩短住院时间,使患儿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中医内外合治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中药内服和拔罐治疗7d,观察两组体温、咳嗽、喘促及肺部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退热、止咳、平喘、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医内外合治小儿痰热闭肺证肺炎喘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内外合治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内服中药以及拔罐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7天,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退热、止咳、肺部体征等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内外合治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内外合治法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内外合治法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多中心方法,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6例)和对照组(411例),治疗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加中医辨证论治内服药合敷胸膏外用的方法,对照组以基础治疗加与治疗组内外治法中药外形相同的安慰剂,两组进行疾病和证候总体疗效、中医证候和肺部体征改善情况比较。结果 治疗组疾病和中医证候的愈显率分别为97.3%、95.1%,对照组分别为89.8%、86.6%,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儿肺部体征、咳嗽、喘促和痰症状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外合治法可明显提高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肺力咳合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6年12月~2018年7月接收的肺炎患儿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确诊后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观察组确诊后用糖皮质激素联合肺力咳合剂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估两组临床效果,详细记录治疗前、治疗3 d后与治疗7 d后肺部炎症的积分情况以及咳嗽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胃肠道反应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与X线肺部炎症吸收时间。结果:肺力咳合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仅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 d、1周后,肺部炎症积分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咳嗽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胃肠道反应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与X线肺部炎症吸收时间得到有效的改善(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以肺力咳合剂联合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利于缓解症状及体征,减少住院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20例小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60例患儿采取中西医治疗措施,而对照组60例患儿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止咳、平喘等临床体征的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CRP、CD3、CD4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患儿出现了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体征,提高患儿机体内的相关免疫指标水平,有利于促进患儿的病情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关景超  刘嫣  王颖 《新中医》2022,54(2):177-180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联合层级链式管理模式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78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观察组197例和对照组181例.对照组采用层级链式管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护理,2组均干预7d.比较2组临床疗效、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退热时间;比较2组干预前后白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凉血清热、解毒化瘀法内外治结合治疗丹毒的疗效。方法选取156例丹毒病例,给予凉血清热、解毒化瘀法内外治结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痊愈时间、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156例临床总有效率达100.00%,痊愈率为90.38%;平均痊愈时间为(14.96±6.71)d;除紫癜外,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凉血清热、解毒化瘀法内外治结合治疗丹毒,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鼻后滴流综合征致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鼻后滴流综合征致慢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呋麻滴鼻液滴鼻腔及西替利嗪片口服,治疗组给予止嗽散合玉屏风散加减内服,苍耳子散煎煮外熏鼻腔。观察两组咳嗽、咯痰、鼻后滴流感、咽部充血等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并计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77%、56.67%,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咳嗽、咽痒、鼻后滴流感、咽部体征等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咳嗽及鼻后滴流感积分较对照组治疗后为低(P〈0.01,P〈0.05)。结论中药内外同治法治疗鼻后滴流综合征致慢性咳嗽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7.
调冲消癥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50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清肺通络合剂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通过将72例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奇霉素、磷酸肌酸钠静脉输液治疗5 d、吉他霉素静脉输液治疗2 d,治疗组加用清肺通络合剂口服7 d,分别对两组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心肌酶谱的变化进行比较,进行清肺通络法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和对心肌酶谱影响的评价。结果:治疗组36例,痊愈24例,显效10例,有效1例,无效1例,愈显率94.44%,总有效率97.22%;对照组36例,痊愈17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2例,愈显率69.44%,总有效率97.22%,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心肌酶谱的改善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肺通络法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显著并能够显著改善心肌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3~5 d至1个月内肺炎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加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实施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联合常规药物加对症支持治疗,两周后比较分析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均为93. 3%、96. 7%,患儿发热、咳嗽、罗音、起效时间、消失时间等主要临床疗效指标及痊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室间隔缺损术后肺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在改善病情、缓解症状,缩短疗程等方面优于西医常规治疗,对术后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cTnI)在儿科常见心肌损伤性疾病(病毒性心肌炎、新生儿窒息及肺炎合并心力衰竭)诊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病毒性心肌炎、新生儿窒息及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等患儿的cTnI水平,统计其阳性率并与CK-MB阳性率对比。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结果①病毒性心肌炎组、新生儿窒息组、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组、肺炎(无心力衰竭)组cTnI阳性率分别为43%,89%,61%,7%。病毒性心肌炎组cTnI阳性率显著高于CK-MB阳性率(P<0.05)。②新生儿窒息组cTnI阳性率高于病毒性心肌炎组、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新生儿窒息组cTnI((0.166±0.148)μg/L)较对照组((0.017±0.012)μg/L)显著升高(P<0.01)。结论①cTnI作为心肌损伤的血清学标志物,与CK-MB相比,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可能成为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断的金标准。②新生儿窒息患儿多数存在心肌损害,提示对窒息患儿要注意给予营养心肌治疗,促进病情好转,降低新生儿死亡率。③对肺炎特别是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要注意及时检测cTnI,判断心肌损伤程度,给予相应治疗。④cTnI明显增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