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后畸形愈合并脊髓压迫症的治疗方法。方法:2002年1月 ̄2004年5月收治8例上颈椎后路融合术后畸形愈合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症表现,JOA评分9.6±2.34分。影像学均显示C2椎体后上与C1后弓形成钳夹压迫脊髓。均行经前方咽后入路C2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结果:术中喉上神经牵拉损伤1例,术后4周恢复,无其它并发症。8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恢复。平均随访时间22个月,JOA评分平均13.8±0.97分。结论:经前方咽后入路C2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治疗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后畸形愈合并脊髓压迫症能取得较好的显露与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枕颈部畸形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28例枕颈部畸形伴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仔细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明确枕颈部畸形的种类、颈脊髓受压方向,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结果 28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经口咽入路减压加后路减压植骨枕颈融合内固定术,20例行后路减压植骨枕颈融合内固定术;术中未发生感染、脑脊液漏、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术后Frankel B级2例恢复至C级,C级6例恢复至D级,D级15例恢复至E级、另外3例无变化。结论枕颈部畸形伴脊髓损伤的患者,术前仔细分析影像学资料,合理选择手术入路,彻底解除压迫、重建枕颈部的稳定,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口咽入路寰齿松解齿状突复位脊髓减压后路固定颈枕融合治疗复杂寰枕畸形颅底凹陷症.[方法]A组病例26例均在颅骨牵引下行口咽入路寰齿间隙松解齿状突复位后路固定枕颈植骨融合术.B组病例25例均在本院神经外科行后路后颅窝减压术.[结果]A组26例术后10d内临床症状较术前改善,2例改善不明显.1例术中发现脑脊液漏并伴有发热.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B组25例术后10d内临床症状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在术后12~24个月随访中有22例出现术前症状复发,其中17例恢复到术前水平,5例加重.[结论]经口咽入路寰齿松解齿状突复位脊髓减压后路固定颈枕植骨融合对治疗复杂寰枕畸形颅底凹陷症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内窥镜辅助下经颈前入路上颈椎重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内窥镜辅助下经颈前入路上颈椎重建技术治疗上颈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2月内窥镜辅助下经颈前路手术治疗的6例上颈椎疾病患者,其中3例为固定性寰枢关节脱位,3例为C2椎体肿瘤.均采用内窥镜辅助下颈前入路C2椎体切除、脊髓减压、自体髂骨重建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评价内容包括:颈...  相似文献   

5.
颈脊髓损伤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后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治疗颈脊髓损伤的颈椎稳定性问题,从生物力学角度验证本术式的可行性。方法采集新鲜人体颈椎标本6具,不同术式自身对照,采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测定其颈椎的生物力学特性和颈椎稳定性问题。结果采用前后路联合减压钢板内固定,无论在颈椎的强度、刚度,抗扭转强度、刚度以及在颈椎稳定性、承载能力方面均比其他对照组强,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单纯前路Orion钢板+植骨融合术其生物力学的各项指标均比其他对照组差。结论颈椎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治疗颈脊髓损伤的颈椎生物力学实验证明,采用前后路联合钢板内固定,颈椎非常稳定、可靠、生物力学性能优越,疗效满意;而单纯行前路Orion钢板+植骨融合术,术后早期应辅以外固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脊髓病前、后路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随访85例多节段颈脊髓病患者,其中采用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60例,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治疗25例,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改善、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JOA评分均有改善;各手术组患者颈椎Cobb角术后与术前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前路与后路Cobb角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均无神经症状加重现象,术后各并发症经处理后均缓解。结论对于多节段颈脊髓病,前后路手术都是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是前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病的首选手术方法。合理地选择病例,制订科学地手术方案,并行彻底减压,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颈椎间盘突出致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导致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本组患者男13例,女5例;平均年龄35.6岁,术前均行MRI检查显示颈椎间盘突出,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具体表现为突出节段平面以下运动功能障碍同时伴有痛温觉消失,但本体感觉正常,符合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特点.术前JOA评分4~10分,平均7.6分.17例患者发病后15 d内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1例按椎管内占位于外院行后路手术,效果不理想,1年后再次给予前路减压.[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5个月,疗效良好,术后JOA评分平均13.4分(7~15分),平均改善率61.7%,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突出的颈椎间盘可压迫脊髓前动脉使脊髓前2/3缺血而表现为脊髓前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MRI检查可帮助诊断,早期行前路减压融合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经口咽入路松解Ⅱ期后路器械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经口咽入路松解、Ⅱ期后路器械融合治疗陈旧性寰枢椎脱位。方法:经口咽入路寰枢椎前方松解颅骨牵引复位、Ⅱ期后路寰枢椎融合内固定治疗6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患者,术后对脊髓功能和颈椎影像学进行评定。结果:术后2年脊髓功能改善2级3例,改善1级2例,无变化1例。术后X线显示寰枢椎复位理想和后方融合满意,MRI显示脊髓压迫解除。结论:经口咽入路行寰枢椎前方松解后颅骨牵引复位、Ⅱ期后路器械融合术治疗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临床和影像学评估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椎前方经咽后入路切口治疗上颈椎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9例上颈椎病变患者,均采用前方经咽后入路切口实施颈椎前路手术,其中包括前后路手术1例,术前JOA评分平均(8.6±1.2)分,枢椎椎弓骨折2例,颈椎肿瘤3例,颈椎结核1例,颈椎间盘突出2例,颈椎畸形1例。结果 9例患者术中均清楚显露C1~C3椎体前方,完成减压复位、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等操作;有脊髓压迫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全部伤口于2周后获甲级愈合,无伤口感染病例。1例术后出现口轮匝肌瘫痪,1周左右自行缓解,1例出现术后呛咳,3周左右自行缓解,其余病例未出现颈部重要神经血管损伤与相应节段的颈髓损伤。9例患者均经平均12(10~16)个月随访,JOA评分术后平均(13.4±1.6)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经高位前方咽后入路可充分显露上颈椎前方,进行直接有效的手术操作,创伤小,并发症少,是理想的显露途径。  相似文献   

10.
颈椎僵硬型后凸畸形的临床评估和手术入路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颈椎僵硬后凸畸形的临床评估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僵硬型后凸畸形39例(特发性后凸畸形13例,椎板切除致后凸畸形8例,陈旧性骨折致后凸畸形11例,伴有颈椎退变的后凸畸形7例),术前JOA评分9.71±2.25,后凸Cobb角9°~72°(平均22.4°)。对患者行全面的临床评估,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决定手术的方法,包括单纯的前路手术,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及二期的前后路联合手术等。[结果]本组病例随访12~36个月(平均27个月),术中、术后无脊髓损伤加重,颈部疼痛症状消失,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有所恢复,植骨部位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JOA评分14±2.73分(和术前相比t=-9.68,P0.01),后凸Cobb角-23°~12°(平均-2.1°,和术前相比t=7.79,P0.01)。[结论]全面的临床评估是决定手术入路和方案的前提,颈椎后凸畸形对脊髓的压迫主要来于前方,手术入路多采用单纯前路和后前路联合,对于严重僵硬型的后凸畸形患者,分期前后路手术及手术间期持续牵引是较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