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陈玉峰  周霖  李胜  明伟 《西部医学》2010,22(2):332-332
病例男性患儿,发现患儿右下肢较对侧缩短1天入院。查体:右下肢较左下肢缩短,双下肢周径大致一致,患儿右脚尖着地并右足外翻畸形,双下肢皮肤光整,余未见异常。双下肢对比X线平片示(图1)右下肢腓骨缺如并右胫骨较左胫骨缩短,右胫骨近端骨骺及胫骨远侧干骺端较对侧发育均小。右侧胫骨侧位片示(图2)右胫骨中段略偏上向前呈弯曲畸形。X线诊断:右腓骨先天性缺如并胫骨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2.
<正> 病历摘要患儿男,5岁。出生后1个月发现右下肢较左下肢明显缩短,内翻畸形。体检:头、面、躯干及两上肢正常,心肺(-),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右侧臀大肌明显萎缩,右踝呈内收内翻畸形,右下肢较左下肢稍细且短12cm。胫骨结至外踝左侧长21cm,右侧仅为13cm;可触及右胫骨长9cm。左足第四、五趾呈并趾畸形。 X线检查:双侧股骨发育正常。右腓骨较左腓骨短而粗,其下端向内侧轻度弯曲畸形;右胫骨发育差而下段缺损,其长度只有左胫骨的一半;右足明显的内收内翻畸形,右跟骨亦发育差。左侧胫腓骨正常。  相似文献   

3.
患儿,女,4岁。生后发现左足下垂。1980年12月就诊,左小腿未扪及腓骨,X线摄片证实左腓骨缺损。1982年7月,患儿出现跛行。检查:左下肢短缩,跟腱挛缩,足马蹄畸形,胫骨向前凸。1984年7月,跛行明显,患肢较健肢短5cm,胫骨前凸处皮肤呈酒窝  相似文献   

4.
胫骨延长加软组织松解术治疗先天性腓骨缺如(附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天性腓骨缺如是长骨缺如畸形中最常见的类型。一般患肢短缩,触诊摸不到腓骨,腓骨肌挛缩可发生马蹄足,而外踝缺如呈外翻畸形。随身体发育而畸形日益加重,致行走困难1。我院成功矫治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0岁。因左下肢短缩伴马蹄外翻足畸形10年,加重5年要求矫治于1995年5月10日入住我院。专科检查:营养状况良,发育、智力正常。体重22kg,跛行步态,左足呈马蹄外翻畸形,左胫距关节半脱位,轴向外翻约30°,足下垂50°,背伸活动小于10°。左胫骨未见呈角畸形。未触及左侧腓骨。左膝…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腓骨缺损为一罕见畸形,临床上极为少见,我院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20岁,农民。1982年5月24日入院。自出生时右膝以下肢体较左侧明显短小。右足第3、4、5趾缺如。随年龄增长,右膝以上肢体发育尚好,但小腿及足部短小畸形遂日明显,右下肢完全残废,需拄双拐才能以左下肢行走。 体格检查:身长158cm,营养好,智力发育正常。头、颈、躯干、双上肢及左下肢未见异常。右髋及右股部发育尚好,肌力正常, 右大腿长度较左侧短3cm,右膝呈屈曲120°强直畸形,右髌骨向外侧脱位,右膝以下肢体较左侧明显短小,似几岁幼儿之肢体。右小腿长度为15cm(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痂延长术治疗先天性腓骨缺如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骨痂延长术治疗先天性腓骨缺损型肢体短缩,共7例.短缩长度4.0~9.0 cm,平均7.3 cm.结果全部治愈,原位延长率平均41%,延长段的愈合指数为42 d/cm,跛行不明显,足外翻无进行加重,基本满足正常行走功能.结论骨痂延长术治疗先天性腓骨缺损是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小,操作简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胫骨缺损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大段缺损,以游离植骨治疗达到理想愈合,报道不多,现将笔者临床治疗的2例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例1,女,16岁,以右小腿外伤肿痛不能行走半个月入院。检查右小腿中下段肿胀,压痛明显,右下肢轴向叩击痛阳性。右小腿X线正侧位示右胫骨中下段骨折,对位尚可,断端呈蜂窝状密度减低,间有部分硬化像,髓腔闭塞,部分皮质呈葱皮状。诊断为右胫骨中下段骨肿瘤并病理性骨折。遂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肿瘤段胫骨切除。切除后胫骨缺损有5cm长。取健侧腓骨约10cm长植入胫骨缺损端髓腔内,并上下各用一枚螺钉与胫骨固定,术后用管型石膏…  相似文献   

8.
胫骨大段缺损自身骨膜修复临床少见,笔者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11岁,学生.于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兴义马岭河缆车事件中受伤,当时送兴义市人民医院急诊抢救,据兴义市人民医院提供的资料:术中见胫骨开发性,粉碎性骨折,右胫骨中段缺损约10.8 cm,骨外露8.5 cm,软组织缺损20 cm×10 cm,胫前肌、胫前静脉部分缺损,胫骨后侧骨膜连续性尚好,末梢血液循环好,右胫骨近端开放性骨骺损伤.手术将污染及坏死组织清创整理后,右胫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右胫骨半环架支撑保持伤肢长度,便于术后护理.术后加强抗炎,创面消毒换药,延期行右胫骨半环架取出,骨缺损处用自制梅花针加螺丝钉内锁固定支撑,创面闭合引流术.取左大腿前侧皮肤植皮,伤肢石膏托外固定,术后继续抗炎、换药处理,右小腿近端外露1 cm×0.5 cm,中段胫前有直径约0.8 cm窦道长期不愈,行骨外露部分咬除,窦道切除及抗炎换药对症处理,病人右胫前仍剩一直径约0.2 cm的窦道,故一直没有条件行带血运的腓骨移植术.术后3个月拍右小腿正侧位片提示右胫骨近端后侧骨膜成骨,并向远端延伸趋势.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20岁,战士,病案号163497。于1998年9月27日排雷时左足踩中地雷爆炸,致左小腿中段离断,右小腿多处爆裂伤,伤口出血不止,紧急止血包扎送至当地县医院,在抗休克同时,急诊行“左小腿残端截肢,右小腿清创综合术”,术后持续中高热,创口渗血、渗液,于1998年9月30日转至我科。入院时查体:左小腿膝下10cm处离断,残端已缝合,留置一胶管引流,少量渗血;右小腿上段有一7cm的缝合伤口,留置一胶管引流,有淡黄色较粘稠渗出物,味臭,右小腿中下段可见多处爆裂伤疤,右膝关节活动障碍,X线照片:左胫腓骨残端等长,边缘较锐;右胫骨内侧平台塌陷约0.8cm部分骨质缺损。入院后经抗炎,换药等治疗,体温降至正常,伤口分泌物由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至阴性,于1998年10月26日在硬膜外麻下行“左小腿残端修整,右小腿清创胫骨平台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术中因左腓骨残留长度过短而予以切除,右小腿经清创后,见右胫骨内侧平台塌陷约1cm,且前侧缺损约2cm×3cm×2cm。将内侧平台撬拔复位后,将废弃的左腓骨小头修整约2cm×3cm×2cm大小,与胫骨相连的关节面朝上置于右胫骨缺损处,拧入一枚松质骨螺钉固定。术后伤口工期愈合拆线出院。患者于1999年10月7日再次入院,左小腿已装假肢,右膝关节无畸形,无压痛,主动屈曲达100°,伸直0°,行走步态基本正常,X线照片复查:右胫骨平台骨折线模糊,关节形状好。于1999年10月11日在硬膜外麻下行“右胫骨平台螺纹钉取出术”,术后切口愈合拆线,于1999年10月25日出院。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4岁,出生后左足有九个趾头,足部宽大,足内翻。以后左下肢逐渐变短,小退弯曲,膝部增大,4岁时始就诊。检查见左下肢较对侧短8.5cm,足内翻,小腿向后弯曲,膝关节脱位,足部有九个趾头,其中在二、三趾上方夹有另外一个趾,其余趾并行排列。患儿发育正常。家庭史阴性。X线平片表现为左胫骨粗短,近端缺如,腓骨完整,但弯曲,近端位于腘窝后方,膝关节脱位,足内翻,左足有八个跖骨,其中第三趾的近节趾骨呈分叉状。先天性胫骨发育不全十分罕见,世界文献中报道大约250例,美国的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一。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妊娠期羊膜损伤、病毒感染、机械压力、营养不良等有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腓骨及第二趾缺如合并跟距关节融合一例胡建山王忠远患者女,15岁,因左下肢跛行伴足外翻9年,近2年畸形逐渐加重,要求手术矫形于1996年12月17日入院。既往无外伤史,无家族类似病史。体检:双下肢无肌肉萎缩,左下肢短缩3cm,呈马蹄外翻、前足外旋...  相似文献   

12.
病人,男,55岁,农民。入院前9年无诱因出现右足趾麻木,半年后出现右下肢行走无力,跛行。2年前出现右足底内侧烧灼感。查体:跨阈步态。脊柱棘旁无压痛,右足呈马蹄足畸形,右小腿中段以下触觉减退,痛觉消失,位置觉存在,右胫骨前肌、腓骨长短肌、伸趾肌肌力0级,右胫骨后肌、趾屈肌及左足髑趾背伸肌肌力Ⅲ级,肌张力正常,髌下15cm周径右侧较左侧细2cm,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胫骨缺如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骨骼发育畸形疾病,我院遇到一例,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男,25岁。左小腿渐进性缩短、变细、弯曲及左足内翻、跛行22年。体格检查:左小腿肌肉萎缩、变细、呈凹面向前外方的钩状弯曲,仅18cm长,较对侧短24cm;触诊仅有胫骨上下端及腓骨存在, 腓骨上端突出到膝的外上方,其下端突出到足的外侧,腓骨呈弓状弯曲。膝部呈曲屈位,活动尚存,但不能完全伸直,髌骨较对侧小。左足呈弓状,长约21cm,较对侧短4.5cm,且内收内翻,足跟部有胼胝形成;足背伸运动尚好,  相似文献   

14.
1病例 报告患者男,26岁,2002年2月骑摩托车时不慎肇事,在当地医院以“右股骨干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创口感染形成骨髓炎。经抗炎、换药创口愈合14个月。2003年4月来我院。检查:右下肢呈明显外旋畸形,较左下肢短缩8.5cm.右大腿前外面可见一约20cm长切口瘢痕中段有两处2cm长对口引流口瘢痕,局部无红肿及触痛,右股骨中段可见明显反常活动,右下肢膝上10cm处大腿周径较健肢萎缩约3cm,右侧膝关节活动受限,膝关节活动范围减少到90度以内,右踝关节及足趾活动基本正常.感觉良好.血运佳。术前右下肢经持续大重量胫骨结节骨牵引21天,双下肢等长,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因"左大腿疼痛肿胀伴左下肢短缩畸形半年"于2011年7月10日入院,患者于1995年行左侧全髋关节(肿瘤假体)置换术,半年前开始出现左下肢行走时疼痛,症状逐渐加重,后出现短缩畸形。查体:左大腿中下三分之一处肿胀,外观畸形,压痛阳性,左下肢较右侧短缩约5cm。X线片提示:左侧全髋关节(肿瘤假体)置换术后改变,股骨上三  相似文献   

16.
病人,女,11岁,维吾尔族。因“右小腿近膝关节部外侧隐痛不适1月”来院诊治,经拍x线片检查后以“右侧腓骨近端骨囊肿”收住院治疗。专科检查:右小腿膝关节部软组织无肿胀,皮肤无破损及色素沉着。右腓骨近端外侧有压痛,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及各足趾活动好,无畸形,皮肤感觉无异常。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女,13岁,因左上臂外伤后疼痛伴活动受限3 d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患者跛行步入病房,左上肢功能位悬吊固定中,上臂近端肿胀、压痛,未及骨擦音(感)。左前臂远端桡侧肿大,可及大小约2cmx2 cm的囊性肿块,活动度好。左侧掌面可见明显隆起肿大的串珠样肿块,约6 cm×3 cm×10cm大小,左侧胸壁见类圆肿块影,均质软呈深蓝紫色,压之可变形。左肩部局部软组织皮肤颜色变深。左下肢明显短缩,较健侧短缩约15 cm,且膝外翻约20°。X线检查示:左侧肱骨近端  相似文献   

18.
曾某某,女,11岁。因右外踝肿块半年,跛行1月,于1987年3月8日入院。查体:右下肢轻度跛行,外踝可见骨性突出肿块,足内翻10度畸形。X 线片示右胫骨远干骺端外后侧骨件突出肿块,基底部广,顶部呈半圆形;腓骨下段变细,向外弯曲变形。诊断:右胫骨远干骺端骨软骨瘤、腓骨下段受压变形。1987年3月13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胫骨肿块和受压腓骨段切除,用带骨膜蒂腓骨移位修复腓骨缺损。术中先骨膜外游离腓骨中下段,切除  相似文献   

19.
人类胫骨前,后肌和腓骨长,短肌的肌纤维型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为查清下肢主要足背屈、跖屈和足内翻、外翻肌的肌纤维型分布特征和构成比。结果表明,胫骨前肌浅部和深部Ⅰ型纤维均占70%左右;胫骨后肌Ⅰ型纤维比例占64%左右,与胫骨前肌相比,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腓骨长肌Ⅰ型纤维占60%,腓骨短肌占50%,二肌的Ⅰ型纤维比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显著。推测,胫骨前、后肌和腓骨长肌拥有较高比例的Ⅰ型纤维,它们主要维持踝关节的稳定、保持足弓的形状、弹性和足背、跖屈运动;腓骨短肌比腓骨长肌更多地参加足外翻和速度运动。  相似文献   

20.
苏洪生 《广东医学》2001,22(10):894-894
患儿 ,女 ,7岁。因车祸致右小腿 ,右足流血伴疼痛 ,畸形 2h于 2 0 0 0年 4月 8日入院。体查 :神清、面色苍白 ,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 ,右膝下至右跖趾关节处皮肤完全剥脱 ,右胫骨中下段开放性粉碎性骨折 ,胫骨骨缺损约 1 5cm× 2 .5cm ,右腓骨中下段斜形骨折 ,右足趾青紫 ,充盈差 ,第 4,5趾趾间关节处套状撕脱离断 ,右足背动脉搏动弱。右跟腱于止点处撕脱裂断 ,X线摄片为右胫腓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入院拟右小腿、右足皮肤广泛撕脱伤并右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粉碎性骨折 ,右跟腱离断 ,右 4,5趾撕脱离断 ,创伤性休克。入院后即予抗休克并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