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2010—2012年中国老年人能量及宏量营养素摄入状况。方法利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2010—2012年)"16 612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和家庭食用油及调味品称重数据,按照2004年和2009年《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老年人每日能量和三大宏量营养素摄入量及供能比,根据2013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对老年人宏量营养素摄入状况进行评价。结果中国老年人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分别为(1840. 9±636. 7) kcal/d、(255. 9±106. 8) g/d、(55. 6±22. 7) g/d和(66. 8±35. 0) g/d,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供能比分别为(55. 7%±12. 1%)、(12. 3%±3. 4%)和(32. 5%±11. 7%)。城市老年人能量、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及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均低于农村,而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蛋白质和脂肪供能比均高于农村。无论城乡、地区和性别,能量及各宏量营养素摄入量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0. 01)。蛋白质摄入不足率男性和女性分别达57. 0%和53. 8%,脂肪供能比高于30%者分别占56. 7%和56. 8%。60~69岁、70~79岁、8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蛋白质摄入不足率分别为51. 0%、61. 2%和68. 6%,脂肪供能比超过30%的比例分别为56. 9%、56. 3%和57. 1%。结论 2010—2012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宏量营养素摄入模式不合理,蛋白质摄入水平低,脂肪摄入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国九省(自治区) 60岁及以上老年人能量及宏量营养素摄入的变化趋势。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15年九轮随访调查中的膳食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和家庭称重记账法(食用油和调味品)收集膳食资料,借助食物成分表将食物消费量转换成能量及各类营养素摄入量。结果2015年中国九省(自治区)老年人能量摄入量为1706. 8 kcal/d,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平均摄入量分别为52. 2、61. 4和219. 3 g/d,其供能比分别为12. 3%、33. 3%和53. 0%。与1991年相比,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分别下降了352. 3 kcal/d、11. 5 g/d和89. 8 g/d。脂肪供能比上升了9. 0%,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下降了8. 7%,蛋白质供能比无明显变化趋势。2015年,老年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均存在城乡差异,高收入老年人的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较高,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则较低。谷类食物、其他食物、食用油分别为能量、蛋白质、脂肪的主要来源。结论中国九省(自治区)老年人需要适当增加能量摄入,降低脂肪摄入。通过食物替代的方法,指导农村及低收入的老年人选择更加经济和可及性更好的食物,满足自身营养需求,并应关注城市和高收入老年人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多可能导致的血脂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地域的18~64岁成年人能量及宏量营养素摄入情况。方法 利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选取9481名具有完整膳食数据和人口学特征的18~64岁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和家庭称重记账法(食用油和调味品)收集膳食资料,借助食物成分表将食物消费量转换成能量及各类营养素摄入量。结果 2018年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城乡居民每日能量摄入中位数水平分别为1942.28 kcal和1951.14 kcal,西北、西南、东南和北方地区人群分别为1796.94、1972.89、1989.61和1908.98 kcal/d;城市蛋白质、脂肪供能比分别为13.61%和35.85%,高于农村的12.31%和34.45%,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城市(49.62%)低于农村(52.18%);西南和东南地区脂肪供能比分别为38.90%和36.80%,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为47.70%和47.93%。不同地区能量、蛋白质、脂肪的主要食物来源不同。随着年龄的升高,膳食中动物性食物来源的能量、蛋白质和脂肪比例减少;低收入人群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国不同工作强度的在职人员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状况。方法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数据,以职业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工作强度的在职人员能量、宏量营养素摄入状况及其食物来源。结果 2010—2012年中国在职人员日均能量摄入为1952.7 kcal,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日均摄入分别为62.7、76.6和254.0 g,其供能比分别为13.1%、34.9%和52.4%。从能量的食物来源看,谷类食物和动物性食物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百分比分别为47.7%和18.2%。蛋白质来源于谷类食物、大豆类食物、动物性食物百分比分别为39.8%、6.7%和37.5%,脂肪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占比为34.8%。从年龄和工作强度分组看,低年龄组和轻工作强度在职人员能量摄入较低;高年龄组重度工作强度组蛋白质和脂肪摄入最低,蛋白质和脂肪的供能比在轻度工作强度组最高;重度工作强度组谷类食物供能最高,低年龄组和轻度工作强度组动物性食物供能最高;优质蛋白摄入和动物性食物脂肪摄入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随工作强度呈下降趋势。结论中国在职人群能量摄入相比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群体的能量推荐摄入量偏低,脂肪供能比例偏高,高年龄重度工作强度在职人员蛋白质摄入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比较2009年和2018年深圳市居民的膳食结构,了解深圳居民的膳食结构变化,为提出合理膳食建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别于2009年和2018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8 487名和10 043名深圳常住居民进行相关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比较深圳居民不同年度各类食物及营养素摄入量的差异。膳食调查采用食物频率调查法。结果 与2009年相比,2018年深圳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粮谷类、水果类、水产品、蛋类、烹调油的摄入量分别增加了39.35 g、33.66 g、14.51 g、8.82 g、7.54 g; 水果类、奶类及其制品的摄入低于推荐摄入量,而畜禽肉类、烹调油及盐的摄入依然高于推荐摄入量; 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E、钙、镁摄入量呈上升趋势,其余营养素摄入量呈下降趋势; 膳食能量的47.50%来源于粮谷类,其次是纯热能食物(21.80%)和动物性食(19.60%); 与十年前相比,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供能比有所上升,而脂肪供能比下降; 居民主要摄取动物性蛋白和动物脂肪。结论 2018年深圳居民的膳食结构较2009年有所改善,但仍存在膳食摄入不均衡,营养素摄入不足与摄入过量并存的现象,且膳食结构具有明显“西化”趋势。深圳市今后应根据人群的不同特征开展针对性、多方面的营养健康宣教工作,促进居民合理膳食习惯的形成,降低营养相关疾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了解上海市高中生的能量和主要营养素摄入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PPS抽样调查方法抽取上海市19所高中,每所高中从各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级,每班随机抽取18名学生,男、女生各半,共对900名高中生的能量和主要营养素摄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高中生能量摄入中位数为2 353kcal/d(1 kcal=4.18 kJ),蛋白质为97.3 g/d,脂肪为95.4 g/d,碳水化合物为265.4 g/d,钙为602.1 mg/d,钠为4 373 mg/d,铁为24.3 mg/d,维生素A为495.6 μgRE/d,维生素B1为1.08 mg/d,维生素B2为1.21 mg/d,维生素C为83.2 mg/d,膳食纤维为1.01 g/d.男生和女生的能量、钙、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膳食纤维的日均摄入量低于参考标准(P值均<0.05).除碳水化合物和铁外,上海市远郊地区高中生能量和主要营养素的日均摄入量均小于城郊结合地区或城市中心地区(P值均<0.05).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分别为16.9%,37.2%,46.0%.结论 上海市高中生能量和产能营养素的摄入基本能满足日常需求,膳食纤维及部分矿物质和维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不合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在外就餐者膳食营养状况。方法选择北京市6家餐馆,在正餐时间(中餐和晚餐)随机抽取2204名桌餐就餐者,按照单盲设计并采用"称重法"调查就餐前后食物重量,依据菜肴配方、《食物成分表》或实验室检测数据,在校正了可食部基础上,计算每标准人就餐者11类食物平均摄入水平、能量及与慢性病密切相关的主要营养素摄入量,并对食物密度进行评估。结果餐馆就餐者平均每标准人每餐摄入谷薯类76 g,蔬菜162 g,水果11 g,畜禽肉类128 g,鱼虾类50 g,蛋类10 g,豆类及其制品12 g,纯能量食物15 g,食用油28 g,食盐7 g;摄入能量4648 k J,蛋白质54.6 g,脂肪62.3 g,碳水化合物88.0 g,膳食纤维6.4 g,胆固醇10.7g,钠2902 mg;三大产能营养素供能比分别为:蛋白质20.7%,脂肪52.7%,碳水化合物29.4%。和能量相比(4180 k J/1000kcal),餐馆就餐者摄入的食用油、食盐密度是膳食宝塔食物密度的2倍,畜禽肉类3倍。结论在外就餐者每标准人一餐摄入的动物性食物较高,脂肪和钠超过全天推荐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成年居民营养素摄入状况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使用ISU方法计算营养素的日常摄入量(UI),评估中国成年居民的营养素摄入状况。方法使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采用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Iowa State Unirersity,ISU)方法计算43 672名成年居民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钙、铁、锌、硒、镁、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的UI,并将UI与平均需要量(EAR)比较,评估这些营养素摄入不足的比例;将宏量营养素供能比的UI与可接受宏量营养素分布范围(AMDRs)或适宜摄入量(AI)比较,评估宏量营养素摄入是否合理。结果我国成年居民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供能比UI均值均在推荐范围之内,脂肪供能比UI均值稍高于AI上限;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低于AI下限的比例约为40%,蛋白质供能比低于AMDRs下限的比例约为20%,脂肪供能比高于AI上限比例约为50%。我国成年居民钙、锌、硒、镁、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摄入不足比例均较高,其中钙摄入不足的比例超过95%,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摄入不足的比例均达到了80%以上。结论我国成年居民宏量营养素供能比例不合理,膳食钙、锌、硒、镁、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摄入不足状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孕前妇女膳食和营养状况的调查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6月于我院妇产科进行孕前保健的妇女120例。对患者进行统一的调查问卷,主要记录患者的日常膳食习惯,引导调查对象回忆一天内的食物摄入情况,对摄入食物的种类、次数、份量进行统计,针对不同食物的摄入量要采取食物模型来计算。结果 120例调查对象中关于热量、钙、膳食纤维三类营养素的平均摄入量均低于推荐摄入量,而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平均摄入量均高于标准摄入量。调查中正常摄入能量的孕前妇女只有33例,42例孕前妇女摄入能量过多,剩余45例对象均为能量摄入量不足。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最高,是孕前妇女摄入的主要能量,膳食供应中蛋白质和脂肪的供能比都处在推荐比例范围内中。120例调查对象中摄入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项营养素过多的人数分别是68例、59例和75例。120例孕前妇女中多数人都是午餐的餐次比符合推荐的分配比例,而早餐配比过低和晚餐配比过高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有6例孕前妇女早上完全不吃早餐,只有2例(1.7%)孕前妇女在摄入三餐的配比完全符合标准比例。结论大部分孕前妇女的膳食和营养状况不合理,应该通过科学、正确的营养指导帮助其调整膳食结构,为受孕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住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摄入现况,为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合理膳食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将3天食物称重法和记帐法二法相结合对上海市长宁区4所养老院177名60岁以上自理老人进行膳食调查. [结果]研究对象各类食物平均摄入量偏低,大多数营养素摄入量不足,各种营养素以中国营养学会平均需要量(EAR)按"切点法"进行评价,养老院老人能量、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叶酸、碘、锌和硒摄入不足的比例分别为43%、11%、94%、89%、68%、100%、100%、79%、55%;各营养素摄入量基本没有超过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s),但80%的个体由脂肪提供能量超过适宜摄入量(AI)上限值.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来源尚可,但钙和铁的食物来源较差;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而单不饱和脂肪酸摄入不足;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供能比稍不足,而脂肪供能比过多;早餐能量分配比偏低. [结论]本次调查的养老院老年人膳食营养素不足,尤要补充维生素类、硒、锌、碘等,同时应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撮入,增加早餐摄入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广州市甲型、乙型、戊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的家庭聚集性特征,为今后各型病毒性肝炎防制工作重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二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2008年8~11月全市12个区、县级市1~59岁户籍人口,其中家庭成员完全接受调查的完整户数为3101户。用自制统一问卷对人口学基本特征、相关疫苗免疫史、既往患病情况等进行调查,并现场采集静脉血进行各型肝炎血清学检测。分析甲型、乙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及甲、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家庭聚集性特征。[结果]广州地区甲型、乙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及甲、戊型重叠感染的家庭聚集率分别为:68.94%,10.94%,10.54%,11.16%。对各型肝炎的家庭聚集性地区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甲肝的家庭聚集率农村与城市之间有差异(P﹤0.05),农村高于城市,其余各型肝炎聚集率地区之间比较没有差异(P﹥0.05)。[结论]广州地区甲型、乙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具有家庭聚集性,加强以户为单位的病毒性肝炎的防控措施对降低广州市各型肝炎的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An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alcohol in death was made in an unselectedpopulation of middle-aged males in Malmö, Sweden. 347 deaths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years 1975-1981 among males who hadbeen invited to a preventive screening program. An alcoholicbackground was prominent in the males whose deaths were suddenand unwitnessed. In general, definite pathology was not demonstrablepost mortem for such deaths. Their possible mechanism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目的]预测成都市新都区麻疹的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985~2008年成都市新都区麻疹年发病率作为历史序列,建立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结果]采用ARIMA(1,2,0)预测该地区麻疹的发病趋势,2009~2012年麻疹的发病率分别为2.66/10万、1.65/10万、0.88/10万、0.35/10万。[结论]至2012年该地区达到WHO和我国提出消除麻疹水平(1/100万以下)的要求尚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当前应进一步加强本地区麻疹预防控制措施的力度。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目的分析洱海沉积物硫酸盐还原菌类群与含量和分布的变化,为研究该区域环境污染物迁移转化提供相应的生物学信息。方法分别采用PCR和荧光原位杂交法分析洱海沉积物硫酸盐还原菌类群和含量。结果春、秋季节洱海沉积物中共检出脱硫肠菌属、脱硫叶菌属、脱硫球菌属-脱硫线菌属-脱硫八叠菌属和脱硫弧菌属-脱硫微菌属4个类群的硫酸盐还原菌,其中脱硫弧菌-脱硫微菌属只在秋季沉积物中检出;春季的硫酸盐还原菌为(0.19±0.25)×104个.g-1,从悬浮层至18 cm深度均有检出;而秋季为(9.95±12.21)×104个.g-1,从悬浮层至26 cm深度均有检出,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洱海沉积物硫酸盐还原菌类群较为丰富,脱硫弧菌属-脱硫微菌属在春季沉积物中可能为不可育状态;硫酸盐还原菌类群分布复杂,每一类群均具有季节和分布的差异和优势性;秋季含量显著高于春季且分布更深;洱海沉积物中可能存在硫酸盐还原菌6个类群以外的硫酸盐还原菌。  相似文献   

18.
米粒经手工剥离为“果种皮+糊粉层”、“胚+吸收层”和胚乳三部分,并测定了各部分的蛋白质、赖氨酸、缬氨酸、苏氨酸和蛋氨酸含量。同时观察了实验室加工和工厂加工条件下不同碾磨度对各部分丢失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果种皮、糊粉层、胚和吸收层等部分虽只占米粒重量的7.27~8.42%,但其蛋白质、赖氨酸、蛋氨酸、缬氨酸和苏氨酸分别占总量的14.05~15.77、29.0~30.5、11.83、16.75和18.4%。在工厂或实验室加工条件下,稻米经碾磨后,米粒中所观察的各成分都有改变,其中赖氨酸含量下降最显著。本文对稻米的适宜碾磨度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在目前工厂加工条件下,以不超过九二米碾磨度为宜;过分的精白米会降低谷类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9.
Tobacco smoking habits in adults in Busselton, Western Australia, including age at beginning smoking, are described from the triennial surveys conducted between 1966 and 1981. That the proportion of ex-smokers apparently rose faster in Busselton than it did in the whole of Australia may have been due, in part, to the reporting of smoking habits to family doctors which occurred after each Busselton survey. Different patterns of smoking experience were observed in men (a rise in the proportion of never smokers) and women (a decline in the proportion of never smokers, and a fall in the average age at beginning smoking). Thus in those born most recently and represented in the surveys, the proportion of never smokers was a bout the same in women as in men. The recent convergence of prevalence of ever having smoked and age at uptake of smoking in men and women may mean that they will experience similar rates of smoking-related disease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2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incidence of alcoholism and 175 associatedpsychopathological disorders, in 202 patients, was conductedin Castrop-Rauxel, F.R.G., and in Jos, Nigeria. The resultsof the study indicate that in relative terms the involvementof the females (36.6%) in Castrop-Rauxel was well over doublethe number in Jos (11.9%). The pattern of alcoholism in Joswas associated more with gradual personality deterioration ratherthan with the more frequent delirium tremens found in Castrop-Rauxel.The rate of hallucinosis and schizophrenifocm psychosis in Castrop-Rauxelwere found to be more than double the incidence in Jos. Casesof depressive psychoses and suicidal ideas in Jos were doublethe incidence established in Castrop-Rauxel. A comparison ofthe gamma-GT of the two centres showed that in Jos 88.1% ofthe patients had pathological serum values compared with 61.4%in Castrop-Rauxel. This points to a higher frequency of liverimpairment in the Jos cohort The enzyme constellation establishedin this work is in correlation with clinical experience in Josof a relatively higher level of terminal liver disease (cirrhosis)in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alcohol misu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