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30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离体心脏。表浅静脉的起始较恒定,心小静脉、右室后静脉注入部变化较大,静脉大都位于伴行动脉的左侧,一条静脉伴行一条动脉,和狗心的一条动脉的分支有两条静脉伴行不同。冠状窦的长度平均为4.23±0.118厘米。有23例存在前降支、旋支和心大静脉三角,占76.7%。冠状窦起端为心大静脉和钝缘静脉汇合处,钝缘静脉注入部的外径平均为0.3±0.02厘米。  相似文献   

2.
研究冠状窦在造影时的解剖位置以便快速插入冠状窦导管.方法:心律失常患者48名进行了电生理检查.使用左前斜40°进行放射造影.结果:冠状窦的位置可分布为4部分:38%的患者位于第九胸椎的下部,25%位于中部,13%位于上部,25%位于第九胸椎与第十胸椎之间.插入冠状窦的平均时间为(4.4±3.1)min,右心房扩大的患者插管时间从(4.0±2.0)min延长至(14.5±7.8)min(P<0.01),男性与女性,青年与老年人的冠状窦位置无明显改变.左右时静脉及肘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的插管时间也无明显差异.1名患者进行了2次插管,其冠状窦位置与插管时间相等.结论:结合解剖位置和造影角度进行冠状窦插管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冠状窦及其属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冠状窦及其属支插管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察 4 7例离体成人心脏标本冠状窦及冠状窦口、冠状窦瓣的位置和形态、冠状窦属支的数目、起始和走行 ;测量冠状窦的长度和外径、冠状窦口的大小、冠状窦瓣的高度、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左室后静脉的直径及其与冠状窦所形成的角度。结果 :冠状窦长平均38.4 7± 7.81mm ,其外径在起始端、中点、末端分别平均为 6 .5 1± 1.97、7.99± 2 .6 5、9.79± 2 .4 8mm ;冠状窦口 95 .74 %呈椭圆形 ,仅 4 .2 6 %呈圆形 ,呈椭圆形者纵径和横径分别平均为 10 .6 5± 3.2 1和 5 .5 8± 1.97mm ;冠状窦瓣呈半月形者占 5 9.5 7%、筛形者占 8.5 1%、条索形者占 6 .38% ,无瓣者为 2 5 .5 4 % ,瓣高平均为 3.98± 2 .5 0mm ;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左室后静脉直径均数分别为 3.16± 0 .87、3.86± 1.16和 3.2 8± 0 .98mm。结论 :冠状窦及属支中的心大静脉较适合于插管 ,心中静脉及左室后静脉插管一般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4.
近30年来,对缺血心肌的保护及血运重建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研究表明,冠状静脉系可作为一可选途径使急性缺血的心肌重获血运。由此,冠状静脉窦介入治疗作为一项新技术而出现。本文旨在对冠状窦介入研究的现状及临床应用作一简述。1冠状静脉的解剖与生理心脏静脉回...  相似文献   

5.
心冠状窦及其开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状窦及其开口的位置和形态,为解剖学和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成人离体心脏标本54例(男43,女11),解剖、观察及测量冠状窦、冠状窦开口及冠状窦瓣的位置、形态及大小。结果冠状窦口形状呈椭圆形为43例(77.78%),而呈圆形仅11例(22.23%)。其中呈椭圆形的冠状窦口横径为11.65±3.21mm,纵径为6.39±1.95mm;呈圆形的冠状窦口口径为9.41±1.85mm。窦口平面与上腔静脉中轴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而与水平面、下腔静脉中轴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冠状窦瓣缺失为6例(11.11%),瓣膜形状以半月形多见(64.81%),其他形状13例(24.08%)。冠状窦长度为38.90±7.30mm,外径为4.72±0.91mm,容积为0.72±0.34ml。结论观测冠状窦的位置和形态可以指导介入诊断和治疗;临床心导管术时,选择从上腔静脉进入冠状窦的途径比下腔静脉较易。  相似文献   

6.
按照连续层次解剖方法对23具尸体胃冠状静脉贲门食管支汇入冠状静脉主干的部位及贲门相关位置进行解剖,结果:胃冠状静脉主要属支有升、降支两条,注入脾静脉22例,直接注入胃右静脉1例,胃冠状静脉起始部定位在胃小弯贲门下方约3.6cm,或胃小弯全长上2/5分界点处。旨在为施行门静脉断流术时有效地阻断胃冠状静脉与食道静脉的交通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AF)在解剖上是指冠状动脉主干或分支与左右侧心腔、肺动脉主干或冠状静脉(或冠状窦)相连接的畸形,多数开口于右心,开口于左房者罕见,我院收治CAF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测犬心的Marshall韧带及冠状窦的结构特点,为研究局灶性房颤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用大体解剖方法观测40例甲醛固定后的犬心Marshall韧带与冠状窦肌桥.结果犬心Marshall韧带起始于冠状窦左端,向上移行于左心耳后缘,经左下肺静脉至心包内面.Marshall韧带长度为(2.61±0.95)cm,宽度为(0.18±0.04)cm,与冠状窦夹角为116°±14°,距左心耳最短的距离为(0.58±0.52)cm;冠状窦的长度为(2.84±0.85)cm,宽度为(0.28±0.07)cm,其表面有大量的肌丝,分为环形(47.5%)、纵形(37.5%)和斜形(15%)3种类型,并移行于Marshall韧带表面或左心房.结论 Marshall韧带和冠状窦表面的存在有肌纤维,是左右心房的异常通道之一,犬具备制作局灶性房颤动物模型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2420例冠状窦电极导管置入经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冠状窦电极导管置入经验.方法对2420例冠状窦电极导管置入的过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2420例冠状窦电极导管均准确快速置入,耗时短,未发生并发症.结论熟悉冠状窦解剖,正确选择导管以及结合心内电生理是成功置入冠状窦电极的关键.但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相似文献   

10.
闫世冉  韩明华  郭涛 《医学综述》2014,(15):2755-2757
传统右心室心内膜起搏的电极必须跨过三尖瓣方可到达起搏靶点,存在诸多局限和弊端。该文综述了有关右心室起搏的实现方法及优缺点,如违反生理性激动顺序对QRS波及左心室电机械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增加三尖瓣反流风险,而且禁用于三尖瓣置换者等;冠状静脉系统的解剖特点、经冠状窦心室起搏的应用现状。探讨在普通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经冠状窦心室起搏替代传统右心室起搏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为心脏起搏技术的改进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对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冠状窦激动时间及心房间电传导的影响.方法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38例,其中左侧旁路20例,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18例.消融前,分别于高位右心房、低位右心房、冠状窦各电极(CS9,10、CS7,8、CS5,6、CS3,4、CS1,2)以500ms周长发放连续刺激.消融成功后,重复以上刺激.观察最早激动部位、最晚激动部位、冠状窦电极上的心房激动顺序、冠状窦激动时间(CSo-CSd). 结果①射频消融可造成经冠状窦传导的延迟及心房间电传导的延迟.左侧旁路组,射频消融前后对比,在低位右心房、CS7,8、CS3,4、CS1,2起搏时,冠状窦激动时间由(34.56±4.63)、(26.56±2.28)、(24.11±4.07)和(35.56±3.22)ms分别延长至(39.56±6.90)、(29.78±5.59)、(27.56±3.11)和(39.78±3.66)ms,均有显著差异(P<0.05).②低位右心房起搏是观察冠状窦及心房间电传导的较佳部位.③冠状窦中段起搏时冠状窦激动时间最短.④心房下部起搏时冠状窦是优势传导通路.结论在低位外侧右心房起搏下,左侧旁路消融造成冠状窦激动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双源螺旋CT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显影冠状静脉系统的应用价值.方法:35例患者,年龄(65.4±8.8)岁,60%男性,分为2组:A组先后行双源螺旋CT扫描及冠状静脉逆行造影( retrograde coronary venography,RCV),B组先后行冠状动脉顺向型心脏静脉造影(coronary venography,CVG)及RCV.结果:所有患者冠状静脉窦、心大静脉(GCV)及心中静脉(MCV)的显示率为100%;左室后静脉(LVPV)在A组65%患者显影,而B组66.7%患者显影;MDCT与RCV相关系数为0.944,CVG与RCV的相关系数为0.42.结论:双源螺旋CT可以无创评价冠状静脉系统,提示可能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秦斌  胡爱民  李玉华  张红超  万士杰 《医学争鸣》2000,21(12):1510-1512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冠状窦堵塞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 采用改良的 L angendorff离体兔心灌注模型 ,将18只兔按冠状窦堵塞程度不同分为不堵塞组、半堵塞组、次全堵塞组 ,每组 6只 ,在行主动脉根部灌注心脏停搏液之前堵塞冠状窦 .温血心脏停搏液分别以 2 ,4,6和 8m L· kg- 1·min- 1 4种速度灌注 .结果 心脏停搏液的灌注速率和主动脉根部压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P<0 .0 1) ;冠状窦堵塞可明显提高主动脉根部灌注压 ;灌注速率、冠状窦堵塞、冠状窦压力三者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P<0 .0 1) .结论 冠状窦次全堵塞、温血停搏液灌注速度 4~ 6 m L· kg- 1 · min- 1 有利于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14.
女性尸体,约30岁,心外形呈倒置的圆锥形,全心重305克,高13.2厘米,周径28.6厘米。右心房内,房间隔完好未见有缺损,冠状窦口完全闭锁。左心房内有隔膜附于相当上、中1/3相交的房间隔处和心房壁之间,隔膜由纤维肌织膜构成,将左心房分成上下两个腔。上面的腔有左、右肺静脉口和一条左心房静脉口,并借隔膜右侧的两个椭圆形缺口通主心房。下面的腔缺口的大小分别是1.5×0.2厘米、14×0.8厘米。心小静脉注入心中静脉,心中静脉注入冠状窦右侧。心中静脉、心小静脉均扩大,管径均为0.55厘米。冠状窦为3.5×0.9厘米。窦的左侧有左…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冠状静脉成像技术探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茅国群  陈瑶 《浙江医学》2010,32(4):593-595
近年来,随着电生理及心脏介入等新技术的逐步推广,冠状静脉系统的解剖应用也越来越受重视,其中多层螺旋CT(MSCT)技术的成熟又使得冠状静脉系统的成像成为可能。目前,冠状静脉的MSCT成像研究多采用8、16、64层,多数采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扫描方案进行冠状静脉成像,相关文献报道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6.
心脏静脉的X线影像特征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心脏静脉的X线解剖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冠状动脉造影的静脉延迟显影方法观察82例患者心脏静脉的位置、形态、内径、数目、及角度。结果 :所有患者均可见冠状静脉窦 -心大静脉 ;心中静脉的出现率为 10 0 % ,多数为单支 ,双支者仅见 1例 (1.2 2 % ) ;97.5 6 % (80例 )患者可见 1~ 3支左心室后静脉 ;1.2 2 % (1例 )冠状静脉异常。心中静脉 (直径 4 .6 4± 1.18mm)和左心室后静脉 (直径 4 .2 8± 1.2 3mm )多呈直角汇入冠状静脉窦 ,可能会给经冠状静脉窦、心中静脉或左心室后静脉植入左心室电极造成技术上的困难。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的静脉相显示心脏静脉的方法可靠 ,简单易行 ;利用心脏静脉的X线特征 ,将有助于经心脏静脉系统起搏电极的植入和心律失常时标测导管及消融导管的插入 ,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冠状静脉系统是心脏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心脏介入治疗的通道和标志。多排螺旋CT (multi deterctor row helical CT,MDCT)作为冠状动脉疾患的无创性评价手段已经受到广泛的认可,随着技术的发展,对于冠状静脉系统的无创性评价,MDCT也逐渐开始得到应用。本文就MDCT在冠状静脉系统解剖结构的显示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心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冠状窦的形态学观测及临床应用解剖学教研室夏长丽,王晓慧,高振平,吕衡发关键词心脏,冠状窦,冠状窦口,冠状窦瓣中国号R322.11冠状窦逆行灌注保护心肌在心外科手术中已被应用,此方法可避免顺行灌注在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时保护心肌不足,引...  相似文献   

19.
双上腔静脉奇静脉异位伴冠状窦异常1例孔国英,潘爱华(海南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海口570102关于双上腔静脉有不少的报道,但关于双上腔静脉合并奇静脉异位、冠状窦异常、动脉导管未闭异位的报道极少。本例为一少年男子,身高135cm。在尸体解剖中发现: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临床选择逆行灌注的操作技术及提高灌注效果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尸体心脏标本50例,重点观察冠状静脉窦属支的引流情况及冠状静脉窦口与房室结动脉的解剖关系。结果心中静脉在冠状静脉窦的开口距窦口的最短距离为(3.4±1.5)mm,左室后静脉、心小静脉汇入心中静脉者分别占30%和4%,心中静脉与心小静脉单独开口于右心房者分别占12%和2%。房室结动脉距冠状静脉窦口前、后点的距离分别为(4.9±2.5)和(9.9±4.2)mm,与窦口长轴成(21.2±15.6)°的交角。窦口左右两侧的心房壁厚度为(1.1±0.2)mm。结论直视下不带气囊的插管法较其他方法更具有解剖学优势,但在作窦口的荷包缝合时应充分考虑右房底壁厚度及窦口与房室结动脉的关系。为提高逆行灌注效果,应尽可能辅以顺行灌注、采用直视下不带气囊的插管法,以及对较大的异位心中静脉开口考虑附加灌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