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HIFU治疗中晚期腹腔、盆腔实体肿瘤或腺体增生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应用FEP-BY01肿瘤热疗机构对靶组织进行超高温(70-100℃)热疗,并将恶性肿瘤分成空腔脏器肿瘤和非空腔脏器肿瘤两组进行HIFU疗效统计。结果:空腔脏器肿瘤245例,获CR27.6%、PR61.3%,NC11.1%;非空腔脏器恶性肿瘤522例,显效率22%,有效率65.8%,无效率12.2%;子宫肌瘤和前列腺肥大也取得较好疗效。所有患者未发生皮肤烧伤、胃肠道穿孔及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HIFU技术对腹盆腔进展期恶性实体肿瘤、子宫肌瘤和前列腺肥大是一项效果明显又十分安全的新型局部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能超声聚焦(HIFU)联合全身化疗对盆腔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3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采用HIFU联合全身化疗,对治疗前后肿瘤大小变化及其他临床指标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3例达到部分缓解(100%),所有症状消失(100%),临床收益反应率100%.无不良反应.[结论]HIFU联合全身化疗治疗盆腔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张春盈  苏静  刘英杰 《中国综合临床》2012,28(11):1230-1232
自从1956年Burov将超声波聚焦后应用于肿瘤的治疗以来,超声聚焦技术在临床治疗上发展迅速,尤其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高强度超声聚焦(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作用原理主要有热效应,机械作用,空化作用,声化学效应,与其他治疗的协同作用等.近年来研究发现HIFU对肿瘤血管有破坏作用,可栓塞肿瘤营养血管,阻断肿瘤血液供应,从而有效杀灭肿瘤细胞.查阅相关医学文献,有关HIFU对恶性肿瘤血管及供血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子宫肌瘤患者共123个肌瘤进行HIFU消融治疗,应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术前、术中及术后子宫肌瘤血供情况,指导治疗参数强度的增减,进而评估HIFU疗效。结果 115个肌瘤术后超声造影表现为中央低回声无强化的消融区,并有窄边强化,治疗前瘤体血流分级分别为Ⅰ级36个,Ⅱ级47个,Ⅲ级32个;治疗后瘤体回声明显增强,血流信号不丰富,血流分级为0级110个,Ⅰ级5个。经术后6个月复查,未见复发肿瘤组织,瘤体体积缩小≥30%,证实显著有效。另有8个消融区边缘有结节或有不规则增厚边缘强化,其中5个经病理学确认有残留存活肿瘤组织,血流分级为Ⅰ级,但瘤体体积缩小30%,3个6个月后复查表现为增大。超声造影实时监测HIFU治疗子宫肌瘤总体有效率为93.5%。结论超声造影能直接显示肿瘤坏死灶的血供情况,实时反映肿瘤组织坏死程度,并可通过肿瘤增强特征对组织消融的范围和能量控制提供有效的影像学依据,在HIFU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参数设定及增效作用、疗效评价方面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200例恶性肿瘤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恶性肿瘤的并发症及其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0例患者行HIFU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经验与不足。结果HIFU治疗总有效率为87.5%(28/32),删复查显示肿瘤缩小,术后出现疼痛5.0%,发热17.5%,皮肤烧伤26.5%,胸水2.0%。肠穿孔1.0%,肝功损害10.0%。结论虽然HIFU是一种非侵人性治疗肿瘤技术,但术中术后仍应密切观察,早期发现,及时防治并发症,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膈下动脉参与肝肿瘤供血的介入治疗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 评价经导管做膈下动脉(IP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对148例IPA参与肝肿瘤供血患者进行了196例次TACE,其中主要栓塞IPA占11.5%。做肝恶性肿瘤TACE时先用碘油-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然后注入明胶海绵碎粒。观察内容有既往治疗史、IPA参与肿瘤供血的表现、肿瘤部位、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首次接受TACE者22例(14.9%),既往曾做多次TACE者87例(58.8%),曾接受其他治疗(超声波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肝脏外科手术)者占26.3%。肿瘤位于接近肝脏表面者占91.9%,其中位于第7段者占54.7%。栓塞IPA的技术成功率为100%,异常造影表现有IPA管径增粗、肿瘤染色(100%)、非肿瘤性染色(43.2%)、IPA与其他动脉形成交通支(37.8%)和IPA-静脉瘘(10.8%)。治疗后复查CT显示肝肿瘤完全被碘油充填者占94.6%,血AFP下降至正常范围占82.7%。与栓塞IPA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1%。结论 任何位于接近肝脏表面的肿瘤都可能接受IPA供血。对参与肿瘤供血的IPA进行化疗栓塞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俗称海扶刀,是一种新型、安全、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HIFU治疗时,上腹部肿瘤因有肋骨遮挡,盆腔肿瘤有耻骨遮挡,超声波作用于骨膜时,患者会出现疼痛,影响治疗效果。我科于2013年8月开展HIFU肿瘤治疗系统治疗腹部和盆腔良、恶性肿瘤,并应用一次性气泡膜给予保护,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相关物质(TSGF)与肿瘤之间的关系,为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比色法对524例恶性肿瘤患、194例非肿瘤患、50例健康体检进行血清TSGF检测并进行了比较。结果 恶性肿瘤患血清TSGF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有显差异(P<0.01),特异性为96%,阳性率为59.3%,恶性肿瘤患治疗前血清TSGF含量与治疗后相比有显差异(P<0.01),治疗后TSGF含量和阳性率均明显下降,非肿瘤患血清TSGF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差异(P>0.05),阳性率为6.2%。结论 TSGF检测具有广谱性,对恶性肿瘤患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颅内恶性肿瘤供血动脉内栓塞及灌注化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股动脉超选择插管供血动脉内栓塞及灌注化疗治疗颅内恶性肿瘤的效果和相关并发症。方法采用经股动脉超选择插管供血动脉内栓寒及灌注化疗治疗颅内恶性肿瘤57例。28例应用ACNU,用量2~3mg/kg;21例应用VM126,用量300~500mg/m^2;8例应用武活龙(福莫司汀),用量100mg/m^2。51例行肿瘤供血动脉区域内灌注;6例行肿瘤供血动脉区域内灌注后加聚乙烯醇(PVA)颗粒、NBCA胶或明胶海绵栓塞供血动脉。结果肿瘤完全消散(CR)0例,部分缓解(PR)12例,微效(MR)20例,无变化(NC)19例,恶化(PD)6例,有效率56.1%。颅内高压症状缓解率为77.8%,CT扫描水肿消退率66.7%,并发症6例(10.5%)。结论经股动脉超选择插管供血动脉内灌注化疗是治疗颅内恶性肿瘤的有效辅助方法,部分血供丰富的肿瘤还可行栓塞治疗。同时可大大降低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延缓肿瘤的复发,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超声造影对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观察,了解超声造影对HIFU疗效的评价作用,并进一步指导HIFU的治疗. 方法 68例肝癌患者(89个病灶)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1例(55个病灶)治疗前及治疗后10 min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瘤组织血供情况,了解肿瘤组织内部有无残留血供和遗漏病灶,并对未完全灭活的病灶针对性地进行HIFU补充治疗;B组27例(34个病灶)为对照组.观察治疗的安全性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AFP等各项指标的变化. 结果 HIFU治疗后行超声造影发现A组24个病灶未完全灭活并进行补充治疗.全部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治疗后A、B两组患者甲胎蛋白值下降率分别为83.3%、59.7%;半年、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9.7%、85.3%和85.2%、75.0%、61.5%;两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P<0.05)意义. 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对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进行疗效的评价并指导补充治疗有利于病灶的完全灭活,可以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治疗恶性实体肿瘤的新方法,本文主要探讨HIFU联合TACE治疗恶性肿瘤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本文观察了19例HIFU联合TAE/TACE治疗恶性实体肿瘤,14例术中B超监测出现明显回声增强。根据患者术前后的临床症状、B超、肝功能检查、AFP、MRI等评价HIFU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AFP呈不同程度下降,MRI示肿瘤体内血供减少,肿瘤有不同程度坏死,部分瘤体直径缩小。仅少数患者有轻度的局部烧伤,无一例严重并发症。结论:HIFU对实体肿瘤有确切疗效,TAE/TACE和HIFU在肿瘤治疗中有协同作用,新鲜碘油沉积可能在其中起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后残留肝癌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HIFU治疗肝癌术后的83例残留病灶进行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肿瘤标记物的变化,并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定期随访肿瘤变化。结果79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6个月和1、2年生存率分别为95.5%、82.5%、60.5%。CDFI随访,所有患者治疗区病灶回声增强,血供减少或消失,其中77例(92.8%)病灶体积缩小。51例AFP阳性患者中,46例(90.2%)AFP下降。结论HIFU联合无水乙醇能有效破坏肿瘤血供,灭活肿瘤,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质量,是肝癌非手术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陈亦乐  唐迪红  刘珈  刘世平  刘艳琼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2):1906-1909,1913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在妇科晚期难治性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自2000年9月至2005年8月采用HIFU治疗妇科难治性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33例,与未经HIFU治疗的类似病例29例进行对照,根据既往的治疗史两组按相同的治疗标准选择化疗或放疗或化、放疗联合,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复发情况、疾病无进展期、生存期及副反应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肿块消退情况:HIFU治疗组肿块消退有效率8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2%(P〈0.05)。临床症状改善:治疗前后KPS评分平均值分别为治疗组70.6分和76.0分,对照组68.9分和69.3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发情况:两组治疗有效的病例中治疗组复发率42.8%,对照组81.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后至复发时的疾病无进展期治疗组平均12.7个月,对照组平均7.8个月,治疗组较对照组平均间隔时间延长了4.9个月(P〈0.05)。生存期的影响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副反应: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对照组比治疗组的并发症严重,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晚期难治性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采用HIFU治疗,对肿瘤的局部“切除”或缩小有一定的疗效,特别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疾病无进展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其治疗安全、无创伤作为晚期患者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有一定的价值,由于HIFU治疗对亚临床转移灶及晚期病人远处转移无效,对生存期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4.
腹部肿瘤较为常见,来源广泛,部分肿瘤的形态学表现缺乏特征性、位置变化较大,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腹盆腔原发性肿瘤的血供一般来自起源器官或起源组织,肿瘤的生长方式及形态的不同,肿瘤血管的影像表现也不尽相同。随着CT技术的发展,腹部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已成为一种显示腹盆腔肿瘤供血动脉及肿瘤血管的重要检查方法,对于肿瘤的早期定位及定性诊断、肿瘤分期、治疗方式的选择、预后生存率的判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的CT表现及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的CT表现及价值。方法:1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HIFU治疗后行CT检查,对比治疗前后CT改变。5例治疗后行病灶切除,观察其病理组织学改变,并与CT表现对照。结果:治疗后12例(12/18,66.7%)病灶体积缩小。16例(16/18,88.9%)病灶密度降低,强化程度减弱,2例病灶内及周边有小片轻度增强。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HIFU治疗区内肿瘤组织出现凝固性坏死,病理结果与CT表现一致。结论:CT可以反映HIFU后瘤体的组织学及血供变化,对评价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强度聚焦超声对子宫平滑肌瘤微血管的破坏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在治疗子宫平滑肌瘤中对微血管的破坏作用。方法114例患者共175个子宫肌瘤行HIFU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1周同时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实时超声造影(CEUS)检查,分析HIFU治疗后瘤体血流灌注情况。其中64个肌瘤术前、术后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用免疫组化法对标本用CD31单克隆抗体进行肿瘤血管内皮染色,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分析比较HIFU治疗前后MVD变化情况。结果175个子宫肌瘤行HIFU治疗后,CDFI在143个肌瘤内未测及任何血流信号,24个肌瘤血流信号明显减少,8个肌瘤血流信号无明显变化;CEUS在141个肌瘤内显示造影剂完全充盈缺损,13个肌瘤瘤体内大部分组织充盈缺损,周边有局灶性增强,21个肌瘤显示为造影剂弥漫增强。术前64例活检组织免疫组化染色MVD计数平均为60.3±17.0;术后显示微血管大量破坏,64例组织MVD计数平均12.1±16.3,术前、术后M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HIFU能从体外破坏肿瘤血管,加强了HIFU杀死子宫平滑肌瘤细胞的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7.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腹盆腔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腹盆腔恶性实体肿瘤的效果。方法:应用FEP-BYOI肿瘤治疗机分次逐层安全覆盖靶区组织。结果:治疗103例实质脏器恶性肿瘤,有效率93.2%,无皮肤烧伤、脏器破溃出血及脱靶现象发生。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是一项对腹、盆腔恶性实体肿瘤近期效果明显的无创性新型局部技术。在护理上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治疗前、中、后护理,密切配合医生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18.
刘秀桃  徐国良  李传行  黎建军  罗琼 《护理研究》2004,18(20):1838-1839
高强度聚焦超声 (highintensityfocuseduitrasound ,HIFU )是局部高温治疗恶性实体肿瘤的外科新技术 ,受到国内外医疗界的广泛关注 ,我科自 2 0 0 1年来开展HIFU治疗 2 3 5例 ,疗效满意 ,现将HIFU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2 3 5例病人均为实体恶性肿瘤 ,男 13 7例 ,女 98例 ,年龄 9岁~ 76岁 ,其中肝癌 14 8例 ,软组织恶性肿瘤 3 2例 ,腹盆腔转移性肿瘤 2 1例 ,乳腺癌 4例 ,恶性骨肿瘤 2 1例 ,胰腺癌 9例。 1次HIFU者 182例 ,2次HIFU者 42例 ,3次HIFU者 11例 ,共 2 3 5例次。1.2 HIFU治…  相似文献   

19.
乔治斌  纪晓惠  赵玉珍 《临床荟萃》2005,20(16):941-942
肾细胞癌(简称。肾癌)是恶性度较高的多血管肿瘤,约占成人肾脏恶性肿瘤的85%.其临床症状出现较晚,预后不良。肾癌生长和转移取决于组织内血管生成、分布情况,准确、无创地判断肿瘤区域血管及血供情况对肾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应用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3D-CPA)技术,对36例。肾癌患者进行术前检查,观察肿瘤血管分布情况.定量计算肿瘤血管指数(vascularity index.VI).术后肿瘤组织用抗CD105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统计分析VI、MVD与肾癌组织类型的关系.以探讨3D-CPA定量检测。肾癌血管的病理学基础,评价其对。肾癌血供定量诊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动脉分支穿刺栓塞化疗(TAE)联合高强度聚集超声(HIFU)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肝癌10例,其中原发肝癌6例,转移癌4例,于肝动脉栓塞化疗后行HIFU治疗,治疗前后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以评价疗效。结果10例肝癌患者经TAE联合HIFU治疗2周后,MRI显示肿瘤区完全无强化,肿瘤血供阻断呈凝固性坏死者8例;2例肿瘤区周边少许强化,联合HIFU治疗后肿瘤完全无强化,肿瘤血供完全阻断。一个月后复查肿瘤缩小1/3者5例,完全坏死液化者2例,稳定无明显缩小者3例,未见肿瘤增大或扩散转移,其中1例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癌细胞全部坏死。结论 TAE联合HIFU治疗肝癌能有效切断肿瘤供血和侧支循环的建立,使肿瘤凝固性坏死,两方法联合应用有协同加强杀灭癌细胞作用,是微创、安全,有望达到介入性根治目的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