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国家不断重视妇幼围产方面的发展以及人们优生意识的增强,产前诊断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更深入的分子检测结果结果需正确解读,但是对遗传咨询医生是一道难题。目前染色体嵌合是影响产前诊断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受父母遗传学因素或者胎盘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染色体嵌合现象。嵌合体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为有丝分裂期染色体错误分离。嵌合体对产前诊断的影响主要为绒毛或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时提示嵌合的存在需要行羊膜腔穿刺或脐静脉穿刺进行验证。但检测过程中出现染色体嵌合体的真实性仍然对遗传医师咨询造成巨大的困恼,需要正确认识染色体嵌合的起源、形成机制等,为病人提供更多有价值的遗传信息,是做好产前诊断工作并提供合理的遗传咨询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产前诊断中羊水嵌合体形成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中羊水嵌合体形成的机制,便于临床医生在遗传咨询中正确处理羊水培养中出现的嵌合现象。方法 2004年1月至2010年4月对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胎儿医学中心因各种产前诊断指征就诊的患者行羊膜腔穿刺术取羊水做染色体检查,从中选取羊水染色体为嵌合体的患者穿刺脐血复查染色体,结合两者的结果探讨羊水嵌合体形成机制。结果羊水嵌合体检出33例,其中25例为假嵌合体,8例为真嵌合体,7例真嵌合体羊水结果与脐血结果一致,1例真嵌合体两者结果不一致。结论正确判断羊水培养中出现的真假嵌合体及其风险,对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发现一例产前嵌合型假双着丝粒X染色体的Turner综合征胎儿,为临床医生应用细胞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相结合的技术联合进行产前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对1例无创产前检测(NIPT)提示胎儿性染色体高风险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应用羊水细胞培养G显带核型分析、低深度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联合诊断。结果 胎儿CNV-seq结果提示X染色体p22.33-q21.1处嵌合性重复76.64Mb(拷贝数为2.2),q21.1-q28处缺失75.60 Mb区域,FISH结果提示X染色体绿色荧光信号数量不等,可能为X/XX/XXX嵌合体。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5,X[24]/46,X,psuidic(X)(q21.1)[16]。结论 不同的产前诊断方法各有利弊,临床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必要时几种技术联合验证补充,为明确诊断及遗传咨询和出生缺陷的防控提供技术方案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用羊水细胞培养的染色体结构异常来表示胎儿真嵌合体,这是不常见的事情。尽管妊娠中期羊水细胞培养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有许多经验,但确定胎儿染色体真嵌合体与“假嵌合体”之间的差别常常很难。本文报告一例产前诊断是46,XX/46,XX,-21,  相似文献   

5.
2619例高龄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染色体病是导致新生儿出生缺陷最常见的一类遗传病,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是预防染色体病患儿出生的重要产前遗传学诊断方法.鉴于高龄孕妇是产前诊断的重点对象,我们分析了2619例高龄孕妇羊水染色体核型,探讨高龄妇女所孕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及染色体异常的主要核型,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为临床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对就诊于本院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培养成功的20038份羊水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首要指征分为7个组,统计分析各组染色体异常率。结果20038例羊水中检出异常染色体2848例,异常率为14.21%,包括数目异常1846例(64.82%)、结构异常874例(30.69%)、嵌合体128例(4.49%)。7个组核型异常检出率分别为无创产前检测阳性组55.11%,异常核型携带组46.20%,超声异常组8.03%,高龄组7.01%,血清学筛查高危组4.73%,不良孕产史组4.39%及其他组5.44%。结论对不同临床指征的高危孕妇给予不同的产前诊断及咨询的侧重,层级诊断,可有效预防出生缺陷。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遗传咨询者外周血染色体异常核型不同类型和概率以及咨询指导,探讨细胞遗传学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外周血培养、收获、制片、G显带染色后镜下核型分析。结果 1697例遗传咨询者中共检出110例异常核型,异常率6.48%;其中常染色体数目异常55例,占3.24%;性染色体数目异常25例,占1.47%;性染色体结构异常4例,占0.23%;平衡型常染色体结构异常18例,占1.06%;非平衡型常染色体结构异常2例,占0.11%;性反转2例,0.11%;嵌合体4例,占0.23%;染色体多态性变异42例,占2.47%。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对临床遗传病诊断有重大意义,对咨询者进行检查,对异常者进行治疗指导是预防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防控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产前诊断中羊水细胞和脐带血细胞嵌合体的发生率,真假嵌合体的鉴别以及胎儿的妊娠结局分析,从而对各种嵌合体病例,如何进行产前咨询和处理做一个更好的临床指引。方法收集因各种产前诊断指征来我院产前诊断中心进行产前诊断初步诊断为嵌合体的病例21例,进行真假嵌合体鉴别,统计检出率,分析出生后随访结果。结果羊水细胞的嵌合体发生率为0.86%,脐血嵌合体的发生率0.26%,经脐血染色体检查,确诊为真性嵌合体5例,3例终止妊娠,2例继续妊娠;确诊为假性嵌合体7例,均正常分娩;未进一步做脐血检查7例中,2例继续妊娠,5例终止妊娠。孕周>24周直接做脐带血2例,1例继续妊娠,1例终止妊娠。结论羊水产前诊断中假性嵌合体比较多见,脐带血染色体的嵌合一般为真性嵌合,其发生率接近于真性嵌合体的发生率,当发现羊水染色体嵌合时,应首先鉴别真假嵌合,再进行产前遗传咨询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高龄孕妇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的关系,分析产前细胞遗传学诊断的必要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到2016年6月478例优生遗传咨询的高龄孕妇为研究对象,在B超引导下行羊膜腔穿刺术,对羊水进行常规的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G显带技术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并比较I组(35岁-37岁)、Ⅱ组(38岁-40岁)及Ⅲ组(≥41岁)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从而分析高龄孕妇产前细胞遗传学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有28例,本次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5.86%。其中I、Ⅱ、Ⅲ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3.66%(10/273)、8.33%(10/120)、9.41%(8/85);与I组比较,Ⅱ、Ⅲ组核型异常率明显升高(P﹤0.05),Ⅱ、Ⅲ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随着孕妇年龄的增加,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高,因此,高龄孕妇应该加强胎儿产前细胞遗传学诊断,从而避免染色体病缺陷儿的出生,提高优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产前诊断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测结果,为胎儿发生染色体异常的遗传咨询积累有价值临床资料.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回顾性分析235例胎儿异常细胞遗传学核型.结果235例染色体异常的胎儿中,染色体数目异常103例,其中涉及常染色体三体型、性染色体三体型、整倍体异常、标记染色体和染色体单体型等;染色体结构异常132例,主要涉及罗氏易位、平衡易位、倒位和缺失等;染色体多态性变异32例.结论 对明确有产前高危指征的孕妇分析胎儿染色体核型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遗传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铜陵地区320例遗传咨询患儿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检查结果分析,了解本地区小儿染色体病的发病情况,并探讨不同年龄段染色体异常核型的分布特点,为小儿染色体病的诊断和相关遗传咨询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培养方法,常规制备染色体标本,G显带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 320例患儿染色体异常119例,异常检出率为37.1%,涉及异常核型20余种。119例异常染色体患者中常染色体异常96例,占80.7%;性染色体异常23例,占19.3%。结论染色体异常是造成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落后、先天性多发畸形等的重要原因。染色体核型分析是诊断染色体病以及检出携带者的主要方法。根据不同年龄段染色体异常患儿具有不同临床特点,可以更好地开展染色体检查和遗传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对1448例可疑有染色体病的患者进行了细胞遗传学检查及遗传咨询,发现这类患者不同程度的都存在心理问题。本研究就此类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对1448例可疑有染色体病的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遗传咨询及回顾分析。结果发现138例异常染色体核型,男性36例,女性102例,(已婚75例,未婚63例)。其中绝大多数患者因染色体异常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结论染色体异常患者的心理障碍应引起临床心理专业医师的关注,并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统计遗传咨询患者染色体异常的类型和发生概率,研究细胞遗传学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G显带,镜下核型分析。结果4000例遗传咨询患者中共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540例,检出率为13.50%。其中唐氏综合征92例,占总数的2.30%;特纳综合征22例,占总数的0.55%;平衡易位38例,占总数的0.95%;罗氏易位12例,占总数的0.30%;染色体倒位76例,占总数的1.90%;常染色体多态性变异216例,占总数的5.40%;Y染色体多态性变异70例,占总数的1.75%;另见染色体部分缺失6例,标记染色体3例,衍生染色体2例。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是临床诊断及优生优育的重要参考依据;进行遗传咨询、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产前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胎儿结构异常在产前得到发现。超声检查作为一项无创、无致畸、方便、快捷及安全的检查方法,在产前诊断与筛查胎儿畸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主要的无创筛查工具,也是目前产科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已作为孕早期11-13+6周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其在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及胎儿心脏畸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给产前遗传咨询和临床处理提供依据,有助于早诊断、早干预,降低围产儿出生缺陷,做好优生优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遗传咨询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探讨细胞遗传学分析在遗传咨询与优生优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常规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G显带标本,镜下核型分析。结果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63例,异常率13.13%。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影响智力和正常生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开展染色体检查有利于优生优育,在遗传咨询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室自1989至1998年在遗传咨询门诊中,对400对疑有遗传性疾病,流产及畸胎史的夫妇进行了细胞遗传学检查,发现22例异常染色体,并对10例夫妇一方染色体异常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及子代随访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因细胞遗传学原因引起的原发闭经 ,已得到临床医生的普遍重视。在遗传咨询门诊中累计原发闭经做细胞遗传学的 40人 ,检出明显染色体核型异常 10人 ,占受检人数的2 5 % ,染色体核型正常 ,但子宫、性腺和第二性征发育不良及不同程度的Turner综合征体征者 2 0例 ,占受检人数的 5 0 % ,将他们的临床体征及细胞遗传学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40例全部为遗传咨询门诊就医的原发闭经 ,年龄在 17- 35岁。作妇产科全面检查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培养。常规G带 ,根据需要作C带银染技术。最后做细胞学分析诊断。结  果1 临床体征见表 1。2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如何处理羊水细胞培养中出现的嵌合现象。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因各种产前诊断指征行羊膜腔穿刺及染色体检查检出为嵌合体病例共27例。统计嵌合体检出率、类型、相应脐带血分析结果,并对所有病例进行出生后随访。结果嵌合体发生率为0.69%。其中,性染色体XX/XY嵌合体11例(占40.74%);数目异常嵌合体13例(占48.15%);结构异常3例(占11.11%)。其中14例行脐血染色体检查,确诊为真性嵌合体1例,终止妊娠;未行脐血染色体检查13个病例中,除2例失访外,余均正常分娩,出生随访未见异常。结论产前诊断羊水细胞嵌合体多为假性嵌合体,各种类型的假性嵌合体一般预后均良好。正确处理和判断羊水细胞培养中出现的嵌合现象,对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SNP-array CGH)检测胎儿标记染色体及其在产前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SNP-array CGH技术对羊水G显带诊断出的两例携带标记染色体的胎儿(其中胎儿1核型为嵌合体47,XX,+mar[23]/46,XX[16]、胎儿2核型为47,XX,+mar),进行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扫描分析,确定标记染色体来源与片段大小;并用染色体末端探针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对胎儿2基因组不平衡进行验证.两例胎儿超声均无明显结构异常;两例胎儿的双亲核型均正常.结果 SNP-array CGH结果显示胎儿1标记染色体来源于9p21.1-p21.3(长度为8.3 Mb),显示嵌合型,根据文献推测此区带的重复携带者可以是表型正常(或有轻微异常)的个体.胎儿2标记染色体来源于15q11.2-q13.3(长度为10.8 Mb),染色体末端探针MLPA检测结果也证实了该重复的存在,此区域基因重复主要引起神经行为方面的异常.告知孕妇及家属风险,均选择终止妊娠.结论 SNP-array CGH技术能比其他技术更精确的确定标记染色体来源,可明确标记染色体的基因型,而且能检测出嵌合型的标记染色体,适用于产前遗传学诊断,并可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身材矮小患儿染色体异常的遗传学分析。方法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检查。结果在88例身材矮小患儿中正常核型71例,异常核型17例(其中X单体6例;嵌合体占2例),经查询鉴定为世界首报的核型1例。结论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畸变是导致身材矮小的原因之一,提倡优生优育,做好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