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乙型肝炎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我国各地感染亦较普遍。近几年来,一些资料认为该病不但易形成慢性,且可发展为肝癌。我们的一些调查研究也认为乙型肝炎与肝癌有密切的关系。目前乙型肝炎病毒的分离培养虽然尚未成功,但美国在1975年已报告制备了20万人乙型肝炎疫苗进行试用;国内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1975年也开始了研制,是国内最早制备的乙型肝炎疫苗。现在北京、启东等地初步应用。我区扶绥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世界各地在广泛地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发病的关系。大量的临床病理材料证明HBV和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特别在非洲和亚洲一些地区认为HBV可能是引起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肝癌的发生是否由HBV感染引起,关键之一在于在肝癌细胞内能否找到乙型肝炎抗原(HBAg)。近年来已有许多研究者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肝组织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研究屡有报导。大多数作者认为乙型肝炎在肝硬化、肝癌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但有的流行病学研究则认为在某些地区,肝炎不是肝癌的病因。我省是肝癌高发区之一,关于这方面尚未见有报道。本文应用免疫酶法标记定位观察肝硬化、肝癌病人肝组织中HBsAg,以探讨本地区肝炎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肝炎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我国各地感染亦较普遍,近几年来有些资料认为该病易形成慢性,且可发展成肝癌。在我们的一些调查研究中,也认为乙型肝炎与肝癌有着密切的关系。我院新生入学进行健康复查时,按“78年全国传染性肝炎会议”提出的诊断标准,作了传染性肝炎的检测。现将检测工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5.
1963年Blumberg氏发现“澳大利亚抗原”,1969年确定了它与乙型肝炎的关系,1972年由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改称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近年的研究证实,长期被测出携带HBsAg者,均患有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硬化。另外有许多作者报告,肝癌病例的HBsAg检出率是高的。国内对肝癌病人和健康人也做了大量的对照检测工作,认为乙型肝炎病毒与慢性肝炎,肝癌的发生、发展似有一定的联系,并发现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及HBsAg携带  相似文献   

6.
李晓 《肝博士》2006,(3):73-74
肝癌有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之分,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肯定,可能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目前认为原发性肝癌的病因主要有下列因素。病毒性肝炎主要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肝癌高发区人群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探讨孟照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发生原发性肝癌比非感染者高,但乙型肝炎病毒的确切致癌作用还不甚清楚。本文报告102例资料完整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以探讨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1材料和方法1.1肝癌组102例原发性肝癌均为198...  相似文献   

8.
王宇 《肝博士》2009,(5):22-23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之一,目前国内外多数专家均认为H8V持续高水平复制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出现肝硬化、原发性肝癌(HCC)等严重临床后果的最主要推动力,因此抗病毒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最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肝炎与肝癌关系近年来为国内外许多学者所重视,特别是乙型肝炎与肝癌关系,已有专著报导,[1-3]大量文献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肝脏组织化学检查,血清流行病学化验及肝癌细胞株的培养实验等,证明肝炎与肝癌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4-7]十多年来,我们从肝炎与肝癌关系的研究中,发现肝癌高发区扶绥县的一些高发公社和大队,肝大率很高,有的大队高达10%以上。是乙型肝炎感染还是非甲非乙肝炎感染,或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脏肿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乙型肝炎不仅发病率高,有广泛的流行性,且有大量的病毒携带者,这类人群既可能是潜在的发病对象,又与肝硬化、肝癌有密切关系,当前认为消除病毒,调整免疫功能,改善肝组织损伤是其治疗关键,但迄今国内外尚无理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特效药物。课题研究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的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之间的病因关系是举世瞩目的问题,探讨两病的分布特点,有助于对病因关系的认识,如乙型肝炎与肝癌间存在因果关系,则两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趋势应该一致。1963年苏氏首次提出钉螺的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1980年苏氏又指出肝癌病例的发生符合泊阿松(Poisson)分布,与乙型肝炎分布不同,观察肝癌高发地区,未见乙型肝炎作为肝癌病因的证据。有关乙型肝炎的分布特  相似文献   

12.
一些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人群为对象的大型、长期研究证实,乙肝病毒(HBV)复制与进展为肝硬化及肝癌的风险之间存在强关联性。病毒的因素可以预测肝癌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我国肝癌发生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复制水平也影响着肝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HBV-DNA 复制也可以导致肝癌术后复发率的增高,因此,一些临床研究致力于抗HBV治疗能否有效预防肝癌的术后复发.目前大多数的研究表明,抗HBV治疗可以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率,而部分研究结果则认为不能降低肿瘤的复发率,但是可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对于HBV相关性肝癌,抗HBV治疗无论是在肝癌围手术期的处理还是在预防肝癌术后复发方面,在肝癌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在肝癌的临床治疗中,必须重视抗HBV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肝博士》2005,(5)
新华社讯香港约有一成人口是乙型肝炎带菌者,即700万名香港人中,就有70万名是带菌者。不过,香港防癌会一项调查发现,有九成被访者认为自己不是乙型肝炎带菌者或是不知道自已是否带有病毒。若以此推算,即香港有60万港人不知道自己属于乙型肝炎带菌者。医生提醒,这群带菌者中,有四分之一的人士会演变成肝硬化,更甚者会因此而患上肝癌。在香港肝癌成为癌症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国内外对肝炎与肝癌的关系甚为重视。我们自1964年以来即注意此问题,曾在一些肝癌高发和相对底发区进行肝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对比调查,由于各次检测项目及方法的不同,结果亦不大一致。1979年6~9月我们利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较灵敏的检测方法,同时增加了检测项目,如乙型肝炎表面抗体、肝功能试验、Ig 等,对扶绥县肝癌高发区与桂北地区相对低发区再次进行对比调查研究,进一步探索肝癌的病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20例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表明肝硬化特别是乙型肝炎后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比例高。肝硬化并发肝癌时,特别在早期,常易被认为是肝硬化病情的进展,易造成漏误诊。对此,本文探讨了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  相似文献   

17.
杨斌  占劲松  宋建新 《重庆医学》2013,42(12):1350-1351,1354
目的评估长期使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癌发生与HBeAg(-)/(+)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09月至2012年10月于该院门诊开始进行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排除肝癌的慢性乙型肝炎751例,各危险因素对肝癌发生的影响。所有分析对象均接受抗病毒治疗满5年。结果在长期接受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癌总发生率为5.19%,无肝硬化HBeAg(+)的患者发生肝癌1.91%,无肝硬化HBeAg(-)的患者发生肝癌5.31%,HBeAg(-)的慢性乙型肝炎(无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比例明显升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期进行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可降低但不能消除肝癌发生的危险,HBeAg(-)是慢性乙型肝炎(无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彭齐荣  肖必  余宙耀 《医学综述》2009,15(24):3687-3690
乙型肝炎病毒是我国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肝癌的进展、治疗效果、复发和生存率与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密切相关。欲提高其疗效,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存在适应证就必须进行。抗病毒治疗迄今仍被认为是治疗肝癌的最基本病因治疗,能明显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脏损害,提高肝癌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世界上乙型病毒性肝炎高发地区之一,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不低于60%,HBsAg阳性率约6~26%,HBsAg阴性、抗-HBC阳性率胡氏报告为48.49%。同时原发性肝癌在我国一些地区也十分严重。根据我国十六个省市自治区肿瘤死亡回顾调查材料,估计我国肝癌平均死亡率为10/10万左右。在我国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区,发现HBsAg阳性率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之间有明显的关系,结合这方面的流行病学、临床免疫生物化学、病理学和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认为HBsAg对PHC(原发性肝癌)可能有其病因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1.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沉默”的或“隐蔽”的疾病,它可以在体内停留30~50年才引起肝癌和肝硬化。过去人们认为,原发性肝癌的诱发因素是黄曲霉毒素、亚硝胺、中华枝睾吸虫感染和长期饮酒等。现在则认为以上均不是主要因素;目前国内外医学家一致认为,原发性肝癌最重要的诱因是慢性乙肝和正在深入研究中的丙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