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p15、p16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超敏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8例胆管癌和8例胆总管囊肿中p15、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15、p16蛋白在胆管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2.63%和57.89%,均低于在胆总管囊肿中的表达阳性率100%,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p15、p16蛋白阳性率在胆管癌Ⅰ~Ⅲ级逐级下降,Ⅰ级的阳性率高于Ⅲ级(P〈0.05);在Ⅰ~Ⅳ期阳性率逐期下降,Ⅰ+Ⅱ期的阳性率高于Ⅲ+Ⅳ期的阳性率(P〈0.05);有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25.00%和31.25%,显著低于在无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2.73%,77.27%(P〈0.05)。结论p15、p16可能参与了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检测p15、p16蛋白的表达对评估胆管癌的分级、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p16基因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16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超敏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8例胆管癌和8例胆总管囊肿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16蛋白在胆管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57.89%,低于在胆总管囊肿中的表达阳性率100%,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p16蛋白阳性率在胆管癌Ⅰ~Ⅲ级逐级下降,Ⅰ级的阳性率高Ⅲ级(P<0.05);在Ⅰ~Ⅳ期阳性率逐期下降,Ⅰ+Ⅱ期的阳性率高于Ⅲ+Ⅳ期的阳性率(P<0.05);有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31.25%,显著低于在无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7.27%(P<0.05)。结论p16可能参与了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检测p16蛋白的表达对评估胆管癌的分期、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MMP-9与TIMP-1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对8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MMP-9、TIMP-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MMP-9、TIMP-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3%和75.0%;随着肿瘤浸润程度的加深,MMP-9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红1655,p〈0.05);TIMP-1在高分化组(Ⅰ~Ⅱ级)及临床早期(Ⅰ~Ⅱ期)病例食管癌的表达(34.1%),明显高于低分化组(Ⅲ~Ⅳ级)及临床晚期(Ⅲ~Ⅳ期)病例的表达(10.8%)(x^2=946,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MMP-9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6,P〈0.05);MMP-9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649,P〈0.05),TIMP-1的表达呈负相关(r=-0.637,p〈0.05)。结论MMP-9与食管鳞癌的侵袭转移有关,MMP-9与TIMP-1联合检测有助于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组织因子(Tissne Factor,T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e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40例结直癌组织中TF与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TF、VEGF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生长方式、肿瘤原发部位、肿瘤级别高低均无明显差异(P〉0.05);TF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其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有无肝转移2组蛋白阳性表达率有明显差别(P〈0.05);TF蛋白表达与TNM分期相关(P〈0.05),与肿瘤侵润深度相关(P〈0.01);而VEGF蛋白表达与肿瘤侵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均无明显差异(P〉0.05)。TF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分期相关,分期越高,阳性率越高(P〈0.05),而VEGF蛋白的表达在Ⅰ、Ⅱ期与Ⅲ、Ⅳ期中阳性率分别为52.9%、86.7%,可见Ⅲ、Ⅳ期组表达要高于Ⅰ、Ⅱ期组,40例结直肠癌中TF和VEGF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517,P=0.001)。结论TF表达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有关,TF阳性表达组中VEGF阳性表达增强,两者呈正相关。联合检测TF和VEGF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对结直肠癌病情预后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28GANK蛋白在肝细胞性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HCC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60例(其中32例伴有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3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CC、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组织中p28GANK蛋白的表达,分析p28GANK蛋白表达水平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 p28GANK蛋白在HCC、癌旁肝组织、肝硬化组织性、正常肝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7%、10.0%、12.5%、6.7%,HCC中p28GAN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其他组织(P<0.05)。 HCC患者中,低分化(Ⅲ~Ⅳ级)、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及TNM分期Ⅲ+Ⅳ者p28GANK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高于高分化(Ⅰ~Ⅱ级)、无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TNM分期Ⅰ+Ⅱ者(P<0.05)。结论 p28GANK蛋白表达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p28GANK可作为HCC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与肝外胆管癌分化,侵润,转移等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1例肝外胆管癌的表达情况。结果:LN在肝外胆管癌中的阳性率为53.7%,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LN的表达下降(P<0.05),I期和II期的胆管癌组织中的LN阴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Ⅲ期和Ⅳ期(P<0.05),无淋巴结转移组的L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组的LN阳性表达率(P<0.05)。 结论:LN表达的变化,可作为判断肝外胆管癌的恶性程度以及分化,侵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组织中p16、nm23、PCNA和p53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食管癌中p16、nm23、PCNA及p53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对10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16、nm23、PCNA及p53进行检测。结果 (1)p16在无淋巴结转移及Ⅰ—Ⅱ期病例阳性表达率(73.7%、75.6%)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病例(40.4%、45.6%,P<0.01),且在Ⅰ级鳞癌阳性表达率(71.8%)与Ⅲ级鳞癌(41.9%)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2)nm23在有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病例阳性表达率(44.7%、52.5%)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及Ⅰ—Ⅱ期病例(82.5%、82.2%,P<0.01)。(3)PCNA在Ⅰ级鳞癌中表达率(48.7%)明显低于Ⅲ级鳞癌(80.6%,P<0.01)。(4)p53与肿瘤分级、侵袭、转移及临床分期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p16及nm23可作为判定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aspin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10例正常宫颈、16例宫颈息肉、13例宫颈糜烂及58例宫颈癌标本中maspin蛋白表达。结果maspin蛋白在10例正常宫颈中表达,在宫颈息肉和宫颈糜烂中高表达(81.25%,84.61%),正常宫颈、宫颈息肉和宫颈糜烂三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宫颈癌组织中maspin蛋白表达下调(36.21%,P〈0.01)。在宫颈癌组中,FIGO分期Ⅰ、Ⅱ期组maspin蛋白表达率高于Ⅲ、Ⅳ期组(P〈0.05),伴宫颈旁淋巴结转移组maspin蛋白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maspin对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16基因蛋白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21例肺良性疾病组织中p16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肺良性疾病中p16蛋白阳性率85.7%,高于肺癌组织的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16蛋白表达阳性率肺癌Ⅰ、Ⅱ期高于Ⅲ、Ⅳ期,无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p16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胃癌组织P16和E-cadherin蛋白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0例胃癌及20例胃良性病变组织中P16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 80例胃癌组织中P16蛋白阴性表达率为78.8%,E-cadherin蛋白减弱表达率为87.5%,和胃良性组织相比,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Х^2=9.040、58.330,P〈0.01)。P16蛋白阴性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组(Х^2=6.819,P〈0.01),Ⅲ+Ⅳ期胃癌高于Ⅰ+Ⅱ期胃癌(Х^2=5.711,P〈0.05)。E-cadherin蛋白减弱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组(Х^2=5.503,P〈0.05),Ⅲ+Ⅳ期胃癌高于Ⅰ+Ⅱ期胃癌(Х^2=4.156,P〈0.05),随浸润深度的加深,E-cadherin蛋白减弱表达率明显增高(Х^2=6.011,P〈0.05)。胃癌组织P16蛋白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Х^2=7.779,P〈0.01)。结论 P16、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其蛋白状态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两者均下调可能提示病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p2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p27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p27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27蛋白在60例胃癌组织、17例异型增生和15例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结果p27蛋白在正常胃粘膜、异型增生和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58.82%,38.33%,表达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早期胃癌与异型增生组相比阳性率无明显差异性(P>0.05);进展期胃癌p27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早期胃癌(31.82%vs 56.25%,P<0.05);且随着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降低、浸润深度加深、器官转移等,p27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降低(P<0.05).结论p27蛋白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进行性下调,其可作为判断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16基因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1例喉癌组织中p16基因蛋白的表达,并与12例癌旁正常组织作对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41例喉癌组织中p16基因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29.2%,1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7%,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16基因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喉癌病人的不同性别、年龄、病程、吸烟、饮酒、肿瘤部位和TNM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均无关(P>0.05)。在喉癌组织的不同病理分级之间p16基因蛋白的阳性除表达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p16基因在喉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可作为判断喉癌恶性程度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27kip1 protein in primary liver cancer, the expression of p27kip1 protein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factors were studied in primary liver cancer by using SABC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in specimens of 40 cases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and 20 cases of liver cirrihosis.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p27kip1 protein in primary liver cancer was 37.5% (15/40),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in benign lesion of liver 80.0% (16/20, P<0.01).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p27kip1 protein in primary liver cancer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umor size, Edmonson histological grade, portal invasion, lymph node metastasis, TNM stage (P<0.05, for all), but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patient's age and histological types. Log rank test showed that the p27kip1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with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P<0.05), and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with p27kip1 positive expression was marked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ose with p27kip1 negative express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p27kip1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clinicopathological factors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p27kip1 protein may be used as a novel tumor marker for primary liver cancer.  相似文献   

14.
胆管癌P53抑癌基因突变及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免疫组化法及多聚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32例新鲜组织和石蜡包埋组织胆管癌的P53蛋白过表达,及P53抑癌基因248、249位点的突变。结果表明:胆管癌P53蛋白过表达率(40.6%)显著高于慢性炎症胆管壁粘膜(P<0.05),P53抑制癌基因248、249位点的突变率分别为25%(8/32)和3.1%(1/32),变和过表达与肿瘤的生长部位、组织学类型和临床分期无关。提示:P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14ARF蛋白在于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例正常子宫内膜、18例子宫内膜增生及43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14ARF蛋白的表达。结果p14ARF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83.3%及55.8%。与正常子宫内膜组及子宫内膜增生组比较,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14ARF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P〈0.05);p14ARF在G3级和G2级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低于G1级的子宫内膜样腺癌(P〈0.05)。结论p14ARF表达异常可能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突变型p53蛋白与多药耐药蛋白P-糖蛋白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ME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突变型p53蛋白和P-糖蛋白在37例涎腺MEC及12例正常涎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涎腺MEC临床病理特点的联系及二者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7例涎腺MEC中突变型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4.1%(20/37),正常涎腺组织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涎腺MEC中P-糖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1.9%(34/37),正常涎腺组织阳性表达率为58.3%(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例涎腺MEC中突变型p53蛋白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例涎腺MEC中突变型p53蛋白的阳性表达与P-糖蛋白的阳性表达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突变型p53蛋白和P-糖蛋白在涎腺MEC中均有较高水平表达,突变型p53蛋白过表达与涎腺MEC的生长、分化及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检测涎腺MEC中突变型p53蛋白和P-糖蛋白的表达可为临床拟定化疗方案提供依据,也可为判断涎腺MEC的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p16、p15及PCNA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16、p15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特点,并探讨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40例宫颈癌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16、p15及PC-NA的表达情况,并结合病理分级进行分析。结果:(1)p16和p15蛋白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15.00%(6/40)和17.50%(7/40),明显低于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100%(30/30)和96.67%(29/30)(P<0.05);(2)p16、p15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组织的病理学分级有关,p16、p15在宫颈癌Ⅰ级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57%(4/14)、28.57%(4/14),明显高于Ⅱ级25%(4/16)、18.75%(3/16)(P<0.05)和Ⅲ级10%(1/10)、10%(1/10)(P<0.05);(3)宫颈癌组织PCNA阳性表达率95.00%(38/4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3.33%(1/30)(P<0.05),并且与病理学分级存在相关性。结论:抑癌基因p16、p15的表达缺失在子宫颈癌中同时存在,p16、p15及PCNA检测对于研究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评估子宫颈癌恶性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Topo-Ⅱ蛋白与p5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耐药性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Topo-II蛋白与p53蛋白的表达,分析NSCLC化学治疗耐药性与二者表达的关系,探讨Topo-II蛋白与p53蛋白在介导NSCLC耐药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单核细胞直接细胞毒性测定法对40例NSCLC组织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观察对紫杉醇、阿霉素、顺铂+吉西他滨3种用药方案的耐药情况,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其进行Topo-II蛋白和p53蛋白表达的检测,并将其表达情况与对应的化学治疗耐药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1例(52.5%)对紫杉醇耐药,23例(57.5%)对阿霉素耐药,12例(30.0%)对顺铂+吉西他滨耐药。其中7例(17.5%)对3种用药均敏感,11例(27.5%)对3种用药均耐药。Topo-II蛋白和p53蛋白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Topo-II蛋白阳性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p53蛋白在腺癌中的阳性表达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P<0.05);Topo-II蛋白表达与3种用药方案耐药性负相关(P<0.05);p53蛋白表达与3种用药方案耐药性正相关(P<0.05);NSCLC中p53蛋白表达与Topo-II蛋白表达正相关(P<0.05)。结论 Topo-II蛋白与p53蛋白均介导了NSCLC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