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鉴别川贝母掺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川贝母样品中掺伪程度.方法 利用川贝母ITS1区序列的特点,设计4条用于特异性鉴别川贝母的正向引物1~4.同时,设计相应的反向引物,配合正向引物组成引物对,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利用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和湖北贝母对照品以及市售川贝母样品,通过PCR扩增来考察引物对1~4鉴别川贝母的准确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考察引物检测川贝母掺伪程度的准确性.结果 引物对1~4可以准确检测川贝母的真伪;通过荧光定量PCR法,可准确检测出川贝母样品中的伪品的掺伪程度.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用于川贝母样品中掺伪程度的定量鉴别.  相似文献   

2.
姜武  李亚萍  陈家栋  陶正明 《中草药》2022,53(21):6865-6873
目的 研究黄精Polygonati Rhizoma居群遗传多样性,为黄精药材资源保护和新品种培育提供依据。方法 以4个居群22个种源47份黄精种质资源为材料,选用14条ISSR和11对SRAP分子标记进行多态性检测、遗传多样性比较和聚类分析,揭示黄精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地理分布特征。结果 ISSR引物和SRAP引物分别扩增出186和142条清晰带数,其中多态性条带数分别为185和140,多态性比率(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bands,PPB)分别为99.46%和98.59%;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ISSR和SRAP标记下基因分化系数(Gst)分别为0.279 9和0.231 6,即黄精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种群内,居群间基因流(Nm)分别为1.286 4和1.659 3,遗传相似系数在0.053 3~0.948 1和0.032 8~0.967 7。聚类结果显示,相同黄精药材基原种质聚在一起,ISSR和SRAP标记分别将黄精居群分为5和3大类群,且以ISSR标记的聚类结果更符合实际地域分布。结论 黄精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ISSR和SRAP标记可适用于黄精亲缘性鉴定,研究结果可为黄精资源的保护和育种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大鼠血浆伊伐布雷定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测定血浆中伊伐布雷定浓度的高效液相-荧光(FLU)测定方法,用于临床血浆伊伐布雷定浓度的测定。方法 血浆样品经Varian C2柱固相萃取后采用HPLC-FLU法在Kromasil C18柱分离,流动相采用乙腈-10 mmol·L - 1磷酸二氢钾(含0.3%10 mmol·L-1盐酸)(28∶72),流速为1 mL ·min- 1,柱温为25 ℃,荧光检测波长:λ1=328 nm,λ2=283 nm。结果 内源性杂质不干扰测定,伊伐布雷定在0.5~50 μg·L-1内线性良好(r=0.999 6),最低定量限为0.5 μg·L-1。萃取回收率为78.74%~90.77%(n=5),批内和批间精密度(RSD%)分别为2.53~6.33(n=6)和6.38~8.91(n=3)。结论 建立的固相萃取-HPLC-FLU方法简便、灵敏、准确、所需血浆量少,可以用于临床血药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   

4.
柳勤海  杨馨  李晓静  兰平秀  李凡  谭冠林 《中草药》2022,53(24):7864-7870
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快速、准确地同步检测侵染三七Panax notoginseng的2种病毒——三七Y病毒(Panax notoginsengvirus Y,PnVY)和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China virus,TYLCCNV)的双重PCR技术。方法 分别以单一感染PnVY或TYLCCNV及复合侵染了这2种病毒的染病三七植株为样品,CTAB法提取叶片总核酸作为模板,根据GenBank上已登录的PnVY和TYLCCNV这2种病毒核酸序列设计特异性检测引物。通过单一PCR技术明确染病三七样品PnVY和TYLCCNV的发生情况,筛选出可用于一步法双重PCR检测PnVY和TYLCCNV的引物组合及引物浓度,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验证一步法双重PCR检测的准确性和特异性。结果 建立的一步法双重PCR检测技术能同步有效地检测三七病样中的PnVY和TYLCCNV,检测灵敏度高,最低检测限点为核酸原液的0.01稀释倍数,特异性强。结论 所建立的一步法双重PCR检测技术可以高效、快速、准确、特异地同步检测三七样品中的PnVY、TYLCCNV2种病毒。  相似文献   

5.
木林洁  董飞侠  姜程曦  程锦国 《中草药》2017,48(7):1380-1385
目的 探讨肾病I号方醋酸乙酯提取物(ethyl acetate extract of Shenbingyihao Decoction,EASD)对肾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洛丁新(洛丁新片1.67 mg/kg)组、肾病I号方(生药18.75 g/kg)组、EASD(EASD,300 mg/kg)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的方法制备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各组ig给药14 d后处死大鼠,采集血清,检测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水平,取肾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评价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损伤程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TGF-β1、a-SMA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3个给药组大鼠血清Scr、BUN升高(P<0.05),间质纤维化程度加重(P<0.05),肾组织TGF-β1、a-SMA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3个给药组大鼠的血清Scr、BUN下降(P<0.05),肾组织TGF-β1、a-SMA表达下降(P<0.05)。结论 肾病I号方及EASD能够延缓肾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1、a-SMA的表达,从而达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鸦胆子苦醇对人胃癌HGC-27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法(CCK-8)检测不同浓度鸦胆子苦醇对HGC-27细胞增殖的影响;鸦胆子苦醇(7.5、15、30 μmol·L-1)作用于HGC-27细胞24 h,分析细胞克隆形成情况;活性氧荧光探针(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脂质过氧化荧光探针(C11-BODIPY)检测细胞内脂质过氧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胱氨酸/谷氨酸逆向转运蛋白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胱氨酸/谷氨酸逆向转运蛋白溶质载体家族40成员1(SLC40A1)、转铁蛋白(TRF)、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随鸦胆子苦醇药物浓度增大,HGC-27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5.34 μmol·L-1;鸦胆子苦醇组(7.5、15、30 μmol·L-1)细胞克隆形成明显减少(P<0.05,P<0.01),呈现浓度依赖性。与空白组比较,鸦胆子苦醇组(7.5、15、30 μmol·L-1)细胞内ROS,脂质过氧化水平,细胞内铁离子浓度及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泄漏均明显升高(P<0.05,P<0.01),呈现浓度依赖性。与空白组比较,鸦胆子苦醇组(15、30 μmol·L-1)SLC7A11、GPX4、SLC40A1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TRF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与空白组比较,鸦胆子苦醇组(15、30 μmol·L-1)Nrf2和HO-1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鸦胆子苦醇可能通过抑制Nrf2/HO-1通路诱导铁死亡抑制HGC-27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psbA-trnH序列,运用DNA条形码技术对辽宁省12个地区及省外2个地区黄精药材样本进行鉴别分析,为辽宁省黄精药材的鉴别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DNA试剂盒提取法,从38个黄精样本的药用部位中提取DNA,对psbA-trnH部分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及双向测序,并从GenBank下载药用植物黄精的不同来源和外群序列,运用SeqMan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拼接,使用MEGA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对,计算K2P(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并采用邻接法(NJ)建立系统发育树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NJ系统发育树结果可知,不同来源的所有黄精样品聚为一大支,外群猪牙花聚为一支,区别较明显;辽宁省、湖北省及贵州省黄精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所下载的黄精聚为一支,并且结合变异位点与遗传距离可知,辽宁省、湖北省及贵州省的黄精物种为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种间差异较小,辽宁省所收集的黄精有4个样品出现了变异位点,其余样本碱基序列均相同。结论 使用psbA-trnH序列DNA条形码技术能够对黄精药材不同的基原植物进行区分鉴别且成功率较高,可用于对黄精属物种进行种内和种间鉴别,为保障辽宁省黄精药材来源的准确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对H2O2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空白血清及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体外培养H9c2细胞,分为空白组、H2O2组、20%空白血清组、20%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组,给予相应药物处理12 h,再加入100 μmol·L-1 H2O2继续培养6 h后进行检测。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8(CCK-8)法检测20%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对H2O2诱导的H9c2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荧光探针法检测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比色法检测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PI3K、Akt 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加入PI3K抑制剂LY294002后对线粒体ROS、LDH、GSH-Px水平,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率进行检测。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H2O2诱导后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线粒体ROS、MDA及LDH水平显著增加(P<0.01),CAT、GSH-Px水平则显著下降(P<0.01),PI3K、Akt蛋白的磷酸化及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与H2O2组比较,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能够提高H9c2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线粒体ROS、MDA及LDH水平(P<0.01),并显著提高CAT、GSH-Px水平(P<0.01),促进PI3K、Akt的磷酸化及mRNA的表达(P<0.05,P<0.01),显著减少细胞凋亡率(P<0.01)。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与抑制剂LY294002联用后,逆转了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对H9c2细胞的上述作用(P<0.05,P<0.01)。结论 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保护H2O2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可能与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克隆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萜类生物合成中的限速酶法呢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pyrophosphate synthase,FPPS)的全长cDNA序列。方法 根据温郁金转录组数据设计特异引物,PCR扩增FPPS全长cDNA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构建"基因-GFP"融合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烟草叶片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基因在植物组织中的特异性表达。结果 温郁金CwFPPS基因全长1196 bp,包含1个长为1071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56个氨基酸,GenBank登入号为MT489462;CwFPPS编码蛋白属于类异戊二烯生物合成酶超级家族(C1)成员,包含5个保守的功能域,其中2个是富含天冬氨酸(DDXXD)的活性中心;亚细胞定位显示该蛋白位于泡质、细胞膜或细胞核上。qRT-PCR分析表明,CwFPPS基因在根茎中特异表达,相对表达水平是叶片中的13.7倍。结论 克隆获得的温郁金CwFPPS基因全长及其特异表达信息,可为后续进行基因功能鉴定及倍半萜成分的代谢工程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鳖甲煎丸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肝卵圆细胞WB-F344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探讨其逆转EMT改变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WB-F344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TGF-β1模型组(10 μg·L-1TGF-β1),鳖甲煎丸低剂量组(10 μg·L-1TGF-β1+0.55 g·kg-1鳖甲煎丸),鳖甲煎丸中剂量组(10 μg·L-1TGF-β1+1.1 g·kg-1鳖甲煎丸),鳖甲煎丸高剂量组(10 μg·L-1TGF-β1+2.2 g·kg-1鳖甲煎丸),除空白组外,均采用TGF-β1诱导WB-F344细胞构建EMT模型,分别加入鳖甲煎丸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处理细胞,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WB-F344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变化;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mRNA表达的改变;使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β-catenin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TGF-β1诱导WB-F344细胞4 d,WB-F344细胞间隙从紧密逐渐变得松散,细胞形态由鹅卵石状向成纤维样细胞转变,且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N-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P<0.01),说明成功构建了WB-F344细胞EMT模型。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TGF-β1模型组WB-F344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P<0.01);与TGF-β1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中、高剂量组可以明显抑制WB-F344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TGF-β1模型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TGF-β1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中、高剂量组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TGF-β1模型组中β-catenin mRNA表达升高(P<0.01);与TGF-β1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低、中、高剂量组中β-catenin mRNA的表达降低(P<0.01)。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TGF-β1模型组β-catenin在细胞核内荧光表达增强;与TGF-β1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低、中、高剂量组β-catenin在细胞核内荧光表达减弱,且鳖甲煎丸对细胞核内β-catenin抑制作用与其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鳖甲煎丸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逆转TGF-β1诱导WB-F344细胞的EMT进程,抑制WB-F344细胞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深入挖掘药食同源药材黄精、玉竹的营养价值,推动其食品产业化进程,对滇黄精、黄精、多花黄精、玉竹4个基原物种的营养和生物活性成分进行测定。方法 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测定样品中碳水化合物、淀粉、可溶性膳食纤维、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等多个营养指标含量,分别通过苯酚-硫酸法、香草醛比色法、NaNO2-Al(NO3)3-NaOH比色法和Folin-Ciocalteu比色法对多糖、甾体皂苷、黄酮和酚酸总含量进行测定;以《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为分析依据,对黄精、玉竹的营养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黄精、玉竹中碳水化合物营养价值高(淀粉质量分数为8.33%~10.89%、可溶性膳食纤维质量分数为3.41%~9.53%),氨基酸种类丰富(黄精、多花黄精、玉竹含18种,滇黄精含17种),具高谷氨酸、高维生素B6、高铁、高锰和高钼等特点,且含有多糖、甾体皂苷、酚酸、黄酮等生物活性成分。结论 药食同源药材黄精、玉竹符合现代人的健康饮食需求,可作为优质膳食原料推广使用,测定结果将为其食品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多花黄精品质形成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为黄精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布局、引种栽培及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湖北6个产区31个产地的多花黄精的形态特征和有效成分含量,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不同产地多花黄精质量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产地多花黄精形态和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纬度、海拔、年均温、7月均温、日照时数及无霜期对多花黄精质量有较大的影响。纬度和年均温对多花黄精有效成分含量影响较大,纬度和叶宽呈显著正相关,海拔和株高、叶长、叶宽及根茎鲜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年均温与叶宽呈负相关,7月均温和多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数量和日照时数、积温及无霜期呈显著性负相关,土壤中有效磷、速效钾有利于黄精株高、根茎和叶片的生长,水解性氮含量与叶长呈显著负相关,地上部分与地下根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在进行多花黄精规范化种植过程中,应注意海拔、温度、无霜期、土壤酸性、生长期温度、磷肥及钾肥施用等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本草中记载的中药玉竹的基源植物,并对中药玉竹进行全面的本草考证,为研究中药玉竹提供文献依据。方法:查阅历代本草书籍,从形态、功效以及炮制方法鉴别女萎和葳蕤,又对中药玉竹进行本草考证,分别进行了名字来源的考证,植物形态的考证以及对其功效进行了论证,并对现代玉竹的食用价值进行研究。结果:考证出玉竹在历代本草品种来源:本草中记载的葳蕤为现代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本草中记载的女萎为今毛茛科植物女萎Clematis apiifolia。玉竹的本草考证包括名字来源的考证,玉竹又名荧,地节,马薰,称为玉竹以表示根状茎形状。茎似小竹竿,叶光莹如竹叶,地下根状茎长而多节,故有玉竹和地节之称。形态考证:根状茎圆柱形,互生叶,叶椭圆形,先端尖。玉竹功效为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玉竹现代不只作为药品应用,还广泛应用在保健品以及食疗中。结论:玉竹作为传统的药食两用的中药材,适应广,用量大,疗效好。加强对玉竹的应用研究,生产方面的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将玉竹作为一个产业来开发,把玉竹的产业做大、做强,让玉竹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的发展方向。表明玉竹具有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陈蓉  余佳文  徐瑞超  唐卓 《中草药》2021,52(18):5722-5728
目的建立虎掌南星Pinellia pedatisecta特异性DNA的闭管式超快速检测方法,实现对虎掌南星样本的快速鉴别。方法针对虎掌南星特异性的DNA序列设计其特异性的引物和TaqMan探针,通过对扩增体系进行优化,建立虎掌南星的超快速实时荧光VPCR扩增体系,实现对虎掌南星特异性DNA的快速扩增和闭管式实时检测。同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实用性进行考察。结果可以在24 min内完成对虎掌南星特异性DNA的闭管快速扩增检测;检测限低至pg级DNA;在同科属常见近缘品种中无交叉反应;对采集的7批56个"半夏"样本进行分析,检测出2个批次共16个样本为虎掌南星,且该结果与测序结果 100%符合。结论所建方法可以作为虎掌南星的特异性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快速和不易污染等优点,可以为虎掌南星和半夏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黄精炆制前后糖类成分变化差异探讨黄精炆制后“减毒增效”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UV(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精炆制前后的总多糖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法测定黄精炆制前后游离糖含量;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示差折光检测器(HPGPC-RI)法分析黄精炆制前后的多糖相对分子质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PDA)法对黄精多糖的单糖组成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黄精炆制后,总多糖含量下降约60%;游离糖中蔗糖含量降低35%,果糖含量升高22倍,葡萄糖含量升高4.4倍;炆制后相对分子质量2个峰均降低1~5倍;黄精炆制前后多糖均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组成,生黄精单糖组成物质的量比为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10∶6∶25∶7∶1);炆制后物质的量比为7∶5∶1.7∶14∶1。结论 炆法炮制对黄精糖类成分影响较大,炆制后多糖发生水解及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黄精麻舌感消失,药效增强。  相似文献   

16.
滇黄精研究进展及黄精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精Polygonati Rhizoma是百合科Lili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为我国传统药材,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功效。迄今为止已发现40余种该属植物,我国约有31种。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了3种黄精(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滇黄精P.kingianum和多花黄精P.cyrtonema)。黄精是传统补益类中药,集药用、食用、观赏和保健于一身,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黄精化学成分多样,药理活性广泛,在增强免疫力、调节机体平衡、延缓衰老等保健方面,和治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肿瘤等疾病方面,都极具开发价值。滇黄精是中药黄精的3个基源品种之一,分布于以云南为中心的西南地区,以块大、色黄、润泽、断面透明的品质著称。近年来,市场需求不断增大,野生资源却不断萎缩,相对需求量急剧上升。为合理开发云南的滇黄精资源,本文通过查阅上1960年代以来有关黄精的研究文献,总结和阐述黄精在历史记载、植物分类、资源分布、生物学特性、生药鉴定、品质评价、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人工栽培和产品开发等各方面的研究进展和现状,为促进滇黄精的基础研究和综合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PMP-HPLC和化学计量学的黄精基原物种多糖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3种基原黄精的多糖指纹图谱,探讨黄精基原物种多糖的差异,为黄精药材质量评价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黄精药材中的多糖,经三氟乙酸(TFA)水解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后,采用HPLC建立3种黄精的色谱指纹图谱;并利用相似度(SA)分析,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对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研究3种基原黄精物种多糖的差异。结果:3种基原黄精的多糖PMP-HPLC指纹图谱存在差异,3个物种中均未检测到D-甘露糖,L-鼠李糖和L-岩藻糖,但均含有D-半乳糖醛酸,D-盐酸氨基葡萄糖,D-半乳糖,D-葡萄糖,D-木糖。PCA和HCA分析表明,黄精与多花黄精的多糖色谱指纹较为接近,而滇黄精与二者差异明显。结论:3种法定基原黄精物种的多糖组成存在差异,在临床应用中,应考虑物种对临床应用可能产生的影响。所建立PMP-HPLC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3种黄精药材的多糖的差异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rpl20-rps12trnL-trnFpsbA-trnH序列变异特点,评价其对3种不同基原黄精的鉴定能力。方法 分别提取3种基原黄精总DNA,以rpl20-rps12trnL-trnFpsbA-trnH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和测序。采用MEGA 5软件寻找其特异位点,计算样品K2-P(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并构建邻接(neighbor-joining,NJ)系统聚类树。结果 rpl20-rps12trnL-trnFpsbA-trnH序列长度分别为722~737、293、457~531 bp,简约信息位点占比分别为0.4%、1.0%和2.4%。rpl20-rps12psbA-trnH序列中种内最大遗传距离均小于种间最小遗传距离。基于3个序列构建的NJ树显示,3种基原黄精都表现出良好单系性,能明显区分。结论 从序列特点和种内、种间变异性综合分析,rpl20-rps12序列更适宜黄精的基原鉴定。  相似文献   

19.
陶爱恩  杜泽飞  赵飞亚  夏从龙  段宝忠 《中草药》2019,50(10):2467-2473
目的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比较黄精3种基原植物中多糖的组成和含量差异,为黄精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法(FTIR)和柱前衍生化-HPLC(PMP-HPLC)法比较3种基原黄精中多糖的差异;采用紫外光谱法(UV)测定总多糖含量。结果 3种基原黄精多糖的IR平均光谱和二阶导数图谱差异明显,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及聚类分析(HCA)分析均可将3种基原的黄精加以区分;PMP-HPLC图谱显示3种基原黄精中多糖的单糖组成存在差异,共有成分为D-甘露糖、D-核糖、L-鼠李糖、D-半乳糖醛酸、D-葡萄糖醛酸、D-半乳糖、D-葡萄糖、D-木糖、D-阿拉伯糖和L-岩藻糖;结果表明,所测样品多糖含量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要求。结论本研究所建立方法为黄精类药材的多糖组成研究和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