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6 毫秒
1.
摘要 目的 〖HT5"SS〗观察邻苯二甲醛(OPA)对消化内镜模拟现场杀灭细菌和病毒的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和模拟现场消毒试验方法,对邻苯二甲醛杀灭细菌和病毒的效果,同时对消化内镜模拟现场消毒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该邻苯二甲醛消毒液原液含邻苯二甲醛5 600 mg/L。以邻苯二甲醛浓度为2 800 mg/L消毒液对悬液内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2.5 min,杀灭对数值均>5.0。邻苯二甲醛浓度为2 800 mg/L消毒液对悬液内白色念珠菌和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作用2.5 min,杀灭对数值均>4.00;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灭活对数值>4.00。以邻苯二甲醛浓度为5 600 mg/L的消毒液,在消化内镜上运行一个消毒周期(总运行时间为15min,含消毒程序5 min),对消化内镜模拟管腔内铜绿假单胞菌杀灭对数值均>5.00。结论 该邻苯二甲醛消毒液可快速杀灭悬液内细菌、分枝杆菌和病毒,消化内镜模拟现场消毒试验消毒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观察3种高效消毒剂实验室杀菌效果和消化内镜模拟现场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内镜模拟现场消毒试验方法,观察戊二醛、邻苯二甲醛和过氧乙酸实验室杀菌效果和内镜模拟现场消毒效果。结果 浓度为17.6 g/L戊二醛、4.4 g/L邻苯二甲醛和1.5 g/L过氧乙酸消毒液作用0.5 min,对悬液内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等杀灭对数值均>5.0;上述戊二醛作用40 min、邻苯二甲醛作用10 min、过氧乙酸作用2.5 min,对悬液内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杀灭对数值均>5.0;戊二醛和邻苯二甲醛作用5 min和过氧乙酸作用2.5 min,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5.0;戊二醛作用120 min、邻苯二甲醛作用420 min和过氧乙酸作用1 min,对悬液内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对数值>5.0。上述浓度的戊二醛、邻苯二甲醛和过氧乙酸消毒剂按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循环全消毒周期,消化内镜模拟现场消毒和现场消毒效果均可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的指标。结论 3种高效消毒剂均可有效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病毒和细菌芽胞,均可在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上有效消毒消化内镜达到消毒要求,杀菌速度过氧乙酸最快,邻苯二甲醛次之,戊二醛最慢。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比较3种化学消毒剂对消化内镜的消毒效果,为内镜消毒剂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现场消毒试验方法,对一元过氧乙酸、邻苯二甲醛和某含氯消毒剂消毒使用后消化内镜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连续监测6个周期,每个周期随机抽取30条消毒后的内镜检测各组消毒合格率,并记录各组每天消毒内镜数及每周期消毒内镜总数。结果 一元过氧乙酸、邻苯二甲醛和含氯消毒剂对消化内镜消毒效果的合格率依次分别为96.11%、92.78%和90.00%,均未检测出致病性微生物。过氧乙酸和邻苯二甲醛连续使用稳定性优于含氯消毒剂。结论 本研究3种化学消毒液中,以一元过氧乙酸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观察邻苯二甲醛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及其对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的除菌因素。方法 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内镜消毒模拟现场试验方法,研究某邻苯二甲醛消毒剂杀菌效果及其在内镜消毒机内实际应用效果。结果 含量为5 680 mg/L的碱性邻苯二甲醛消毒剂作用60 min,对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对数值>3.0。在全自动内镜消毒机上,使用该邻苯二甲醛或以蒸馏水代替消毒剂运行全周期之后,对模拟管腔内50 cm、500 cm和950 cm处的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清除率均达到99.9%以上。结论 该邻苯二甲醛消毒剂能有效杀灭细菌芽孢,内镜清洗消毒机主要靠清洗力除菌,而消毒剂在快速清洗作用下能发挥多少作用存在质疑。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HT5"SS〗比较不同清洗方案对内镜表面邻苯二甲醛(OPA)残留量的影响,为规范清洗消毒流程、减少患者相关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48条正在使用的内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股水流组、喷淋式清洗组和自动清洗消毒机组,每组根据清洗时间分为1、2、3、4 min共4个水平,处理后采集内镜外表面残留液进行检测。结果 不同清洗方法与处理时间OPA残留量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自动清洗消毒机组OPA残留量最低,喷淋式清洗组次之,单股水流组的邻苯二甲醛残留量最高。清洗时间为1 min时邻苯二甲醛残留量最高,处理时间达2 min后对邻苯二甲醛的残留量清除效果无变化。结论 清洗中使用自动清洗消毒机组或喷淋式清洗槽清洗2 min可以有效减少邻苯二甲醛在内镜表面残留。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观察3种消毒剂对消化内镜的消毒效果,为科学选择内镜消毒剂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现场采样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对邻苯二甲醛、戊二醛和酸性氧化电位水3种消毒剂消毒内镜的效果进行现场试验观察。结果 采用手工清洗+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的清洗消毒方法,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消毒后,邻苯二甲醛、戊二醛和酸性氧化电位水对胃镜消毒合格率分别为99.5%、97.4%和94.4%,对肠镜消毒效果合格率分别为96.9%、96.3%和96.0%。结论 此3种消毒剂对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相似,但邻苯二甲醛性价比更好。  相似文献   

7.
〖HT5”H〗摘要 目的 分析并比较不同高水平消毒剂对消化内镜消毒的效果。方法 检索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CNKI、VIP及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自建库日至2020年4月28日期间关于不同消毒剂消毒消化内镜的随机对照或类试验研究,以网状Meta分析比较其消毒效果。结果 最终纳入11篇文献,涉及1 644例消化内镜,网状Meta分析5种消毒剂的消毒效果的排序结果为:过氧乙酸>邻苯二甲醛>含氯消毒剂>戊二醛>酸性氧化电位水。结论 过氧乙酸与邻苯二甲醛对消化内镜消毒效果优于其他消毒剂。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观察一种邻苯二甲醛消毒液的消毒效果。 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模拟现场消毒试验方法,对该邻苯二甲醛消毒液消毒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 以浓度5.65 g/L该邻苯二甲醛消毒液对悬液内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0 min,杀灭对数值均>5.0;对悬液内白色念珠菌作用1.0 min,杀灭对数值>4.0;对悬液内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90 min,杀灭对数值>5.0。模拟内镜管腔在内镜清洗机上运行一个常规流程,对污染在模拟消化内镜管腔内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平均消除对数值为3.45。 结论 该邻苯二甲醛消毒液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在模拟现场条件下,可达到对内镜高水平消毒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JP2〗观察一种复方过氧乙酸消毒液对消化内镜的现场消毒效果。方法 通过现场消毒试验观察方法,比较一种复方过氧乙酸消毒液与邻苯二甲醛消毒液对消化内镜的消毒效果。结果 采用手工清洗消毒程序,在消毒环节使用浓度2 000~3 300 mg/L该复方过氧乙酸消毒液对胃镜浸泡消毒5 min,消毒效果合格率为100%|对肠镜消毒效果合格率为90%。用浓度为5 000 mg/L邻苯二甲醛消毒液,对胃镜浸泡消毒5 min,消毒效果为100%|对肠镜浸泡消毒5 min,消毒效果合格率为90%。将浸泡消毒时间延长至10 min,两组消毒剂对肠镜的消毒效果合格率均达到100%。结论 该复方过氧乙酸消毒液对胃镜和肠镜均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但对肠镜消毒需要更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了解杭州市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现况并分析消毒效果影响因素,为消化内镜清洗消毒中心建设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和提问,结合现场采集结果,对杭州市22家二级以上开展消化内镜诊疗的医疗机构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同时对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22家医疗机构内镜诊疗中心的设置基本符合要求,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的配置率为50%|使用的消毒剂以邻苯二甲醛为主|终末漂洗水的处理工艺较规范,使用纯化水或无菌水的占86.36%。消毒后内镜和终末漂洗水的总体合格率分别为91.38%和47.73%。医院级别、清洗消毒方式以及储存环境对内镜消毒质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杭州市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总体符合规范,但在内镜的清洗消毒、干燥等流程上的管理及操作依从性上仍存在一定问题,应进一步规范管理、加强人员培训以及有效的人员依从性监督。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了解吉林省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现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吉林省62所医院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现状。结果 平均每家内镜室有洗消人员(3.58±1.74)名,其中有专职洗消员的内镜室占62.90%,人均每日清洗内镜数量为(24.01±15.61)条。58.06%的医院使用2%戊二醛,38.71%的医院使用邻苯二甲醛(OPA),所有内镜室均使用多酶洗液,但能够做到多酶洗液一镜一换的内镜室占66.13%。全自动洗消机配置率为35.48%,超声波附件清洗器的配置率为66.13%,干燥设备的配置率为72.58%,且三级医院的配置率高于二级医院。所有医院均能做到每日监测消毒液浓度,所有三级医院均能做到每周消毒储存环境。结论 虽然吉林省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整体水平有很大提高,但是在人员培训、设备配置、洗消细节的执行上存在很多问题,医院及内镜室管理人员应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和培训力度,促进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规范的执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邻苯二甲醛在消化内镜消毒应用中的消毒效果、经济学指标、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纳入国内邻苯二甲醛对比戊二醛在消化内镜消毒效果、经济学指标、安全性三方面的对照研究,检索时间截至2016年7月。对研究结果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项对照研究,但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定性分析结果显示:12项研究的消毒效果对比结果显示邻苯二甲醛浸泡5分钟与戊二醛浸泡≥10分钟无差异,均可达到高水平消毒。9项研究的经济学指标对比结果显示邻苯二甲醛耐用性更好,消毒效率更高,经济效益更佳。并且邻苯二甲醛的安全性优于戊二醛。结论:邻苯二甲醛可替代戊二醛成为消毒消化内镜的首选高水平消毒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新型过氧乙酸与邻苯二甲醛对内镜的消毒效果。方法采用现场消毒试验方法,比较新型过氧乙酸与邻苯二甲醛作用不同时长的消毒合格率及内镜腔菌落数,及其在最小有效消毒浓度时可消毒内镜的条数和单条内镜消毒成本。结果在规范的手工清洗程序条件下,浸泡消毒3 min,新型过氧乙酸2000 mg/L消毒合格率为97.50%,高于邻苯二甲醛5500 mg/L的77.50%(P<0.05)。将浸泡消毒时间延长至5 min,2种消毒剂消毒合格率均为100%。手工洗消满负荷条件下,最小有效消毒浓度时新型过氧乙酸可洗消内镜平均数(240条),高于邻苯二甲醛的平均数(215条)(P<0.05),洗消单条内镜成本两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手工清洗条件下,新型过氧乙酸比邻苯二甲醛消毒效果更好、更耐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了解深圳市医院消化内镜室清洗消毒现状。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与现场采样方法,对深圳市26家医院内镜清洗消毒设施、消毒流程和消毒效果等开展调查分析。结果 不同等级医院的诊室数量、洗消员数量、内镜数、内镜日门诊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肠镜日使用频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医院均按规范配置有四或五槽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站,部分医院未配置干燥设备、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等设备。42.31%的医院同时使用人工和自动消毒机2种清洗消毒方法。80.77%的医院使用邻苯二甲醛内镜消毒剂,30.77%使用过氧乙酸。现场采样检测结果总合格率为:胃镜86.49%,肠镜 87.23%,终末漂洗用水85.29%,使用中消毒液100%。结论 深圳市医院内镜洗消流程较为规范,部分医院应进一步提高洗消人员专业技能,完善清洗消毒设施设备配置,加强内镜消毒液浓度和终末漂洗用水水质监测,切实提高内镜消毒合格率,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调查陕西省多家省属医院内镜消毒效果现状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采用消毒学、医院感染管理学和现场流行病学等方法,对内镜消毒效果、所用消毒剂杀菌性能、终末漂洗水和内镜使用频次等进行调查。结果〓经过连续7年监督及医院自纠,从酶洗液到消毒剂的调整,省属医院的内镜消毒合格率从2013年的55.56%提高至2019年的94.67%。同等试验条件下,正在使用中消毒剂的载体定量杀菌试验表明,戊二醛和邻苯二甲醛杀菌最优且两者性能相近,含氯消毒剂次之,酸性氧化电位水杀菌性能最差。结论〓陕西省内镜消毒效果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内镜消毒合格率与所选用的消毒剂相关,终末漂洗水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6.
林江  高姗  徐海莉  李建军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1414-1415
目的 比较邻苯二甲醛、戊二醛、含氯消毒剂对内镜的消毒效果及其耐用性.方法 比较内镜使用3种消毒剂消毒后内镜外表面和内腔的菌落总数;并比较3种消毒剂在最小有效浓度内消毒内镜的条数.结果 邻苯二甲醛与碱性戊二醛、万福金安消毒内镜后,内镜外表面与腔内菌落总数均符合标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最小有效浓度内邻苯二甲醛能够消毒内镜的条数多于戊二醛和万福金安;平均每天邻苯二甲醛消毒内镜的条数高于戊二醛组和万福金安组.结论 邻苯二甲醛具有与传统消毒剂相当的消毒效果并更具耐用性.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JP3〗了解天津市医疗机构肠镜消毒效果现状,为加强内镜消毒管理提供对策。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及采样监测的方法,对肠镜消毒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结果 采用手工及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的医疗机构分别有65.5%和15.5%;使用消毒剂包括戊二醛、酸性氧化电位水、邻苯二甲醛、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肠镜细菌菌落数的平均合格率为91.4%,超标菌落数最高达1.41×104cfu/件,并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株、少动鞘氨醇单胞菌2株。结论 天津市医疗机构肠镜消毒现状良好,但需进一步加强肠镜消毒管理工作,提高医疗机构自身监测、检验能力。〖JP〗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过氧乙酸消毒剂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人工污染胃镜的清洗消毒效果,为临床内镜清洗消毒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人工模拟试验,比较过氧乙酸、戊二醛、邻苯二甲醛等3种不同内镜消毒剂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人工污染胃镜的清洗消毒效果及效率。结果过氧乙酸组、戊二醛组和邻苯二甲醛组胃镜清洗消毒后残留菌落数分别为2(0~90)cfu/镜、1 885(1 000~5 500)cfu/镜和2 360(700~10 375)cfu/镜,经检验,过氧乙酸组胃镜残留菌落数显著低于戊二醛组和邻苯二甲醛组(P均0.01);过氧乙酸组、邻苯二甲醛组、戊二醛组清洗消毒所需时间分别为19min、19min和24min。结论过氧乙酸对胃镜的消毒效果优于戊二醛和邻苯二甲醛。  相似文献   

19.
〖JP2〗摘要 目的 评价3种十二指肠镜消毒方式的消毒效果及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中对术后胆管炎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以2017年1-12月某三甲医院收治的396例 ERCP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3组,其中常规消毒组123人,使用邻苯二甲醛进行常规消毒的十二指肠镜;重复消毒组101人,使用邻苯二甲醛重复消毒的十二指肠镜;过氧乙酸组172人,使用过氧乙酸消毒的十二指肠镜。比较3 组内镜清洗消毒效果及患者术后胆管炎的发病率。结果 常规消毒组、重复消毒组及过氧乙酸组镜子内腔菌落计数分别为18.62±6.13、10.71±3.52及1.15±0.32 cfu /件,抬钳器菌落计数分别为 25.33±7.86、16.97±5.35、3.14±0.95 cfu/件,重复消毒组与过氧乙酸组的内镜及抬钳器菌落计数均低于常规消毒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49.450,P<0.01;F=686.842,P<0.01);3组患者术后胆管炎发病率分别为8.13%、2.97%和1.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9.466,P<0.01)。结论 在ERCP术治疗中对十二指肠镜进行重复消毒或过氧乙酸消毒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消毒,且可降低ERCP术后胆管炎的发病率。〖JP〗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评价消化内镜腔生物膜清除方法与效果。方法 建立人工生物膜模型,通过电镜扫描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观察2 000 mg/L过氧乙酸、5 500 mg/L邻苯二甲醛和20 g/L戊二醛等3种消毒剂以及碱性清洗剂、去生物膜清洗剂及常规多酶清洗剂等清洗剂对生物膜的清除效果。结果 过氧乙酸消毒剂清除生物膜合格率最高,为100.0%;戊二醛清除效果最差,合格率为33.3%。碱性含酶清洗剂清除生物膜效果最好,各种清洗剂的生物膜清除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40℃时均可达到95.0%以上。结论 消化内镜生物膜清除困难,需科学选择和正确使用清除方法,过氧乙酸可快速清除生物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