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评价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在全科住院医师接诊医患交流培训中的作用.方法 2008年5月至7月,采用SP对上海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52名全科住院医师接诊中的医患交流技能进行培训,包括SP的信息反馈、教师授课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培训前后采用SP对其医患交流技能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建立医患关系、信息收集和反馈、从患者角度理解问题、信息共享和知情同意、结束接诊5个方面,比较培训前后全科住院医师接诊医患交流评分及合格率的变化.结果 培训后住院医师医患交流技能的总评分高于培训前[(76±13)分比(49±12)分,P<0.01],总合格率也高于培训前(86.5%比15.4%,P<0.01).培训后,医患交流技能中建立医患关系、信息收集和反馈、从患者角度理解问题、信息共享和知情同意、结束接诊5个方面的合格率均高于培训前(90.4%比59.6%,65.4%比5.8%,38.5%比11.5%,86.5%比17.3%,65.4%比3.9%,均P<0.01).培训前后住院医师医患交流评分与接诊技能的评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5,0.63,均P<0.01),培训后住院医师医患交流评分的提高与接诊技能评分的提高也呈正相关(r=0.62,P<0.01).结论 采用SP能较好地提高全科住院医师接诊医患交流技能,进而有助于临床接诊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在全科住院医师接诊技能培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对2008年5月至7月上海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52名全科住院医师的接诊技能进行评价,其中SP评估内容为临床技能(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教师评估内容包括临床技能(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临床思维(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计划)、健康教育、门诊病史书写和接诊时间控制5个方面。随后SP对住院医师接诊技能反馈指导,教师针对住院医师在接诊中的问题进行授课、小组讨论等形式的培训。2个月后再次采用SP进行接诊技能的评价,比较2次接诊评分和合格率。结果培训后SP对住院医师接诊临床技能评分的合格率高于培训前(88.5%比46.2%,P〈0.01)。教师对其评分的合格率也高于培训前(86.5%比51.9%,P〈0.01),其中培训后临床技能和健康教育合格率均高于培训前(分别为80.8%比46.2%,88.5%比67.3%,均P〈0.01);临床思维、病史书写和接诊时间控制合格率培训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1.2%比51.9%,100.0%比100.0%,100.0%比100.0%,均P〉0.05)。结论采用SP能较好地提高全科住院医师临床接诊技能能力,尤其是在病史采集、体检方面,但在临床思维方面尚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背景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导师肩负着培养未来全科医学专业人才的重任,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导师自身的医患沟通能力对全科医学事业发展至关重要。目的 分析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在门诊接诊过程中的医患沟通能力现状。方法 2022年4—6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择来自首都医科大学的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75名作为测评对象。测评人员作为同行者参与门诊患者就诊全过程,按照医患沟通技能评价量表(SEGUE)对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在门诊接诊过程中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测评。将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SEGUE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前期接受测评的三级医院专家门诊医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的测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性别、任职方式,以及就职于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SEGUE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的差异性,并比较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与美国通科医生的SEGUE总得分。结果 75名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SEGUE总得分为12~24分,平均总得分为(17.8±2.6)分;在准备、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理解患者和结束问诊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9±0.9)、(6.5±1.7)、(3.1±1.1)、(2.6±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标准化病人在全科学员临床能力强化培训中的应用.方法 以上海中山医院的53名全科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临床轮转,干预组尚接受由标准化病人介导的临床能力强化培训课程.3个月后,通过标准化病人站点的考核比较两组学员的临床能力.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基线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问诊、体检、医患沟通能力、综合接诊技能和病历书写、病例分析成绩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均P<0.01),其中医患沟通能力分数最高,为(82±10)分;对照组的问诊、体检、综合接诊技能和病历书写成绩也较3个月前有显著提高(均P<0.01),但医患沟通能力与之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医患沟通、综合接诊技能、病例分析、问诊及病历书写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或<0.05),但体检成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能力强化培训中采用标准化病人,能显著提高学员的医患沟通能力和综合接诊技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标准化病人(SP)考核学员的临床能力,探讨改革全科规范化培训的毕业考核方法。方法上海2006级3个全科医学临床培训基地的52名学员参加考试,SP站点的考核分3个环节,包括重点问诊和体检、病历书写和口试,分别测试学员的沟通技能、信息收集、综合接诊能力以及临床思维、诊疗决断能力。结果SP对于学员问诊、体检及沟通技能的评分均高于考官评分,但两者间有相关性(P〈0.01),其中体检项目的相关系数最高(r=0.774)。各项技能平均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67,P〈0.01),其中综合接诊能力的平均分最低(64±22,P〈0.01)。沟通技能与信息收集的相关系数最大(r=0.582,P〈0.01)。考核成绩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男女学员各项技能的平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工作经历的学员综合接诊能力成绩明显低于没有工作经历的学员(P〈O.05),而其余各项技能中不同工作年限的学员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员沟通技能、病历书写和病例分析成绩随考核病例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不同培训基地的学员信息收集和病历书写成绩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P能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估学员的临床能力,指导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进。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首届全科医学临床技能比赛采用了急症照护模拟人(ECS),对10支参赛队共30位全科医学团队成员进行急诊综合病例模拟考核。总平均分为61.3±11.9,一般处理得分33.0±6.9,得分率为66%(33/50);心肺复苏得分23.2±7.2,得分率为57.5%(23/40);团队协作得分最低,平均分为5.0±1.1,得分率为50.0%(5/10)。表明应重视全科医生临床急救综合能力、现场应变、团队协作能力的培训。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标准化病人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作用。方法将标准化病人应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结果将标准化病人应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能有效地提高规培医师的临床接诊技能和交流沟通技巧,较好地解决临床实践对象不配合、不充足、不稳定,甚至缺乏某种疾病病例的实践对象的问题,缓解临床教学中存在的医患矛盾,避免应用不同临床患者考核带来的偏差,体现考核的一致性、公平性和公正性。结论标准化病人应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能快速提高规培医师临床接诊技能和交流沟通技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医患纠纷,优于传统教学法,是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由于患者合作度降低、临床病种限制等原因,使得全科住院医师在培训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接诊训练。为改善这一现状,本研究将教师标准化病人(teacher standardized patients,TSP)联合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d-based learning,CBL)应用于全科住院医师未分化疾病(medically unexplained physical symptoms,MUPS)接诊能力培训中,并对15名全科住院医师培训前、中和后对其接诊能力和沟通能力进行评估。实践表明,TSP联合CBL教学在全科医师MUPS接诊能力培训中应用,可有效提高全科医师的接诊和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全科住院医师临床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有效地衡量全科医师的临床能力。方法在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间,采用改进的Delphi专家咨询法,在上海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基地和社区基地,遴选33名相关专业(全科医疗、教学、行政管理)的专家进行了两轮函询。结果两轮函询中专家的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程度分别为0.852和0.855;评价指标重要性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228和0.245(P=0.000),专家意见渐趋一致。最终建立了一套由5个一级指标(职业态度、沟通技能、临床能力、社区实践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36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用于上海市全科住院医师临床综合能力的评价。结论建立的指标体系设置合理,能全面、客观地衡量全科住院医师的临床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蒋婧瑾  陈韶华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8):3482-3485
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发展迅速,但目前缺乏统一的评价模式和评价指标,本文结合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培养目标、要求和细则,对常用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价体系的方法、用途、优缺点进行综述分析。借鉴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项目,结合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建议在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根据临床轮转教学需求和特点,从职业素养、知识技能、病人照护、沟通合作、教学能力、终生学习这些核心胜任力出发,制定出一套全国统一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价体系,进行全方位考核,提高培训质量,最终培养出能胜任岗位的全科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参加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医患沟通水平,为医患沟通培训体系构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模式进行接诊,于2019年12月27日对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103名规培医师使用医患沟通技能评价量表(SEGUE)进行现场观察打分,评估其医患沟通能力.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医学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结业临床技能考核模式。方法:收集2013年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外科专业硕士研究生结业临床技能考核方案、成绩及总结报告和2013年北京市外科住院医师临床技能考核的方案、成绩及总结报告,进行两者的对比分析。结果:2013年首都医科大学外科学临床技能考核的硕士研究生118人,北京市住院医师临床技能考核人数274人。两者的考核方案存在明显差异,表现在组织的机构和考核所涵盖的内容不同。临床医学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技能考核内容缺少沟通能力、辅助检查阅读与分析,并且在相同项目上有的也存在细化程度和要求的差异。研究生在病例分析项目的分数高于住院医师(84.60±11.47 vs 82.18±10.18,P=0.039),而外科基本操作项研究生成绩显著低于住院医师(78.2±14.02 vs 90.50±6.34,P=0.000)。此外,在病历书写、病例分析、外科操作等项目≥70分的通过率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临床医学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技能考核模式需与住院医师培训目标相适应,增加沟通能力、实验室检查及影像检查的判读内容,强化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除采用过程评估外,多站式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核(OSCE)可作为结业考核模式。  相似文献   

13.
陈娜  陈永侠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0):1398-1400
目的调查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及自我效能现状,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问卷与护生临床沟通能力量表对233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总均分为(3.28±0.29)分,自我效能总分为(2.45±0.53)分。实习护生自我效能与临床沟通能力总分、建立和谐关系、敏锐倾听、确认病人问题、传递有效信息、验证感受均呈正相关关系(P < 0.05~P < 0.01)。结论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总体较好,自我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实习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与自我效能呈正相关关系,临床带教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实习护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帮助其更好地提升临床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甘仁榕  朱焱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1):3825-3829
背景 应诊能力是全科医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现阶段我国社区全科医生的应诊能力不容乐观。目的 了解贵阳市社区全科医生应诊能力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全科医生的应诊能力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8年4—7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贵阳市六城区6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抽取36家,将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所有从事全科门诊的医生112名作为调查对象。运用观察法,依据自制评分表对全科医生接诊患者时的行为表现进行评分,评分表从确认和处理现患问题、连续性问题的管理、预防性照顾、改善就医遵医行为4个方面对全科医生的应诊能力进行评价,4个方面得分范围分别为0~67、0~23、0~28、0~9分,总分0~127分。结果 112名全科医生确认和处理现患问题、连续性问题的管理、预防性照顾、改善就医遵医行为平均得分分别为(23.69±3.22)、(7.64±2.39)、(3.49±3.21)、(1.86±1.41)分,平均总得分为(35.65±7.29)分;4个方面能力水平处于好的人数占比分别为15.2%(17/112)、16.1%(18/112)、18.8%(21/112)、11.6%(13/112),总体评价为好的人数占比为19.6%(22/112)。结论 当前贵阳市社区全科医生的应诊能力需要提升。应加强全科医生全科思维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应用健康档案、《接诊记录表》及各种生活压力量表,将门诊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进行有机整合,以提高全科医生的应诊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适合当前医学教育环境的住院医师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方法 按照卫生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的要求,以教育目标分类和现代心理元认知理论为指导,建立包括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两方面的住院医师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结果 极大地提高了住院医师的专业知识、临床技能等专业素质,以及医疗行为规范和思想品德修养、法律法规知识的应用能力、临床思维及沟通能力、计算机信息应用能力等非专业素质;近年来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通过率一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结论 住院医师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对提高住院医师临床技能、非专业素质及未来临床工作适应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运用德尔菲法构建基于门诊环境的全科住培医师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国内外文献回顾和小组讨论后,初步拟定了基于门诊环境的全科住培医师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经过两轮的专家咨询确定了指标体系。采用Excel 2015和SPSS 26.0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结果 两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5.0%(19/20)和100.0%(19/19),专家权威程度为0.86,协调系数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定了由6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6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医疗服务/患者照顾、医学知识、职业精神、以医疗体系为基础的实践、基于实践的学习和提高、人际交流和沟通及技巧。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一套完整、可信度高的基于门诊环境的全科住培医师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为今后全科住培医师门诊接诊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