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目的:比较药物涂层球囊(DCB)与药物洗脱支架(DES)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伴高出血风险(HBR)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单纯DCB或DES治疗且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ACS伴HBR患者共239例,分为DCB组(n=73)和DES组(n=166),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资料并进行随访。研究的主要终点为净临床获益复合终点事件,包括心原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AMI)、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2型出血;次要终点为BARC≥1型出血、BARC≥3型出血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原性死亡、AMI和TVR)。结果:两组在各基线资料指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平均随访(20.5±3.9)个月,DCB组净临床获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9.6%vs. 21.7%,P=0.025)和发生风险(HR=0.44,95%CI:0.23~0.83,log-rank P=0.031)均明显低于DES组。DCB组BARC≥1型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DES...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双联抗血小板(DAPT)治疗策略对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年2月至2018年10月因心绞痛、心电图改变等原因至我院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的老年(年龄≥75岁)患者300例,随机分为DAPT 3月组与12月组,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后10~12个月进行冠脉造影和临床随访,评估两组间术后短期出血事件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3月组与12月组的MACE:心源性死亡(0% vs.0.71%,χ~2=1.131,P=0.287),心肌梗死(1.89% vs.1.42%,χ~2=0.100,P=0.752),靶病变血运重建(8.81% vs.9.93%,χ~2=0.112,P=0.738),支架内再狭窄(χ~2=2.502,P=0.114),BARC 3-5型出血事件(χ~2=2.223,P=0.136)等无统计学差异。DAPT 3月组BARC 1-2级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12月组(18.87% vs.29.08%,χ~2=4.312,P=0.038)。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DES植入后3个月可考虑终止DAPT,从而降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RECISE-DAPT评分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DM)患者双联抗血小板(DAPT)治疗后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ACS合并DM患者200例,PCI术后接受DAPT治疗,随访时间为1年,记录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出血事件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评价PRECISE-DAPT评分对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1)随访期间共有66例(33. 00%)发生出血事件,最常见为消化道出血,出血组平均年龄、年龄 65岁比例和治疗前PRECISE-DAPT评分高于未出血组(P 0. 05);(2) PRECISEDAPT评分与出血事情呈正相关(r=0. 63,P 0. 01),出血发生率随着PRECISE-DAPT评分分级增加而升高,其中≥25分组出血发生危险是≤10分组的5. 76倍(P 0. 05);(3) PRECISE-DAPT评分对于出血风险预测的最佳截断点为16. 84,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 71(Z=5. 60,P 0. 05,95%CI=0. 53~0. 85),此时的诊断敏感度为82. 27%,特异度为64. 09%,阳性预测值为86. 27%,阴性预测值为55. 73%,准确率为73. 37%。结论 ACS合并DM患者接受PCI术后出血患者的PRECISE-DAPT评分明显升高,该评分对于出血事件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后阿司匹林联合P2Y12抑制剂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时程对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及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08年1月~2009年5月于新疆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置入DES,并于2014年6~9月通过电话、再住院及门诊方式随访成功的2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DAPT方案为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停用硫酸氢氯吡格雷后继续使用阿司匹林。根据DAPT时间分为三组,A组12月(n=44例),B组=12月(n=119例),C组12月(n=87例)。分析组间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手术资料有无差异。平均随访时间(59.79±5.25)月。主要终点MACE:包括再发心绞痛、再次心梗、靶病变/靶血管的再次血运重建(TLR/TVR)及全因死亡;次要终点:消化道出血。比较组间主次要终点及生存曲线有无统计学意义。临床基线资料有统计学意义者与DAPT时间行相关分析。结果三组基线除了年龄、支架平均直径(P0.05)外其他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年龄、平均支架直径与DAPT时间无相关性(P0.05);随访期内:三组间主要终点及总MA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终点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出血发生率19.5%有高于A组(4.5%)和B组(4.2%)的趋势,主要终点生存曲线分析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2.004,P=0.367)。结论单中心冠心病DES置入后,DAPT不同时程组疗效相似,延长DAPT时程增加了出血风险。DES置入后DAPT治疗宜个体化,以降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CHADS2评分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长期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医院病历库2015-01-2018-12连续住院的急性STEMI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主要终点为复合心血管事件(包含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梗死、心力衰竭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次要终点为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和非心脑血管事件等。采用Cox回归评价CHADS2评分与终点事件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570例连续STEMI患者,平均年龄(58.9±13.7)岁,男性占83.3%,TIMI风险评分低危、中危和高危患者分别为279、178和113例。在共619.7人年的随访中,发生主要终点事件102例,全因死亡46例,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56例。Cox回归分析提示CHADS2评分与主要终点事件[HR:1.331(1.111~1.593,P0.001)]和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HR:1.647(1.345~2.017),P0.001]独立相关,与全因死亡和非心脑血管事件无显著相关。ROC提示CHADS2评分在主要终点事件预测方面与TIMI评分相当,在全因死亡的预测方面不如TIMI评分,在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方面优于TIMI评分。结论:CHADS2评分可用于STEMI患者的再发心脑血管事件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置入新型药物洗脱支架(BP-SES)术后,应用6个月与12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I-LOVE-IT 2研究中置入BP-SES老年患者(≥65岁)627例,其中接受6个月DAPT治疗319例(6个月DAPT组),12个月DAPT治疗308例(12个月DAPT组)。本研究的主要终点为12个月的靶病变失败(TLF,包含心源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和临床驱动的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12个月净不良临床事件(NACE,包含全因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或全部出血的复合终点)以及12个月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线SYNTAX评分、靶病变个数、靶血管位置等基线造影特征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2个月Kaplan-Meier累积事件,6个月DAPT组主要终点TLF发生率(7.2%比7.1%,P=0.980),次要终点NACE发生率(14.1%比13.0%,P=0.726),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2.8%比1.0%,P=0.101)与12个月DAPT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明确或极可能的支架内血栓形成共5例,其中6个月和12个月DAPT组分别有3例和2例(0.9%比0.6%,P=0.6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界标分析结果显示,在6至12个月随访期间,6个月DAPT组TLF(2.3%比1.7%,P=0.593),NACE事件发生率(4.2%比2.9%,P=0.392),出血发生率(1.0%比1.0%,P=0.961)与12个月DAP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接受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置入的老年患者中,术后接受6个月DAPT治疗者,有效性和安全性与接受12个月DAPT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CHA2DS2-VASc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结局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冠心病医疗结果评价和临床转化研究(China PEACE)回顾性急性心肌梗死研究中23728例AMI患者的病历信息,按CHA2DS2-VASc评分分为低(0~3分)、中(4~6分)、高(7~9分)分值组。院内结局包括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死亡、死亡或放弃治疗、再发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等。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CHA2DS2-VASc评分对AMI患者院内结局的影响。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HA2DS2-VASc评分对AMI患者院内死亡与死亡或放弃治疗的预测价值。结果入组患者年龄66(56,75岁)岁,女性占30.7%。CHA2DS2-VASc评分高分值组患者院内结局事件发生率更高,基础疾病更多(P值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中,院内病死率(OR=6.13,95%CI 4.77~7.87,P<0.001)、院内死亡或放弃治疗率(OR=6.43,95%CI 5.16~8.00,P<0.001)、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OR=4.94,95%CI 4.06~6.01,P<0.001)明显高于其他两组。ROC曲线分析显示,无论院内病死率,还是死亡或放弃治疗率,CHA2DS2-VASc评分与简化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登记(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mini-GRACE)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0.699与0.696,P=0.752;0.708与0.713,P=0.489)。结论CHA2DS2-VASc评分是一种有效预测AMI患者院内风险的评估工具,该评分操作简单,预测价值与mini-GRACE评分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CHA2DS2-VASc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结局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冠心病医疗结果评价和临床转化研究(China PEACE)回顾性急性心肌梗死研究中23728例AMI患者的病历信息,按CHA2DS2-VASc评分分为低(0~3分)、中(4~6分)、高(7~9分)分值组。院内结局包括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死亡、死亡或放弃治疗、再发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等。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CHA2DS2-VASc评分对AMI患者院内结局的影响。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HA2DS2-VASc评分对AMI患者院内死亡与死亡或放弃治疗的预测价值。结果入组患者年龄66(56,75岁)岁,女性占30.7%。CHA2DS2-VASc评分高分值组患者院内结局事件发生率更高,基础疾病更多(P值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中,院内病死率(OR=6.13,95%CI 4.77~7.87,P<0.001)、院内死亡或放弃治疗率(OR=6.43,95%CI 5.16~8.00,P<0.001)、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OR=4.94,95%CI 4.06~6.01,P<0.001)明显高于其他两组。ROC曲线分析显示,无论院内病死率,还是死亡或放弃治疗率,CHA2DS2-VASc评分与简化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登记(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mini-GRACE)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0.699与0.696,P=0.752;0.708与0.713,P=0.489)。结论CHA2DS2-VASc评分是一种有效预测AMI患者院内风险的评估工具,该评分操作简单,预测价值与mini-GRACE评分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残余SYNTAX评分(r S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6–12月接受PCI术的AMI患者720例,排除既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右冠状动脉均衡型、资料不全、失访者共232例,最终入组488例接受PCI术的AMI患者。计算基线SYNTAX评分和r SS。临床随访1.5年,终点事件为MACCE(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卒中、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结果 488例患者随访期间MACCE发生率为9.8%,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r SS(OR 1.152,95%CI 1.097~1.210,P0.001)是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且r SS预测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CE的合适截断值为5分,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9%、65.2%(曲线下面积0.738,P0.001)。再根据r SS合适截断值分为r SS=0分、0分r SS≤5分、r SS5分三组,显示r SS5分组年龄更大、基础疾病更多、冠状动脉病变更复杂,且r SS5分组MACCE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0分r SS≤5分组和r SS=0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 SS是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且r SS为5分可能是"合理的不完全血运重建"的阈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内皮细胞源微粒(EMPs)水平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EMPs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之间的关联。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非冠心病组(Non-CHD组,57例)和AMI组(110例)。根据血管病变支数,将AMI组患者分为单支血管病变亚组、双支血管病变亚组和3支血管病变亚组。评估AMI组患者TIMI危险评分,将其分为低危亚组、中危亚组和高危亚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EMPs水平,比较各组EMPs水平差异。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EMPs与部分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MI组EMPs水平显著高于Non-CH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3.87±21.53)%∶(32.16±20.10)%,P=0.001];AMI单支血管病变亚组、双支血管病变亚组和3支血管病变亚组EMPs水平分别为(35.23±22.17)%、(42.98±17.46)%、(49.19±21.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TIMI评分低危亚组、中危亚组和高危亚组EMPs水平分别为(28.22±5.38)%、(45.98±19.98)%、(52.56±18.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LDL-C水平、LVEF与EMPs水平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结论:AMI患者外周血EMPs水平升高,EMPs水平与AMI冠脉病变程度和预后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血清miR-126、miR-210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10月青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4例AMI病人作为观察组,依据全球急性冠脉事件登记(GRACE)评分将病人分为高危组(28例)、中危组(22例)、低危组(14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群64名作为对照组。采用qRT-PCR检测研究对象血清miR-126、miR-210水平。比较不同组间血清miR-126、miR-210水平,以及AMI病人血清miR-126、miR-210表达水平与病人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AMI病人血清miR-12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miR-210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GRACE评分危险分层高危组血清miR-126水平低于中危组、低危组(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P0.001),高危组血清miR-210水平高于中危组、低危组(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P0.001);血清miR-126水平与超敏肌钙蛋白T呈正相关,而血清miR-210水平与超敏肌钙蛋白T呈负相关(P0.05);AMI病人血清miR-126高表达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低表达组(χ~2=5.333,P=0.021),AMI病人血清miR-210高表达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低表达组(χ~2=3.140,P=0.037)。结论 AMI病人血清miR-126表达水平降低,而血清miR-210表达水平升高,血清miR-126低表达/血清miR-210高表达的AMI病人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指数)与Grace评分单独及联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19年1月于我院确诊的AMI患者临床资料,计算入院TyG指数、Grace评分。临床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对比MACE组和非MACE组基线资料。根据TyG指数分组,比较MACE发生率。采用Cox生存分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TyG指数和Grace风险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单因素指标及联合多因素指标预测MACE的效能。结果:TyG指数、Grace评分在MACE组和非MACE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TyG指数组MACE发生率更高。将P0.01的指标进行Cox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TyG指数及Grace评分仍是预测MACE的独立因子(HR 1.038,P0.001,95%CI 1.028~1.048;HR 2.467,P0.001,95%CI 1.556~3.911)。相关性分析显示TyG指数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R=0.286,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TyG指数、Grace评分预测MAC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2、0.829,敏感性分别为86.8%、73.6%,特异性分别是51.9%、78.9%,阈值分别为8.806、167.5。二者联合的预测效能、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单独预测MACE。Delong检验发现二者联合后均比单独预测MACE更有效(Z=4.437,P0.001;Z=2.378,P=0.017)。结论:TyG指数和Grace评分是AMI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二者呈正相关。TyG联合Grace评分可以提高对AMI预后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后≤6个月与≥12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5-01之前公布随访数据的DES置入后≤6个月对比≥12个月DAPT的随机对照试验。计算机检索PubM ed、EMBASE、Cochrane Library、Scopus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同时手动检索国内外相关心血管会议记录,由两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估,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个随机对照研究,共包含15 378例患者,术后接受DAPT治疗≤6个月为7 672例(≤6个月DAPT组),≥12个月为7 706例(≥12个月DAPT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12个月DAPT组相比,≤6个月DAPT组可有效降低主要出血(比值比=0.58,95%可信区间:0.37~0.91,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全因死亡(比值比=0.90,95%可信区间:0.73~1.11,P=0.314)、心原性死亡(比值比=0.93,95%可信区间:0.70~1.24,P=0.617)、心肌梗死(比值比=1.13,95%可信区间:0.91~1.41,P=0.275)、支架内血栓(比值比=1.21,95%可信区间:0.79~1.85,P=0.382)、脑血管意外(比值比=1.00,95%可信区间:0.66~1.51,P=1.000)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接受DES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6个月DAPT组与≥12个月DAPT组在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6个月DAPT组能有效降低出血风险,更适用于新一代DES置入后,高出血风险、低血栓风险、服药依从性差和正常药物反应性的患者。然而≤6个月DAPT组对置入DES的特定中国人群临床结局的影响仍有待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去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年龄、肌酐和射血分数(ACEF)评分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感染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CI的STEMI患者2085例。根据ACEF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ACEF评分1.04,n=695),中危组(1.04≤ACEF评分1.40,n=692)和高危组(ACEF评分≥1.40,n=698)。主要终点为住院期间感染,次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本研究中,患者院内感染和MACE发生率分别为20.1%和20.0%,并随着ACEF评分的增加逐渐升高(感染:9.5%,11.4%,39.3%,P0.05;MACE:9.8%,15.5%,34.7%,P0.05)。ACEF评分是STEMI患者PCI后感染(OR=2.50,95%CI:1.94~3.23,P0.001)和MACE(OR=2.90,95%CI:2.40~3.50,P0.001)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ACEF评分对感染(AUC=0.744,95%CI:0.716~0.772,P0.001)和MACE(AUC=0.703,95%CI:0.675~0.732,P0.001)发生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亚组分析提示ACEF评分对肺部感染(AUC=0.714,95%CI:0.675~0.732)和泌尿系感染(AUC=0.723,95%CI:0.647~0.780)均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 ACEF评分对STEMI患者PCI后感染和MACE的发生情况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定义的C反应蛋白(CRP)与白蛋白比值(CAR)与其他炎症标志物[如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MLR)]相比在确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方面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n=203例)和非AMI的冠心病患者(非AMI组,n=103例),再根据Syntax评分将AMI组分为两组:低Syntax评分组(Syntax评分≤22分,n=124例)和高Syntax评分组(Syntax评分≥23分,n=79例)。测定CAR、NLR、PLR和MLR,比较各组CAR、NLR、PLR和MLR的水平差异,评估CAR和NLR、PLR、MLR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 AMI组患者的CAR、NLR、PLR、MLR水平明显高于非AMI组(P0.001)。相关性分析发现,CAR与Syntax评分显著相关(r=0.634,P0.001),而NLR、PLR、MLR与Syntax呈低相关(r=0.304,P0.001;r=0.463,P0.001;r=0.344,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R水平是高Syntax评分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OR=1.08,95%CI为1.004~1.161,P=0.038)。结论炎症标志物CAR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存在相关性,可作为预测AMI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可靠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CHA2DS2-VASc评分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病人术后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病人879例,根据危险程度分为3组,其中低危组379例,中危组283例,重危组217例,均行GRACE、CHA2DS2-VASc评分。分析术后不良事件,其中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搏骤停,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律失常等高危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非心血管不良事件为血栓。结果心血管不良事件,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GRACE评分预测价值高于CHA2DS2-VASc评分(P 0.05);非心血管不良事件,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CHA2DS2-VASc评分预测价值高于GRACE评分(P 0.05)。GRACE评分预测价值低危组中危组重危组(P 0.05);CHA2DS2-VASc评分低危组中危组重危组(P 0.05)。结论 GRACE评分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病人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较高。CHA2DS2-VASc评分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病人术后非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药物洗脱支架(DES)术后发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VLST)的患者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情况,探讨不同DAPT持续时间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2006年1月至2013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共完成3945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入选经急诊造影证实为VLST的患者。根据随访期间是否仍持续使用DAPT,将患者分为持续DAPT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造影及介入治疗资料以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情况。临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随访期间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再发支架内血栓(ST),靶血管重建率(TVR)以及死亡。探讨不同DAPT持续时间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并分析随访期间发生MACE的预测因素。结果共计有62例VLST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5例,女性7例,年龄41~82(58.6±10.2)岁。VLST距第1次DES置入时间为12.5~84(38.7±18.1)个月。住院期间脑出血死亡1例,存活的61例患者随访5~88(32.1±19.1)个月。随访期间,又有17例患者出现MACE,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提示无事件生存率为45.1%。末次随访时,坚持持续DAPT的患者38例,其中5例(13.2%)发生MACE,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4.2%,P=0.001)。根据是否发生MACE事件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Cox单因素分析提示再次置入第一代DES[危害率(hazard ratio,HR):2.69,P=0.04]和持续DAPT(HR:0.25,P=0.01)为远期随访中MACE相关的预测因素。而多因素Cox分析则提示仅有持续DAPT是随访期间不发生MACE的唯一预测因素(HR:0.30,95% CI:0.09~0.97,P=0.04)。结论 DES术后VLST患者远期预后情况欠佳,事件发生率较高。坚持DAPT可能有助于减少远期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完全血运重建策略与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中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多支病变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1日~2014年6月30日间于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监护室住院且起病时间在12 h内的STEMI多支病变患者326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MVD)定义为冠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存在2支或以上主要血管(直径≥2 mm)狭窄≥70%。发病12 h内对所有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其中131例患者在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之后,同台或者择期(首次PCI后1~60 d)行PCI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完全血运重建),余195例仅干预梗死相关血管(不完全血运重建)。主要研究终点为首次或二次PCI术后3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定义为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缺血驱动血运重建及心力衰竭的复合终点),次要研究终点为主要终点中各独立组份以及全因死亡、顽固性心绞痛及全部出血事件(BARC 1~5型)。结果经过3年随访观察,完全血运重建组MACE (17.6%vs. 30.8%,P=0.005)、心源性死亡(1.5%vs. 7.7%,P=0.029)、心力衰竭(1.5%vs. 7.2%,P=0.031)及全因死亡(2.3%vs. 9.2%,P=0.022)发生率显著低于不完全血运重建组。而两组再发心肌梗死(3.8%vs. 2.6%,P=0.622)、缺血驱动血运重建(14.5%vs. 17.9%,P=0.246)、顽固性心绞痛(24.4%vs. 27.2%,P=0.332)及全部出血事件(BARC 1~5)(3.8%vs. 3.1%,P=0.793)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STEMI多支病变患者,相比不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完全血运重建能够显著减少PCI术后3年MACE发生风险,且这一风险的降低可能主要由完全血运重建组有更低的心源性死亡及心力衰竭事件驱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CHA2DS2-VASc评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476例中国急性STEMI患者的基线及随访资料,按CHA2DS2-VASc评分将患者分为1分组(n=1815)、2~3分组(n=3585)、≥4分组(n=2076)。主要终点为30 d全因死亡,次要终点包括30 d再发心肌梗死、心原性休克、脑卒中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脑卒中)。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CHA2DS2-VASc评分对急性STEMI患者30 d终点事件的影响。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估CHA2DS2-VASc评分对急性STEMI患者30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与低CHA2DS2-VASc评分患者相比,高CHA2DS2-VASc评分患者的病情更重,合并症更多,而接受再灌注治疗及规范药物治疗的患者比例更低(P均<0.05)。随着CHA2DS2-VASc评分升高,急性STEMI患者30 d全因死亡率(1分组、2~3分组、≥4分组分别为2.0%、8.0%、23.7%)及再发心肌梗死、心原性休克、脑卒中、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均<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HA2DS2-VASc评分是上述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显示,在预测30 d全因死亡风险上,CHA2DS2-VASc评分的AUC与TIMI评分(0.756 vs.0.767)和GRACE评分(0.756 vs.0.769)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HA2DS2-VASc评分是急性STEMI患者30 d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其对急性STEMI患者30 d全因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与TIMI评分和GRACE评分相当,且计算简单,可考虑用于急性STEMI患者的早期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老年(年龄≥75岁)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近远期临床结果。方法:本研究于2003年7月至2006年12月,连续入选年龄≥75岁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363例,在我院行PCI置入DES(n=269)或CABG(n=94)治疗。主要终点为24个月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次要终点为24个月时全因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脑血管事件和再次血运重建以及全因死亡、非致死性MI和脑血管事件复合终点事件。结果:住院期间,CABG组的病死率(7.4%vs.1.9%,P=0.023)和非致死性MI的发生率(3.2%vs.0,P=0.023),明显高于DES组,CABG组的MACCE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DES组(10.6%vs.1.9%,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个月时,CABG组和DES组的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未见明显差异[22.3%vs.15.2%,风险比(HR)=1.62,95%CI 0.63~3.31,P=0.379],两组的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MI、脑血管事件和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也没有明显差异;CABG组全因死亡、非致死性MI和脑血管事件复合终点事件的风险明显高于DES组(19.1%vs.8.2%,HR 3.87,95%CI:1.24~12.37,P=0.009)。结论:本研究提示,与DES相比,CABG可能会增加75岁以上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远期全因死亡、非致死性MI和脑血管事件复合终点事件的风险,而未降低再次血运重建和MAC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