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的最新认识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华预防医学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家组在文献回顾和专家研讨基础上,形成了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的最新认识。病毒最初的来源为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穿山甲为潜在的动物宿主。目前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隐性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平均潜伏期5.2 d,流行初期基本再生数(R0)为2.2。患者多数表现为普通型和轻型。病死率为2.38%,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男性病死率较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要点包括完善疫情信息监测、隔离诊治传染源、加快疑似病例诊断、规范密切接触者管理、重视聚集性疫情防控和院内感染防控、关注返程人员的疫情防控和加强社区防控。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隐私与保密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的传染源是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HIV)携带者,且HIV携带者发展成为病人通常须经过一个漫长的潜伏期,如何有效地控制传染源,阻止其传染给正常人群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医务人员对HIV感染者进行定期随访和指导,是稳定其情绪,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工作,其中如何取得其信任,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将从首次接触病人的确诊告知和初次流行病学调查开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郴州市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疫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追踪观察郴州市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的特征和密切接触者感染情况,采用实时定量荧光方法检测新冠病毒核酸,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新冠病毒抗体,并进行传染性分析。结果追踪观察10例无症状感染者,其中5例转为确诊病例,为潜伏期感染者;5例持续无症状,为隐性感染者。隐性感染者的平均年龄和潜伏期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从时间分布来看,疫情早期以潜伏期感染者为主,中后期则以隐性感染者为主。从暴露来源看,主要为家庭生活暴露。5例潜伏期感染者胸部CT均呈现典型的新冠肺炎影像学表现,但仅有3例表现为轻微的临床症状。共追踪到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264例,其中5例潜伏期感染者的“单密”108例,经检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4例,抗体阳性5例;5例隐性感染者的“单密”38例,经检测,新冠病毒核酸和抗体均阴性;两者“混密”118例,核酸和抗体检测阳性12例。结论新冠病毒感染者中存在无症状感染者,其中潜伏期感染者具有传染性,本研究提示隐性感染者无传染性,但有待进一步验证;建议早期同时开展核酸及CT检测,可尽早发现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  相似文献   

4.
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是急性期甲肝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由戊肝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自限性疾病,戊肝可能是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并且存在慢性化的可能,其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与甲肝相似,可以通过血液或者垂直传播。接种甲肝疫苗可以预防甲肝的发生,效果明显且持续时间长;戊肝疫苗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接种HEV239疫苗对母婴是安全的,但在特殊人群中的疫苗接种是否安全、免疫效果和免疫持久性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冬季是呼呼道感染的高发季节。每到冬季,各种病毒总会和大家不期而遇。在众多病毒中,有一种病毒人群普遍易感,在儿童中更为常见,它就是腺病毒。对于婴幼儿来说,感染腺病毒后易引发腺病毒肺炎。腺病毒具有传染性,但很多人感染腺病毒后无症状,或表现为类似于普通感冒样症状,如畏寒、发热、鼻塞、流涕、咽痛等。人感染腺病毒一般潜伏期为2~21天,平均为3~8天。潜伏期间虽然没有症状,但潜伏期末至发病急性期却是其传染性最强的时候,有症状的感染者和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  相似文献   

6.
<正>1.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人群普遍易感。是否会被感染,主要取决于是否与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接触。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者,感染后可能病情进展更快,严重程度更高,预后较差。根据目前对患者的治疗情况来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只有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2.新型冠状病毒会人传人吗?已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可以人传人。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3.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新  相似文献   

7.
脊髓灰质炎(下简称脊灰),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源为病人、隐性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脊灰的潜伏期为3—35d,一般为1~2周。患者自潜伏期末至整个病程中都有传染性。从发病前1周即开始从粪便排毒,发病后1—2周排毒率最高,以后逐渐减少,个别患者排毒可达4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型冠状病毒可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是主要传染源,但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且引起社区传播的风险更大。目前,关于人群中无症状感染率及其传染性尚无定论。本研究设计选取COVID-19疫情高发与低发地区作为研究现场,对社区人群和重点人群(包括COVID-19治愈病例、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医护人员/CDC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发热门诊患者)开展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血清抗体和核酸检测,确定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和暴露风险人群的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率,及其流行病学特征;对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开展流行病学随访,分析血清抗体水平变化,评估传染性和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9.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人狂犬病病死率高达100%。患狂犬病的犬是人感染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次是猫,野生动物中的狼、狐狸等。外表健康而携带病毒的犬等动物是重要的传染源。患者唾液中含有少量病毒,但直接感染他人者甚少。人狂犬病基本上是因被唾液中含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而所至。病毒不能穿过完整皮肤,如果皮肤受到抓伤或擦伤,被狂犬病动物舔一下都是很危险的。狂犬病毒也可经气溶胶而传播。人群对狂犬病普遍易感。狂犬病的潜伏期视咬伤的部位及伤口的深浅、  相似文献   

10.
三明市三元区2008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EV71)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人是本病的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尤以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L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调查,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对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本起聚焦性疫情一共发现1名确诊病例和4名无症状感染者,传...  相似文献   

12.
We determined secondary attack rates (SAR) among close contacts of 59 asymptomatic and symptomatic coronavirus disease case-patients by presymptomatic and symptomatic exposure. We observed no transmission from asymptomatic case-patients and highest SAR through presymptomatic exposure. Rapid quarantine of close contacts with or without symptoms is needed to prevent presymptomatic transmission.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s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potential and definite sources of transmission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MethodsDue to time constraints and the acute nature of the pandemic, we searched only PubMed/MEDLINE from inception until January 28, 2021. We analyzed the level of evidence and risk of bias in each category and made suggestions accordingly.ResultsThe virus was traced from its potential origin via possible ways of transmission to the last host. Symptomatic human-to-human transmission remains the driver of the epidemic, but asymptomatic transmission can potentially contribute in a substantial manner. Feces and fomites have both been found to contain viable virus; even though transmission through these routes has not been documented, their contribution cannot be ruled out. Finally, transmission from pregnant women to their children has been found to be low (up to 3%).ConclusionEven though robust outcomes cannot be easily assessed, medical personnel must maintain awareness of the main routes of transmission (via droplets and aerosols from even asymptomatic patients). This is the first attempt to systematically review the existing knowledge to produce a paper with a potentially significant clinical impact.  相似文献   

14.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本文通过梳理无症状感染者的发现过程,分析其转归及传播风险,提出现阶段针对无症状感染者防控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Y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初步分析该病潜伏期、传染期、传播能力。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对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本起疫情一共发现13名确诊病例和4名无症状感染者,发生四代病例传播,平均代际间隔时间5.08 d,平均潜伏期5.44 d(2~10 d),部分病例发病前2 d已具备传染性;密切接触者中存在一定比例隐性感染者。病例检测时存在需要多次采样检测方能确诊的现象。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能力强,存在潜伏期传播,存在无症状感染,需加强对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To quantify the effect of hospital and community-based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n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CDI), we constructed a transmission model within and between hospital, community, and long-term care-facility settings. By parameterizing the model from national databases and calibrating it to C. difficile prevalence and CDI incidence, we found that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DI transmit C. difficile at a rate 15 (95% CI 7.2–32) times that of asymptomatic patients. Long-term care facility residents transmit at a rate of 27% (95% CI 13%–51%) that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and persons in the community at a rate of 0.1% (95% CI 0.062%–0.2%) that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Despite lower transmission rates for asymptomatic carriers and community sources, these transmission routes have a substantial effect on hospital-onset CDI because of the larger reservoir of hospitalized carriers and persons in the community. Asymptomatic carriers and community sources should be accounted for when designing and evaluating control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17.
宁波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宁波市大型集会活动引起的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分析其引发的传播链和各代病例感染情况。方法 针对宁波市2020年1月19日大型佛教集会活动(1.19活动)引起的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首发病例,1月29日开展所有感染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筛查,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其鼻/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宁波市2020年1月26日至2月20日报告确诊病例67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5例,与1.19活动相关。首发病例为本次聚集性疫情的传染源,其二代病例29例,无症状感染者4例,其中,首发病例和确诊病例23例及无症状感染者3例的密切接触史为共同乘坐旅游巴士,罹患率为33.82%(23/68),感染率为38.24%(26/68),与首发病例同车人员的发病风险和感染风险分别是活动其他参与者的28.91倍和26.01倍。本次疫情三代及以上确诊病例37例、无症状感染者11例,罹患率为2.88%(37/1 283),感染率为4.76%(48/1 008)。主要的传播方式为同车密切接触和家庭内传播。结论 这是一起大型集会活动为起因的超级传播者引发的聚集性疫情事件,该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一起聊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分析其病例感染情况及疫情传播链。方法 2020年1月30日聊城市、区两级CDC专业人员组成疫情处置联合调查组,针对来源于ZH超市COVID-19指示病例,2月1日开展密切接触者及相关对象追踪和筛查,包括ZH超市员工、与相关病例1月13-26日有接触史的家庭成员、1月16-30日超市顾客及其相关病例家属,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采集其鼻/咽拭子标本送到聊城市CDC实验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20年1月30日至2月9日,共筛查调查对象8 437人(超市员工120人、病例家属93人、超市顾客8 224人),该疫情是ZH超市造成的传播链并引起4起家庭聚集性病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25例,调查对象总的感染率为0.30%(25/8 437),其中,确诊病例22例(0.26%,22/8 437),无症状感染者3例(0.04%,3/8 437),无症状感染者占全部感染病例的12.00%(3/25);超市员工、病例家属和超市顾客的感染率分别为9.17%(11/120)、12.90%(12/93)和0.02%(2/8 224)。结论 这是一起聊城市某超市输入性病例引起COVID-19聚集性疫情,提示聚集性疫情防控工作重点在于社区传播链和家庭聚集性病例,还需关注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确定SARS-CoV-2无症状感染者与COVID-19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差异。  方法  提取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内SARS-CoV-2无症状传播文献相关数据,截止日期为2020年8月1日。根据预先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和提取流行病学信息。对无症状传播者的年龄、性别、病毒RNA脱落时间及病毒载量等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  结果  共38篇文献符合标准, 其中17篇文献为无症状感染病毒RNA脱落时间相关病例报告。与有症状感染者相比,无症状感染者更加年轻[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 WMD), WMD=-5.27, 95% CI: -9.78~-0.76, P<0.001]、病毒RNA脱落时间(中位数:11 d)较有症状感染者缩短(中位数:16 d)(P<0.001)、上呼吸道拭子核酸载量较低(WMD=2.36, 95% CI: 0.65~4.07, P=0.007),二者性别组成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与COVID-19患者相比,SARS-CoV-2无症状感染者较年轻,病毒载量较低,病毒RNA脱落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