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6篇
综合类   9篇
肿瘤学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卵巢黏液性肿瘤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蛋白的表达及K-RAS基因的突变,探讨卵巢黏液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及靶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PV 9000两步法和PCR-RFLP法分别检测20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瘤、40例卵巢黏液性交界性囊腺瘤和40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癌中EGFR蛋白的表达和K-RAS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EGFR在卵巢黏液性囊腺瘤、黏液性交界性囊腺瘤和囊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37.5%、67.5%(P<0.01).K-RAS在卵巢黏液性囊腺瘤、黏液性交界性囊腺瘤和囊腺癌中的突变率分别为0、37.5%、7.5%,交界组突变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但卵巢囊腺瘤与囊腺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与卵巢黏液性囊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患者年龄无关(P<0.05),与肿瘤的大小相关(P<0.05).EGFR与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期、肿瘤大小、患者年龄无关(P>0.05).K-RAS基因突变与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期、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患者年龄相关(P<0.05).EGFR的表达和K-RAS基因的突变在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中无相关性(P>0.05).结论 EGFR对卵巢黏液性交界性囊腺瘤和卵巢黏液性囊腺癌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K-RAS基因则可能是卵巢黏液性交界性囊腺瘤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22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宝秀  孙丽萍 《江西医学检验》2007,25(3):229-230,234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E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2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复阅病历档案,进行随访,同时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作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患者年龄23~73岁,平均43岁。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ESS)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阴道出血。光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类似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呈舌状浸润肌层或弥漫浸润,肿瘤内有大量的似螺旋小动脉。3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平滑肌分化,1例伴性索样分化。结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ESS)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预后较好。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诊断上应与富细胞性平滑肌瘤、静脉内平滑肌瘤病、腺肉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5例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官颈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要点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5例宫颈恶黑.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随访。结果 5例平均39.6岁,临床表现不规则阴道出血或排液.妇检示宫颈菜花状或黑色结节状物;镜检示肿瘤细胞异型大。细胞形态多样而结构复杂,表现为痣样细胞、上皮细胞、梭形细胞或混合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HMB45、S-100、Vimentin均显阳性表达。结论 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S-100、HMB-45对恶性黑色素瘤有着重要意义,需要注意与癌、癌肉瘤、淋巴瘤或绒癌相鉴别。逐一排除。如能早期诊断手术作为首选治疗手段,并予以氮烯咪胺(DTIC)为主的联合化疗及免疫疗法.有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卵巢浆液性和粘液性交界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卵巢交界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探索肿瘤不同组织学改变的意义。方法:对45例卵巢浆液性和粘液性交界瘤进行回顾性分析,肿瘤分期按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标准,Ⅰ期34例,Ⅱ期4例,Ⅲ期7例。结果:45例卵巢浆液性和粘液性交界瘤占同期卵巢上皮恶性肿瘤的25.4%,浆液性同粘液性交界瘤的比为1:1.3,11例生长于卵巢表面的浆液性交界瘤中,9例出现腹膜种植,2例为浸润性种植,7例为非浸润性种植。2例浆液性交界瘤和1例粘液性交界瘤分别于术后5、4和1年复发。33例交界瘤经2-9年随访,按Kaplan-Meier法5年生存率为100%。结论:卵巢浆液性交界瘤预后较好,卵巢表面生长的浆液性交界瘤常伴有腹膜种植。  相似文献   
5.
卵巢甲状腺肿类癌三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类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3例卵巢甲状腺肿类癌作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随访结果。3例卵巢甲状腺肿类癌中2例为囊肿型,1例为混合型。组织学上2例以梁状结构为主,混合岛状结构;1例为梁状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3例Syn、CgA及NES均阳性;2例降钙素阳性,生长抑素阴性,TG滤泡区阳性,而类癌区为阴性。结论 卵巢甲状腺肿类癌是一种伴有甲状腺滤泡分化的低度恶性神经内分泌癌。  相似文献   
6.
<正>我院妇科门诊自1990~1994年冷冻治疗宫颈糜烂20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200例均为门诊患者,依据临床表现、宫颈刮片、阴道镜检及细胞学检查,排除宫颈恶性病变后作冷冻治疗。年龄18~44岁,平均31岁,均有性生活史,按宫颈糜烂程度分型。  相似文献   
7.
宫颈鳞状细胞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研究其发生过程、发病机制有着重要意义。宫颈鳞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及其对间质内微血管的依赖情况,可通过测定PCNA及CD34来了解。笔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39例子宫颈鳞癌进行PCNA、CD34检测,观察其在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病理分级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化瘀解毒汤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细胞外基质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化瘀解毒汤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细胞外基质(ECM)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法诱导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肾间质组织4种ECM成分(FN及Ⅰ、Ⅲ、Ⅳ型胶原),并作统计学分析,且作相关肾组织学检查.结果模型组及各治疗组大鼠4种ECM成分面积比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各治疗组大鼠ECM面积比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各治疗组中中药预防组大鼠ECM面积比最低(P<0.05);中药低剂量组大鼠ECM面积比最高(P<0.05);中药高剂量组、苯那普利组大鼠ECM面积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治疗组大鼠肾组织学检查较模型组有改善.结论化瘀解毒汤可抑制肾间质ECM的增生和积聚,防止肾间质的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14ARF、P16INK4a的基因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HPVDNA)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130例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60例、20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P14ARF、P16INK4a蛋白基因检测,并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130例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60例、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HPVDNA。结果宫颈鳞癌组中P14ARF、P16INK4a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00.0%(130/130)和96.9%(126/130);在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中其表达率分别为85.0%(51/60)、81.7%(49/60);在20例正常宫颈组中其表达率分别为10.0%(2/20)、15.0%(3/20),宫颈鳞癌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正常宫颈组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组P16INK4A和P14ARF的表达呈显著差异(P〈0.05)。HPV16/18在130例宫颈鳞癌中86例(66.2%)表达阳性;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39例(65.0%)表达阳性;P14ARF、P16INK4a阳性率HPVI)NA阳性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与HPVDNA阴性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14ARF、P16INK4a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0 引言 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PLOT)自1973年被WHO列入卵巢肿瘤分类以来,其病理诊断标准存在不同意见,特别是近年来有关交界性肿瘤,在病理学上提出了新的亚型以及微浸润和浸润性种植等概念,更促使人们对该类肿瘤组织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本质的探讨.我们对66例卵巢交界性上皮肿瘤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