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M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0年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APBSCT治疗的41例继发进展型MS患者的临床资料。女性31例,男性10例,年龄24~56岁,中位年龄36岁。所有患者连续5d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μg/kg动员造血干细胞。应用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28例患者应用CliniMACS免疫磁珠系统分选CD34^+细胞,将PBMC或CD34^+细胞置-80℃冰箱冻存。患者采用BEAM[becenum(camustine);etoposide(teniposide);cytosine arabinoside;melphalan]预处理方案:卡莫司汀300mg/m^2×1d;替尼泊苷150mg/m^2×4d;阿糖胞苷200mg/m^2×4d;美法仑140mg/m^2×1d。预处理后经静脉回输低温保存复苏的自体CD34^+细胞或PBMC。应用扩充神经功能残疾量表评判患者APBSCT后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程度,根据不良事件常用术语标准3.0版评判APBSCT的不良反应。结果:2例患者失访。39例患者治疗后随访6~100个月,平均51个月,其中16例缓解,8例稳定,15例移植后复发且病情进展。100个月累计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为55.5%。预处理后41例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均〈0.5×10^9/L,血小板均〈25×10^9/L。经支持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37例发生腹泻;3例发生替尼泊苷过敏反应;26例发生感染,其中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19例,会阴肛门周围皮肤软组织脓肿2例,败血症2例,肺部真菌感染、静脉置管处皮肤感染和消化道感染各1例;6例发生植入综合征;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APBSCT是治疗继发进展型MS较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使用期间应严密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yper-CVAD/MA中的MA(甲氨喋呤+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方案动员恶性淋巴瘤患者造血干细胞的有效性。方法:25例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环磷酰胺+G-CSF方案(对照组)和Hyper-CVAD/MA+G-CSF方案(研究组)动员造血干细胞,观察动员效果、安全性。结果:研究组都1次采集成功,比对照组明显缩短采集次数(P〈0.01);研究组和对照组采集的CD34+细胞总数分别为(5.45±4.63)×106/kg、(3.04±0.74)×106/kg,差异变化相近(P〉0.05);两组感染发生率相仿(P〉0.05);两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yper-CVAD/MA+G-CSF方案动员恶性淋巴瘤患者造血干细胞安全、有效、易于操作、又可起到移植前体内净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身免疫病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动员、采集和纯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病患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和纯化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7例确诊自身免疫病患予环磷酰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CliniMACS系统对其中11例患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CD34^ 细胞阳性分选,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前后CD34^ 细胞纯度及淋巴细胞各亚群。结果:1例动员中并发尿崩症,2例动员失败。11例分选后CD34^ 细胞纯度平均96.1%,回收率70.14%;CD3^ 、CD19^ 、CD14^ 细胞分别去除10^3/kg,10^2/kg,10^3/kg。结论:对自身免疫病患采用环磷酰胺+G-CSF方案动员外周血干细胞方法可靠,安全性好;外周血干细胞的纯化方法可获得高纯度和高回收率的CD34^ 细胞,并极大限度的去除T、B等细胞。  相似文献   

4.
李勤  洪鸣  钱思轩  李建勇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097-2098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使用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将20例MM患者检测采集物中有核细胞数及CD34+细胞数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共经过44例次单采,自化疗结束至采集日平均时间为10.55(8~14)天.获得有核细胞均数为6.01×108/kg(1.67~14.7×108/kg),CD34+细胞12.49×106/kg(1.9~38×106/kg).仅有2例患者采集物CD34+细胞<2.5×106/kg.对比两组的临床特征,发现CD34+细胞产率与病程,动员前化疗次数,外周血白细胞恢复时间相关,而与年龄、性别、疾病状态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化疗联合G-CSF方案应用于MM患者中,绝大多数能获得足够的干细胞,对于病程长,化疗次数多动员后血象恢复时间长的患者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三次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我院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三次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例自体干细胞动员方案均为环磷酰胺(CTX)联合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采用以马法兰和(或)硼替佐米为主的预处理方案。其中1例第3次为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余均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结果 2例患者三次造血干细胞均成功植入,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三次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CD34^+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比例,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与造血干细胞、祖细胞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34^+细胞表达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组21例患者CD34^+细胞比例为(0.196±0.164)%,对照组10例患者CD34^+细胞比例为(1.129±0.5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34^+细胞表达明显减少,支持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内在缺陷的发病学说。此检测有助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化疗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用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动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估计动员效果差)使用化疗药物24~48 h后接受rhIL-11(25 μg·kg-1·d-1)和G-CSF(10 μg·kg-1·d-1)皮下注射直至干细胞采集结束.观察应用rhIL-11后的动员效果、不良反应及移植后造血重建、并发症和临床转归.结果 患者耐受良好,动员后(1.40±0.55)次干细胞采集可获足量CD34 细胞.移植后9~11 d内达到造血重建,血小板低于20×109/L时间为0~1 d,无出血表现.随访(28.8±8.58)个月,2例分别于移植后8、10个月复发,2例持续完全缓解,1例病情稳定.结论 化疗联合rhIL-11和G-CSF方案具有良好的动员效果,且血小板重建迅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ML)用MAG方案动员、BEAM方案预处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的疗效和毒性。方法8 年采用APBSCT 治疗ML14 例[9 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5例霍奇金病(HD)],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用MAG方案(Ara C 2g/m2 q12 h,d1~2,MTZ10 mg·m2d2~3,rhG CSF 300μg/d),为预处理采用BEAM方案(BCNU 250 mg/m2d1,VP 16 200mg2d2~5,Ara C 400 mg/m 2d2~5,Mel 140 mg/m2 d6)。化疗结束后36~48 h回输自体造血干细胞。结果13/14例一次采集即获足量干/祖细胞。回输单个核细胞(MNC)3 91(1 21~6 61)×108/kg、粒单核系祖细胞( CFU GM) 4 40 (2 33 ~ 6 47)×105/kg 和CD34 细胞17 79 (4 79 ~30 69)×106/kg。所有患者移植后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ANC)≥0 5×109/L时间为10(8~13) d,血小板(Plt)≥20×109/L为13(9~22) d。中位随访时间46(4~100)个月,12 例存活,总生存率85 7%,无病生存率78 5%。结论MAG方案动员/BEAM方案预处理APBSCT治疗ML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液肿瘤患者维持治疗的疗效。方法2005年9月至2010年6月收治血液恶性肿瘤患者12例,其中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8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4例;移植造血重建后1~3个月内,利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患者(自体移植)及供者(异体移植)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等)]共同培养后获得CIK细胞,分次回输给患者。随访观察患者接受治疗后血常规及骨髓等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同时记录患者的生存期。结果8例自体干细胞移植患者有2例复发,其中1例17个月后死亡,其余6例长期生存;4例异体干细胞移植患者有1例复发,5个月后死亡,其余3例长期生存;4例患者静脉滴注CIK细胞时出现畏寒、寒战、发热,经对症处理均缓解,其余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IK细胞生物治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状况,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完全缓解的血液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 CIK),应用DC/CIK细胞免疫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完全缓解血液肿瘤患者,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采集10例血液肿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完全缓解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GM-CSF、IL-4、TNF-α等诱导产生DC,经IFN-γ、抗CD3单抗、IL-2等诱导产生CIK,观察其细胞形态及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并分析其细胞免疫表型。结果培养产生形态学典型的DC/CIK。诱导成熟的DC经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CD80、CD83、CD86、CD1a等阳性细胞比率大幅上升。CIK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CD3+CD56+、CD3+CD8+双阳性细胞的比率亦大幅度上升。在DC/CIK细胞免疫治疗过程中,3例患者DC注射部位出现轻微疼痛,可自行缓解。2例患者输注CIK后出现低热,持续时间2~6h,可自行消退。4例患者输注完CIK后出现乏力,约2h可自行缓解。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完全缓解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DC/CIK的培养不受影响。DC/CIK细胞免疫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完全缓解的血液肿瘤患者,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剂量环磷酰胺和依托泊苷、体内去T淋巴细胞预处理方案自体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及移植后免疫指标变化。方法人组患者白体骨髓采集后体外低温保存,预处理方案:环磷酰胺60mg/kg,-1,-2,依托泊苷10~20mg/kg,-1,-2,+2d开始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3-5mg/(kg·d),共5d。结果所有患者顺利重建造血,白细胞恢复至〉1.0×10^9/L、中性粒细胞〉0.5×10^9/L的时间为11(8~14)d,血小板〉20×10^9/L的时间为18(12-36)d,未发生移植相关死亡;移植后血沉逐渐下降、抗核抗体、抗ds-DNA、抗Sm逐渐转阴,同移植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移植后时间延长抗ds-DNA抗体及抗Sm抗体逐渐转阴,C3、C4较治疗前升高,+180d后逐渐进入稳定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该方案进行自体移植,安全性好,疗效确切.远期效果较好,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4年7月~2010年10月恶性血液病103例,其中80例行异基因PBSCT治疗,23例行自体PBSCT治疗.异基因PBSCT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自体PBSCT采用化疗联合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的治疗先预处理,并预防异基因PBSCT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的发生.结果 本组均成功植入并快速重建造血,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L、血小板恢复至≥20×109/L的中位天数分别为19 d和21 d.随访至今,死亡21例,病死率为20.4%.发生出血性膀胱炎4例,巨细胞病毒性肺炎1例.结论 PBSCT能很快重建造血,移植相关病发生较少,病死率较低,安全可行,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UU)感染引起男性不育患者精液质量异常的治疗方法。方法将891例uu阳性的男性不育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三组,三组治疗前精液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组克拉霉素干混悬剂治疗,转阴后三个月复查精液常规;B组复方玄驹胶囊治疗三个月复查精液常规;C组克拉霉素干混悬剂治疗转阴后复方玄驹胶囊治疗三个月复查精液常规。结果A组和C组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患者精子浓度[A组:(45.14±4.361×10^6/mlvs(32.67±4.34)×10^6/ml;C组:(55.14±5.56)×10^6/mlvs(32.59±4.11)×10^6/ml、前向运动PR[A组:(26.24±8.45)%vs(20.53±9.52)%;C组:(30.24±9.45)%vs(20.76±9.25)%]、正常形态率陋组:(4.85±4.78)%vs(3.42±4.68)%;C组:(5.75±4.56)%vs(3.43±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P〈0.05、C组P〈0.01);B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精子浓度[(33.81±4.43)X106/mlvs(31.92±4.10)×10^6/ml]、前向运动PR[(20.78±9.54)%vs(21.38±931)%]、正常形态率[(3.35±4.82)%vs(3.38±4.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和B组治疗后精液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克拉霉素干混悬剂与复方玄驹胶囊序贯治疗能有效提高解脲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男性不育患者的精子浓度、前向运动PR、正常形态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s)动员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BMSCs动员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间格拉斯哥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临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伤后治疗14d、28d的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显著(P〈0.05),而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外周血CD34+CD133+占外周血单核细胞比率治疗3w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自体BMSCs动员可安全有效的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损伤修复,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1例76岁男性患者因肺部感染给予米卡芬净5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d。首次用药后90 min,患者出现寒战、发热,尿色呈暗褐色。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25.2×10^9/L,血红蛋白73 g/L,血小板计数179×10^9/L,尿素氮6.4 mmol/L,肌酐96μmol/L,降钙素原14.13 ng/ml,凝血酶原时间17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4 s,D-二聚体8.7 mg/L;尿白细胞(+++),隐血(+++),尿胆原(+++),酮体(+++),尿蛋白(+++),亚硝酸盐阳性。考虑为急性溶血反应。停用米卡芬净,静脉注射甲泼尼龙40 mg,并给予水化利尿和碱化尿液治疗。患者尿量在4 h内由100-150 ml/h减至10-20 ml/h,尿色呈酱油样。次日复查:白细胞计数18.6×10^9/L,红细胞计数1.7×10^12/L,血红蛋白57 g/L,血小板计数116×10^9/L,网织红细胞0.05;白蛋白25 g/L,间接胆红素20.4μmol/L,天冬氨酸转氨酶108 U/L,丙氨酸转氨酶42 U/L,尿素氮17.9 mmol/L,肌酐230μmol/L,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考虑并发急性肾衰竭。给予积极抗感染治疗,同时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性治疗、输注红细胞悬液、输注血浆。10 d后,患者仍处于无尿状态,黄疸进行性加重,家属放弃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HIV阳性的海洛因依赖者戒毒前后(120天)CD4^+T细胞的变化趋势,探讨戒毒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共有HIV阳性海洛因依赖者19例和同期HIV阴性海洛因依赖者25例入选本项研究。在入所7天内及戒毒120天后两次采集外周血,经流式细胞仪进行CD4^+T细胞检测计数,SPSS11.5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HIV阳性与阴性者CD4^+T细胞计数均值差异显著,HIV阳性的海洛因依赖者入所时CD4^+T细胞计数值多数低于450×10^6/5,也有部分高于450×10^6/L.HIV阴性的海洛因依赖者CD4^+T细胞计数均值戒毒后轻微下降。HIV阳性者CD4^+T细胞计数均值戒毒后轻微上升,但两组间戒毒前后差值无统计学意义,组内CD4^+T细胞计数戒毒前后无统计学差异。HIV阳性,且入所时CD4^+T细胞值低于450×10^6/L的海洛因依赖者,戒毒120天后CD4^+T细胞计数值显著上升,戒毒前后计数配对t检验,P〈0.01,差异高度显著。结论:海洛因依赖合并HIV感染且己表现免疫功能受损者戒毒有助于其CD4^+T细胞回升,从而延缓艾滋病发病。  相似文献   

17.
张翠萍  王胜武  李丽 《中国医药》2012,7(9):1173-1175
目的 研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量在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139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根据肺损伤程度分为4组:无肺损伤组(35例)、轻度肺损伤组(26例)、中度肺损伤组(18例)、重度肺损伤组(60例);根据治疗结果不同分为3组:治愈组(86例)、3d内死亡组(22例)、3d后死亡组(31例).重度肺损伤组60例患者又分为3组,重度肺损伤治愈组(8例)、重度肺损伤3d内死亡组(22例)、重度肺损伤3d后死亡组(30例).统计分析第1、3、5、7、9天各组患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结果 中毒后第1天,重度肺损伤组患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升高,与无肺损伤组、轻度肺损伤组和中度肺损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总数:(9.2 ±3.0)×109/L、(9.6±3.6)×109/L、(10.3±4.7)×109/L比(18.6±7.6)×109/L;中性粒细胞数:(7.1±2.8)×109/L、(7.5±3.7)×109/L、(8.0±3.8)×109/L比(16.1±6.9)×109/L,均P<0.05].3d内死亡组和3d后死亡组患者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高于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毒后第1天:(9.8±3.8)×109/L比(24.0±7.1)×109/L比(16.0±6.2)×109/L,(7.7±3.5)×109/L比(20.9±6.3)×109/L比(13.9±5.7)×109/L;中毒后第3天:(9.6±3.9)×109/L比(22.0±7.2)×109/L比(16.2±6.6)×109/L,(7.5±3.4)×109/L比(19.0±6.4)×109/L比(13.9±5.7)×109/L,均P<0.05].中毒后第3天,重度肺损伤治愈组患者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下降,与重度肺损伤3d内死亡组和重度肺损伤3d后死亡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2.0±7.2)×109/L比(16.4±6.5)×109/L比(9.5±4.7)×109/L;( 19.0±6.4)×109/L比(14.2±5.6)×109/L比(7.8±4.5)×109/L,均P<0.05].结论 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肺损伤程度越重,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目越多;如果患者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在3~5d内很快下降至正常范围内,且停药后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则可能提示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