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薛白 《吉林医学》2008,29(23):2180-2181
目的:观察比较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iansyndrome,PCOS)的不育患者,来曲唑(1etrozole,LE)联合二甲双胍与LE单独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PCOS的不育患者39例,其中19例经过二甲双胍治疗6~8个星期后采用LE促排卵治疗,另外20例直接采用LE治疗,比较LE治疗3个周期后两组的妊娠率。结果:LE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妊娠率较高(47.04%VS15%,P=0.029)。结论:对于PCOS不育患者,LE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妊娠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与输卵管阻塞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别及两者间中医证型分布有无不同。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对93例PCOS和89例输卵管阻塞女性不育患者进行心理测评。中医辨证两组间按肾阴虚、肾阳虚、痰湿、血瘀不同分布进行比较。结果:SCL-90其他项目因子分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间差异不显著,但PCOS患者强迫因子分高于输卵管阻塞患者,出现轻度强迫症状的比例较输卵管阻塞患者为多,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抑郁因子分则输卵管阻塞患者显著高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P〈0.01),HAMD检测提示输卵管阻塞患者出现严重抑郁者多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P〈0.05)。而中医证型分布中PCOS肾阴虚证及血瘀证较多见;具体分型以肾阴虚兼痰瘀证和肾阴虚兼血瘀证多于输卵管阻塞患者组。结论:PCOS与输卵管阻塞患者心理障碍各具特点,具有生殖内分泌异常的PCOS患者心理障碍异于输卵管阻塞患者,以强迫症状多见,而中医辨证肾阴虚证及血瘀证较多。  相似文献   

3.
影响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专科咨询及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借鉴综合Morisky问卷及PCOS防治原则设计调查问卷,对白2009年3月到2010年9月到本院生殖中心门诊就诊的PCOS不孕患者共128例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除去不完整及随访脱落病例,最终120例纳入统计范围.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纳入分析的患者中仅34.2%(41/120)依从性好,与PCOS不孕患者治疗依从性相关的因素有体重指数(OR=2.426,95% CI=1.428~4.121)、结婚时间(OR=0.398,95% CI=0.225~0.704)、担心药物不良反应(OR=0.216,95% CI=0.067~0.694)(P<0.05).结论 肥胖、结婚时间短及担心药物不良反应的PCOS不孕患者治疗依从性较低,临床上应加强对这部分人群的宣传及干预以提高PCOS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11例经手术或腹腔镜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的20个未用药基础体温(BBT)周期,10例经治疗后怀孕的EM患者受孕当月的10个BBT周期及5例因男性因素不育之妇女的10个BBT周期进行比较。结果发现EM不育患者在月经周期的早滤泡期BBT明显延迟下降,并且当月经周期前3天内的任何一天BBT≥36.9℃时,不育患者为EM的可能性更大;EM不育患者早分泌期BBT上升缓慢,可能与黄体早期的孕酮分泌不足有关。认为对不育患者的BBT图形进行分析,可能有助于临床对EM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与不育男性生育功能的关系,了解原发和继发、回族和汉族不育患者精液质量的差异。方法选择519例男性不育症患者,测量其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按WHO标准,行计算机辅助精子动态和瑞-吉染色精子形态学比较,分析BMI与精液质量参数的关系,以及原发和继发、回族和汉族不育患者精液质量的差异。结果BMI与年龄(r=0.207,P〈0.01)、不育年限(r=0.110,P〈0.05)呈显著正相关,与精子密度呈显著负相关(r=-0.121,P〈0.01);继发不育患者的精子密度和a+b级精子比率明显高于原发者(P〈0.05);汉族不育患者的精子密度显著高于回族(P〈0.05)。结论BMI是影响不育男性生育功能的因素之一,应该关注不育男性的体形和饮食结构。  相似文献   

6.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问题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华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3):3061-3062
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的心理障碍及综合干预治疗的疗效。方法:对60例符合人组标准的患者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鬣表(HAMO)、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编的心理状况调查表进行测评,筛查存在的心理障碍,然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综合干预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心理健康教育、院内职业康复治疗、家庭干预治疗)。治疗结束后再次用上述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患者的HAMD总分平均为(22.43±4.08)分,SAS总分平均为(46.31±13.62)分,结合自编的心理状况调查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6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比较多见的是焦虑抑郁、自卑、多疑敌意。治疗后HAMD总分平均为(13.01±2.46)分,SAS总分平均为(35.62±12.33)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治疗能明显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障碍,有利于患者康复,顺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7.
635对不育夫妇不育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本地区不育夫妇的不育因素;方法 对1990年以来635对资料完整的不育夫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发现,原发不育437对,占68.82%,继发不发198对,占31.18%,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男性原发不育因素从高到低依次是精浆异常、无精子症、精索静脉曲张;而继发不育主要是副性腺感染。精浆异常和无精子症原发不育高于继发不育(P〈0.05),精索静脉曲张和免疫,因素继发高于原发(P〈0  相似文献   

8.
心理健康状况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预后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对314例慢乙肝病人进行3年的跟踪随访及心理状况调查。将314例分为心理障碍组及心理健康组,观察各自的病情演变情况。结果:心理障碍组病情好转率明显低于心理健康组(P〈0.01);心理障碍组肝癌、肝硬化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心理健康组(P〈0.01和P〈0.05)。结论:心理健康状况对慢乙肝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回顾性分析1983年1月~1985年12月经生殖内分泌门诊诊治的873例不育患者的病因及237例妊娠的治疗和预后。原发不育751例(86.0%),继发不育122例(14.0%);妊娠率各为40.3%与57.6%,差异显著。80%的妊娠出现在检查或治疗后6个月内。指出治疗不育首先应查清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方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成都市858例不育男性精液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成都市不育男性精液情况,了解成都地区不育男性精液质量现状。方法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CASA)技术,按照《WHO人类精液及精子一宫颈粘液相互作用实验室检验手册》,使用北京伟力公司WLJY9000仪器,对2008年7月-2009年4月到我院生殖与不孕研究所就诊的858例不育男性精液进行分析。结果858例不育男性精液量(2.62±0.94)ml,pI{值(7.45±0.18),精子密度(69.71±56.72)×10^6/ml,精子活率(55.48±25.62)%,a级精子(23.95±14.85)%,a+b级精子(39.94±19.50)%。其中原发不育490例,继发不育368例;精液正常338例(39.39%),精液异常520例(60.61%),依次为a+b级异常占62.35%,a级异常占51.17%,活率异常占48.48%,密度异常占17.37%,精液量异常占14.45%,液化异常占8.16%,pH值异常1.28%。结论我市不育男性精液质量与同期育龄男性精液质量相比,精液质量明显下降,表现为60.61%的不育男性患者存在精液质量异常,精子活力异常所占比例最高,提示精液质量下降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因素。多种精子质量检测技术的应用将使男性不育特异性病因诊断变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群体的心理症状特点,研究心理症状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为伴有精神心理异常的IBD病人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IBD病人159例和健康人群89名采用一般状况调查表、90项症状清单(SCL-90)量表、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IBDQ)与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心理测评,根据得分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IBD病人的心理症状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与健康人群比较,IBD病人总分、躯体化、抑郁、敌对、偏执及其他方面的阳性率及评分均较高(P < 0.05~P < 0.01);SF-36得分,IBD病人在除精神健康外,其他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健康人群(P < 0.01);与SCL-90阴性的IBD病人相比,SCL-90阳性的IBD病人在总分、全身、肠道、情感方面得分均较低(P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IBD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有(b=27.163,P < 0.01)、忧郁(b=-18.583,P < 0.01)、人际关系敏感(b=17.563,P < 0.05)、偏执(b=-14.316,P < 0.05)。结论IBD病人易合并明显的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敌对等方面的异常心理症状,生活质量显著降低;生活质量主要受疾病病情、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及偏执影响,处于疾病活动期时的病人,抑郁、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症状重,其生活质量低。  相似文献   

12.
程鹏  朋文佳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0):1408-1411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探讨临床专业实习生的总体心理状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包括基本情况调查表和SCL-90量表), 对蚌埠医学院临床专业2010年级进入医院实习的学生共457人进行人口学资料的调查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试。结果: 临床实习生SCL-90各项指标中躯体化、焦虑、恐怖因子的评分均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和青年组常模(P<0.01);而强迫症状、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和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P<0.01)。女生的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各评分均高于男生(P<0.05~P<0.01), 男生的敌对因子评分高于女生(P<0.05);农村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偏执评分均明显高于城镇学生(P<0.01);单亲家庭实习生在SCL-90各因子评分上均高于双亲家庭实习生(P<0.05~P<0.01);准备考研与不准备考研的实习生SCL-90各因子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和全国大学生常模;临床实习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生源地、家庭结构方面均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52例神经症、55例健康被试者进行调查,同时测定其血清hs-CRP。结果神经症患者出现的躯体症状较多,主要表现为失眠、头昏、头痛、胃肠道不适、四肢乏力、心慌、胸闷等症状。神经症患者各因子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主要集中在焦虑、抑郁、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等因子上。神经症组hs-CRP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神经症组SCL-90各因子分值与hs-CRP指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神经症患者有较多的躯体化症状,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hs-CRP改变可能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体检人群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PEM心理体检云服务系统中的90项症状自评量表对在该院健康体检的人群进行心理测评,对性别、婚姻、年龄、学历、收入等因素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809名参检者SCL-90测评结果阳性率达27.94%.女性的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的得分均高于男性;偏执方面女性得分反而低于男性.未婚人群总分及各项因子得分均高于已婚及离异人群.18~<30岁人群年龄组总分及各个因子均为最高分,抑郁、敌对及偏执方面随着年龄增加得分越低;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精神性方面50~<60岁人群得分最低.学历越高,经济收入越多心理测评各项因子得分越低.结论 女性、未婚、低龄、低学历、低收入群体心理健康问题严峻.  相似文献   

15.
急性白血病初诊病人心理分析及心理干预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初诊病人心理卫生状况 ,观察心理干预的效果。②方法 将 5 5例急性白血病初诊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对两组病人进行SCL 90问卷调查 ,分析评定结果。③结果 试验组病人SCL 90各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t=4 .1 7~ 1 0 .86 ,P <0 .0 1 )。急性白血病初诊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症状。④结论 急性白血病初诊病人都有严重的心理障碍 ,及时进行心理干预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图书馆阅读疗法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0名高校大学生进行测查并与国内常模比较;采用图书馆阅读疗法分析其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结果高校大学生的SCL-90各因子分高于国内成人常模,其中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及焦虑等因子分与国内成人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阅读疗法后高校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较治疗前低,其中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及焦虑等因子分与阅读疗法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负性情绪、躯体化症状及人际关系等方面,而图书馆阅读疗法对改善其心理状况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野战医疗训练对医务人员心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杰  苗丹民  严进 《医学争鸣》2007,28(8):736-737
目的:探讨野战医疗训练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及状态-特质焦虑的影响.方法:野战救护所展开训练前后的军队医务人员113人,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测查.结果:医务人员开展训练前后SCL-90总分、阳性均分均略高于中国军人常模,训练后焦虑、强迫症状和躯体化因子分均高于军人常模(P<0.05).训练前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强迫症状和躯体化等各项因子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训练后状态焦虑平均值高于训练前(P<0.01),特质焦虑与训练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医务人员的焦虑特质在野战医疗训练前后无显著性变化,但焦虑心理和部分心理健康指标的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测量工具,从5所不同类型的高校抽取1645名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结果大学生SCL-90总分均值为(145.39±45.94),总均分为(1.62±0.51),大学生的SCL-90各因子分除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均分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外,其余各因子均分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高于城市大学生,两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因子的得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因子的得分情况均为三年级最高,四年级次之,且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不容乐观。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9.
采用SCL-90评估乳腺增生女性心理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析乳腺增生女性的心理特征。方法采用SCL-90调查沈阳某新闻媒体进行乳腺临床检查的120例女性,其中乳腺增生者60例,非乳腺增生者60例。结果乳腺增生者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等方面均与非乳腺增生群体有明显差异(P<0.05);焦虑位居心理问题之首等。结论乳腺增生患者表现出很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等方面,针对性地采取健康教育予以干预,将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