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光谱区分大肠癌组织与大肠正常组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激光诱导自体荧光(LIAF)光谱方法诊断大肠癌的可行性,并确立判断依据。方法收集32例大肠癌手术切除的离体标本及相对应的大肠正常组织。采用Nd:YAG三倍频调Q激光器(波长380nm)和光学多道分析仪(OMA),观察大肠癌标本的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光谱,根据大肠癌组织和大肠正常组织的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光谱特征规律,寻找能够区分两者的光谱差异,得出判断依据,并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比较。结果大肠癌组织和大肠正常组织的LIAF光谱形状相似,均为双峰结构,大肠癌组织LIAF光谱强度及主、次峰强度明显低于大肠正常组织(P〈0.001)。LIAF光谱主峰波长475nm,次峰波长550nm,且大肠癌组织在640nm处,荧光光谱强度高于大肠正常组织。去除背景光后取上述各点集成荧光强度比值X1=(I475-1550)/I640,X2=I475/I640,X3=I550/I640为参数,采用改进的神经网络模型,建立数学判别方程√(6.184375*X1)^2+(1.987699*X2)^2+(2.965413*X3)^2+0.2,若W≥12判为大肠正常组织,若W〈12判为大肠癌组织。采用100个抽样标本进行模型检验,识别的准确率为94%。结论激光诱导自体荧光(LIAF)光谱可用于区分大肠正常组织与大肠癌组织。  相似文献   

2.
目的1905年首次钡灌肠X线检查被用于临床诊断大肠病变以来,大肠镜的问世,为提高早期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最简便、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方法对422例扁平增生性病变和112例凹陷型病变,不凭主观臆断,都进行活检组织连续切片病理学的诊断。对内镜下高频电切摘除的2969例(3153枚)息肉进行全瘤病理连续切片。结果发现早期大肠癌171例(7.0%),腺瘤性早期癌165例,非腺瘤性早期癌6例。87例为小的扁平腺瘤,9例为凹陷性腺瘤。结论就目前而言,95%以上大肠的早期癌是从腺瘤演变而来,而且是由内镜检查或电切摘除后发现的。大肠腺瘤经肠镜下及时发现和治疗后,终止了其瘤变的发生,能有效的防止和降低大肠癌发生。因此,重要问题是临床医生尤其是内镜医生,必需重新认识大肠腺瘤的概念,充分了解并认识到这些早期大肠癌和腺瘤的不同形态的存在。提高肠镜下对小病灶大肠癌,小的扁平腺瘤和凹陷性腺瘤的识别能力,才能提高早期大肠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PC、DCC基因在正常大肠组织、腺瘤及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相互作用关系,探讨其发病机制,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从37例大肠癌、22例大肠腺瘤以及12例正常对照者的大肠组织中分别提取DNA,应用PCR—SSCP法检测组织中APC、DCC基因突变情况。结果37例大肠癌组织中APC基因突变率为37.8%(14/37),DCC基因突变率为51.3%(19/37);22例大肠腺瘤组织中APC基因突变率为27.3%(6/22),DCC基因突变率为22.7%(5/22);12例正常组织中APC、DCC基因突变率为0。DCC基因突变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分化程度越低,突变率越高(P〈0.05)。结论APC及DCC基因突变发生在大肠癌的早期阶段,有可能作为早期诊断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自体荧光光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目的:研究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光谱特征,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370nm激光诱导自体荧光检测分析采集24例外科手术切下的大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自体荧光光谱,分析两者的荧光光谱差异。结果:采集了400~700mm波长范围的自体荧光光谱。400~590nm正常组织的荧光强度高于癌组织。590~700nm癌组织的荧光强度高于正常组织。在波长460nm、690nm有特  相似文献   

5.
利用全基因组寡核苷酸筛选大肠癌差异表达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查人大肠癌组织与相应正常大肠粘膜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应用美国AffymetrixHG—U133寡核苷酸芯片(代表迄今所知的32264个人类全基因.包括19308个已知的人类基因和12956个EST簇)检测9例大肠癌组织及相应正常大肠粘膜基因表达谱,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基因芯片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综合运用交集补集、秩和检验及t检验比较两组表达谱数据结果获得大肠癌组织与正常大肠粘膜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和ESTs3125个(包括肿瘤上调基因ESTs974个、下调基因ESTs2151个);大肠癌组织表达而相应正常粘膜不表达的ESTs245个:大肠癌组织不表达而正常粘膜表达的ESTs162个;最重要的大肠癌差异表达基因ESTs17个。本研究所筛得之大肠癌差异表达基因80.1%未见报道。结论综合运用交集补集分析、t检验、秩和检验对基因谱数据进行挖掘的策略,可为寻找大肠癌分子标记物和从整体上探讨大肠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2(AKT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00在正常大肠组织、癌旁大肠黏膜组织、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的表达,探讨2种标志物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为大肠癌临床病理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指标。方法将50例大肠癌手术标本和10例相应癌旁大肠黏膜组织及14例正常大肠组织制作成组织芯片,同时将17例大肠腺瘤活检标本进行常规切片,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研究AKT2、HIF—1α在其中的表达。结果AKT2、HIF—1α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84.0%、64.0%,二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85,P〈0.05)。AKT2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84.0%)明显高于大肠腺瘤阳性表达(52.9%)和正常大肠组织的阳性表达(14.3%)(P〈O.05、P〈0.01)。HIF-1α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64.0%)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组织(28.6%)(P〈0.05);但在大肠腺瘤中的阳性表达为58.8%,与大肠癌的阳性表达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KT2、HIF—1α的表达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及组织学分级无关。结论AKT2、HIF-1α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均较正常大肠组织增高,且二者呈正相关。AKT2可能通过调节HIF-1α表达来影响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AKT2、HIF-1α在正常大肠组织-大肠腺瘤-大肠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AKT2比HIF-1α能更好地作为临床监控大肠腺瘤癌变及大肠癌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T抗原检测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T抗原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半乳糖氧化酶法对大肠癌、大肠息肉在内的128例病人和100例正常对照者的直肠粘液标本T抗原检测。结果:大肠癌病人的T抗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敏感性为86.3%,特异性为880%。大肠息肉病人T抗原阴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抗原检测是一种早期、特异、灵敏的大肠癌筛选方法,也可试用于癌前病变监测。  相似文献   

8.
吴小昌  童国俊  谢平 《浙江医学》2017,39(2):102-104
目的探讨MAL基因对大肠癌筛查及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10例正常大肠组织作为对照,应用RT-PCR、甲基化特异性PCR、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并比较大肠癌组织(40例)及相应癌旁组织(40例)中MALmRNA、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MAL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大肠癌组织中MALmRNA、蛋白的表达阳性率(10.0%、20.0%)均低于其在癌旁组织(75.0%、85.0%)和正常大肠组织(100.0%、100.0%)中的表达阳性率(均P<0.05),而大肠癌组织中MAL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90.0%)均高于其在癌旁组织(40.0%)和正常大肠组织(0.0%)中的甲基化率(均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MAL基因或可作为大肠癌筛查及早期诊断的高潜力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癌变肠道局部卟啉浓度差异并阐述其在自体荧光光谱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检测30例大肠癌病人,30例正常人血原卟啉Ⅸ浓度差异,以及60例大肠组织(30例正常;30例异常)原卟啉Ⅸ的含量。结果:癌症病人血液中血原卟啉IX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大肠癌组织原卟啉IX含量大于大肠正常组织的含量(P<0.05)。结论:癌变肠道局部卟啉含量异常升高,是大肠早期癌症自体荧光诊断技术(644.3±5.7)nm 处特异荧光峰值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肠癌、大肠腺瘤中Caspase-3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28例大肠癌、10例大肠腺瘤及5例正常大肠黏膜中Caspase-3基因的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结果Caspase-3基因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和正常黏膜组织中表达分别为46.4%(13/28)、60.0%(6/10)、80.0%(4/5),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大肠癌、大肠腺瘤中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正常黏膜组织(P〈0.01),凋亡指数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1),与病理类型、Dukes分期无关。大肠癌、大肠腺瘤中Caspase-3基因表达与细胞凋亡指数密切相关,阳性表达的细胞平均凋亡指数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的平均凋亡指数(P〈0.01),而正常黏膜组织中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肿瘤早期阶段的细胞凋亡异常和过度增生,可能是大肠癌的发病原因之一,作为细胞凋亡的调控因子,Caspase-3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相关生长因子(Tumor supplied growth of factors,TSGF)在大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生化比色法检测71例大肠癌患者、55例大肠良性肿瘤患者及100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清中的TSGF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大肠癌组TSGF浓度及阳性率(浓度为63.5-98×10^3U/L,平均浓度为81.5×10^3U/L,阳性率为71%)明显高于大肠良性肿瘤组(浓度为43-75×10^3U/L,平均浓度为57.2×10^3U/L,阳性率为7.4%)及健康体检组(浓度为40.5-73×10^3U/L,平均浓度为55.7×10^3U/L,阳性率为3%);TSGF的阳性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的分期无关;TSGF诊断大肠癌的敏感度为71%高于CEA的敏感性(43.7%)。结论血清TSGF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敏感性高于CEA,有助于大肠的辅助诊断,尤其是大肠癌早期阶段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β-catenin、E-cadherin、C-myc和cyclinD1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正常大肠黏膜、30例大肠腺瘤、30例大肠腺瘤恶变及50例大肠癌组织中pcatenin、E-cadherin、c-myc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大肠腺瘤恶变和大肠腺瘤的pcatenin胞浆和(或)胞核异位表达率分别为:62.0%、53.3%、30.0%,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0%)(P〈0.01);大肠癌pcatenin异位表达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P〈0.01)。大肠癌、大肠腺瘤恶变、大肠腺瘤c—myc和cyclinD1阳性率分别为:56.0%、66.0%;60.0%、50.0%;46.7%、30.0%,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0%、0%)(P〈0.01),大肠癌cyclinD1阳性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P〈0.01)。大肠癌中pcatenin、E-cadherin膜表达缺失率分别为:46.0%、34.0%,显著高于大肠腺瘤(10.0%、6.67%)和正常大肠黏膜(0%、0%)(P〈0.01),二者膜表达缺失和cy—clinD1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大肠癌中pcatenin异位表达与c-myc和cyclinD1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63,P〈0.01;r=0.57,P〈0.01)。结论:pcatenin异位表达,激活癌基因c—myc和cyclinD1阳性表达是大肠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并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catenin、E—cadherin膜表达缺失和cyclinD1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肠癌与ras P^21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46例大肠肿瘤细胞ras P^21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大肠癌的rasP^21表达阳性率为65.7%,癌组织的P^21表达量明显高于腺癌,移行粘膜和正常粘膜。结论:测定大肠肿瘤ras P^21表达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EA蛋白、CEAmRNA在大肠癌、胃癌患者血清、癌组织中的表达,为大肠癌、胃癌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1例大肠腺癌、20例胃腺癌住院患者和40例胃肠道良性疾病患者,检测其术前血清CEA蛋白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良性胃肠道疾病组织中CEA蛋白和CEAmRNA表达。结果大肠癌、胃癌癌组织CEA蛋白及CEAmRNA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及良性胃肠道疾病组织(P〈0.01,P〈0.05),胃癌组织CEAmRNA表达与血清及组织中CEA表达比较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大肠癌组织CEAmRNA表达与血清CEA表达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EA和CEAmRNA在癌旁组织和良性胃肠道组织中表达率低。结论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组织CEAmRNA在大肠癌和胃癌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肠癌细胞动力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0例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的癌、癌旁2cm、5cm及远切端大肠组织以抗ki-67单克隆抗体识别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动力学指标。结果:(1)大肠癌细胞的异倍体率与癌旁2cm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癌旁5cm及远切端大肠组织,(X^2=31.27P〈0.01)。(2)大肠癌细胞的合成期百分数(S phase fraction,SPF)与癌旁2cm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癌旁5cm及远切端大肠组织(F=34.99 P〈0.01)。(3)大肠癌组织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显著高于癌旁2cm、5cm及远切端大肠组织,癌旁2cm显著高于远切端大肠组织(F=31.9696 P〈0.05)。(4)远端大肠癌细胞的异倍体率显著高于近端(P〈0.001)。结论:(1)大肠癌组织的增殖水平高于癌旁及正常大肠组织。(2)癌旁2cm增殖活性亦高于正常大肠组织,癌旁2cm能否作为手术切除范围的低限尚值商榷。(3)近远端大肠癌增殖活性存在不同,远端大肠癌增殖活性更高,更具侵袭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2(AKT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50例大肠癌手术标本、10例相应癌旁及14例正常大肠组织制作成组织芯片,同时将17例活检腺瘤标本进行常规切片,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研究AKT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AKT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4%(42/50),明显高于大肠腺瘤的52.9%(9/17)和正常大肠组织的14.3%(2/14),并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01)。AKT2的表达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AKT2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可能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将AKT2作为临床监控大肠腺瘤癌变及大肠腺癌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利用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光谱对大肠癌进行临床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370 nm的激光器和荧光探测系统对临床病例进行大肠组织离体及在体实验,进行荧光光谱测定和分析.结果 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自体荧光光谱特征差异主要表现在谱峰位置和强度方面,在400~600 nm范围内正常组织的荧光强度显著高于癌组织,尤其是480m左右的荧光强度存在明显差异;癌组织在波长(623±8)nm附近有1个突起的小峰,光谱强度也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结论 用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光谱对大肠癌进行临床诊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中表达的研究,探讨PTEN和VEGF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大肠癌组织及2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PTEN和VEGF的表达。结果大肠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大肠组织(P〈0.01),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相关(P〈0.05),而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不相关(P〉0.05)。VEG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的表达(P〈0.01),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相关(P〈0.05),而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不相关(P〉0.05)。PTE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VEGF呈负相关(P〈0.05)。结论PTEN失活或蛋白表达降低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相关,且与VEGF呈负相关。联合检测PTEN、VEGF有助于提高大肠癌侵袭转移能力的评估,对大肠癌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DCC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蛋白表达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6例大肠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和41例正常人大肠组织的DCC基因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大肠粘膜组织全部表达,大肠癌组织部分表达,阳性率为28%(13/46),两组差异显著(P<0.01),且与肿瘤浸润转移(Dukes分期)及分化程度有明显相关(P<0.05),5例伴肝转移组织全部表达缺失,结论:DCC基因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与其浸润转移(Dukes分期)呈负性相关,DCC基因蛋白表达可作为形态学之外判断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20.
余月华  王琴  郑红英  冯珊珊  翟惠虹 《宁夏医学杂志》2013,(11):1022-1024,I0003
目的 检测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B(CDC25B)在正常大肠组织、大肠增生性息肉、大肠腺瘤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是否可以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技术检测50例大肠癌组织、30例大肠腺瘤组织、10例大肠增生性息肉组织、1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CDC25B的表达.结果 CDC25B在在正常大肠、大肠增生性息肉、大肠腺瘤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0、0、53.33%和76.00%,与大肠癌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C25B的表达与血清CEA有相关性(P<0.05),而与大肠癌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民族、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血清CA-199及远处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 CDC25B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高表达,其可能参与了大肠腺瘤到大肠癌的转变过程;CDC25B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血清CEA有关,表明CDC25B表达可能参与了大肠癌发生发展,在大肠癌的进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