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及早期康复方法及疗效。方法对95例(163指)新鲜的Ⅱ区指屈肌腱损伤采用早期显微修复术,术后早期带支具康复功能锻炼。结果 95例均获随访,时间3-12个月。按TAM法评定疗效:优107指,良40指,中12指,差4指,优良率为90.2%。结论早期显微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联合应用透明质酸钠,配合术后早期带支具功能锻炼,是减少术后肌腱粘连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M-Tang法阶梯式修复指屈肌腱Ⅱ区损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10月~2017年1月,本科收治指屈肌腱Ⅱ区断裂患者33例41指,全部采用埋头式缝合法阶梯式修复,即切除指深屈肌腱或指浅屈肌腱远端0.61~1.00 cm,使鞘管裂口、指浅屈肌腱、指深屈肌腱缝合断端呈阶梯式分布,从而减轻术后粘连程度。术后支具托保护于轻度屈曲位,在手术医师的指导下,术后4~5 d开始,每天早、晚各练习3次手指主动屈曲、被动伸直锻炼。[结果]切口Ⅰ期愈合31例39指,Ⅱ期愈合2例2指。共33例41指获得5~17个月随访,平均8.36个月。根据手总主动活动(total active movement,TAM)系统评定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优22指,良17指,可2指,优良率95.1%。[结论]改良M-Tang法阶梯式修复指屈肌腱Ⅱ区损伤,外露线头少,两个屈肌腱断端呈阶梯状分布,且具有较强抗拉强度,可早期功能锻炼,有效预防肌腱粘连,是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可吸收防粘连膜在肌腱修复中的应用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可吸收防粘连膜预防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38例急性手部肌腱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肌腱缝合后分别采用包绕成都迪康公司生产的聚-DL-乳酸可吸收防粘连膜和早期使用动力性支具两种方法治疗。试验组15例65腱,涉及屈肌腱10例51腱,7例伴血管神经损伤;伸肌腱5例14腱。对照组23例76腱,涉及屈肌腱11例32腱,6例伴血管神经损伤;伸肌腱12例44腱。对损伤肌腱均采用5-0肌腱缝线行改良Kessler法修复。试验组术后以石膏托固定伤手于屈腕、屈掌指关节位(屈肌腱损伤者)或伸腕、伸指位(伸肌腱损伤者),鼓励患者早期行手指活动,对照组术后第3天改用动力性支具。4周后拆除石膏托或动力性支具,行主动屈伸锻炼,辅以中药熏洗。结果试验组1例伤口延迟愈合,2例肌腱修复处皮肤出现局限性硬结,其余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4个月,平均8.7个月。术后屈肌腱功能用TAM法评定,伸肌腱功能用Miller法评定。试验组综合优良率为93.85%(61/65),对照组综合优良率为90.79%(69/76)(P>0.05),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可吸收防粘连膜能有效防止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粘连的形成,同时避免了动力性支具安装的繁琐操作,消除了医患双方在使用支具过程中对可能发生肌腱断裂的担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正屈肌腱修复术后的肌腱粘连是导致手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也是康复治疗的难题~([1]),如何治疗术后屈肌腱粘连是临床医生及康复治疗师一直研究的问题。术中增加肌腱包裹材料预防肌腱粘连~([2]);术后早期的新型支具应用、早期康复介入及中药薰洗等治疗;术后晚期手法牵拉肌腱、超声波以及肌腱松解术等治疗,减轻了患者肌腱粘连的程度,改善了患者手  相似文献   

5.
指屈肌腱修复后早期活动对指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报道指屈肌腱修复后早期活动的疗效。方法:对19例35个Ⅱ-Ⅴ区指深化屈肌腱损伤患者,在急诊直接对端修复后第1天立即在使用支具情况下开始进行物理治疗及康复训练。结果:术后3个月,按TAM法评定患指功能,优32指,良3指,优良率达到100%。按Lovett法评定肌为,M4-533指,M32指。结论:屈肌腱术后功能锻炼开始愈早,手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愈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指屈肌腱损伤修复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手指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对30例手部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早期采取物理疗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心理疗法和关节松动术等综合治疗.结果 术后3个月手功能恢复优良率93.3%,并发症发生率3.3%.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术后手指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防术后肌腱粘连更为有效的方法和材料。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间,我们对符合研究条件的70例82条指屈肌腱断裂伤,分别采用单纯缝合术和缝合后自体脂肪颗粒纯化移植两种方法治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随访2~16个月,平均6.5个月,用TAM系统评定法来判定肌腱缝合后的功能恢复情况。采用自体脂肪颗粒纯化移植治疗组46条肌腱,优22条,良18条,中6条,差0条,优良率86.96%;单纯肌腱缝合治疗组36条肌腱,优6条,良14条,中12条,差4条,优良率55.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纯化脂肪颗粒是预防肌腱粘连的理想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促进肌腱愈合、防止或减轻术后粘连、改善肌腱滑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Ⅱ区屈肌腱陈旧性损伤治疗较困难,术后肌腱粘连发生率较高,手功能恢复欠佳,是目前手外科中较难解决的问题.2007年1月-12月,我科治疗6例Ⅱ区屈肌腱陈旧性损伤的患者,术后使用动力支具行早期功能锻炼,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曹启斌 《中国骨伤》2009,22(10):749-750
手部指屈肌腱Ⅱ区俗称"无人区",肌腱损伤修复后常因肌腱粘连而导致手指功能恢复欠佳,肌腱粘连的发生率可达31%~50%。自1998年2月至2008年2月应用急诊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患者56例70指,早期功能锻炼及中药熏洗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手部肌腱损伤术后早期功能康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述手部肌腱损伤早期康复训练的必要性。方法对12例38指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利用手外科支具进行早期有计划的、系统的功能锻炼。结果经过术后6~12个月的随访,手部功能优良率达90%。结论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经过早期有效的康复训练是防止肌腱粘连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儿童Ⅱ区指屈肌腱损伤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1990年至1997年间共收治21例23指儿童Ⅱ区指屈肌腱损伤,分析其病史后进行总结。其中男19例,女2例,年龄5~14岁,平均12.1岁。早期10例10指,用0号丝线作Kessler或双十字法缝合。后期11例13指在手术显微镜下,用5-0无创尼龙线缝合肌腱及修复腱鞘,均用Kessler法缝合。非急性期修复者在腱周放置透明质酸钠。结果按TAM法评定疗效,早期10例10指中,优2指,良6指,可2指,优良率为80%。后期11例13指中,优8指,良5指,优良率为100%。两组总优良率达91.3%。结论儿童Ⅱ区指屈肌腱损伤修复后疗效较佳;应用透明质酸钠有助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伤指浅腱滑行移植修复屈指深腱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1992年10月至1996年12月,用该方法治疗患者49例84指,全部病人均随访12~16月,伤指功能按TAM系统评价。结果:损伤部位在n区的3l例52指病人中优者20指,良28指,可2指,差2指;损伤部位在Ⅲ区的18例32指病人中优者17指,良12指,可3指;总优良率为91.7%。结论:该手术方法为带蒂腱移植,可改善移植腱营养状态,并使移植腱大部分保持在其原有滑行通道内,减少了粘连发生机会。并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实用,创伤小,疗程短,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肌腱移植加生物膜包裹修复Ⅱ区屈肌腱陈旧性断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报告应用肌腱移植加生物膜包裹修复Ⅱ区屈肌腱陈旧性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7例36指屈肌腱陈旧性断裂患者,采用肌腱移植加医用可吸收生物膜包裹的方法进行修复,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锻炼,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27例36指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4~36个月(平均13个月),按Strickland和Glogovac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优10指,良17指,一般和差共9指;优良率为75%.术后无一例发生肌腱再次断裂.9指效果一般和差者再次行肌腱松解术后3个月随访,优2指、良4指、一般和差共3指,总的优良率为92%.结论 肌腱移植加可吸收生物膜包裹修复Ⅱ区屈肌腱陈旧性断裂,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肌腱牢固的缝合、可吸收生物膜的应用及术后早期系统的康复锻炼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儿童手指屈指肌腱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减少儿童手指屈指肌腱损伤在处理上的失误,最大限度地恢复患儿手指功能。方法 1990年1月~1997年10月收治12例儿童屈指肌腱损伤,均在显微镜下清创,用3/0或5/0无损伤线,采用改良Kessler方法缝合,7/0或8/0无损伤线周边内翻缝合,术后进行有控制条件的功能锻炼。结果 患指术后均1期愈合。经过6个月~1年随访,按TAM测定法评定,优7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1.67%。结论:  相似文献   

15.
5-氟尿嘧啶预防屈肌腱粘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局部应用5-氟尿嘧啶对屈肌腱修复术后防止肌腱粘连和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2003年8月-2007年6月收治的48例开放性锐器伤致手部屈肌腱完全断裂患者,根据就诊时间随机分为5-氟尿嘧啶组及对照组。5-氟尿嘧啶组:26例39指,男17例,女9例;年龄(29.3&#177;9.8)岁;I区损伤19指,II区损伤20指;单指肌腱损伤12例,2指以上14例;伤后(2.4&#177;1.6)h手术。对照组:22例36指,男14例,女8例;年龄(26.1&#177;8.7)岁;I区损伤16指,II区损伤20指;单指肌腱损伤10例,2指以上12例;伤后(2.1&#177;1.8)h手术。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肌腱损伤分区和单指损伤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氟尿嘧啶组于屈肌腱修复后局部应用浓度25mg/mL的5-氟尿嘧啶浸泡的脑棉片贴合于肌腱修复部位的腱鞘滑膜面4次,每次1min;对照组应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5-氟尿嘧啶液。结果术后两组伤口均I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及肌腱断裂发生。5-氟尿嘧啶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8个月,平均4.1个月;对照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8个月,平均3.9个月。采用手指总主动活动度评价法评定疗效:5-氟尿嘧啶组优22指,良13指,可3指,差1指,优良率89.7%;对照组优11指,良15指,可9指,差1指,优良率72.2%。5.氟尿嘧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为差的1例均于术后6个月行肌腱松解术,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5-氟尿嘧啶可有效减少屈肌腱修复术后的肌腱粘连。  相似文献   

16.
In young children, methods of primary flexor tendon repair in the digital canal are controversial. The authors reviewed 12 children younger than age 6 years with zone 2 flexor tendon repairs. The mean follow-up period was 8 years. In all cases, the flexor digitorum profundus tendons were repaired according to the Kessler modified technique and the hands were immobilized by an above-elbow cast. As f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there were no fingers with tendon rupture and two fingers with tendon adhesion. One finger needed tenolysis. The total active motion (TAM) in the interphalangeal joints evaluated with the Strickland formula averaged 155 degrees, and the TAM percentage averaged 89% (range 74%-100%). Eleven patients had an excellent result and one had a good result. The percentage phalangeal length averaged 99% (range 96%-100%). Functional motion and nearly normal growth of the finger can be expected after primary zone 2 flexor tendon repairs in children younger than age 6 years.  相似文献   

17.
1988年以来,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套圈缝合法一期修复手部屈肌腱损伤30例54指。配合早期功能练习。经6个月以上随访,按TAM法评定疗效,优良率达81.5%。介绍了套圈缝合的方法及优点,强调无损伤操作和早期功能练习对预防肌腱粘连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透明质酸钠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 Product,SHP)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后防止肌腱粘连的作用。方法 对23例37指屈肌腱损伤,行异体屈肌腱移植后,均匀涂SHP2mL-4mL,修复腱鞘,术后72小时开始手指功能锻炼。另选20例35指屈肌腱损伤,用同样方法治疗,术中不用SHP作对照。结果 两组经过平均1年8个月的随访,按TAM(Total active movement,TAM)标准评定疗效,SHP组37指,疗效优良33指,优良率89.2%,显高于对照组的62.9%(P<0.05)。结论 透明质酸钠能防止或减轻异体肌腱移植后肌腱粘连,促进肌腱愈合。  相似文献   

19.
扩张皮瓣的纤维包膜包绕缝合预防屈肌腱粘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扩张皮瓣的纤维包膜包绕缝合预防屈肌腱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手重度烧伤后畸形的治疗中 ,完全切除手掌瘢痕和肌腱附近的瘢痕组织 ,彻底松解肌键粘连 ,应用扩张皮瓣的纤维包膜包绕缝合手掌Ⅲ区的屈肌腱 ,以预防术后屈肌腱的粘连。结果 从 1999~ 2 0 0 1年 ,手术 6例 11只手共 33指 ,随访 1~ 3年 ,按TAM评定方法 ,33指中 18指优 ,11指良 ,3指可 ,1指差 ,总优良率为 87 88%。结论 纤维包膜是阻止和预防术后肌键粘连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