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福建金线莲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目的:研究福建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LH20柱色谱分离福建金线莲全草中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氯仿萃取部分分得5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醛(Ⅰ),阿魏酸(Ⅱ),槲皮素(Ⅲ),胡萝卜苷(Ⅳ),5,4′二羟基6,7,3′三甲氧基黄酮(cirsilineolⅤ)。结论:5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Ⅴ为首次从兰科植物中分得,其余为该属植物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福建金线莲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福建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福建金线莲全草中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得6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琥珀酸(Ⅰ),香豆酸(Ⅱ),8-对羟基苄基槲皮素(Ⅲ),槲皮素-3-O-葡萄糖苷(Ⅳ),槲皮素-3'-O-葡萄糖苷(Ⅴ),异鼠李素(Ⅵ)。结论6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Ⅰ,Ⅳ,Ⅵ为该属植物首次报道,化合物Ⅲ和Ⅴ为首次从兰科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延胡索中的生物碱成分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块茎60%乙醇提取物的生物碱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学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延胡索块茎60%乙醇提取物的氯仿可溶部分分离得到9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7-醛基脱氢海罂粟碱(1),O-甲基南天竹碱(2),(+)-O-甲基球紫堇碱(3),d-紫堇碱(4),四氢黄连碱(5),8-氧黄连碱(6),巴马亭(7),四氢巴马亭(8)和去氢紫堇碱(9).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生物样品中获得,首次报道了其核磁数据,化合物3为首次从罂粟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岩乌头根部的生物碱类成分及其抗PAF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岩乌头根部的二萜生物碱类成分及其抗PAF活性.方法:95%乙醇提取,所得浸膏采用经典的酸-碱处理方法,得到总碱,总碱经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柱色谱分离,得到生物碱单体,再通过波谱解析鉴定其化学结构;并对分离鉴定的生物碱进行抗PAF活性的检测.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二萜类生物碱,分别为sachaconitine(1),14-acetylsachaconitine(2),hemsleyanine C(3),circinasine A(4),talatisamine(5);化合物1和2显示了一定的抗PAF活性.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1和2对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长白落叶松树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长白落叶松树皮的化学成分。方法:硅胶色谱柱分离,物理,化学和光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其醇提物的氯仿部分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异海松酸(Ⅰ),β-谷甾醇(Ⅱ),24R-5α-豆甾烷-3,6二酮(Ⅲ),larixol(Ⅳ),阿魏酸(Ⅴ),落叶松脂醇(Ⅵ),开环异落叶松脂醇(Ⅶ),异落叶松脂醇(Ⅷ)。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药蝙蝠葛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和凝胶反复柱层析进行分离,分得成分用波谱分析和理化性质对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出11种成分,分别为dauricumine(1),dauricumidine(2),acutuminine(3),physcion(4),blumenolC(5),blumenolA(6),N-transferuloyltyramine(7),vanillin(8),β-sitostenone(9),β-sitosterol(10),和daucosterol(11)。结论:含氯生物碱1和2为首次从天然来源中分得,含氯生物碱3的NMR数据和立体结构为首次报道,化合物4-11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到。  相似文献   

7.
土庄绣线菊五环三萜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土庄绣线菊乙醇提取物石油醚和氯仿分离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化学成分分离,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MS,1H-NMR,13C-NMR和HMBC等)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土庄绣线菊乙醇提取物石油醚和氯仿分离部位分离得到6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酮(1),木栓酮(2),羽扇豆醇(3),β-香树脂醇(4),白桦脂醇(5)和熊果醇(6)。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红花石蒜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花石蒜Lycoris radiata鳞茎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反向硅胶、凝胶及MCI-gel树脂等多种色谱技术,对红花石蒜的生物碱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和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该植物鳞茎70%乙醇提取液的氯仿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9个amaryllidaceae类生物碱,分别鉴定为(+)-N-methoxylcarbonyl-1,2-methylenedioxyl-isocorydione(1),isocorydione(2),8-demethyl-dehydrocrebanine(3),(+)-3-hydroxy-anhydrolycorine N-oxide(4),vasconine(5),pancratinine D(6),yemenine A(7),11-O-acetylhaemanthamine(8)和5,6-dihydro-5-methyl-2-hydroxyphenanthridine(9)。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杨金  刘卫  羊晓东  赵静峰  刘富  李良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5):1927-1929
目的:研究剑川乌头中的二萜生物碱.方法: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用有机波谱学的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二萜生物碱:acoforine(1),acoforestinine(2),14-O-acetylsachaconitine(3),黄草乌碱丙(vilmorrianine C,4),黄草乌碱丁(vilmorrianine D,5),塔拉萨敏(talatizamine,6),查斯曼宁(chasmanine,7),滇乌碱(yunaconitine,8).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地胆草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分离鉴定菊科植物地胆草的化学成分,为活性筛选提供样品。方法:用80%工业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确定结构。结果:分得8个化合物,分别为3,4-二羟基苯甲醛(3,4-dihydroxy benzaldehyde,1),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2),香草酸(vanillic acid,3),丁香酸(syringic acid,4),β-谷甾醇(β-stitosterol,5),胡萝卜苷(dau-costerol,6),2,5-二甲氧基对苯醌(2,5-dimethoxy-1,4-benzoquinone,7)和二十八烷酸(n-octacosanoic acid,8)。结论:化合物1,3,4,7,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陵水暗罗枝、叶中的阿朴菲生物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陵水暗罗Polyalthia nemoralis枝、叶中的阿朴菲生物碱进行分离和鉴定,并测细胞毒活性.方法:采用硅胶和凝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鉴定化合物的结构;MTT法测试细胞毒活性.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5个阿朴菲生物碱,分别为bidebiline A(1),annobrajne(2),lanuginosine(3),鹅掌楸碱(liriodenine,4),oxostephanosine(5).结论: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属中分到,1,3,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对多种癌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进一步阐明翠雀Delphinium grandiflorum的物质基础,丰富二萜生物碱类成分的天然资源库,同时为该植物后续的药理活性及质量控制研究提供更丰富的化合物资源,本实验对采自山西晋中地区翠雀植物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实验结果为翠雀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小孔树脂凝胶(MCI),ODS,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方法对翠雀的三氯甲烷部位和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且运用1H,13C-NMR,MS等波谱方法以及化合物理化性质结合文献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翠雀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的三氯甲烷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共分离得到19个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olivimine(1),hohenackeridine(2),14-O-methyldelphinifoline(3),N-脱乙基翠雀亭(4),leucostine(5),tuguaconitine(6),acetylbrowniine(7),browniine(8),16-去甲基翠雀固灵(16-demethyldelsoline,9),demethylenedelcoine(10),14-dehydrobrowniine(11),瑟佩定(septentriodine,12),翠雀固灵(delsoline,13),翠雀亭(delphatine,14),牛扁碱(lycoctonine,15),硬飞燕草次碱(delcosine,16),甲基牛扁碱(methyllycaconitine,17),德拉瓦印甲(delavaine A,18),德拉瓦印乙(delavaine B,19)。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伏毛铁棒锤根部二萜生物碱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伏毛铁棒锤根部的二萜生物碱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伏毛铁棒锤根部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11个二萜生物碱,分别为3-脱氧乌头碱(Ⅰ)、3-脱氧乌头原碱-8-亚油酸酯(Ⅱ)、3-乙酰乌头碱(Ⅲ)、16,17-二氢-12β,16β-环氧欧乌头碱(Ⅳ)、尼奥灵(Ⅴ)、宋果灵(Ⅵ)、乌头原碱-8-亚油酸酯(Ⅶ)、乌头碱(Ⅷ)、12-表-欧乌头碱(Ⅸ)、欧乌头碱(Ⅹ)和6-O-去甲基尼奥灵(Ⅺ)。结论二萜生物碱是伏毛铁棒锤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其中Ⅱ,Ⅳ~Ⅶ和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苗药三两银中的生物碱类成分.方法: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以正己烷-乙酸乙酯-无水乙醇-水(6∶1.2∶7.1∶1)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组成溶剂系统对苗药三两银中的总碱进行分离纯化及鉴定.结果:从其总碱部分分离得到3个甾体类生物碱,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为:海南野扇花碱D (sarcovagine D,1)、富贵草碱G(physamine G,2)和富贵草碱H (physamine H,3).结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  相似文献   

15.
毛莲蒿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毛莲蒿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和聚酰胺柱层析进行分离,运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与标准品对照的方法鉴定15个化合物。结果:分离鉴定了3个倍半萜类:taurin(1)、1,11-bis-epi-artesin(2)、yomogin(3);3个黄酮类:5,7,3′,4′-四羟基-6,8-二甲氧基黄酮(4)、5,7,3′,4′-四羟基-6-甲氧基黄酮(5)、5,6,3′,4′-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6);3个三萜类:蒲公英赛醇乙酸酯(7)、木栓酮(8)、α-香树脂醇(9);2个甾体类: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2个香豆素类:莨菪亭(12)、7-羟基-6,8-二甲氧基香豆素(13);2个有机酸类:异阿魏酸(14)、咖啡酸(1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桐叶千金藤Stephania hernandifolia中的莲花烷类生物碱。方法:桐叶千金藤全草用95%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液加水稀释后经酸碱处理,石油醚、氯仿萃取,得生物总碱。生物总碱利用正相硅胶、反相Rp-18、微孔吸附树脂CHP20P、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桐叶千金藤中分离得到9个莲花烷类生物碱,分别为aknadinine(1),longanone(2),stephasunoline(3),N-methylstephuline(4),epistephamiersine(5),prostephabyssine(6),aknadilactam(7),dihydroepistephamiersine(8),hasubanonine(9)。结论: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猪殃殃酚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猪殃殃Galium aparine var.tenerum全草中酚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猪殃殃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乙酮(1),香草酸(2),3,4-二羟基苯甲酸(3),对羟基桂皮酸(4),没食子酸(5),4-羟基古柯间二酸(6).结论:化合物6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得到,并运用二维核磁共振波谱技术(~1H-~1H COSY,HMQC和HMBC)首次对其碳谱和氢谱数据进行了全归属,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8.
光茎大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光茎大黄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现代波谱技术(MS,1H-NMR,13C-NMR)及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该植物根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Ⅰ),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Ⅱ),芦荟大黄素-3-(羟甲基)-O-β-D-葡萄糖苷(Ⅲ),β-谷甾醇-3-O-β-D-(6′-十七碳酰基)葡萄糖苷(Ⅳ),山柰酚(Ⅴ)。结论该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两头毛三氯甲烷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两头毛中三氯甲烷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HP-20和Sephadex LH-20等分离手段对三氯甲烷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三氯甲烷萃取部分分离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vofolin B(1),ficusal(2),6-羟基-2-(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3,7-二氧杂双环-[3.3.0]-辛烷(3),N-反式阿魏酸酪酰胺(4),lysicamine(5)。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